语文论证的方法有哪些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想知道语文论证方法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论证的方法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语文论证的方法有哪些

  一、对事实论据要归纳概括

  学生在运用事实论据论证时,常犯的毛病就是提出论点之后,简单地把事实摆出来就算是论证。要克服这种毛病,需要弄明白论点和事实论据的关系。议论文中,正确的论点是在概括总结大量的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是通过分析具体的事实而形成的抽象的真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事实的分析,找出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抽象内容。说通一点,就是概括出事实论据的中心意思,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从而揭示出论点与事实论据之间的紧密逻辑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论点论据浑然一体,克服把论点论据简单凑在一起,不做具体分析的毛病。课文有很多对事实论据善于概括归纳的范例。

  如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为了论证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作者通过举例唐朝诗人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个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朱先生对这个论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归纳,假设了两种可能情境来做相应揣测和评价:一是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是自己虚掩上的,归来时“推”门也是很自然的事:一是表示“乘月夜访友”他“敲”门,是向往着门内的热闹和温情。前者因和尚孤单一人,显得冷寂,但朱先生从中看出了孤僧独来独往的自在气度;后者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也似乎平添了搅扰。两下比较起来,朱先生还是认为“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朱先生这样分析这则文坛轶事,并不是在批判优劣,他的目的还是为了借此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学会使用推理的分析方法

  在运用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时,学生中常常是在引用过经典著作名人名言之后,就不知道再说什么了。给人的感觉是过于简单化,致使所提出的论点无法让人信服。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学会运用推理的方法,充分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从一个问题推导出另一个问题,层层紧扣,步步推进,最终推导出正确结论。讲起推理,有的同学觉得这是逻辑学的范畴,高深莫测,难以掌握。实际上,在平时生活及学习中,大家经常使用推理的方法,如看到天上有了乌云,自然便推论出“天要下雨”,由“天要下雨”,又推论出“出门要带伞”的结论。在教学中更是经常使用推理方法。只要掌握了推理方法,就会使学生逐步提高事理论证的水平。

  如《师说》一文,作者韩愈在文中提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中心论点,接着,通过两个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推理分析。作者联系当时的社会风气有感而发,慨叹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这是第一个分论点。作者使用了三个论据予以论证:第一个论据是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指出前者“从师而学”,后者“耻学于师”,结果是圣益圣,愚益愚;第二个论据是以士大夫对其子与对自身作对比,提出士大夫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自身却“耻师”,结果是小学而大遗;第三个论据是以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指出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士大夫之族一谈及“师”“徒”却群聚而笑,其结果是师道不复,智不能及。这三个论据,围绕从师与否展开分析论述,说明士大夫之族不重视从师的愚蠢,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同时,也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实际意义。继而在第二段作者提出了第二个分论点“圣人无常师”,使用两个历史材料作论据,加以论证:第一个论据是孔子“能者为师,不耻下问”的行动;第二个论据是孔子多方面向别人学习,博采众长。作者用这两个事例分析论证了能者为师的道理后,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师道观点。

  2论文常用论证方法的辨析

  1. 举例论证是指列举确凿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各种现象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所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性事实和个别性事实。概括性事实在于体现所要论证的观点的普遍性。个别性事实,所列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 这两种形式的运用都是为了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例如:《马说》中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食马者”并不是特指某个人,而是指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一类统治者。作者这样写更能体现普遍意义,更能针砭时弊。而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作者为了论证“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的观点,举了“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的两个典型事例。作者所举的这两位古代贤哲,是享誉中外的伟人。在文章中举出这两个人的例子,就能使论证更具典型性,更能使读者信服。

  2. 道理论证是指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如《敬业与乐业》一文, 作者在论证“敬业”时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等。由于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大众所认可的名人名言,所以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道理论证过程也是一个推理过程。如《多一些宽容》的第一段“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作者先写人与外界的关系,再写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最后自然而然就推导出了“宽容”这样一个作者所需要论述的主题。作者的推理过程就是讲清道理的过程。这样写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3. 对比论证指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对比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对比论证方式的范围很广,如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在对比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和对立之处。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观点了。例如《纪念白求恩》的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作者用一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表现和白求恩作对比,突出白求恩的难能可贵,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这处对比论证的运用能让读者清晰地看出作者鲜明的观点,给人深刻的印象。

  3如何才能写好议论文

  1.拟好题。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名称,是文章的“窗口”,它能透射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显示出作者的写作水平。好的标题能使人耳目一新,会写文章的人都非常重视标题。写作中标题的拟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开宗明义,点明主旨;②高度概括文章内容;③运用修辞,为文章添彩;④引用诗句或名言。

  2.开好头。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洁,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3.中间段论证要充分,还要写好首句和末句。论证是文章的骨架,是论点的支柱,因此论证要严密、得当,才能支撑文章论点。这主要表现在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详略得当。

  在议论的过程中,如何使议论能够“论起来”,而不至于沦为简单粗浅的举例说明呢?“论起来”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曲曲折折的论述程序中。论述程序是由论层组成的,所谓论层,指的是每个围绕分论点而相对独立的论述层次,论层与论层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可为并列、递进、正反对比、多角度相互补证的关系等,而不应该是对某一现成结论的重复证明,这样可以将问题论述得更透彻明白,更有说服力。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

  4.论据鲜活。论据是文章的血肉,好的论据应做到声情并茂,使文章生动起来。如果说论述是晓之以理,那么论据就要动之以情。论据要能充分表现主题。

  议论文最大问题就是空洞无论据。作文中所选的材料、论据不求“高大上”,但求贴近生活现实,普通、细腻、真实、感人、新颖,运用不能牵强,要恰当。一定要多储备材料,自然万物、人文社会都要准备。

  论据使用时尽量按照从自然到社会,从古至今的顺序排列,最终落脚到现实生活中,因为议论文终究是要解决现实问题的。如果古代例子不好找,从身边写起,并列几层当然也可以。


相关文章:

1.语文教学的简单方法有哪些?

2.学好语文的方法有哪些

3.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4.高中语文的四种学习方法

5.小学语文优秀学习方法有哪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