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历史的小故事

  今天,我们就通过几个浅显易懂的国学小故事,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行孝道,以古为鉴,孝顺父母,为子女树立榜样。小编在此整理了大历史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历史的小故事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的问:“娘,你想吃什么?”母亲回答:“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

  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无奈,寒冬时节,又怎么会有竹笋呢?他急得大哭起来,眼泪一滴滴地滴落在雪地上,融化了雪,地上露出了嫩绿的竹笋。于是,他就把笋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笋汤,母亲喝过汤后,不久病就好了。

  这便是孟宗融雪的故事,母亲生病,有小心愿,纵然环境恶劣,孟宗却用孝心创造了奇迹。

  这种精神也是《弟子规》里倡导的,即“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也就是说对父母的呼唤你要立刻回应,父母的命令,要即刻行动,切勿偷懒。

  弟子规历史的小故事二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大家可能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孟子的母亲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离不开母亲的影响。

  小时候的孟子,也是个不省心的顽皮孩子,有一天读书未放学就回家了。这时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家,气得拿起剪刀把快织好的一块布割断。孟子不解,问母亲为何发火。

  母亲说:“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一断就成不了布,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也要天天用功才会有成就,你现在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

  孟子听完母亲的话,羞愧难当,马上回到学堂发奋读书,日后才成为了“亚圣”。

  孟母用一番简单的道理让孩子明白,想要成为有用之才必定是日日努力的结果,容不得懈怠。而针对母亲的教训,孟子能恭敬聆听,顺从接受,知错就改,这才是一个可塑之才必备的基本素养。

  弟子规历史的小故事三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母亲去世后,父亲又续弦。继母对他很苛刻,难得的是王祥依然像对待亲生母亲那般服侍她。

  一年冬天,继母生病,想吃鲜活的鲤鱼。但是,大冬天的,哪里能捕到鲤鱼呢?王祥来到了河边,为了能捉到活鱼,他脱掉了自己的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了冰块,两条鲤鱼一跃而出。

  继母知道他的行为后,大受感动,终于开始把他当亲生儿子照顾了。这就是著名的卧冰求鲤的典故。

  人心都是肉长的,虽然两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王祥依然能真心对待继母,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孝心终于换来了继母的认可。

  弟子规历史的小故事四

  孟母断机(父母教 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弟子规历史的小故事五

  鹿乳奉亲(亲所好 力为具)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