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部编版知识点

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

一、诗两首

1、田间(1916-1985),诗人。安徽无为人。1934年参加左联。后主编《每月诗歌》。1938年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创作部副部长、河北省文联主席。

田间著有长诗《戎冠秀》,诗集《给战斗者》、《马头琴歌集》等。

2、胡昭,满族扈什哈里氏,吉林舒兰人。中共党员。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胡昭著作有:

诗集《光荣的星云》、《小白桦树》、《人生之旅》、《从早霞到晚霞》、《草原夜景》、《生命行旅》,

散文集《绿的记忆》、《怀念与祝福》等。

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只有三十四行,却用了十个分号。这些分号内的副句,时长时短,体现着节奏旋律的变化。

这首诗带有政治色彩,但它不议论,只描绘,也是一个特色。诗中所有的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漂亮,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民族语言手段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

三、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两个部分安排来展示这“抚摩”的具体内容:

上半部分是已经遭受日寇蹂躏、变成灰烬、充满血和泥的土地;

下半部分是温暖明朗、蓬勃生春、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这两部分并列在一起,恰构成横向对照。

诗人使用两套笔墨,前后对比,渲染出两种不同的冷暖色调,给读者以强烈的刺激,诗人对敌人恨之切,对祖国爱之深,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

四、中国的土地

歌颂祖国,礼赞人民,这是重大题材和古老主题,在一首十二行的抒情小诗中予以容纳,并且翻旧为新,难度极大,需要很高的艺术功力。诗人知难而进,努力创造,不懈耕耘,终于在这片感情的沃土上,培植出一枝独秀的心灵之花。

作品先写中国这块土地的“神奇”——“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凡是华夏人民,无论久居故土,还是云游他乡,都永远思恋着这块土地。它之所以牵动着炎黄子孙的“相思”,是因为它拥有壮丽的山川、广阔的沃土、悠久的文化、丰富的物产、绵长的海岸线……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发祥之地,也是他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这些细节,可以视之为写实,也可以视之为写意,把中国的东西南北、古往今来全都概括进去。似乎随意拈来,其实经过精心选择,内涵丰富,诱人遐想。正是所谓“信手新诗落珠贝”。

初三上册语文知识

一、知识点归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qìn)   妖娆(ráo)   留滞(zhì)

蓑衣(suō) 襁褓(qiǎnɡ bǎo) 教诲(huì)

佝偻(ɡōu lóu) 亵渎(xiè dú) 骈进(pián)

强聒(ɡuō) 颓废(tuí) 谀词(yú)

扶掖(yè) 祭祀(sì) 秕谷(bǐ)

愕然(è) 鄙夷(yí) 嗤笑(chī)

瓦楞(lénɡ) 恣睢(zì suī) 拮据(jié)

栈桥(zhàn) 别墅(shù) 褴褛(lán lǚ)

磕头(kē) 惘然(wǎnɡ) 佯攻(yánɡ)

2.给多音字注音。

分外(fèn)   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 斗笠(dǒu) 品行(xínɡ)

朴刀(pō) 折了本(shé) 变更(ɡēnɡ)

廓然无累(lěi) 省得(shěnɡ)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洸惚(恍) 多嗦(哆) 潮迅(汛)

庸禄(碌) 灰尽(烬) 殒落(陨)

旁婺(骛) 渺汒(茫) 贱桥(栈)

4.纠正短语中的错别字。

红妆素裹(装) 强刮不舍(聒) 一代天娇(骄)

润如油高(膏) 格尽职守(恪) 重蹈复辙(覆)

刻骨名心(铭) 无与论比(伦) 斩钉裁铁(截)

根深帝固(蒂) 致致不倦(孜孜) 不言而谕(喻)

味同爵蜡(嚼) 吹毛求刺(疵) 侍才放旷(恃)

5.重要作家、作品回顾。

(1)《雨说》——郑愁予——中国台湾——诗人

(2)《蝈蝈与蛐蛐》——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3)《夜》——叶赛宁——苏联——诗人

(4)《敬业与乐业》——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5)《傅雷家书两则》——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6)《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7)《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8)《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9)《范进中举》——吴敬梓——清朝——讽刺小说家

初三语文学习方法

1、专心:“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宋代哲学家张载认为,人如果没有远大抱负,就不会用心做事,即使学习,也不会成功。这句话强调学业成功的两大重要因素:一个是立志,一十是专心。二者缺一,终将不成。志向是人学习与奋斗的动力,专心是实现目标、真正掌握本领的基本要素,二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专心,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诗词时,因为用词多晦涩难懂,如果不专心学习,是很难学会的。

2、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细节之处见真章。”

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天与人交谈、在纸上写字,其实都是接触语文、学习语文的过程,所以只要留心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尤其是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表示没有可以写的题材,也没什么发挥的空间,这就是没有留心日常生活导致的,其实只要细细留心,你也可以写出“凌晨三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这样令人惊艳的句子

3、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有的孩子从小就学习千字文、三字经进行语文启蒙,所以他们不会说“乌云来了,所以要下雨了;露水会结成霜。”,而是会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所以他们尝过海水之后不会惊讶海水是咸的,也不会奇怪为什么飞的鸟有羽毛,游的鱼有鱼鳞,因为他们知道“海咸河淡,鳞潜羽翔”。由此可见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4、熟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很多孩子表示,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写个二三百字就没什么话好说了,有的吭吭哧哧还能写到四五百字,勉强交卷,而有的孩子就只能写这么多,作文分值占四五十分,顶多能拿个二三十分,十分苦恼。造成作文字数不够的原因很简单,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积累,还需要熟记,只有记住一些好的名言名句,记住一些名人典故,才会对写作文有所助益。

5、运用:“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

刚说过熟记,接下来我们说说运用。周海中先生说过,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知识讲究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我们不仅需要积累知识、熟记知识,更要在积累和熟记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将优美的词句和写作手法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分数。


初三语文部编版知识点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