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题得高分常用方法技巧

古诗鉴赏有它自身的规范,只要按规范操作,注意一些基本的答题模式,组织好语言,是完全可以让平庸的答案升级成满分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鉴赏题得高分常用方法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鉴赏题得高分常用方法技巧

例1 阅读李华的《春行即兴》,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学生答案 本诗情景交融,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漂泊、伤感、孤独的情感。

升级指南 这是古诗鉴赏最常见的题型,属于“情景类”。答题时应从诗句描写的具体景中衍生出情,切不可爱惜笔墨,笼统地谈。该答案的不足之处在于仅仅只对“情”作了一些说明,而对“景”却一笔带过,缺乏具体描述。

答题模式 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示例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例2 杜牧诗《初冬夜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②淮阳,指西汉刚直敢言、数被外放的汲黯。③欢:指酒。《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学生答案 第二句描绘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升级指南 这是古诗鉴赏中形象类题。分析诗中的形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以及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或体会其哲理内涵。该答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概括诗人形象后缺乏分析论证,并且对诗人的伤感之情“伤”在何处“感”在哪里缺乏具体的阐述。

答题模式 概特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列论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析功效(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示例 第二句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概特征)。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顺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等复杂的情感(列论证),耐人寻味(析功效)。

例3 南宋词人史达祖的《留春令·咏梅花》中“点”字用得很好,请赏析这个字。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学生答案 黄昏时分,月光倾斜下来,点破了初夜的暮色,给人一种迷离朦胧的美感。

升级指南 这是古诗鉴赏中炼字类题。古人作诗喜欢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看,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该答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虽有景象的描述,但缺乏情境的深层分析。

答题模式 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点”,点破之意(释含义)。“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描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点情境)。

例4 下面是姜夔的《次石湖书扇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学生答案 同意。范成大去职归隐石湖,那些趋炎附势之人不再来到,反映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

升级指南 这是古诗鉴赏中观点类题,具有开放性。此类题要依据原诗作答,一定要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原因。三四两句写景即是写人,写出了人的品格、胸襟、情趣。该答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印证看法的理由过于抽象,阐述不具体,条理性不强。

答题模式 亮观点(表明自己的观点)+分条述(结合具体诗句分条陈述理由)

示例 观点一 这种说法有道理(亮观点)。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分条述)。

观点二 这种说法不确切(亮观点)。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 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分条述)。

以上谈了古诗鉴赏的四个类别,其实,古诗鉴赏还有“语言特色类”“表现手法类”和“作用类”等模式,限于篇幅,不能一一陈说,我们在作业中布置下去,请仔细体会。

[练 习]

1. 阅读寇准的《江南春》,回答问题。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注】蘋,一种生在水中的蕨类植物。

(1)试分析“孤村芳草远”一句中“孤”字的妙用。

(2)词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 下面是关汉卿的《[双调]大德歌·秋》,有人说:“懊恼伤怀抱”是本曲表现的重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陈抟:宋人,曾华山修道,相传常长眠百日不起。

3. 读明朝诗人茅坤的《夜泊钱塘》,说说最后一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示 例]

1. (1)“孤”,“孤独”之意(释含义),在词中一语双关,一则为情人的只身远走,孤孤单单(描景象);一则为自己形单影只而倍感凄凉(点情境)。(2)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明手法)。“江南春尽”意为春已暮,既是实指自然界的春光,又是虚指女子的青春易老(阐运用),词人以实就虚,写出了怎不叫人离肠断的抒情意旨(析效果)。(表现手法答“直抒胸臆”亦可,但要具体分析女主人公“孤寂落寞”的离愁)

2. 同意(亮观点)。本曲借景抒情“风飘飘、雨潇潇”营造了“秋风愁熬人”的意境;“扑簌簌泪点抛”是“懊恼伤怀抱”的直接表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秋婵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又是以景写情。因此说,“懊恼伤怀抱”是本曲表现的重点(分条述)。(也可以答“不同意”,请尝试组织答案)

3. 最后一句总括全诗,卒章显志(思结构)。诗人借助孤灯、一雁、落叶这些意象抒写了旅途漂泊的孤寂和因此而产生的思乡之情(突主旨)。“短愁”指那种萦绕心间,难以驱散的羁旅愁情、思乡之愁。

古诗鉴赏题得高分常用方法技巧相关文章

1.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3.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典型十大规律与阅读答题技巧

4.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

5.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6.中考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

8.语文古诗文鉴赏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9.小升初语文古诗赏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