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备答题技巧

  中考临近,不知道大家是否全都掌握了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必备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中考语文必备答题技巧

  在淡化语法教学的今天,显然是要求考生能用简单的语法知识修改文章。在古诗文部分,新增加了“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一项,提示我们:今年中考[微博]对于古诗文能力的考查已由单纯的识记、理解层次提升到了分析、欣赏层次。

  现代文阅读部分,新增了体验感悟,赏析品味的考查内容,也是对考生阅读能力考查标准的提升,这一部分应成为备考的应对重点。

  文言文阅读仍是对课内重点篇章进行考查,但主观题比重将增加。

  写作部分可能会一大一小两个作文。小作文的考查应注重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及作文修改的训练。灵活应对各种题型

  “积累与运用”、“文言阅读”两部分,复习时要依纲扣本。课内50篇古诗文,既要篇篇背得准确、熟练,又要强化理解,多角度、多侧面地发掘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所表达的感情、所描绘的形象和画面。名句积累的题目中,大多数题目并非简单地出上句,让考生填下句,而是提供一种语言环境,考生记得准、理解得对,才能准确无误地填好。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常有学生错答:“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因为没有区别开两句诗的侧重点。前者侧重写忧国忧民之情;后者书舍己为人之志。

  复习中,可将古诗文整理分类,分为“壮志抱负”、“战争场面”、“爱国忧民”、“亲情乡愁”、“自然风光”、“蕴含哲理”等篇目,以加强理解和记忆。

  课内文言文阅读题目不是照搬课本内容,同样需要考生能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如2004年中考试卷第12题: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13题,选文字里行间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越出越活,对考生应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仿写题、图表题、探究题等,皆属于运用层 C D级考查,复习中要探究答题规律,掌握巧答各类题型的方法。现代文阅读适量做题

  现代文阅读能力能否在短期内得到提高,不在于考生考前练了多少题,关键在于考生是否能在做题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答题规律,真正掌握答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主要是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体验感悟、赏析运用等几方面命题。前两个方面主要考查考生的整体理解能力,考生想得高分,必须学会从文中筛选出关键的语言信息。

  关注文题。一般来讲,文章的文题可以成为考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窗口。记叙文的文题有的直接提示文章的主题(如《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有的文题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线索(如《成全一棵树》)。说明文的文题有标明内容的(《信息高速公路》);也有直接点明说明对象的(《西部文化与西部开发》);还有透露说明对象特点的(《生命的微尘》)。议论文文题基本分为两类:一是直接阐述论点(《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子》);二是表明论题(《奥林匹克新格言》)。

  关注行文的“路标”式词语。通常情况下中考选文多半都能在文中找到一些标志———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者某些关联词语。这些词语对于考生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理解上下文的关系,理清文脉大有帮助。

  关注抒情、议论性语句(主要在记叙文中)。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多是点明主题,提示哲理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三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个知识体系都有各自的知识点。复习中,要总结出这些知识点及答题规律。如记叙文中景物描写常见的几点作用,常用修辞手法的各自表达效果;议论文常见的几种开头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几种论证方法及各自表达效果;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的区别等。

  体验感悟。赏析运用方面常会出开放性的简答题,这类题应注意紧扣要求或材料,提出看法,然后按要求分析,或举例,或引用名言,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训练,做题不在多,而在于精。讲究做题质量,注意归纳总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要扬长避短

  近几年中考作文在文体上放开,给考生提供极大的写作自由,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在考前写作训练中,考生应该对自己写作中的优势、劣势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了解,以便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潜力。善于描写,长于叙事的考生应该驾轻就熟,训练写出生动的记叙文;内心丰富、情感饱满的考生,不妨借助散文来抒发真情实感;思维缜密、思辨能力强的考生要大胆尝试议论文。总之要提倡不拘一格,张扬个性。

  不管擅长哪种文体,训练中都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分析话题(材料)———写得扣题(不写跑题作文)。

  提升立意———写得深刻(不写稚化文章)。

  充实内容———写得具体(不写空洞文章)。

  锤炼语言———写得生动(不写平淡文章)。

  掌握技巧——注意写作技巧可使文章更为生动。以话题作文为例,要注意“五个一”,即一个靓丽的标题;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句点题的话;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一个整洁美观的卷面。

  总而言之,提高中考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

  中考语文:学好古诗文的“五步曲”

  长期以来,诗歌教学一直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从课堂教学的对象看,教师讲解多,学生阅读少。从学诗过程来看,往往是分析多欣赏少。从能力培养看,往往侧重于理解能力的训练,而忽视表达能力的培养。三多三少的现象,使古诗教学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缺乏:即缺乏以想像联想为形式的思维能力培养,缺乏以感悟和体验为手段的鉴赏能力的培养,缺乏以学习方法为内容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现代的语文教学应当摈弃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古诗五步学习法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设计的。如图:

  知诗   说诗   想诗  悟诗   品诗    学习过程

  知内容 说诗意  想意境 情 感 品特色 ………训练过程

  理解力+表达力+ 思维力+ 感悟力+ 鉴赏力 = 自学能力

  按照学生学习语文规律和古诗特色把每一首诗的学习大致分为渐进的五步,即依次为知诗、说诗、想诗、悟诗和品诗,每一步都有一个训练重点,都侧重于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最终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诗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解诗歌的训练。要求学生从文字到内容基本理解和把握诗歌。如诗的类型(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句式、句数、音韵、对仗、平仄、描写景物及景物特点等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教师要设计好思考题,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如杜甫《登高》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的是晚秋长江边的景色,理解诗歌时可围绕“秋”字来连续设问,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理解:“风急天高”说明了什么?“猿啸”为何“哀”?“渚”为何是“清”的?“沙”为何是白色的?鸟为何“飞回”?通过问题启发让学生懂得这首诗描写的是长江岸边的晚秋景色。正因为晚秋,所以天虽高西北风却刮得又猛又快;正因为是晚秋,猿猴已感觉到冬天将要到来,它们又要面临饥寒交迫的考验,因而发出凄厉的长啸;正因为是晚秋,长江边的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在夜间凝结成霜,给岸边沙土蒙上了一层白霜,而使得空间变得非常清晰;也正是因为“风急”,连鸟也一直盘旋不能高飞。寥寥十四字,将一个晚秋写得淋漓尽致,而诗句中并未有一个“秋”字,字字是秋,处处写秋,却不见“秋”,真乃神来之笔。

  说诗说诗就是说诗意。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一方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另一方面为教师进一步教学提供依据。说诗的形式要力求多样化。可详说也可概说,可直说也可泛说,可以个人说也可以分组讨论选代表说等等。

  想诗在知诗、说诗的基础上,通过听诗而想诗,边听边想,想像诗描绘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的诗情幽意,为悟诗奠定良好的基础。想诗训练一方面要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另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想像和联想的方法。如王维《山居秋瞑》描绘了一幅雨后的山中晚秋美景图画,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极富想像的空间,单就“竹喧归浣女”可设计这样的想像:先从竹子想起,一根、两根……一片竹林,然后想一群浣女,洗完衣裳,边走边说,边嬉戏边打闹地向竹林走来,最后再在竹林上面叠加一轮明月。这样一群洗衣少女边说边笑地走进了月光斑驳的竹林,竹林一下子热闹起来……

  悟诗学生在知-说-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作者通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对诗的理解逐渐向较高的理性层次靠近。如前所述《山居秋瞑》,学生通过“知诗”了解了诗的内容,通过“想诗”进一步理解了作者描绘的充满闲适和自得的山居生活,学生就会觉得王维笔下的“山”并不是“空山”而是充满了惬意,令人乐此忘返,留恋不舍。就连那些深受“王孙兮山中不可久留”影响的人见了也不得不改变看法。因而作者在最后写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由景生情直抒胸臆。再联系王维的生平和思想,学生不难悟出王维向往闲适田园生活,对大自然情有独钟的思想感情,也不难看出他对人生和社会不是积极进取,而是有意逃避的消极思想倾向。在这里适时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效果很好。悟诗是学诗的关键和重点,教学时要做到:一是在想诗的基础上找好突破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悟诗阶段;二是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背景帮助学生感悟;三是抓准时机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使文道有机地统一起来。

  品诗学生在对诗歌经过一系列训练,整体熟悉诗歌后就会自觉地去感受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带着感情,设身处地地像作者一样吟诵诗歌,抒发情感,受到启迪。同时,也会积极地总结自己学诗中的成功经验为以后学诗提供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学能力。


相关文章:

1.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2.必备的中考语文学科答题套路

3.初三中考必备语文答题技巧及公式

4.2020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答题技巧17个

5.初三语文复习技巧与必备语文答题技巧及公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