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
第一题: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必考)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2 | 0.71 |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 |||
工艺原理分析 | |||
2.化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 | 化学与食品、生活用品 | 5 | 0.75 |
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
化学与医药 | |||
3.化学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 化学与环境污染、污染治理 | 4 | 0.74 |
物质在生产、农产品的应用 | |||
绿色化学 | |||
4.化学与前沿科学技术 | 新科技成果 | 1 | 0.70 |
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二、备考策略
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通常以生产、生活、环境及古诗词中涉及的物质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反应本质、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达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古诗词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在2019年高考中,仍会以某点为信息源辐射相关联知识与方法,以判断正误、推理的形式,借助最新科技成就和古诗词考查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化学原理。在立德树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考查要引起我们备考的高度重视。
第二题:阿伏加德罗常数NA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微粒的结构 | 化学键的数目 | 4 | 0.57 |
最简式或摩尔质量相等的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数考查 | |||
原子的组成 | |||
2.反应进行的程度 | 给出已知量的可逆反应,产物量的判断 | 6 | 0.55 |
由于浓度的改变,反应无法进行到底,导致产物量的变化 | |||
盐类的水解导致微粒数目的变化 | |||
弱电解质的电离导致微粒数目的变化 | |||
3.转移电子数目 | 教材基本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 5 | 0.53 |
与量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目判断 | |||
4.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 物质状态和所处外界条件(是否为标况) | 3 | 0.62 |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
二、备考策略
通过上述对本题型高考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全国新课标卷对于本单元的考查几乎全部集中在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个角度,主要是因为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个载体考查各个章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内容是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等)数目、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某种化学键的数目等,综合性较强,考查知识点比较全面。
预测2019的高考中对本题型的考查仍然会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以物质的量为基点,综合多方面知识,确定粒子数目或考查粒子数目的变化。
从18年的题目可以看出偏好用有机物为载体,对常见有机物,考生要能写出其结构简式。
第三题:有机化学必修2(必考)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有机物的结构及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 | 有机物的共线、共面 | 5 | 0.43 |
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 | |||
简单有机物的命名 | |||
2.有机代表物的性质用途判断 | 有机代表物的性质判断 | 4 | 0.55 |
有机代表物的用途判断 | |||
有机反应类型 | |||
有机物的检验 | |||
3.结构给予型有机选择题
| 有机物分子式的判断 | 3 | 0.52 |
根据所给有机物判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 |||
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物的性质特点 |
二、备考策略
有机化学必考部分主要考查甲烷、乙烯、苯几种烃及其常见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涉及同分异构体判断和反应类型的较多,另外通过给予结构简式,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对陌生有机物结构、性质做出判断。
物质的命题形式不再是必修要求范围内有机化学的某些观点进行叙述,而是力求在考查中体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重要化学思想。
近几年有些有机知识还会与化学与生活、以及与一些实验题结合在一起考查。通过对题目进行情境化的包装和叠加,提高了试题宽度和深度。
预测2019年高考,有机必修还应以考查结构为主,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仍然是复习的重点,同时兼顾常见烃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可能利用有机物合成简单流程来全面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第四题、化学实验基础(必考)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化学实验常识及基本操作判断 | 安全标识、事故预防及处理 | 2 | 0.52 |
药品的取用与保存 | |||
常见基本操作正误判断 | |||
2.仪器的识别、使用及装置图的判断 |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 3 | 0.49 |
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分析 | |||
分离、提纯装置分析 | |||
设定目标型装置判断 | |||
3.操作—现象—结论一致性判断 | 装置、操作、目的一致性判断 | 9 | 0.47 |
操作、现象和结论一致性判断 | |||
目的、操作、结论一致性判断 |
二、备考策略
实验是高考化学重中之重的内容,是全国新课标理综化学卷考查重点,选择题对实验的考查也相对稳定。往往以评价型实验的形式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原理,涉及实验操作评价、实验现象评价及有关操作、现象和结论的因果关系评价……
该类试题一般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考查的落脚点通常都是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内容,而且涉及的方法及装置也就比较固定(如萃取与分液、蒸馏与分馏);有时也出现以气体制备装置分析为主的实验选择题,常考查气密性检验、操作顺序以及试剂、原理、装置、收集、尾气处理等内容(2017年的创新点),
对于叙述型实验操作及实验常识判断,往往也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实验双基内容上。
预测2019年高考还会以实验操作、目的、现象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为主,要求考生在掌握常见仪器使用及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的内容对有关结论做出正确判断。
第五题、电化学(必考)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新型化学电源 | 正、负极判断 | 5 | 0.43 |
离子移动方向 | |||
电极反应式、总原电池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 |||
电极及电解液转移电子计算 | |||
2.电解原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阴、阳极的判断 | 3 | 0.51 |
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 |||
副反应分析及溶液酸碱性的改变 | |||
电极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 |||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 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分析 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 1 | 0.60 |
二、备考策略
在2019年高考中,对于电化学的考查将继续坚持以新型电池及电解应用装置为背景材料,以题干(装置图)提供电极构成材料、交换膜等基本信息,基于电化学原理广泛设问,综合考查电化学基础知识及其相关领域的基本技能,包括电极与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电极反应式书写、溶液的酸碱性和pH变化、有关计算及其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考查等。
预测以二次电池以及含有离子交换膜的电解池为背景的命题将成为热点题型,因为二次电池不仅实现电极材料循环使用,符合“低耗高效”的时代需求,而且命题角度丰富,便于同时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含有离子交换膜的电解池设问空间大,便于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第六题:元素周期律(必考)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物质)性质 | ①非金属(金属)性比较 ②原子(离子)半径比较 ③单质、氢化物熔、沸点比较 ④离子键与共价键判断 ⑤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判断 ⑥物质性质判断 | 11 | 0.51 |
2.元素周期表片段 | 1 | 0.58 | |
3.物质转化与元素推断的融合 | 1 | 0.49 |
二、备考策略
本题型以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内容涉及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金属性强弱的判断、金属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及非金属元素单质氧化性的比较等知识点。主要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要求考生对“位-构-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将周期表、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只有推断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并熟悉它们所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预测2019年高考还会以考查递变规律和性质为主,题目一般通过图表、文字或相关数据分析等推断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或以陌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其可能具有的性质等,有时还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或现象推断性质递变规律或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等。
其中16年出现元素推断与框图、有机物等综合起来,这一当年的创新点还是可能重新出现,我们备考要加以重视。
第七题:电解质溶液(必考)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滴定 | 溶液pH的计算 | 3 | 0.43 |
考查滴定管的使用及滴定误差分析 | |||
酸、碱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特点 | |||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 |||
2.弱电解质的电离 | 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 | 4 | 0.51 |
电离平衡影响因素 | |||
借助滴定图像计算Ka或Kb | |||
3.盐类的水解 |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 3 | 0.47 |
盐类水解的应用 | |||
粒子大小关系 | |||
4.数形结合曲线分析 | 通过某一点(一般为起点)计算Ka或Kb | 7 | 0.40 |
曲线上某一点酸碱性的判断 | |||
随着横坐标的变化对水电离程度的影响 | |||
曲线上某一点的粒子关系 | |||
5.溶解度及溶度积 | 根据图像计算Ksp | 2 | 0.60 |
判断溶液的性质(“饱和”还是“不饱和”) | |||
外界条件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
二、备考策略
通过上述对本题型高考统计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及借助图像数据计算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电离主要考查水的电离平衡、离子积常数和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应特别关注酸、碱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及以图像为载体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主要考查粒子浓度大小关系。
预测高考会加大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应特别关注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的变化;沉淀溶解平衡在选择题上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重结晶方法分离提纯化合物等方面,预计今后的高考会注重把溶解度和难溶物质的Ksp结合起来以图像的形式考查溶解平衡,应给予关注。
第一轮复习:
学校会发复习资料,那些资料都是学校多年比较而精选出来的,因此资料上的题每道题都别拉下,仔细回答,至于别的资料丝毫别管.
根据资料进度,提前记全记准记牢该课的知识,宁可不做题也要挤时间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记住.
一切以课本为中心,所有题的答案都能从课本中得来,一定要首先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记住.
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是老师分概念,知识点,元素,化合物总结概念,每部分知识都画成联系图,我才开始没注意,后来发现许多以前没注意甚至根本不知道的知识,而且知道那些自己掌握的还薄弱,而且根据图可清楚地看出来各个概念,知识点,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旁击侧应,由于化学的知识是相连的,做题时就知道往哪里思考.
第二轮时我懒得管其他科,只愿意做数学化学,因此把第一轮的旧资料,第二轮的新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分版块作题,我当时化学无机和数学函数图形不好,所以一天到晚只作这个版块的题,所有的题一个不漏都又作了遍.其他资料,其他版块都没管.
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时学校化学教研组里找经典题印成套,我没头没脑发一张作一张,因为这一轮是熟悉考题类型
所谓的典型习题其实高考试卷类型题,到最后会发现高考化学其实太简单了,连高考考的什么都清楚,题目类型做来做去都是那几个,例如:高考试卷上化学选择题肯定有
满足__的电子结构是
在__的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只不过考题的选择支有变化,但类型弄来弄去就是那几个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规武器”,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__年的高考卷也不例外。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
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耐心地与学生沟通,不断尝试改进,使学生成绩不断的得以提高。
高中化学重难点知识与备考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