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电子课本完整版

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那么关于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电子课本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电子课本完整版,仅供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一电子课本

在线阅读请点击链接查看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10】获取高中语文电子课本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

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10、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高一语文必修一练习题

1.字音辨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以为轮()②须臾()③吾尝跂而望矣()

④假舆马者()⑤跬步()⑥驽马()

⑦锲而舍之()⑧金石可镂()⑨蟹六跪而二螯()

(2)给多音字注音:

①木直中绳()中国()②其曲中规()歌曲()

③槁暴()残暴()④日参省乎己()山东省()

⑤君子生非异也()生命()⑥功在不舍()房舍()

⑦下饮黄泉()饮马长城()

2.词语释义

①学不可以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而神明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圣心备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出于蓝(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句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④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整体感知

1.实词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①以为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金就砺则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善假于物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用心一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以为轮:

②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利金就砺则利:非利足也:

④一骐骥一跃:用心一也:

(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①以为轮: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不能十步: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⑥登高而招:

⑦积善成德:

2.虚词

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于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善假于物也:

②而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登高而招: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锲而舍之:

③以学不可以已:以为轮:无以至千里:

④则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矣:

⑤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⑥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⑦之使之然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登高之博见也:蚓无爪牙之利:锲而舍之: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层探究

5.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

三、技法迁移

喻证法

[文本回顾]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晓畅,使文章既具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首先,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生活现象或事物。

其次,设喻方式多样:有正面设喻,有正反设喻,有反复设喻。

再次,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自然段,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自然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技法点拨]喻证法就是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人们较为熟悉的形象或具体的事物作比喻,以说明有关的道理的方法。

运用喻证法,应该注意哪几点?

①用来比喻的事物应该是常见的,易于被读者接受和理解的。

②比喻的事物必须与观点所包容的本质问题有类似的特点。例如:“如果说虚伪是一朵美艳无比的塑料花,永远不会结果,那么,诚信就是埋在地下多年的酒,一旦开启,就会散发出悠长而醇厚的味道,因此,我们必须远离虚伪,坚守诚信。”塑料花与虚伪,它们类似的特点是空有其表,埋藏多年的酒与诚信的共同点是货真价实,注重内质。

[迁移运用]以“现金、负债、额度、本钱、存款、增值、资产、折旧”等与金融有关的事物为喻体,构思一段文字,来谈论你对人生的认识或体会,不少于200字。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

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

基础梳理

1.(1)①róu②yú③qì④yú⑤kuǐ⑥nú⑦qiè⑧lòu⑨áo

(2)①zhònɡ、zhōnɡ②qū、qǔ③pù、bào④xǐnɡ、shěnɡ⑤xìnɡ、shēnɡ⑥shě、shè⑦yǐn、yìn

2.①动词,“停止”。②名词,“弯曲度”。③连词,“即使”。④动词,“接近,靠近”。⑤参:检验。省:反省、省察。⑥形容词,“整”、“全”。⑦加:增。疾:洪亮、大。⑧神明:本文指高尚的精神,而今天指神的总称或指精神状态。自:自然。得:获得。⑨圣心:圣人的思想。备:具备。⑩没有用来……的办法。?功:成功。舍:停止。?因为。?在文中是比喻人经过学习可以获得提高;现比喻学生可以超过老师,后人可以超过前人。

3.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君子生非异也

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本互动

1.(1)①“有”通“又”;“暴”通“曝”,晒干。②“”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而“”则指车轮的外周。③“知”通“智”,智慧。④“生”通“性”,本性。

(2)①古义:“以(之)为”的省略,译为“把(它)做成”。今义:动词,“认为”。②古义:金属的刀类。今义:黄金。③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④古义:动词,“凭借”,“利用”。今义:形容词,与“真”相对,指虚伪的,不真实的。⑤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⑥古义:因为心思。用:连词,“因为”。今义:动词,“集中心思”。⑦古义:藏身。今义:托付,寄予,多指精神方面的。

(3)①动词,“凝结成”,“冻结成”/动词,“做成”,“制成”。②形容词,广,广泛/形容词,大,范围大。③形容词,“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④数词,“一”/形容词,“专一”。

(4)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②名词作状语,“每天”。③名词作动词,“游泳”。④数量词用作动词,“走十步”。⑤“上”、“下”,都是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⑥形容词作名词,“高处”。⑦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2.①介词,“从”/介词,“比”/介词,引出对象,不译。②连词,表转折,“却,可是”/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事理承接或因果,“因而”/连词,表转折,“却”。③与“可”合用,表“能够”/介词,“把”/介词,“用来”。④连词,表承接,“就”/连词,用在假设复句中,表结果,“那么”。⑤助词,表停顿,下文解释原因/代词,“……的人”。⑥兼词,“于此”,从这里/句末语气词,“了”。⑦代词,“它”,指车轮/结构助词,用在定语“须臾”和中心语“所学”之间,可不译/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代词,“它”,代所刻的东西。

3.(1)介词结构(或“状语”)后置句。(2)省略句,“以为”应为“以(之)为”。(3)定语后置句,“利”、“强”分别是“爪牙”、“筋骨”的定语。(4)一般陈述句,而不是判断句。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应是同一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4.(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

(3)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人的精神自然就能得到提升,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4)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

5.“劝”在古代汉语中是“劝勉”、“鼓励”之意。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文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上看,荀子所劝的学是指人的道德规范,规劝人们通过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高一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任务:

完成高一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四、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必修2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在课外自主安排。

(一)必修1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 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口语 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二)必修2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4个单元分别是:情趣与理趣(中外抒情散文),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情景交融(古代抒情文),对话与交流(演讲辞)。“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写作专题分别是: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美的发现 学习 抒情,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口语交际”专题为演讲。“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修辞无处不 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介绍了《家》和《巴黎圣母院》两部长篇小说。

五、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学习新教材、新课标,明确课标对高一年级的要求;认真钻研新教材,扎扎实实备好课,讲好课,充分发挥课内45分钟的效力,科学支配时间,注重教学效果。

2、提高备课质量。对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要详细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基点、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灵活处理教材。 3、作文教学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表达交流”训练,但又适当超越教材。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重视自能作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多练笔,教师认真批阅。教师适当做做“下水作文”,以期评点学生作文时心态主动、亲切,真正挠到痒处。本期拟做大小作文8~10次,课外练笔若干。

4、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积极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5、 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附:本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课时

1 9.1-9.7 开学第一课;《沁园春 长沙》《诗两首》《优美的汉字》 8

2 9.8-9.14 军训一周

3 9.15-9.21 《大堰河--我的保姆》《烛之武退秦师》大作文1写作 8

4 9.22-9.28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大作文1讲评 8

5 9.29-10.5 《奇妙的对联》;第一单元测试;国庆放假5天 3

6 10.6-10.12 《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大作文2写作;月考一 8

7 10.13-10.1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短新闻2篇》大作文2讲评; 8

8 10.20-10.26 《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8

9 10.27-11.2 《荷塘月色》大作文3写作;第三单元测试;放月假 6

10 11.3-11.9 《故都的秋》大作文3讲评;第四单元测试;月考二 8

11 11.10-11.16 期中复习、考试及讲评;大作文4写作;《成语》 8

12 11.17-11.23 《囚绿记》《诗经两首》;大作文4写作讲评; 8

13 11.24-11.30 《离骚》《孔雀东南飞》大作文5写作;放月假 6

14 12.1-12.7 《诗三首》《修辞无处不在》大作文5讲评;月考三 8

15 12.8-12.14 《兰亭集序》《赤壁赋》;名著导读 8

16 12.15-12.21 《游褒禅山记》演讲比赛;大作文写作6; 8

17 12.23-12.28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大作文6讲评 8

18 12.29-1.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姓氏文化》;放月假 6

19 1.5-1.11 月考四;本期总复习 8

20 1.13-1.18 期末测试及其讲评 8

说明:计划只是总体设想,视具体情况,执行时可能有所出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