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要将知识记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那么有哪些知识点是需要我们记忆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全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
一、 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 | 短周期 | 长周期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
对应行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所含元素种数 | 2 | 8 | 8 | 18 | 18 | 32 | 32(排满时) |
每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数 | 2 | 10 | 18 | 36 | 54 | 86 | 118 |
2.几种关系
(1)电子层数=周期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除F、O)
(3)质子数=原子序数
(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非金属元素而言,但对H不适用)
注意: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H
单质质量最轻的元素:H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H
最不活泼的元素:He
最轻的金属单质:Li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
含H质量分数最高的气态氢化物:CH4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其次是Si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其次是Fe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Cs(不考虑Fr)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F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不考虑FrOH)
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
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Br2,金属单质是Hg
4.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 | 同位素 | 核素 | |
概念 |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数和一定数目的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
对象 | 宏观概念,对同类原子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因为有同位素,所以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 微观概念,指元素的具体的某种原子 |
特征 | 以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性质通过形成单质或化合物来体现 | 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因为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天然存在的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 | 具有真实的质量,不同核素的质量不相同 |
决定因素 | 质子数 | 质子数和中子数 | 质子数和中子数 |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不能孤立片面的理解。如M层为最外层的时候,最多为8个,而不是18个。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梳理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1)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2)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4)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5)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 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最全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