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历史人物故事,学生的视野无形之中拓宽了。还为写作积累了很多的素材,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秦朝历史人物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一)
孟姜女——古代汉族四大爱情传奇之一 历史渊源
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
孟姜女连环画式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直到20世纪初,在“五四”精神的推动下,她才被纳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将孟姜女传说的原初形态一直上溯到《左传》上的一个故事。《左传》记述这个故事是想褒扬杞梁妻(也就是后世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神志不乱,令人钦佩。
《左传》上没有哭声的杞梁妻,到战国时就沾染了当时音乐界的风气,增加了哀哭的一段故事。这是个很重要的转变,后世关于杞梁妻故事的变异就是顺着这“哭之哀”生发出来的。
第一个记述崩城之事的人,是西汉末年的刘向。他在《烈女传》中先重述了《左传》中杞梁妻的故事,然后他继续写到:杞梁妻没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没有亲属,夫死之后成了个孤家寡人。杞梁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哭声十分悲苦,过路人无不感动。十天以后,“城为之崩”。唐代的有关记载,使杞梁妻的故事大变了模样。杞梁由春秋的齐人变成秦朝的燕人;杞梁妻的名字出现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梁的死因不再是战死疆场,而是因避役被捉后筑于城墙之内,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而筑于城墙之内的死尸实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认骨才能辨别。杞梁妻的故事经过六朝、隋唐时代的加工,把崩城和秦始皇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个不小的创造。
元代时中国的汉族民间戏曲剧种十分发达,出现了很多杂剧大家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像孟姜女这样富有生命力和创作空间的故事,自然也成为戏曲创作的源泉。范郎的名字从范希郎、范四郎、范士郎、范喜郎到范杞良、范纪良、万喜良,出现很多种变异,故事的情节被铺陈得一波三折,与他们有关的其他人物,如范郎的母亲也出现在戏曲之中,使故事日渐丰满。
明清以来,孟姜女的故事在汉族民间仍继续发展演变。各地的口头讲述,把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或瓜)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所以叫“孟姜女”。孟姜女的故事不仅流传的时间漫长,受其影响的地域也十分广泛。不同的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和民众的不同兴趣取向,对这个故事做了各种改造,使孟姜女的传说呈现出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
2006年,国务院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发源地为淄博。
司马卬——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 人物生平
司马卬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剑客司马蒯聩的玄孙(一作曾孙)。 秦朝末年,司马卬曾担任武信君武臣的部将,率军攻占朝歌(今河南淇县)。
巨鹿之战后,司马卬跟随项羽入关。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司马卬因平定河内,屡立战功,于是项羽分魏国土地为西魏、殷两国,封司马卬为殷王,统领河内,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汉王刘邦从临晋渡过黄河,攻下河内之地,俘虏殷王司马卬,将其地设置为河内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四月,楚、汉大战于彭城,汉军大败,诸侯见汉军兵败,皆逃亡离去。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楚,殷王司马卬身死。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二)
田横——秦末群雄之一 复辟齐国
田横是中国秦末起义首领。原为齐国贵族。 陈胜起义后,随从兄田儋在狄(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举事反秦,田儋自立为齐王。后田儋与秦军交战败亡。
田横兄田荣自立为齐王,以田横为将军,尽占齐地。项羽称西楚霸王后,大封诸侯。田荣因负项梁未出兵助楚,未封王,对项羽心怀不满,遂联络赵将陈余反楚。
项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恼怒,于是就起兵北伐齐国。齐王田荣被打得大败,逃跑到平原,平原人把田荣杀死了。其后项羽就烧毁荡平了齐国都城的城郭,所过之处都大加屠戮,齐国人无法忍受,互相聚集起来反叛他。田荣的弟弟田横,收募起齐国的散兵,得到好几万人马。反过头来在城阳攻打项羽。而在这时,汉王刘邦带领诸侯的军队击败楚军,进入彭城。项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放开齐军回去,在彭城对汉兵发起攻击,接着就是与汉军的多次交锋,在荥阳相持不下。因此田横再次得以收复齐国大小城邑,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田横自为丞相辅佐他,并专断国政,所有政事,无论大小,皆由田横决定。
王爚——南宋宰相 王爚[yuè](1199—1275年),字仲潜,一字伯晦,号修斋,新昌长潭人。南宋恭帝时期的著名宰相之一。
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常熟、泰州、滁州、瑞州等地方官;宝祐,兼国史编修。
景定二年(1261年)迁礼部尚书,代吏部尚书加观文殿大学士。咸淳元年(1265年),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咸淳十年为左丞相。
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大举南下,不顾年老,奏请朝廷授以宣抚招讨大使招募忠义,共图兴复。不久任平章军国重事,即命张世杰等四路兵马同时并进,以抵御元兵南下,其军事部署未被采纳。不久,张世杰兵败,王爚以“不得其职”,请求免职,乃罢其平章。后归乡不逾年而卒,墓葬上虞葛仙乡。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三)
吴芮——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越王勾践毙夫差,追杀夫差家人。吴国王子王孙四散避难。公元前 248年,吴芮的父亲吴申,被贬番邑(今鄱阳)定居,后迁至余干县善乡龙山南麓(今社庚乡),吴芮即出生于此。
吴芮十分聪颖,青年时,常研究《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带领族人和南下军士的后代,演练阵法。当时正处于战国年代,社会动乱,灾害频仍。
任职县令
秦王朝末年,统治严酷,徭役繁重,修筑万里长城、阿房宫、秦皇寝宫郦山大墓,使百姓妻离子散,田园荒芜,哀鸿遍野,散兵游勇四处抢劫。吴芮为保卫乡亲不受伤害,就组织家丁亲兵抗击流寇。他为人宽厚,只要是不袭扰百姓的散兵,一律给予出路,队伍因此不断壮大。他十八岁时就统制兵马一万七千多人,分布在鄱阳、余干、浮梁的各处要道,部队军纪严明,很受百姓拥戴。吴芮母亲梅氏为人贤慧,建议藏兵于民,兴农兴商,所以吴芮的部队不缺给养,他派出自己队伍中的得力骨干到四乡发展,其势力范围北到安徽祁门,东到赣浙边界,南到福建,西到都昌、鄱阳。他大胆革除弊政,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制定一系列鼓励农耕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鄱阳县,是秦王朝首次在江西设置的县,吴芮被乡亲们举荐为番邑(今鄱阳)令。
公元前207年2月,秦国面临各地义军武装割据的局面,为稳定南方,阻止百越地区背叛,采纳左相李斯谏言,封吴芮为番(同鄱po)君。“番”义即土著种田人之意,“君”意指用竹子做的束发帽子“冠”,即给吴芮管理整个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职权的封号,不给财政支持也不收税。吴芮很希望象祖辈一样,找个类似太湖的地方发展,祖父给他一张“太衍水”(昌江河旧称)流域图,希望他借朝廷给予的合法身份去打天下。吴芮带队伍从水路进入鄱阳湖后,靠岸建城,立为据点,即为今鄱阳县。吴芮采用强硬手段铲除鄱阳盗匪劣徒势力,积极开通航运,发展渔业,推广农业。一年间,吴芮不仅在鄱阳湖流域行仁政发展经济,而且势力范围扩大了数倍。
赵歇——重建赵国 人物生平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章邯攻杀项梁,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派部下王离进攻赵国,攻克邯郸。后王离围攻张耳、赵歇所在的巨鹿,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 赵王与相皆入巨鹿城。章邯与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其实章邯实想“围点打援”。直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俘虏王离,解巨鹿之围。陈馀虽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巨鹿之北,却无实质救援, 由于陈馀没有救赵歇、张耳,由此与陈失和。
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项羽分赵地北部,立张耳为常山王,以赵王歇为代王。 陈余不服,以三县之兵袭击常山王张耳。汉王二年(前205年),张耳败走,投靠汉王刘邦, 陈余立代王赵歇为赵王,自立为代王,自己不去代国,在赵国以太傅的身份辅佐赵歇。
汉王三年(前204年)十月(秦历,按夏历和公历仍是前205年),韩信灭魏豹后,继续进军,与张耳出井陉击赵。井陉之战中赵军败于汉军,韩信在井陉以少数兵力击败号称二十万人的赵军,擒赵王赵歇。在襄国追杀赵王歇的部队,后陈余也被杀。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四)
黄石公——秦汉时隐士 人物经历
黄石公,下邳人(今江苏睢宁古邳镇)。世人称黄石公“圯上老人”、“下邳神人”。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皇甫谧《高士传》:黄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名,时人莫知者。
黄石公,是下邳人。遇上秦时候的战乱,自已隐姓埋名,当时的人没有知道他的。起初张良改名换姓,藏在下邳,在沂水的桥上去散步游逛时,遇到一位老人,还没有互相拜见,黄石公故意把鞋抛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取上来!”张良预先不知道是诈,有些愕然想揍他;因为见他年岁大了,才强忍怒火,下了桥,给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跪着给他穿上。那位老人伸出脚来,让张良把鞋穿好,笑着走了。张良感到很惊诧。他大约走出一里远,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年轻人倒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后的清晨,你在这里和我会面。”张良更觉得奇怪,又跪下说:“是。”五天后的早晨,张良去了约定的地方,黄石公生气的说:“你与老人约定,为什么后来?”再五天后的早晨约定,张良天不亮就去了,黄石公又早在那里了,又生气的说:“为什么晚来?”又五天的早晨的约定,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黄石公也来了,高兴的说:“孺子可教也!”于是拿出一本编书给张良,说:“你回去读他,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三年之后,你见到的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于是离去,看不见了。张良天亮翻开书一看竟然是《太公兵法》。张良认为这事很神异,于是把自己的学说四处游说,他们都不采纳。后来与沛公在陈留相遇,沛公采纳他的话,最终有了功业。十三年后,跟随高祖退到济北谷城山下,得到一块黄石,张良于是像对宝贝似的建祠供奉起来。一直到张良死,将他与石头一起埋葬了。
赵贲的人生简介
开封之战秦二世二年三月,刘邦来到陈留西约30公里的开封,与秦大将赵贲大战,大破赵贲。赵贲逃进开封,刘邦率领士兵包围开封不克,刘邦继续西进。赵贲一定是秦二世派的中央政府大将,率领的秦国中央军来剿灭威胁关中的刘邦,不可能是地方郡兵,郡兵一般都是防守的,很少敢出城和刘邦这种名头很响亮的人交战的。从下面分析赵贲的地位。
1,赵贲手下有爵位是侯的,樊哙战场斩杀的秦侯,说明赵贲职位很高。
2,靳歙斩杀赵贲手下统帅千人骑兵的大将。
3,救援洛阳与刘邦交战,可以看出应该受到秦二世调遣的中央军。
4,刘邦率汉军定三秦之战,赵贲又率领秦军抵抗汉军,可看出赵贲在三秦地位很高。总结:赵贲绝对是秦国大将,率领秦中央军与刘邦大战。此前刘邦百战百胜,连破秦国各个郡守包括名将王离,名声应该大响了,所以秦二世专门派大将剿灭刘邦。赵贲敢率领秦军出城和刘邦野战,说明秦军数量绝对远超刘邦军队。刘邦以少胜多大破赵贲,樊哙率先冲锋击退敌军,斩侯一人,斩首六十八级,俘虏二十七人;靳歙斩骑千人将一人,斩首五十七级,俘虏七十三人;赵贲逃进开封。围赵贲军开封,未拔。刘邦率军大破赵贲,樊哙和靳歙勇猛作战,各斩一将,樊哙斩首俘虏达95人,靳歙更夸张,130人。不过攻城还是比较吃力。
洛阳之战四月,刘邦拿下轘辕关后,刘邦率领军队从轘辕关攻进了洛阳盆地。这时候,赵国的别将司马昂正想渡过黄河,进入函谷关。沛公就向北拿下平阴,截断黄河渡口。又向南进军,与秦军在洛阳东面再次大破赵贲大军,赵贲应是从开封来救援洛阳的。刘邦击溃赵贲后,继续攻洛阳没下,尽管刘邦肃清了洛阳周边之敌,但洛阳固守难下。,所以刘邦为了安全其见选择南下武关进兵关中。
咸阳之战汉元年五月,刘邦率领汉军还定三秦,派曹参、周勃、樊哙东进取咸阳,大破赵贲、内史保军队克咸阳。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五)
桓齮——战国时秦国著名将领 桓齮(yǐ ):本为秦将。秦始皇十年(前238年)封为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大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
简介
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赵将扈辄率兵赴救,兵败被杀于武遂,赵首10万被斩。
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三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为李牧所败,10万秦军被全歼,桓齮畏罪逃至燕国(《战国策》说是战败被杀,司马光在《资治通监》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秦王政大怒,曾悬赏“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
辛追——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 辛追(前217年-前168年),出生地不详,生于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17年),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育有一子利豨;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享年50岁。于1972年出土于原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也是具体表现中国汉朝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活体见证。
马王堆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共有三座墓,分别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妻、儿的墓。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首先发掘了马王堆汉墓一号墓。近达三个月的挖掘,墓坑中一副巨大的棺椁终于显现出来,随着外层木椁的办盖被掀开,木椁中央的木棺则显现出来,木棺四周摆放着大量的随葬品的边箱,其中有漆器、竹简、陶器、木佣等。看着墓坑,也找到了随葬品能够完整保存的秘密。墓室安放在距离地面进20米深的深坑中,从发掘到看见墓室的棺椁,一共分四层,第一层是封闭墓穴的封土,第二层是厚达16米的夯土层,第三层是以白膏泥为主要原料,经测验,白膏泥具有很强的防腐作用而且能有效隔断墓室内外水的联系和气体交换,最后一层则是紧贴棺椁的四周和顶部填充了一层30多厘米的木炭,木炭拥有超强吸附和防潮能力,再一次阻止棺椁受潮腐烂,正是由于层层的密封与保护才能出土保存如此完好的随葬品。随着墓葬的发掘,墓主人的身份得到证实,她就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4月28日,考古人员打开内棺材盖,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在往她体内注射防腐剂时,她的血管还能鼓起来,血管通畅。除眼球突出,舌头外吐等体表变形外,其他特征完全像刚死的鲜尸,其中出土的素纱衣更是国宝。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此后发现的类似古尸均被考古界归为“马王堆尸型”。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十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