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电解质知识

高考正在悄然袭来,高考生要抓好剩下的时间认真复习,江苏地区的考生也正在认真备考,想知道化学这门科目需要复习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考化学电解质知识,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考化学电解质知识

第一片: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析疑:

⑴二者均必须是化合物,混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非非此即彼),

⑵二者的区别是其导电性,和溶解性无关,

⑶是有的条件下的导电性(非自然的),

⑷注意电解质的“和”与非电解质的“或”,

⑸必须是物质的本身导电性,不是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物质的导电。

⑹酸、碱、盐的电解质,有机物一般是非电解质,

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气是非电解质。

3.附:物质的导电性

⑴导电原因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

⑵有导体、半导体的导电(电子的定向移动→属物理变化)和电解质的导电(离子的定向移动→属化学变化)两种情况。

⑶电解质的导电分两种情况,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

⑷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和供价化合物的鉴别,

⑸导电能力的大小,两方面决定,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离子浓度的大小。

第二片: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可以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析疑:

⑴二者的区分标准是电离程度,

⑵电离的环境只能是水溶液(熔融状态下要么不电离,要么是全部电离),

⑶体系中是否存在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定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

⑷体系中是否存在电解质分子(分子一定有H2O)

⑸与电解质的溶解性无关。

⑹强酸、强碱、绝大部分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极少数盐(醋酸铅等)是弱电解质。

第三片:电离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

3.电离平衡: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分子化速率和离子化速率相等,溶液中各组分保持不变。

4.电离度:弱电解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

5.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的比值。

析疑:

⑴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加热,不是外加电源,

⑵电离结果是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可能是原来没有离子的共价化合物,也有可能是有离子不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化合物),

⑶电离平衡只有弱电解质,

⑷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⑸电离平衡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高考化学水解知识

1.概述:

水解是高中化学较常见、也是较重要的一类化学反应,说到底就是和水发生的复分解或取代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溶液越稀,水解程度越大。

2.实质:被水解是物质,在水分子作用下断键后,其阳性基团结合水分子中的阴性基团OH,阴性基团结合水分子中的阳性基团H,可表示为:

3.分类:

⑴卤代烃(卤素原子)的水解:氢氧化钠水溶液(NaOH作催化剂)生成醇。

⑵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醇和酸;酸做催化剂可逆,碱作催化剂不可逆,(油脂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皂化反应)。

⑶蛋白质的水解:生成氨基酸,酸或碱均可作催化剂,且均不可逆。

⑷多糖的水解:蔗糖水解得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得两分子葡萄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纤维素水解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他三个水解用稀硫酸作催化剂。

⑸一些特殊金属化合物水解:

①碳化物:CaC2+2H2O=Ca(OH)2+C2H2↑,Al4C3+12H2O=4Al(OH)3+3CH4↑,

②氮化物:Mg3N2+6H2O=3Mg(OH)2+2NH3↑,

③硫化物:Al2S3+6H2O= 2Al(OH)3+3H2S↑,

④非金属卤化物:PCl5+4H2O=5HCl+H3PO4,ICl+H2O=HCl+HIO,

⑤氢化物:NaH+H2O=NaOH+H2↑

⑹盐类的水解: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酸和碱。除少数强烈双水解外,通常都十分微弱。处理该部分问题需要牢记: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

4.延伸

⑴醇解,⑵氨解,⑶酯交换等

高考化学盐类水解知识

第一片:概述

1.概念: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结合水电离的H+或OH_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

2.条件:⑴盐应是可溶性的,⑵能电离出弱酸根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

3.实质: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4.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越稀越水解,越热越水解。谁强显谁性(适用于正盐),同强显中性。

第二片:注意

⑴盐类的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通常情况下非常微弱(强烈双水解除外),因此离子方程式中,用可逆符号,不用等号,产物不标“↓”和“↑”。

⑵水解为吸热反应

⑶多元弱酸根的水解分步进行,难度逐渐增大,通常以第一步为。多元弱碱的金属阳离子水解,一步完成。

⑷双水解:由弱酸根和弱碱的阳离子组成的盐,因分别结合H+和OH-而相互促进,使水解程度变大,甚至完全进行的反应。具体有:

①强烈双水解的反应完全,离子方程式用等号表示,标明↑↓,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CO32- 、HCO3-、S2-、HS-、HSO3-、AlO2-,Fe3+与CO32-、 HCO3-

②不完全反应的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用可逆符号,产物不标明↑↓,离子间可以大量共存。如:NH4+与CO32- HCO3-S2-,HS-,CH3COO-等。

③弱酸根和弱碱的阳离子在溶液中,也不一定都是双水解,有时候可能是复分解,如:Na2S+CuSO4;有时候可能是氧化还原,如:FeCl3+Na2S。

第三片:应用

⑴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依据水解规律: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但,常见的NaHSO3溶液呈酸性。

⑵对比酸或碱的相对强弱。

越水解约弱,不水解为强。如:若NaX、NaY、NaZ溶液的PH值分别是7、9、11,则只有HX为强酸,HY、HZ均为弱酸,且酸性为HY>HZ。

⑶判断溶液中相关粒子浓度的关系

一般考查的有大小关系、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物料守恒、综合应用。

①以Na2CO3溶液为例:溶液中存在

Na2CO3=2Na++CO32-、CO32-+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及H2O H++OH-

A.大小关系:c(Na+)>c(CO32-)>c(OH-)>c(HCO3-)>c(H+),

B.电荷守恒:c(Na+)+c(H+)=c(OH-)+2c(CO32-)+c(HCO3-)

C.质子守恒:c(OH-)=c(HCO3-)+2c(H2CO3)+c(H+)

D.物料守恒:c(Na+)= 2[c(HCO3-)+c(CO32-)+c(H2CO3) ]

E.其他关系往往是利用前面的三个守恒,以某种离子为媒介的组合,或以不水解的Na+的量进行换算。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过这类考题出现几率非常大。

②若NaHY的溶液呈碱性,说明HY-的水解大于其电离,则:c(Na+)>c(HY-)>c(OH-)>c(H2Y)>c(H+)>c(Y2-),常考的是c(Na+)> c(H2Y)>c(Y2-)。若NaHY的溶液呈酸性,说明HY-的电离大于其水解(NaHSO4不水解),则;c(Na+)>c(HY-)>c(H+)>c(Y2-)>c(H2Y)>c(OH-),常考的是c(Na+)> c(Y2-)>c(H2Y)。

③等物质的量的NaY和HY混合液,若呈碱性,说明Y-的水解大于HY的电离,则:c(HY)>c(Na+)>c(Y-)>c(OH-)>c(H+),若呈酸性,说明Y-的水解小于HY的电离,则:c(Y-)>c(Na+)>c(HY)>c(H+)> c(OH-)。

⑷判断盐溶液蒸干、灼烧后的产物

①若生成的是不挥发性的酸,则是原物质,如Al2(SO4)3、CuSO4。

②若是挥发性的酸,蒸发得其氢氧化物,灼烧的其氧化物,如AlCl3→Al(OH)3→Al2O3,FeCl3→Fe(OH)3→Fe2O3

③还原性物质,得其氧化物,如Na2SO3溶液蒸干后得到Na2SO4固体,FeSO4溶液蒸干灼烧后得Fe2(SO4)3。

④受热易分解的物质,蒸干灼烧后得到其分解产物,如NaHCO3溶液蒸干灼烧后得到Na2CO3固体、Ca(HCO3)2溶液先分解成CaCO3再灼烧,最后得CaO、Mg(HCO3)2先变成MgCO3再变成了溶解度更小的Mg(OH)2最后灼烧后得MgO。

⑤阴、阳离子均易水解、易挥发或易分解的盐,溶液蒸干后无固体物质残余。

如NH4HCO3、(NH4)2CO3、(NH4)2S等(NH4Cl、NH4I亦如此,又不完全一样)。

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明矾做净水剂、纯碱做洗涤剂(热的更好)、泡沫灭火剂、配FeCl3溶液加盐酸、铵态氮肥不能和草木灰混用等等。


高考化学电解质知识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