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是很多学生比较头痛的学科。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整理一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⑨装瓶、贴标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体体积),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格),胶头滴管

  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整理二

  教学课题氧化还原反应课时1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正确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的关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用“双线桥”反映相互关系;对氧化还原知识的具体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教学用具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请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请同学们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如①2Mg+O2=2MgO;②H2+CuO=Cu+H2O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

  学生随意发挥:Mg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化合反应,CuO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置换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它们是对立统一,不能分开的。

  同学总结并得出结论: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根据物质得氧和失氧为标准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相互依存,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2Na+Cl2=2NaCl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认为不是。

  教师:事实上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得到氧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氧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也可以说: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教师指出:

  并非只有得氧和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发生变化分为两类:如果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即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提问: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这间的重新组合,我们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转移密切相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粒子间发生重新组合,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需然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

  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模拟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观看结束后,请同学写出这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标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讨论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电子的转移情况。

  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同分析这两个化学反应,得出结论:电子的得失和电子偏移引起化合价的变化,氧化反应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实质是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过程;还原过程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降低,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获得或偏向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的讲述:

  同学们总结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在反应中反应物被氧化或被还原。在反应中,氧化剂是得到电子的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本身具有氧化性,反应后化合价降低;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本身具有还原性,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整个反应过程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多部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尝试画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并列举具体的化学反应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

  置换反应多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多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多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巩固提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需然同时发生

  C.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D.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1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小结作业:

  1.从不同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概念的发展

  得氧、失氧的观点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电子得失(转移)的观点

  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得失氧的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4.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依据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5.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化关系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结果被氧化,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结果被还原,是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

  作业:P399

  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一、定义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

  三、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整理三

  考纲要求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结构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有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3、熟悉1~20号元素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5、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3、碱金属与卤族元素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Na、K、Rb、Cs、Fr(Fr是金属性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Cl、Br、I、At(F是非金属性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Ⅰ)同周期比较

  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Ⅱ)同主族比较

  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Ⅲ)

  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第三节化学键

  1、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3、其他概念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共价键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

  (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2)[](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以过氧化氢与过氧化钠为例,

  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四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4、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C6H12O6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多羟基

_

 双糖C12H22O11蔗糖无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有醛基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淀粉无醛基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遇碘变蓝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纤维素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C17H33-较多,不饱和液态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C17H35、C15H31较多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显色反应:加浓__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1.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

2.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梳理

3.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4.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归纳

5.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

6.2017年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

7.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8.化学高三复习所有基础知识点汇总

9.2020年高考化学最全重点知识点归纳

10.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