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重大时事地理,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多的。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一、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新课标卷1试卷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思路,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难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难度较高的内容未出现,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成为地理考核的核心。
2、单纯考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试题较少。取材自然,服务人文,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明显。
选择题11道题有8道涉及自然地理内容;36题的(1)题、37题与自然地理内容有关。人文地理:选择题有3道,36(2)、(3)题,37(2)题。选修10分。每一个题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3、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
本套试题共涉及6个区域,中国3个——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世界3个——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这些区域在试题中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突出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如37题以青藏铁路高原环境为背景考查冻土形成条件、铁路路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建设的原理分析,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这道题也是本套试题难度最高的题。
4、突出地理的工具——地图的考查。1-3题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4-6题带经纬网的区域图,6题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7-9题带海冰等值线和经纬线的渤海区域图;10-11题黄河三角洲动态剖面图;36题带经纬网的美国大盐湖区域图;37题带等温线的青藏铁路一段模拟题和景观模式图;42等高线区域图;43题中南半岛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
5、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事物相互关系形成过程及原因考查比例较大。重大工程(交通)成为考查的重点,如4—6题组考查航空点、37题的青藏铁路;1—3题组的水循环,10-11题组的黄河三角洲等。
6、试卷充分渗透“考察生活中的地理”理念。如1—3题的雨水花园、4—6题的甘德国际机场
的变化、7—9题的渤海海冰、36题美国大盐湖的卤虫生产、37题的青藏铁路、42题的徒步旅行、43题的曼谷水患、44题的土壤保护,每一题组无不体现生活。
二、复习策略
在学校与年级组的领导下,结合一年的教育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精细规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自进入复习,在每一阶段复习之前,都做详细的计划,依据考纲、复习的内容、时间、学生的情况,计划到周、到每一天、每一节。尽管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一定的差距,但整体上差距不大。通过这样精细的规划,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时效性。
2、精讲精练,突出强化重点。
高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教师如果无选择的追求体系、全面,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时间不够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突不出重点,复习效率低下等问题。我一年来,无论是哪一轮复习,都认真的进行备课。依据考纲、提炼教材及复习资料,把握重点,分析出哪些该讲,讲到什么程度,哪些该练,练到什么程度,练哪些题,哪些不讲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可以说,一年来我的复习一直追求“精”字。通过这样的复习,我感觉,无论是自己的授课、还是学生的复习效率都很高。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
3、创建高效课堂
通过自己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在进行课堂教学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其中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引领——师生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专项训练——课后作业。
试题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解读试题信息——明确考点——分析设问——明确答题思路——对比答案——分析错因——试题延伸扩展。
4、“理”统帅、“地”落实。
这句话是我在整个复习中一直贯彻的复习理念。所谓的“理”统帅的“理”就是基本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在复习中我一直让学生牢记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区位理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无论复习到哪里都要把所复习的知识纳入三大理论之中,用这三大理论统帅整个地理知识。“地”落实的“地”就是知识的应用。在复习中我一直关注国际、国内中与地理有关的各种事件,把这些事件做为素材用不同方式呈现出来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如兰新高铁通车时我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取材。从本套试题来看,这种复习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
5、民主和谐、重养成、有爱心的班集体。
作为文科实验班,高三一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三年级组的领导下,我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关注常规、关注细节,认真落实学校、年级的
各项要求。为更好的做到这一点,让学生心甘情愿地、主动地去完成每一项任务,我征求了全体学生的意见,制定了班规、班级的考核方案,成立了以班长和团支书为核心,以生活学习小组长、学科组长、宿舍长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机制。在班级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有家的感觉,注重爱心教育,通过励志教育主题班会形成系列化的教育。一年来,许多学生面对一次次的考试中的失败都是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得到化解,使学生能快速的走出阴影。
6、团结务实、研究型的备课组。
高三地理备课组4人,都教过高三,对考纲、教材比较熟悉,经验较丰富。一年来,我们4人可以说是一个团结务实、研究型的团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的每一个内容、精选的每一道题我们都是共同研讨确定的。整个地理高三的复习可以说轻松高效。
三、存在问题
1、学案与复习资料的处理。一年的高考复习可以说基本是以学案为主的,复习资料的利用并不好,基本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可以说是资源的浪费。
2、学案的质量有待提高。无论是一轮学案还是二轮的作业,基本是成套的网上资料,变化的很少。
3、例题、训练题的选取有待提高。尽管题的选取是我们共同研讨的,但基本都是网上原题,针对性不太强。
4、多媒体的利用不到位。一轮基本没用多媒体,二轮利用多媒体就是展示课件,三轮利用多媒体看了视频微课。可以说多媒体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5、文综的协调配合、学组的6科配合有待提高。
四、今后复习建议
1、继续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
应该说任何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原理都要求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得以展开和体现。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各不相同,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体现也各不相同,人类的各种活动也不尽相同。如果不能确定地理空间,自然也就无从表述地理事物特征,探究地理规律和原理,论证地理结论。所以应从“空间定位”入手,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
2、一轮复习依据考纲扎实基础,所选例题、训练题要具有针对性,尽量不要选择高考试题,适当综合;二轮复习突出重点、突出整体,所选例题、训练题以高考原题、高考模拟题为主,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三轮复习重训练、重精讲,训练考试技能、调试考试心理,所选试题体现高考方向——综合性、实用性。
3、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近3年国际、国内与地理有关的重大事项,能用地理原理与规律给予
解释。在复习中多收集、多整理,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设计试题。
4、高考复习不要押题,基本没有出题规律,凭经验复习不可取。根据多年高考试题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状况。
5、关注读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这是高考地理永不变化的事实。
核心考点分布
大气运动:天津卷第1题考查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之后,今年再次考查了这部分内容,难度稍有增加,但突破口比较简单,另外选择题结合等压线考查了风向的变化,与去年一致,说明今年的命题相对保守和稳定,但也迎合了全国命题趋势,考查了天气动态。主观题同样延续了去年的命题模式,考查了气候特征的比较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只在设问时稍有变化。
水圈部分:这部分一直是天津高考地理的重点,虽然没考,但今年最为重点考查。以区域地理为基本背景,考查水文特征及依据,需要考生通过读图分析和寻找判断依据。
岩石圈部分:这部分一般考点较少,难度不大,地质作用的外力作用考查较多,考查了影响三角洲变化的因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今年结合地形剖面图考查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判断降水量大小;另外还结合农业考查了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判断植物可能存在的位置。
地球运动:这部分题量未减,考查综合性强,但命题较为传统,考查了太阳视运动和日期问题。
城市及城市化: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中商业区的区位分析,需利用最优法进行选择。另外还考查了城市化建设对城市的影响,需根据城市形态和问题进行分析。
农业部分:考查了农作物的分布特点,需结合材料中给出的农作物生长习性选择最佳位置,与2013年综合题考查茶树的分布类似。另外还考查了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工业部分:考查了传统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影响,涉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分布:利用地图和其他信息要求考生进行空间定位,并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的影响。
天津乡土地理:近年来,以天津为背景的题目较为突出,需要考生在熟悉天津地理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答题。
总之,试题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地理学科能力的运用,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描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