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这场为期3天的密集式进攻结束后,最激烈的战斗已经过去。但是,对于考生、家长,尤其是实行“考后填志愿”地区的同学来说,最后的胜利尚未到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须了解10个方面_志愿填报黄金法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高考志愿填报须从10方面了解高校专业
1.专业区别。弄懂专业的真正含义很重要,包括专业开设的课程、特殊要求以及从事的职业等,父母与考生切不可盲目地望文生义。尤其是一些名称相近的专业,更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考生尽可能选报院校的传统或主打专业,慎重选择派生专业和新设专业,在了解其内涵的同时还要了解专业开设的历史和背景。
2.重点专业。重点专业指此专业是全国、本省市同类专业中的排头兵,或一个院校中的领军专业,代表一个专业的实力和地位。并非重点院校的专业都是重点专业,也并不是非重点院校的专业都是普通专业。相反,一些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考生和父母在选择专业时,在分数不够重点院校的情况下,报考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是明智的选择。
3.横向比较。父母和考生明确自己选择志愿的方向后,要做两个方面的专业比较。一是同类性质院校比较,衡量选择拟报考专业的院校实力;二是不同类性质院校但有同类专业的比较,衡量选择不同院校的专业实力。此外,相同名称的专业在不同类院校中培养的方向和侧重点也有不同,父母和考生还要注意这方面内容。
4.冷热处理。人们根据现实的就业难易、就业收入和工作环境等情况,把专业分为“冷专业”和“热专业”。其实“冷”与“热”都是相对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式而言的,专业本身并无“温度”。父母和考生不要过分追求“热专业”,忽视“冷专业”。“热”极必反,“冷”极必“热”。所以,考生和父母在选择专业时要有长远目标,结合自身兴趣和爱好,避免时过境迁而供大于求。
5.限制条件。一些专业有自己独特的限制条件,如语种、身高、形象、性格、性别以及单科成绩等。父母切不可不顾孩子的实际和未来工作的现实,而一厢情愿地选择,否则容易在录取和就业时吃亏。有的高校部分专业在招生计划或招生简章中已经有提示哪类人员不能报考,这就要求父母要认真阅读招生简章,了解招生院校报考要求,结合考生具体情况,科学报考。
6.专业服从。如果填报服从调剂,能增加录取机会。填报专业志愿时,是否服从调剂要因人而异。填报专业时既不可为了上某所院校而一味服从,结果使自己进入极不喜欢甚至直接影响未来就业的专业;亦不可一味不服从,过分挑剔专业,因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丧失录取机会。所以,对“专业服从”一栏,考生和父母要认真对待。
7.体检结果。每年填报高考志愿之前都有一次高招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北京市体检中心会对考生填报志愿提出建议。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体检结果和建议选报志愿,避开那些限报的学校和专业。而有些家长想更改或隐瞒体检结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入学之后不但还有一次严格的复检,更主要的是会给孩子的学习、就业和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8.相关科目。高中各基础学科的成绩和考生的偏爱程度可作为选择专业最基础的依据之一。各院校录取考生时,在考生总分达到学校要求的情况下,还会考虑相关科目成绩。有的院校或专业有明确的要求,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要考虑自己相关学科平时成绩是否能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
9.就业领域。报考志愿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行业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专业就是未来的行业,专业是决定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一些专业名称的术语色彩较浓,很多父母和考生不甚了解其含义及将来的就业领域,稀里糊涂地就填报了,等到入校学习后或就业时才明白,那时悔之晚矣。所以,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志愿专业将来所面临的就业难易、工作条件、待遇水平、区域环境等。
10.专业类别。专业类别很多,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明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先从大类入手选择,可很好地降低填报的难度和缩小选择的范围。因为不同的类别专业,对未来的深造程度、学习深度、就业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志愿填报黄金法则
专业冷与热神马都是浮云
填报志愿时,各专业的就业率无疑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只有70%的就业率更是让考生和家长心惊胆战。于是大家争相挑选“热门”专业,以为这样便能为四年后的就业买下一份保险。
以就业率作为高考志愿填报的风向标,很简单,很实用:冷门专业意味着社会需求少、就业率低,热门专业则表明就业率高。
它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将它无限放大。第一,我们不能由就业这一个要素来决定自己在四年里应该学什么;第二,此时的“热门”并不代表今后会一直热门。
案例回放
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让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裁员甚至倒闭,而且还波及对外贸易和实体的制造业,华尔街的金融人才都要重新找工作,金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们当然也要发愁了。四年前,如愿考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李毅同学正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曾经以为拿到了一张通向好工作的入场券。谁能想到,如今神马都变成了浮云。李毅无奈成为待业大军中的一员,在各个招聘会上辗转奔波。
志愿指南
社会环境、市场行情对就业有影响,对专业的选择有干预,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专业掩埋之下的真正能力。笔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多年,对此感触颇深。就业竞争的关键是个人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不是“冷”学科和“热”专业的比拼。
一个“热到发烫”的专业里,也有同学找不到工作;很冷门的专业里,却有“牛人”可以任意挑选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所以,对不同的人而言,专业与就业(以及收入)的关联程度是不同的。有没有好工作取决于在大学四年做了什么,而不是取决于考进了什么专业。
温馨提示
很多企业在录取大学生时,看重的不只有专业成绩或绩点(GPA),还有学生扎实的基本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比如,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著名跨国公司管理培训生招聘都是不限专业的,他们看重的是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软”技能,而不关心你是否是会计、经济管理科班出身,专业成绩是否都为A。因此,专业对就业的影响都没有我们想象那么重要。其次,我们的专业设置和市场是脱节的,前些年拼命招生的计算机、英语、国际贸易和法学等专业在当时可谓是“热”极一时,现在再看看他们的平均就业率,你就会发现它们已经很“冷”了。
性格、兴趣最给力
不管学习什么专业,我们都要遵循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更实际的就业优势、留学优势等问题。我们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性格,发掘自己的兴趣。
性格是指人在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人与人之间最核心的差异。心理学家海伦·帕玛把人的性格分为九种: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艺术型、理智型、疑惑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根据长期调查研究表明:不同性格的人与各类专业、职业有不同的匹配关系。
职场中,很多企业在招聘新人时,也将性格测试放在重要地位。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的性格与专业、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
案例回放一
新闻专业不仅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对性格也有一定的要求。试想,一位害羞的记者如何与采访对象顺畅地沟通,一位不喜交际的媒体从业人员如何获得最新最有价值的消息。如果单单是缺乏经验,那还可以在挫折和抗击打中茁壮成长,可要是性格与之相排斥,改变起来难度相当大。(励志电影www.lz13.cn)许文妍成绩优异,但性格过于内向,高考填志愿时,迫于父母的要求,报考了新闻专业。四年里,她不爱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也不爱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毕业后,她拿着曾获一等奖学金的履历却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找到工作后也无法做出成绩,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案例回放二
2010年暑假,我接待了一位高一学生和他的母亲,他们是为文理分科而来。来访同学希望选文科,因为他感兴趣;而家长希望他选理科,理由是孩子是男生,而且将来的专业选择面比较宽。在做完性格测试及接受我的建议后,小孩坚持选择文科,家长只好作罢。庆幸这个孩子知道自己的喜好,他现在在学校里学得非常好,对未来也有自己的规划。
志愿指南
挑选专业时,首先就要清楚自己的性格和兴趣,若能与专业相匹配,学习中会更快乐,工作后也更能得心应手。反之则会不适应、困难重重,给个人的发展造成影响。
职业咨询师在做职业规划时,经常会告诉大学生们:人生应该择己所爱。
很多中学生埋头于书本,应付没完没了的测验和考试,这让他们没有时间再继续中小学期间的兴趣爱好,甚至让他们忘记了:我擅长什么,我喜欢什么。
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的帕森斯认为,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涉及三个主要因素: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对自我爱好和能力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匹配。这个理论同样可以用到专业选择上来。
由于国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小学的缺失,导致同学们对自己的兴趣、对专业和职业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那么我们在高考前后能做的切实可行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济条件、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学生朋友们可以自我探索,可以通过朋友、同学和家人来告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自我探索包括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提问。在安静的、无压力的环境下,不妨问问自己:有哪些活动和事情想起来就让我觉得有劲?这些事情和活动又体现了自己怎样的能力和特长?我理想的学习环境或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我希望有怎样的休闲生活?我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别是什么?如果对这些问题都有清晰的答案,那么专业的选择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温馨提示
据调查发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和父母一起商量决定的人最多,占到调查人数的56.7%;其次是与老师商量决定,占调查人数的20%;15.9%的人自己决定;而依据职业测试、心理测试专家建议的有7.4%。可见在报考志愿时,很多学生是与父母或老师商量决定的,甚至有家长代替孩子作决定,如前面提到的许文妍。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心切,没有顾及“90后”孩子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加之如果对信息收集不足,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提及:大学生中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占64%,数据高得吓人。不是说这都是家长的错误所致,而是希望告诉准大学生们,在志愿选择上要更加积极主动。
专业与学校冲突将错就错是艺术
同学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好大学的心仪专业分数线很高,想读这所大学,意味着要放弃心仪专业;而如果以专业优先,可能就要放弃这所大学。对此,该如何抉择呢?
我的建议是,如果所学专业不让自己难以接受,应当优先考虑学校。正如前文所述,专业对人的影响很重要,但好学校的环境、氛围等对人潜移默化的塑造影响更加深远。
案例回放
杜宇同学想考南京大学的电子信息科学专业,但南大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相当高。为了考上南大,杜宇最后选择了俄语系。刚上大学时,杜宇有些失落,但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他认真学习俄语专业知识,也凭借自己的兴趣学习计算机,还参加南大的各种社团活动,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毕业时,南大的招牌让杜宇在找工作时非常顺利;而南大培养出的能力,更让他受益匪浅。如今,他正在经营一家属于自己的网站。
志愿指南
如果出现专业与学校冲突的情况,甚至专业选择失误,千万不要破罐子破摔;要相信,大学教育完全可以弥补你的损失。
首先,许多学校都在尝试按大类招生或对学生开展通识教育,这些都可以弥补专业教育的缺陷,加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其次,很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让学生进大学后可以重新选择。再次,在转专业不成功的情况下,学校还提供有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和跨校辅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温馨提示
大学对人的教育和培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除了专业的学习,学生应当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具备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从而有助于选择一份适合的工作。
填报志愿时的几点思考
第一,志愿调剂是“服从”还是“不服从”。如果大家把前面内容看懂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有了。如果更看重学校一些,那么自然是服从调剂;如果对某专业深爱有加,并且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来年再战,那可以考虑不服从调剂。当然,现实抉择没这么简单,这个问题应该和父母、老师进行充分沟通,有时怕是当局者迷。笔者个人倾向于服从调剂。
其次,如何看待家庭影响。生活中,家庭职业对学生的影响呈现两个极端。比如,在父母都为医生的家庭中,可能孩子受到环境的影响非常想做医生或坚决不做医生。对于这种情况,要理性看待,不能因为对父母的崇拜而盲目选择,也不能因为片面了解而盲目拒绝。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指导时,也不能完全依据自己的喜好,要尊重孩子的性格和兴趣。家长扮演的是一个帮助者和建议者的角色,真正的决策者应当是孩子本人。
第三,所选专业与今后就业相关度不大怎么办。比如电子商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跟今后的就业相关度较低,不像医学专业毕业生多半把就业目标瞄准医院。如果你选择或被调剂到类似的专业,该怎么办?首先要清楚,大学教育更多的是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只要好好学习,今后的就业面会相当宽广;其次,要在大学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喜欢的职业进行结合,为今后找工作打下基础。
最后,享受优惠需要付出“代价”吗。某些类别的学校或者某些性质的专业,会在录取时给予降分优惠或就读后的物质补助。但它们也会在你毕业和就业时提出一些限制条件,有些是政策性的,例如国防生政策、免费师范生政策等,所以同学们在选择之前要吃透政策,慎重决定。
揭秘志愿填报“潜”规则
1.提前批要填好
提前批录取的院校、专业越来越多,提前批虽然增加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但需注意被录取的同时也就阻隔了其他学校,倘若把握不好也会带来遗憾。2009年,河南一名女生考了所在城市的文科状元,本来可以读北大等名校,但估分填报志愿时,家长却因为求稳,在提前批报了东北师大而最终与北大无缘。这几年听到太多孩子本可以上北大、清华,却因报了提前批院校被录取,而无法再去自己填报的一本志愿院校。为此,广大家长在为孩子填报提前批志愿时,最好要填报略高于自己孩子实力的高校,即便录不了也不吃亏,对于在全省排名靠前的顶尖高手,报提前批更要慎重。
Tips:“提前批志愿”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增加一次被录取的机会,也能阻止考生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所以要舞好这把剑需慎之又慎。若估分不准,特别是平时成绩忽高忽低的考生,“提前批志愿”尤其要慎重,因为一本及二本的招生计划多,考生选择余地会更大。
2.过线为何遭遇退档
2010年1月28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珠海家长苏金坤的儿子在2009年的高考成绩超过西南财经大学提档线8分,而且也服从专业调剂,却被退档,而不少分数较低的考生却被录取到该高校就读。苏金坤看着儿子委屈的样子心里非常难受,较真的他把该校告上法庭,希望得到一个明白的解释。一审败诉后,他决定求助于网络,发帖悬赏十万寻找知晓内情者。
苏金坤在网上采用的是实名发帖,他说:“我觉得这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我可以接受全国人民的监督,只要在约定期限内提供有价值的举报材料,都可以拿到奖金。”苏金坤这次网络悬赏,希望有网友能够举报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全国范围的招生录取舞弊行为。
不过,没有人能够拿到苏金坤悬赏的奖金。志愿专家分析,按照西南财大招生章程上的规定,其专业录取实行的是“专业清”规则,学校“录低不录高”并没有违规。
Tips:“专业清”即“专业优先”。它是指先将考生按照其第一专业志愿分成不同的队列,然后每个队列内的考生按照“分数优先”和“专业级差”规则排序,再按招生计划数依次录取;对于院校第一专业志愿未能录满的,将依次从第2、3志愿报考本专业以及服从调剂考生中按上述方法录取,直至录满为止。由于“专业清”是按“专业优先”(注意,不是“分数优先”)规则分,所以可能会出现第一志愿未选报该专业的相对高分考生被退档的现象。对此,考生、家长填报院校志愿时应看清录取规则,有疑惑的地方向招生院校咨询,避免遭遇高分退档的尴尬。
3.高分退档是何故
“我儿子今年高考理科646分,一家人都很高兴。要知道浙江省2010年的一本线是551分。”原本为儿子的高分高兴不已的周善战如今却碰到了一件极其恼火的事情:儿子被退档了。
2010年7月19日,周善战在猫扑网上发帖讲述儿子高考被退档的遭遇。“在中国,高考分数基本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但现在,在黑幕中的某些人不利用分数了,直接把高分的学生退档,这样低分的学生就可以进了。”超出了浙江一本录取线95分,为什么还会被退档呢?“我儿子A志愿填了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B志愿是浙江大学,C志愿是南京大学,DE分别是南开大学与西安交大。现在结果是A志愿直接退档,其他志愿全部作废。”记者看到,周善站的儿子在BCDE的专业填报中,也多是选择理科试验班、工程试验班、数学、土木工程和工程结构分析等专业。每所学校填报的专业最多4个,最少1个。
然而,周善战的焦急和愤怒得到了网友的同情,却并未得到更多的声援和支持。“楼主的志愿填报有问题,没有拉开级差啊,第一志愿录取不了的话别的学校也没戏了,这种事每年都会发生,高分考生重点上不了。”这是某网友的回答。陆陆续续的,其他网友也有跟帖,回答几乎都提到周善战的儿子所报志愿的不合理之处。
很多家长和考生以为只要考了高分,学校随便挑,在选择学校时没有分开档次,填报专业时又不愿意服从分配。这样,一旦学生因为专业录取分数不够,只能被直接退档。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是实行了完全平行志愿,志愿填报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了,也万万疏忽不得。“志愿盲”同样要吃亏的。
Tips: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在投档时按考生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逐个投档,在依次检索考生所填A、B、C(提前批或一本)或A、B、C、D、E(专科)志愿时,只要被检索的3所或5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该生即享受了这个批次平行院校志愿投档机会(见下图),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录取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时,根据高校的调档比例,按照投档原则进行投档。
4.专业调剂要服从
2008年高考,甘肃一位家长的孩子考了560分,超过一本线2分,因为志愿填报失误,她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这位家长填报志愿前反复比较一本高校在本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后,在一本志愿栏里填报了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但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都填了“不服从”,结果与一本无缘。后来得知,孩子成绩高出苏州大学最低录取分数(558分)2分,未被录取完全是“不服从”给害的。
Tips:如果“服从专业调剂”,考生档案被投进某所大学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有可能被调剂到该校未录取满额的专业。对于不具备分数优势,又不愿复读的考生,最好服从专业调剂。特别是对孩子心仪的大学,如果它的所有专业孩子都能够接受的话,应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不过,对于专业倾向很明显的孩子,或者所报的学校里有孩子不能接受的专业,服不服从调剂还是要谨慎选择,否则一旦调剂到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学习起来如同嚼蜡,四年下来只是混了张文凭,也就失去了大学的意义。
《金刊》提示:除了上述一些志愿填报规则之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1.盲目攀比、从众选报。有同学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老师的建议、其他同学填报的情况、亲戚朋友的劝说等,都能影响其判断。同学们应当明白,志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合理的。2.好高骛远、冒险填报。这是针对那些高分但是只把眼睛盯在自己理想学校、专业上的同学和家长,要不就只填一个志愿,或者所有学校都选同一个专业。这两种选择方式极为冒险,只填一所学校,失败了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只选一个专业,则是对不同学校办学特点缺乏了解的体现。
志愿填报是个技术活,要想不留遗憾,简单概括起来就是8个字:实事求是、胆大心细。
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须了解10个方面_志愿填报黄金法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