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

归纳知识点是七年级学生学习人教版生物的方法和工具。那么关于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

(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8、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9、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0、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2、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相反。

13、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等。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仪器和工具;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常用的方法是设计对照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总分:100分

一 单选题 (共20题 ,总分值60分 )

1. 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 温度 B. 水 C。 土壤 D。 光

2。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河流中的水 B. 一个湖泊

C. 河岸上吃草的羔羊 D. 河流中的动物

3.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个现象说明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彼此之间相互影响 D. 生物改变环境

4。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朵朵葵花向太阳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 恐龙化石 B. 不断长高的钟乳石

C. 馒头发霉长出的毛 D。 流动的水

6. 洞庭湖水域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造成芦苇荡变成草原,鱼、虾、蟹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这种现象说明

A.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生物能影响环境

7。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8.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 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 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9. 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定体内DDT 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A. 水蚤、鱼 B。 藻类、水蚤 C。 藻类、鱼鹰 D. 鱼鹰、藻类

10。 下列生物中属于生物的是

A. 钟乳石 B。 珊瑚 C. 小草 D. 机器人

11. 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

B. 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D. 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2. 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公野马总是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走,公野马与母野马和小野马的关系是

A。 种内互助 B。 种内斗争 C。 种间互助 D. 种间斗争

13.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管理不善的庄稼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庄稼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 杂草与庄稼互利共生的结果

B. 杂草寄生在庄稼上影响庄稼的生长

C. 杂草使庄稼的品质受到影响

D。 杂草和庄稼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14. 在食物链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是 (3 分)

A。 动物 B。 植物 C。 微生物 D. 动物和植物

15. 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6。 某地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该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试推断

项目

甲型叶

乙型叶

表面积(mm2)

292

144

体积(mm3)

64

63

表皮厚度(um)

14

24




  A。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 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 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 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17. 科学探究式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 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 在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 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18.  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下列能正确反映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19。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 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 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 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0。 “一山难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的观点可以理解为

A. 老虎所需要生活的空间大,个体大

B. 老虎性情孤独,不喜欢群居

C. 身强力壮的老虎以身体弱小的老虎为食

D。 老虎从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少,个体数量少

二 解答题(简答题) (共4题 ,总分值40分 )

21.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的数量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之一为:草→______________→鹰.

(2)草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者.

(3)鼠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随着鹰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从而避免了鼠害对草原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___________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原因之一是鹰和鼠之间因存在_______(填“捕食”或“竞争”)关系而相互制约.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愉快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新的学期里本人担任七年级9班生物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人体生理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和人体生理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先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内容介绍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都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人类的活动更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这个单元的学习,既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还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四、教学目标

1、新学期一开始,我校就进行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通过这次分析让我知道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