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师德大讲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如果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学生就是园中的花草树。他们像一朵朵鲜花,渴望人们精心呵护;他们像一棵棵小草,期待人们用心浇灌;他们更像一棵棵幼苗,期盼着早日长成参天大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身为老师们的我们,既要懂得用爱精心呵护,更要学会识别这些花花草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才会润物细无声,才能保证他们的茁壮成长。
淡淡飘香的栀子花
“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每当这首歌曲回荡在耳旁,我不禁想到我那群栀子花一样的学生。栀子花花色洁白,芳香浓郁,惹人爱怜,可总有不知名讨厌的小虫儿围绕在侧,稍不留神,便花黄容消,令人遗憾。在我看来,此花正如我们的学生,需要精心培育,才能容色娇美,瞧,我们班这一群娇滴滴的栀子花学生啊——
高三艺体部上学期很多学生会选择外出专业培训,等他们历经艺考的磨砺返回学校学习文化课的时候,正好赶在全市一模统考之前。作为老师很想借此机会让学生检验一下自己的文化课水平,但是会有很多学生拒绝参加一模考试。理由很简单,他们没信心面对自己的成绩,担心考砸了,还有一部分学生贪恋外面宽松的环境,不想回校过有约束性的校园生活。
我决定要找几位娇滴滴的栀子花同学谈谈,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思想。
我给其中一位同学在微信上留言说:艺考结束了吗?感觉怎么样啊?
孩子几乎是秒回道:老师,考的还行吧,就还剩最后一个学校了。
我说考完就好,你们肯定成长了很多。老师已经很想念你们了,什么时候考完了来学校找老师聊聊吧。
学生回:好,老师我们也想你了,过几天见。
过了大约一周,几个孩子果真相约来到了学校。他们先兴高采烈地讲了各自在艺考过程中的经历,说实话,他们确实成长了很多,比半年前进步了不少,也成熟了不少。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明晰了不少,为人处世也平和了一些。在聊到艺考发证概率的时候,我顺便说了一下,还有一周我们就要一模考试了,老师建议你们一定要回来参加一下,因为这个考试最接近高考成绩。
说到文化课,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孩子们,脸上瞬间出现了为难情绪,老师我们本来想来参加的,但是同学群里都说不来参加了,先调整休息几天。因为他们说以前就没好好学过,现在几乎都忘光了,害怕考了也白考。
面对诚恳的孩子们,我顿了一顿说:“老师很理解你们的担忧,无非是担心自己考得不好,让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吗?”学生点头。我又循循善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很大的勇气来正视自己的处境,逃避终究不是办法,就算我们考得不理想,我们最起码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了,这也会为我们未来100天的复习找准起点,老师们和你们都会比较精准地制定好复习计划。如果我们都不参加考试的话,老师们就不能准确地掌握大家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后期的复习,老师觉着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此刻,孩子脸上的倔强之色已转为丝丝柔情,我为此感到欣慰。
像这类学生,正如娇美的栀子花,在开放的过程中,容易受外间不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实处境,喜欢逃避,如果不给她们捉去这些围绕在侧小虫儿,孩子就会如花儿一样受到侵蚀,从而花黄欲颓。
苍翠挺拔的雪松
因为懂得弯曲,雪松才能够抵抗住积雪的重压。是雪松天性如此吗?不,是后天的磨炼使之学会了弯曲。不能弯曲的树易折,不懂变通的人易败。经过多少次的折断,雪松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获得了生存之道。坚韧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些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就像没经过磨炼的雪松,刚而易折,只有经过教育,才会如雪松苍翠挺拔。
班里有一名男孩,阳光帅气,成绩优秀,但却有一手不能与其外貌、成绩相媲美的字。在多次强调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我决定改变策略。有一天我平心静气地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字潦草了一点,你可以把它写得工工整整的!”第二天,孩子的作业交上来了,一切依然如故。看到他依旧潦草的作业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昨天写的批语,这时,我突发奇想:如果我继续用批语鼓励他,而不是批评他,会不会有效果呢?不妨试试!怀着这样的想法,我再次提笔,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仍然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我连续给他写下了这样的三句话:
“我还是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我总是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我永远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奇迹在第五句话时出现了,孩子第六次交上来的作业终于有了彻底的转变,我记得在那天,当孩子那无比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时,我惊喜无比。虽然,我也盼着自己的努力有结果,但是,当那份结果真实地摆在面前的时候,一时之间,我还是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但是,那确实是真的!我在震撼之余,跟往常一样,提起笔来,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如此漂亮的作业,与前面判若两人。老师惊叹,并由衷地赞赏:好!”
在之后的两天里,我又给他留下了这样的两句话:
“你的作业相当的漂亮!”“
“现在,批阅你的作业是我人生中的一大乐事!”
从那以后,他作业就真的不用我象以前那样操心了,而且,从那以后,我找他谈话,或是义正辞严地批评他时,他一改往日里的傲慢,我发现他的眼神里比以往更多了一份真诚和信赖。
就是这样的八句话,神奇的八句话,它彻底化解了师生间的对抗,它彻底唤醒了孩子心底那份追求完美的渴望,也使我懂得:老师,只有学会变通,改变教育教学策略,一如既往地相信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学生适度地低一下头,躬一下腰,才能伸缩自如,如鱼得水,步履稳健,重新挺立,一路走好,如雪松般苍翠挺拔。就像“那些成熟了、颗粒饱满的麦穗都弯着腰低着头,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能有这沉甸甸的收获,全是因为太阳慈爱的光照、大地温厚的滋润、风儿细心的呵护,而不是自己本领特殊。”
风中摇曳的马蹄草
俗话说:草散发的是气质,草沉默的是容貌,草摇曳的是真情。有的学生如校园中的马蹄草,轻轻地摇曳,散发无尽的芳香。可在满园芳菲中,人最容易忽略它。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_年教师节,当时班里一个男生送了我一个他最珍爱的小玩具,他送给我时,还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他会保佑你一切顺利,因为他是我的保护神。我顺手接过来,收在了抽屉里,后来又搬办公室,几经折腾这个“小保护神”就不知去向了。再后来,发现这个孩子慢慢跟我疏远,不再主动找我聊天谈心,一开始没注意,后来无意从侧面打听到他因为我没有像他一样珍爱他送我的“小保护神”,让他觉着我不重视他,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小小的伤害。
对这件事,我很内疚,如果能重来一次,我一定会好好爱惜这个“小保护神”,也珍惜这份难得的师生情谊。
他,就如那不起眼的马蹄草,送一个小玩具给老师,孩子的举动是那么普通,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举动,寄托了无尽的深情,做教师的不能去忽略,因为马蹄草的摇曳将散发无尽的芳香。
校园这个大百花园里,既有芬芳的栀子花,也有苍翠的雪松,更有不起眼的马蒂草。唯有用心聆听,用爱浇灌,甘做垂柳,轻抚含苞待放的花朵,学会为栀子花捉虫,教雪松弯腰,闻马蹄草芳香,才会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近期,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使我深受感动。下面我从自己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1、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2、通过学习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3、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作为学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4、通过学习使我不仅可以促使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这次教师职业道德讲堂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个历程碑
总之,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如此顺利,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引路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学生心悦城服地接受教育,必须下番功夫。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学生的明天,学生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吧。
当你把整个心灵都献给每一个孩子,献给教育事业的时候,那么教育就成为最浪漫充满诗意的事业。三尺讲坛,就散发出醉人的芬芳。——题记
一、让爱滋润孩子的心田
有人说,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对学生的教育,我总是以民主和谐自主的理念管理,为每个学生成长搭建平台。用渊博的知识去感召,用精湛的教艺去吸引,用美丽的微笑去赏识,用慈母般的爱心去抚慰,用激情的语言去鼓励。生活上关心爱护,思想上严格要求,学业上耐心引导,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每一扇门的后面,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将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塑造美丽的心灵,这是教师的荣耀,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一个我难忘的例子。我曾接收到一个陈_的学生。这孩子课堂非常灵活,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但随便违反纪律,想说就说,说睡就睡,作业不做。测试的时候,许多知识明明是会的,却故意做错了;不修边幅,身上总有一股汗味,脾气很急躁又情绪低落。后来还发展到饮酒、抽烟、逃学,跟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跟他家长联系,得到的是摇头叹气,“没药可救了!”。这孩子背后有故事!
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我深入到孩子的家庭了解。原来他的家庭生活背景复杂。两年前父母感情破裂,离婚官司打了两年。父母在学习、生活上都无暇关注到,孩子就在家庭的是是非非、风风雨雨中度过了中年级,成长期的心理和知识基础期就这样耽误过了。家庭的生活氛围影响,过早地吹打幼苗的成长,他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啊。父母分开后,转到我们这里来。父亲远在外地,也不太关心,母亲忙于生计,也顾不过来。每天丢下十块八块钱给他,就打发了一天的吃饭问题,究竟孩子吃没吃,吃什么,做什么,就管不过来了,心情不顺时,发泄一通,孩子成了出气筒。这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做什么都心灰意冷,经常与妈妈顶撞。他母亲说,这孩子没法管了,不听话,就会想着法子来气我,连考试都故意考差,我真苦啊!
这孩子是在“独孤求败”嘛,亲情疏远,畸形抗争。孩子心灵蒙尘!结症得出了,我得拿出良方。要不及时有效矫正,就是个问题少年。这孩子缺少的是爱,是思想的引导啊!经过与家长沟通,于是我开出三道“处方”:一、唤醒亲情,二、矫正思想,三、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理自立能力。
鉴于孩子的家庭,我让孩子跟着我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我把他当作我的家庭成员、我的孩子。与我的儿子家人一道起居饮食,一起干力所能及的洗碗、拖地、洗衣服等生活技能活。他本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受家庭的变故,缺少亲情关怀,致情绪波动,心灵扭曲。在我建议下,父母还经常打来电话,重温亲情。经过与他谈心、辅导、鼓励,很快,他走上正轨,学习认真了,明白事理了,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当重新回到他的家庭时,他妈妈高兴地说,他孩子变了个样了!不但孝顺还能把家里收拾得有条有理,有时我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饭菜就捧到面前,她感到非常幸福。对老师是一再道谢,说是恩同再造。可一个普通的孩子本应这样的啊。
孩子后来被录到重点中学就读,由于聪明好学,各方面都很优秀,还被选为学生干部,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啊。他回访老师时说:“老师,您的教诲,使我走出了人生最迷惘的沼泽,我谢谢您!”
十多年过去了,陈_大学毕业后,在社会打拼,有了自己的公司,开拓出自己的事业。致富不忘乡梓,热心公益事业,每当他说感言时就说,我最感谢的人就是我的郑老师,我要把这一份爱回赠社会。一个问题少年,由濒临为社会的负担,变成一个对社会有作为有贡献的人。
是啊,爱可以唤醒一颗迷惘的心灵,爱可以擦去孩子心灵的尘埃。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启发、感化、引导,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塑造美丽的灵魂,教书育人,这不是最有诗意的事情吗?
从教30年,我用爱心转化后进生200多人,关心学困生250多人,资助贫困学生20多人。对教育的事业有了一份很深的感情和眷恋,虽然清贫,卑微,但看到一个个孩子成人成才,心里感到莫名的快慰。
二、让生命的精彩和价值在课堂呈现
1、率先课改,引领语文教学改革
教书,不再是一种生存的道具,而是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我们要用积极的行动不断追求更高的生命目标。我坚持走在课堂教学第一线,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教改活动,带领全校老师深入课改,有效地引领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温暖心灵、充盈精神,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
为探索一个简约、大气、智慧的课堂,我不断学习充电,大量阅读哲学类、文学类、美学类的书籍。努力营造一个诗化、浓情、智慧、深刻的课堂,为孩子们展现了一个广袤丰美的语文世界,一个神奇绚烂的语文天堂,让孩子的言语与思想在课堂上拔节。
我曾多次承担市、省级课题试验课、示范课。_年参加湛江市高效课堂教学校长比武赛,所上文言文课《伯牙绝弦》获得一等奖。
教学之余,注意积累教学心得,深入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坚持撰写教学论文,在省市乃至国家级刊物(部门)发表、获奖论文(作品)累达20多篇。其中,《班主任工作艺术浅论》获全国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善导造句,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获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征文一等奖;《探求“文”与“道”的契合点》获中国教育写作学会全国征文赛一等奖;《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获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全国征文一等奖,并被编入《新世纪中国教育文论》;《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生活习作 》被编入由中央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坛 》一书并获一等奖;《展开想象的翅膀 培养思维品质》入编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创新教育论文集》;撰写的《腹有书诗气自华》一文获广东省教育厅小语会教育教学成果评比论文(设计)一等奖。
2、汗水浇灌出美丽的智慧之花
在抓好大面积的同时,还注意培养有特长的学生,经常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部门举办的征文、科技、艺术比赛。几年来,获奖达112人次,指导学生在各级刊物发表习作30多篇。如指导林镛、林蔓等学生参加国家禁毒委、教育部组织的“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征文活动,5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
此外,指导学生参加“少年文学周刊全国文学大赛”、 “‘电信杯’湛江中小学作文征文”,湛江市“第一届校园文学作文征文”,吴川“创羽杯”首届学生作文(网络)大赛活动;《廉洁修身》《奥运精神伴我成长》《英雄中国》读书活动等,都获得了好的成绩。
_年以来,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10多位学生获得奖励,_年度被评为“广东省诗歌教学优秀指导老师”并被聘为广东省“诗歌进校园讲师团”十成员之一。
教学成绩也较为显著,历年所担任的语文科成绩均超过学校制订的教学目标,多次刷新了记录,承接的基础较差班级的语文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选送学生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的学科学力调研测试,屡次名列前茅。
三、潜心课题研究 ,提升教育教学层次
教育教学科研,使我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与学校本质、精神面貌的锲合有较深入的认识,在“诗香特色、修德养成、传统文化、艺术熏陶”等育人方面,有了较深层理解。
几年来,我主持或作为主要策划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工作,主要有:
①湛江市课题《诗歌特色教育与诗香校园文化建设》_获得湛江市教育局教育科研一等奖;
②针对目前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我们开展了专题研究——《小学品格教育研究》课题。内容主要包括仁爱、责任、诚实、坚韧、公正、谦卑、感恩、信心教育等,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树立科学、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_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立项,目前正深入展开实践。阶段性成果《修养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性》获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全国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
③《诗歌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的研究探索》是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_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的立项课题。我们已进入初期阶段研究实践工作。此项目是将传统文化与地方乡土特色资源相结合,弘扬经典,陶冶情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一个重点科研课题。各级都高度重视我们这一科研的项目。
④《中小学德育特色品牌培育》,其研究内涵包括:“三真三善三美”,即明真理、干真事、求真效;存善心、行善举、有善为;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关爱之心、谦卑之心、赞美之心、包容之心、感恩之心。为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开辟了“三个阵地”和“六条途径”。“三个阵地”分别是:诗歌课堂阵地、校园文化环境教育阵地、诗歌教育实践活动阵地;“六条途径”就是以诗教为引领的向其他学科融合渗透的“新六艺”,即“新诗教、新书教、新礼教、新乐教、新艺教、新科教”。
⑤《诗歌教育特色创建与促进学校整体优化发展的研究》也将结题。此项目是以诗歌教育为主渠道,诗教活动开展为载体,全面渗透,促进学校整体优化发展。
由于孜孜不倦地致力课题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本地区的前列。目前,学校是本地区的教科研基地和窗口学校,是全国“中小学百佳教育科研单位”、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湛江市一级学校”、“湛江市优秀教研单位”。为教师的成功搭建了平台,为学生搭建成才的舞台,为学校的内涵发展,争创了示范品牌。
四、在心灵上种花 让师生诗意地成长
诗是美的教育,是呼唤美好心灵的教育。为继承、发扬诗歌文化瑰宝,传承乡土特色,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心灵都饱含诗的灵性。在打造“诗香校园”的同时,我们让诗意情境贯穿于课堂,将学科内容熔铸于浓浓的情感氛围中,用诗意的心灵点亮智慧,让学生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最终形成诗意的人生,是我追求的“诗意教育”的梦想。诗意教育就是在心灵上种花!
1、营造诗意的课堂,用诗歌启迪心智,为孩子们插上隐形的翅膀
课堂上我用最简单最熟悉的事物诸如书本、铅笔、橡皮,启迪学生的想象,活跃学生思维,一步步引领学生从现象看到本质、情意、内涵,实现诗情、诗思、诗语的统一,学生妙语如珠,神思飞扬,一步步实现着我理想中的语文。
每一堂课我都精心设计,用一生的“积蓄”激发课堂,把学生推到前台,而自己则静观默察,只起引领作用。引领孩子走进诗歌的殿堂,领略生命独特性(诗性),从而尊重、包容、欣赏生活与生命。
读诗、写诗、教诗、办诗报、主持诗论坛、编辑诗集、编著新诗教材,生活简单、充实,我的人生如诗一样富有激情。写诗、教诗、诗意课堂、从诗意语文到诗意德育正是我生命价值自觉提升的体现。
2、用诗歌带跑学校的教育教学,“诗香”文化满园芬芳
学校把“诗美校园、诗意课堂、诗育品性、诗亮人生”作为诗歌教育校园特色文化理念。通过设置诗歌特色课,开发诗歌校本教材,组建“沿江小学诗社”特色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诗歌节创作活动,“六途径”向其他学科渗透,诗歌教育成为特色教育的品牌,成为校园文化。
在学校,创造诗意人生已成为师生们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今天的学校,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心驰神往的诗意栖居地。老师们全心投入、精心营造,耐心引导,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有诗情闪现,使自己的课堂生机勃勃,将对真善美的追求注入学生内心。
3、诗歌教育,硕果累累
①学生在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全国作文大赛、“新人杯”作文大赛、“电信杯”作文大赛等不同级别的写作比赛中,社团成员累计有50多人次获得特等奖,200多人次获得一等奖,400多人次获得二等奖。在《长江文艺》、《少年文艺》、《星星》诗刊等发表习作100余篇。
②_、_、_三度,学校被广东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授予30所“诗歌教育示范学校”之一。教育教学成果被《南方日报》、《湛江日报》、“碧海银沙”网报道。
③编辑五辑学生诗集,由白山出版社出版印刷《童心飞扬 沿江拾贝——沿江小学小学学生诗歌作品选》。
④编辑出版诗歌特色专刊版《沿江小学学报》。
⑤一大批老师的教研成果在各级刊物和论文征集活动中获奖。集结老师们在诗歌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成果,出版一本诗教专著《<诗歌特色教育实践研究>论文集》。
⑥学校先后取得“全国中小学百佳教育研究单位”、“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湛江市教育教研示范学校”、“‘十二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等十多种殊荣。
⑦诗教课题《诗歌特色教育与与乡土文化的传承》等项目获省立项,展开研究。
有耕耘就有收获。我被湛江市教育局评为实施《湛江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方案》先进工作者。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我获得国家禁毒委员会、国家教育部联合颁发的禁毒征文“优秀指导教师”,全国教改中心“最佳园丁”,长江日报、少年文学周刊“最佳指导奖”,全国读写学会“优秀指导教师”,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颁发“优秀诗歌指导老师”等证书。
_年被广东省诗歌教育组委会聘为“广东省诗歌进校园讲师团”十大成员之一; _年被聘为湛江市学科教研攻坚组成员。
五、构建高雅的精神家园 守望诗意教育的梦想
春蚕吐丝、蜡烛始干。面对喧嚣的尘世,我始终怀着心灵的宁静和充实,保持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构建着精致、聪慧、高雅的精神家园。我愿以渊博的学识引导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成为师生的典范。
对教育事业的这份挚爱,将支撑、照亮我自己简单的教育人生,我将以一颗平凡、挚爱、理性的心灵来守护这三尺讲坛,守望心中的教育梦想!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太阳底下最荣耀的事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人们赞美教师像带给人类光明的蜡烛,称赞教师的奉献精神,蜡烛精神,蜡烛是教师的象征,他给人类带来知识和光明.蜡烛象征着教师的奉献精神.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教师以知识的才干哺育着花朵,以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以胸怀大志培育英才.以献身教育为己任,不慕虚荣,不求名利,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甘为人梯,甘为陪衬.她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本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茁壮成长,成为国家之栋梁之材.奉献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之一.乐于奉献是教师精神的核心,是为人师表的体现.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高尔基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历史也启示我们:追求奉献,人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
教师的职业特点也要求教师具备奉献精神.在这个社会上,恐怕很少有哪一个职业像教师对学生这样奉献的如此干净利落,心甘情愿,恨不得把自己一生积累的知识,经验一下子都给学生,而且以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为满足,以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顶梁柱为骄傲;而且奉献的不仅是知识,经验,还有感情,脑髓和心力.总而言之,是生命.
用双手托起明天太阳"的人民教师,在人民教师的人生史册上镌刻着大大的"奉献"二字.她们奉献的岂只是知识,岂只是爱心,岂只是没白天没黑夜的工作热情,岂只是宝贵的时光她们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尽洒汗水无怨无悔,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这种精神顶天立地,支撑起共和国大厦,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放光芒!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特别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生源的紧张与竞争已经大面积开始——单独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等招生政策的多样化,也已经昭示高职生源质量普遍会下降,其培养目标再也不可能是研究型人才,而只能是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就是目前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于是,教与学的关系有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在中学应试教育的观念中,高职学生大多是高中阶段学习成绩的后进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失败者,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低落和学习动力的不足甚为普遍。另一方面,就高职教师来说,大多是当年的学霸,具有硕士和博士的学位,所执行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完成等,都不可避免地带着精英教育的痕迹。教与学之间巨大的落差,非深入课堂亲身开展者不能切身体会这种痛心疾首的失落与失败感。
但是,学生就是这样的学生,是短时期不可能改变的客观事实。而教师则必须改变,改变以适应这种事实,并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秉承“有教无类”的高职教育观念,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大概应该成为高职教师日常工作的准则,也是师德的最核心要求。
“有教无类”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对待受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即,不管受教育者的差别,诸如贫穷、贵贱、智愚和善恶,都应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高职教育贯彻这一观念,就是破除从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方面对高职学生的歧视,尊重他们与其他类型学生的差异,以实现教育的目标。这一观念的实施,不仅是关心爱护学生的具体举动,更是开展高职教育的哲学指导思想。因为,在具体和学生的接触和教学中,知识和认识的差异,对教师的冲击是巨大而深刻的,任何具体实施的教学进程,都会因为教学与接受之间的缺乏互动和共鸣而事倍功半。这时候,就要求高职教师从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经历中走出来,设身处地地了解高职学生的前生今世,秉承“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从尊重和平等的角度理解学生。而不是沮丧、打击、讽刺,乃至失望和愤恨,加速教育失败的恶性循环。
秉承“有教无类”,才能有效地“因材施教”,后者早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常用的教育手段,并衍生出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等等具体教学方法。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理论思辨、逻辑推理等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对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兴趣索然,高职教育把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的,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实践条件的不尽完善,简单的培养动手能力也是不容易实现的。这一方面要求具体高职院校和专业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如课程、实训的改革与落实,专业教师的双师化等,更要反观“有教无类”的指导观念,发掘学生的“才”之所在,也就是说:没有类别的歧视和轻视,但要有类别的培养方向。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积极表现和配合,也需要高职院校打破专业壁垒,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更需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责任——及时发现学生的“才”,并能给他们提供有利于发挥“才”的学习领域和方法。然后施以相应的教学手段,最后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
以坦然自然的心态去面对高职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现实,以平等尊重的观念去观照学生,以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去实施教育,大概是对现阶段高职教师的核心要求,也是把高蹈的“师德”宣传落实到具体人才培养的切实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