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热门三篇)

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精选3篇)

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篇1

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创新。

本来我准备的演讲题目是爱国主义,后来想想还是算了爱国,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果你没有就算我说再多也是白扯,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我们最缺什么?对,就是创新。

首先我们先解释下创新的含义,创新就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和认识能力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

为什么我今天要谈创新,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要发展就必须的不断创新,但是我们中国人,我们龙的传人的创新能力、创新理念是真的很差。为什么美国能长期的称霸世界,因为他的科技发达,技术先进。他们的人才有开放的思维,不崇拜权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我们呢,我们有什么?我们的人才会干什么?照本宣科?打着教育的名义残害下一代?有人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祭奠,我们的老祖宗曾长期的领先世界,是时代的弄潮儿。我就觉得,说这些话的人必定无耻到一定境界,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祭奠,我想问,你对我们的经典还了解多少,我们老祖宗很给力,是,但是这不是我们炫耀的资本,我真的很搞不懂,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书再写那些古代先进技术的时候,为什么总是要加一句,领先西方多少多少年发现。我就搞不明白了,他是在培养我们的优越感还是在给我们惰性,从小学开始听这些话,听一遍一定会有优越感,但是多了呢?多了只会让我们忘掉前进的动力。

扯得有点远了,下面请我们思考下我们的创新能力去了哪里?!归根结底还是再教育上,但这是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只能是我们自己。我们从小被灌输,书上就是对的,没人敢质疑这篇文章。我们从小接受老师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些种种就是原因,既然我们现在明白这个问题,那我们就要改正,现在不晚,真的不晚,我们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精英,是民族的希望,如果我们垮了,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何谈振兴!

如果要创新,那么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来找回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维:

1.好奇,好奇是创新的萌芽。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如果我们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那么他只能是个书呆子。

2.兴趣,兴趣是创新的营养。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

3.质疑,质疑是创新的举措。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只有质疑,才敢推陈出新,才能进行技术变革,才会推动社会进步。

4.探索,探索是创新的方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那么同学们,就让我们做一个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人吧!

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篇2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用“一次伟大觉醒”和“一次伟大革命”高度概括与评价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地位,系统阐释了近代以来中国“三大历史性事件”“三大里程碑”与“三次伟大飞跃”的历史逻辑,用“十个始终坚持”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把握“三大规律”基础上提出的“九个必须坚持”,为“前进道路上”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4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成功道路实践,40年改革开放的道路探索与实践创新,又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蕴。

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凝聚共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最新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会,在领会中融会贯通。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世界性的理论品质,理解这一重要思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的精神品质。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断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画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思想同心圆”。

要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脉搏。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同样没有出路。要直面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的深刻内涵,开展调查研究,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改造世界”的勇气和“钉钉子”的精神,破除一切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指导实践创新。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要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创新,把握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加快推进局部性改革与稳步推进全局性改革的辩证关系,不断在实践创新中检验理论创新,在方法论创新中构建和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

坚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是开放的科学而不是“绝对精神”,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永远在路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也永远在路上。

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原则和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马克思主义时,就反复强调,要把他们的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正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脉”上下了苦“功夫”,在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斗争的“承”上用了真“功夫”,中国共产党才形成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才用实践检验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它与时俱进,是能够不断吸收时代精华、永远发展的科学理论,它和故步自封、骄傲自满永远对立。新时代新实践需要新本领,需要我们以不断学习、永不满足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以终身学习的执着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只有在系统学习中切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才能在深刻领悟中,不断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一项严肃而异常艰巨的工作,它既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又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弘扬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既需要我们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又需要我们同一切马克思主义的污名化、解构化、边缘化现象展开旗帜鲜明的斗争,不断提高辨别能力,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不动摇

理论只有关怀现实,才能永葆其生命力;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实现理论彻底的前提,需要理论能够抓住客观事物的根本,当前这个“根本”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本质。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觉。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在40年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事关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重大问题的思考,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党只有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满足人民群众创新需求统一起来,把激发人民创新活力同提高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才能不断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要在伟大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我们要倍加珍惜改革开放实践创新取得的解放思想理论成果,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同我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进行到底。

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篇3

40年风雨兼程,春风化雨,人民生活日新月异;40载砥砺前行,披荆斩棘,中国社会天翻地覆。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思想深邃、催人奋进,深刻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宣言书。

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正是因为这个伟大觉醒,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觉醒到伟大创造,从伟大革命到伟大飞跃,深刻昭示了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脉络、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实践。

这个伟大觉醒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正是因为这个伟大觉醒,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这个伟大觉醒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正是因为这个伟大觉醒,中国共产党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实现了由“两个凡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冲破了“左”的、僵化的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摆脱了苏联模式和传统社会主义的桎梏与壁垒,开启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闸门。

这个伟大觉醒既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正是因为这个伟大觉醒,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春潮,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这个伟大觉醒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共产党人不为任何干扰所惧,不为任何风险所惑,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这个伟大觉醒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形成和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这个伟大觉醒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

这个伟大觉醒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生息繁衍的精神家园。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期盼和心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为全国人民描绘的宏伟蓝图。40年前的这场伟大觉醒,让改革开放初期的星星之火,在今天的中国形成燎原之势。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航船,正在接近理想的彼岸。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