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总结(精选17篇)

地质实习总结(精选17篇)

地质实习总结 篇1

在xx地区的考察实习在忙碌中结束。

博物馆里的岩石和矿物琳琅满目地陈列在展柜里,有关地球科学的图画也挂满了墙。这里的岩石和矿物有的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见过,但更多的是从未见过的,只见于书本上介绍,自然也没有那种感性的认识。这里有常见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辉绿岩、混合岩、大理岩等。也有常见的矿物,如石英、萤石、长石、刚玉和云母等。薄片状,鳞片状,块状,土状,球状,钟乳状,黄的,绿的,红的给了我们无限的视觉冲击。我们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矿物和岩石的颜色和形状,一边看标本下面关于这些矿物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的讲解,以及他们的工程地质评价。

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员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时候所用过得的物品,很难想像他们是如何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去从事科研工作的。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几十年来为发展地球地质事业做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诸多地质构造性质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沿途我们见到了许多地质构造,捡了许多卵石。

实习的日子我们虽然有些累,但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不仅学到了地质方面的许许多多的知识,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心地质情况,继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期一周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们学到了很多,基本的认识并能清晰判断地质构造,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会对我大有帮助。

地质实习总结 篇2

通过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听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工程地质学的实习在于通过实习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

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了解到许多关于地质构造、岩石产状的判断与测量,老师还详细的向我们演示了根据层面构造判断断层形成情况,并且通过对已有地质图阅读及应用的讲解,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掌握了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地质实习总结 篇3

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地质实习总结 篇4

结束断层的实习,这周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 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 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

地质实习总结 篇5

首先,我深刻的认识到,很多人在实习走之前就把这次实习当作一次公费旅行的态度是科学的。经过实践证明,我们的实习确实是一次旅行。

我们先到了克旗,在克旗参观了克什克腾地质博物馆,在解说员的耐心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地质方面的知识,虽然现在那些知识已经忘光了。然后又去了巴林草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的草原风情,老师同学们为了铭记这一无限光荣的时刻,纷纷拍照留念,照片的背景会向他们的亲朋好友证明他们曾到过广阔无边的草原,照片上他们丰富的面部表情会向人们透露,他们在草原上的心情是开心愉快的,草原上尽了兴,大家高高兴兴的坐上大客,前往奈曼。在奈曼我们参观了奈曼王府,然后用掉一天的时间去采点画图

其次,经过这次实习让我认识了一座漂亮的城市——承德。在奈曼完成任务我们就直接到了承德。在承德我们去了避暑山庄,避暑山庄的门票贵得不像样,但是免车费免住宿的到一趟河北,不去一趟避暑山庄更不像样,所以大家都去了。照样每到一处大家拍照留念以供回味炫耀。

最后,我们途经大山草原,见到了各式各样的地貌,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土地的分布形态,与我们专业息息相关。

本周实习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路上要注意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一路上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地质实习总结 篇6

一、实习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实习的主要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情况

(一)时间

20xx年X月2日至20xx年X月4日,野外实习共三天。

(二)小组成员

王王王吴武薛

(三)实习路线

(1)20xx年1月2日星期四晴

河南省XX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

(2)20xx年1月3日星期五晴

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XX村后沟

(3)20xx年X月4日星期六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100米左右

三、实习内容

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6、编写实习报告

第二章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区域内出露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地质实习总结 篇7

此次参与地质实习,我们要学会掌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野外测量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测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体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下学期将要进行的专业课的学习铺下了道路。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楼,而且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谢陈洪江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指导。

地质实习总结 篇8

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 2x12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工程地质实习总结。到 2x12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

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总结《工程地质实习总结》。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

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 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四、对公司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矗质量的提高靠工人的总体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为能够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工和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重点。

过去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断努力,我适应了这种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为适应单位发展的新形势,今后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勤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成长,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新。

地质实习总结 篇9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地质大学毕业生庐山实习考察总结。

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XX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实习总结《地质大学毕业生庐山实习考察总结》。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地质实习总结 篇10

五天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从理论到实际,再从实际回归到理论上来,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上来,再从观察到实际对比理论,分析其中的异同,知识得到了运用、加深和巩固,这是我们实习的主要目的。

当然也通过这次实习来从新审视自己做事的一种态度。我倒认为这是更重要的。正如xx老师在课堂上做了的简短实习总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做事缺乏活力、学习过于被动。可能在学生阶段,还没有显现出积极主动和被动的差别,但是出去工作以后,做事被动的弊端就会暴露无遗,显然积极主动的人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我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是我在今后必须克服的。

地质实习总结 篇11

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实习是港航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

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加深对其认识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南京市汤山地区

南京地质博物馆(各类矿物、岩石等)

实习路线:

文天学院

陡山北坡采石公路剖面(火石峰背斜)

小铁路人工剖面

南京地质博物馆

文天学院

习地区地质概况

地层岩性(部分)

青龙群(T1+2q)

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1x),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

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及其发育。

上部为灰黄色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

顶部为纹层状白云质灰岩。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

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简称汤山,主峰海拔292.3m,的猿人洞(葫芦洞)和雷公洞(裂隙式溶洞)即发育于南列山。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煤系地层经地表水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纪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而成。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级阶地海拔4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拔6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少量冲积成因的粉砂质粘土。

图1

三山夹两谷

地貌

注:红色线条指示山脉走向;黄色图框所示为《图2湖山地区地质构造简图》范围。

地质构造

汤山位于青龙山

汤山

仑山复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翼陡,南翼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

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80°~90°,背斜轴面南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

其他地质现象

实习路线沿途还可见滑坡、重力折曲、风化分带、岩溶等地质现象,可拍摄照片或绘制信手剖面图。

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部分)

宁镇地区是下扬子断裂拗陷带的东段。从震旦纪到早古生代末,这里地壳比较稳定,运动缓和,只有多次轻度的升降;整个环境是浅海,堆积了厚度3000余米的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地层,化石丰富。有时有硅质物供应,在震旦、寒武、奥陶及志留系等地层均或多或少出现过薄层的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后者在碳酸盐地层中)。志留纪末期,华南发生了强烈的加里东运动,本区受到深刻的影响,海水退却,成为陆地,接受剥蚀。早中泥盆世的沉积物很不发育。到晚泥盆世初在准平原化的条件下,开始堆积了平原型河流沉积,随着出现了大型的湖泊沉积。这就是上泥盆统的石英砂岩和页岩地层。局部地区堆积了薄薄的赤铁矿层。早石炭世,本区处于海陆交互地带,海水时进时退,堆积了具有滨岸沉积特征的下石炭统的灰岩、页岩、砂岩。从中石炭到早二迭世,本区地壳稳定而缓慢的持续下沉,在沉陷得到沉积物补偿的条件下,堆积了浅海的碳酸盐沉积,这时气候温暖,海中生物繁盛,化石丰富。从远处周期性地运来的硅质物质,它成为薄层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形式堆积下来。在早二迭世末期还堆积了含锰磷的沉积物,这就是下二迭统孤峰组,在局部地方有开采价值。早晚二迭世之交,地壳有一度重要的上升、隆起过程,称为东吴运动,使本区海水退却,成为滨海沼泽环境,从而堆积了上二迭统的含煤地层,这就是龙潭煤系地层。东吴运动毕竟还是短暂的,到二迭世后期,海水复行侵入,直到中三迭世后期为止,本区又堆积了浅海特征的上二迭统大隆组,下、中三迭统青龙群。青龙群沉积过程中,整个下扬子拗陷已经有明显的收缩,海水逐渐变浅,青龙群的顶部出现了在海湾、泻湖环境下形成的石膏沉积。青龙群沉积完毕以后,本区发生了印支运动的第一幕,这是地壳运动性质的一次突变,有古生代以来长期的升降运动性质转化为褶皱的性质,青龙群以及以前的老地层全部参加到褶皱中,形成了宁镇山脉的雏形。整个下扬子的山脉

淮阳山脉也是因为这一运动而奠定轮廓,地质上称这一运动为淮阳运动,在宁镇地区称为金子运动。由于金子运动结束了下扬子地带长期海侵的历史,使之成为陆地。在金子运动形成的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中、上三迭统的黄马青群沉积,它与青龙群在许多地方是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它的底部普遍堆积有数十米到一二百米厚的碳酸盐质角砾岩。黄马青群堆积的晚期,气候由干热转为湿热,地势变为比较平坦,在局部地方形成含煤沉积,这就是黄马青群上部局部出现的范家场组含煤地层。此后,地壳运动再次剧烈进行,使包括上三迭统在内的所有

地层褶。这次地壳运动是金子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属于印支运动的第二幕,称为南象运动。在南象运动的作用下,宁镇山脉的格架全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脉和山间盆地相交织。在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下、中侏罗统的象山群砂岩、页岩沉积,其底部是河流沉积,中上部过渡为湖泊沉积,局部地点有煤的形成。象山群与下伏地层在许多地方都是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如栖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盖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之上,有的地方,如西岗附近它不整合地盖在中、上三迭统黄马青群之上。

象山沉积以后直至白垩纪末期,这里地壳运动频繁,主要形式是差异性质的断块运动。断裂极其发育,沿断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断裂下落的部位形成盆地,堆积了很厚的上侏罗统到白垩系的洪积与河湖沉积,形成很厚的砾岩、砂岩和页岩。同时,由于断裂切割相当深,地壳深处的岩浆沿断裂带上升、侵入和喷出,因而陆相地层中同时产出很多的中酸性的火山熔岩、凝灰岩。此外,大量的中酸性侵入岩也侵入到前第三系地层中。侏罗纪、白垩纪是本区岩浆活动高潮时期,形成了内生金属矿床,如栖霞山大型铅锌矿,汤山附近的铜矿等。

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地壳运动统称为燕山运动。相应的地层之间出现了不整合接触关系,但地层的褶皱比较缓和而开阔。

第三纪以来,地壳仍有大幅度的差异升降,在内陆盆地中堆积了厚度很大的陆相砾岩、砂岩、页岩地层。第三系的一些层位是有利的生油地层和找油对象。由于地壳运动和缓、微弱,第三系地层产状极其平缓。但第三纪末期第四纪初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断裂,它切割到地壳深部,有的甚至与某些深达上地幔的断裂相沟通,使深部的玄武质岩浆上升、喷溢,形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喷发及玄武岩层的堆积,例江宁方山和六合方山都保存了较好的火山地形。

地质实习总结 篇12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质实习总结 篇13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它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以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实习总结 篇14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怎么写?这对于许多工程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个难事。以下有一篇大学生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仅供各位工程地质专业的学生借鉴参考。

20xx年7月9日20xx年7月14日,我们在兴文石海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这一次实习其内容是:

土木工程上在野外地址工作的基本方法。

鉴别和观察常见演示,矿物特性及工程性质。

理解掌握地层年代和岩性的特性。

掌握断层的类型及野外识别的特征。

掌握褶皱的野外识别。

熟练的使用罗盘,和岩层产状三要素的测定。

观察常见的地址现象,地下水的补给,运动,排泄规律。

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在通往公路沿线所见地貌类型较多,主要是以岩溶地貌,和重力地貌为主。兴文石海位于四川兴文县中城镇南30公里处。因奇石林立、洞壑连襟而得名。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地址构造是川南褶皱带东西构造体系,位于华蓥山断裂带西南部份镇雄穹隆构造之北,珙长背斜东段末端,区内断裂,褶皱极为发育,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其次为近南北向,东西向。

实习内容:

兴文石海构造间歇性隆起较强,喀斯特发育与地貌形态的塑造明显受新构造活动控制,县境中部出露地层较老,向南、北两侧则较新。从老至新,分布地层有8个系27个组群。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古老,岩石类型多样,矿产丰富。在内、外营力的共同雕塑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特别是兴文的碳酸盐岩分布十分广泛,三叠系、二叠系、奥陶系地层皆有大量出露,而且其结构、成分各不相同。在实习过程中主要观测有:

矿物,化石标本

在区内的化石标本极为丰富,出土的有三叶虫,贵州龙。珊瑚,海百合动植物化石。砂岩,石英砂岩,磷氯铅矿,褐铁矿等矿物。本区表现为一个向上变浅碳酸岩沉积,之后逐渐抬升,从而遭受剥蚀,导致地层缺失,中二叠级晚期到二叠纪,逐渐过渡到三叠纪碳酸盐沉积,中三叠纪世末的抬升是本区进入陆相盆地发展阶段,此时动植物的化石最为丰富。侏罗纪主要以河流湖泊为主,之后造山运动使本区褶皱变形,喜马拉雅运动本区强烈抬升。在这个过程中地壳的运动,是本区内的大量的动植物被掩埋在地下。并以最终形成种类繁多的矿物。这些矿物,化石标本在兴文地址博物馆内可以见到。

岩溶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也称这种为喀斯特地貌,

按其发育演化,岩溶可分出以下6种。

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地下水的溶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在兴文石海岩溶发育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区内的天泉洞共5层,有12个大厅,体积达270万立方米,主洞长1300多米,高约50米~100米,分布有钟乳石,石笋,石柱,和湖泊,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内大漏斗,东西直径600余米,南北直径450米,最深处230米。漏斗底部直接与天泉洞相连,本区为可溶性与透水性的岩石有石灰岩,石膏等种类,溶洞内水流溶,流动是促成该漏斗和溶洞得以继续发育的重要原因

断层

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着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在断层分布密集的断层带内,岩层一般都受到强烈破坏,产状紊乱,岩体裂隙增多、岩层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多,从而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沟谷斜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兴文石海本属于华蓥山断裂带西南部份:用压性兼扭住逆冲断层。位于阴阳背鼻状背科东翼。北起兴文以北,向南经两江口。岳家河至石板田,消失于下奥陶统内。长10公里,断于寒武系与贝内系地层间。断层走向335°,倾向北东,倾角40—60°。在两江口处见中寒武统白云质灰岩逆冲于下奥陶统砂页岩之上。沿断层有平行断面的牵引用曲和岩层直立、倒转等挤压现象。在凉水井、穹背上一带次一级用曲(如穹背上背斜)的轴线作3050方向与兴文断层组成人字型构造,显示了它东盘兼向南扭的特点。

断层的基本类型: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分为下面三种。正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正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张应力及重力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下错动而成。一般规模不大,断层线比较平直,断层面倾角较陡,常大于45°。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的作用,使上盘沿断面向上错动而成。断层线的方向常和岩层走向或褶皱轴的方向近于一致,和压应力作用的方向垂直;按倾角大小可分为冲断层、逆掩断层及辗掩断层。平推断层:由于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其倾角很大,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比较平直。实际上,由于岩体的受力性质和所处的边界条件十分复杂,使断层构造非常复杂。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不同滑坡体的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但它是一个典型的滑坡。

需要指出的是,滑坡的相貌往往只有新生滑坡或产生不久的滑坡才显露得比较典型,发生时间较久的老滑坡,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的原因,它们的本来面貌常常受到破坏,以致不容易观察出来,必须通过仔细的调查,寻找出残留的特征和迹象,才能正确地加以识别。

实习中正处于四川盆地川南发生大的洪涝灾害,在通往本区的公路上可以见到滑坡这一地质现象,这些滑坡大小不一但是较多发生在地势险要坡度较陡,植被稀疏并且多为草科类植物的地区。本次观察到的滑坡多为自然原因。

实习总结:

短短三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质年代的。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质实习总结 篇15

这周实习选址在莲花山勘探。

在选址阶段,收集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为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必须进行野外的实地勘探,所以安排了这次莲花山实地勘探。

久闻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今日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XX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XX市区约30公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20xx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

为首的石景区为西汉始创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代表。莲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会华表”之称。驻足于塔上,四面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莲花城,原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

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土”,顿生敬畏之感。

地质实习总结 篇16

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通过这五天的工程地质实习可以学到很多在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当我们看到了岩石和边坡,水库,大海,都会觉得这五天的工程地质实习十分的充实。

一、罗盘仪的认识

罗盘仪是地质实习中要用到的测量工具,岩层的各种产状重要的具体数值,都可以在罗盘仪上读出。罗盘仪用来测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即岩层产状要素。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针具有指明磁子午线的一定方向的特性,配合刻度环的读数,来确定目标相对于磁子午线的方向。罗盘有一个圆形水准器和一个柱形水准器,还有上下两个刻度盘。上刻度盘为0°到360°,测走向和倾向;下刻度盘为0°到90°,测倾角。罗盘上还有一个指南针,根据南针的指向来读数。野外使用罗盘仪具体方法如下:测走向时用长边紧靠被测斜面,测倾向时用短边紧靠被测斜面,然后圆水准器水平时读数,测倾角用长边紧靠斜面,当管水准器水平时读数既是倾角。

二、324国道福清东张水库的边坡及坝基问题

324国道山体的坡积土很不均匀,虽然边坡的坡度不大,坡高也不高,稳定性较好,故这里的边坡加固只是用了最简单也最廉价的的方法,只是加了层水泥沙浆。由于边坡常发生塌方滑坡,原因是边坡岩体的倾角小于坡角的裂隙节理面,又因为修筑公路对于坡角的开挖,减少了边坡的抗滑裂破坏的能力,在加上将五十的渗入作用。所以在护坡上植树可以保持水土,这样可以防止滑坡。也可以修筑挡土墙以防止滑坡。我们在国道旁的护坡选择了一块岩体并测量其产状。产状的走向,倾向,倾角分别为:109.5°,21.5°,65.5°。

(324坡)国道旁的边距离东张水库的坝顶300米处看到了另一个岩质边坡,是路堑式的岩质边坡,它是由破裂状结构和散体状结构岩体构成的,而且风化作用较严重,自稳定性较差。这里在边坡下部采用了挡墙和水泥沙浆加固防护处理,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问题,保证了边坡的安全。东张水库位于福清石竹山,1958年竣工,高30多米,长100多米,是一个重力式混泥土大坝,水库面积达16平方公里。东张水库对于福清人有着深远的意义:灌溉,发电,同时还是三个自来水厂的水源,还可用于防洪,养殖和旅游。水库的建成还保证了龙江下游的安全。

大坝的稳定主要在于坝基,一般岩层倾向下游对坝基的稳定和防渗都不利,所以坝址最好要选在岩层倾向上游处。修建大坝前还要了解好所选地点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水文地质的探测了解好所选地址的水的埋藏、分布、运动和组成成分,从而来进一步确定所选地址是否适合。水库的稳定性很好,很安全,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水利工程。这主要是因为地址选择得比

较好的缘故,大坝建于花岗岩上,坝基很稳定。岩石成致密的块状构造。坝基的花岗岩的裂隙倾向上游,且呈高倾角,这对大坝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坝底岩石完整连续,属于整体块状结构的岩体,而且风化很低,这就保证了花岗岩的质量很好,大坝修建在花岗岩上也就保证了坝基的稳定从而保证了大坝的稳定。在坝底,我看到了岩石的结构面走向和大坝的轴向基本平行或者成小角度斜交,也就保证了结构面对大坝的不利影响很小。在坝底,我测得了一处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分别为:221°,310°,71°。修建大坝时,坝形也是要适应工程地质的条件,比如狭窄河谷对称地带适合修建拱坝和重力拱坝,当地形条件比较复杂时可以修建混合坝。选择好坝址,需要在现场进行实验取得工程地质设计参数和岩土指标,了解好风化程度等数值来确定岩石的质量好坏。选好了地址,这样在其上建造的相关一系列水利电力工程才可以更好更长久地得造福于人类。

(东张水库大坝)

三、闽江地质情况及其对洪塘桥洪山桥的影响

塘大桥于1991年建成通车,由于大桥被损坏,自20xx年进行修复,现已恢复通车。在闽江的南港海岸,河谷宽阔,堆积作用很强。河流地质作用的特征是从上游到下游侵蚀作用逐渐减弱,堆积作

用逐渐增加。但是主要来自于自然的因素,闽江下游的侵蚀作用加强,导致了这里的洪塘桥墩侵蚀严重。洪塘大桥的北桥台,这里的河谷较为狭窄,基本没有阶地,侵蚀更是严重,引发河岸崩塌、桥梁基桩被严重冲刷等危及工程安全的问题,以至洪塘大桥在这里的桥墩甚至出现了开裂现象。现在已在洪塘大桥的南台和北台桥梁都进行了加固处理并恢复通车。

(洪塘大桥)

洪山桥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侵蚀作用严重。但是桥本身受到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还是在正常通行。闽江在这里的流水量很大,使边坡受到一定影响,所以边坡由花岗岩构成。

四、长乐鼓山的岩石等问题

在长乐下沙海岬上,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这里堆积作用为主,搬运侵蚀作用相对弱,这里不适合修建建筑物。稳定的海岸地带应该是堆积、搬运和侵蚀作用相对平衡,也比较适合修建建筑物。这里的海岬主要由颜色比较浅的酸性岩构成和呈脉状的暗色基性灰绿岩组成,受比较强的侵蚀作用。海岬这里海水深度也是比较深的,人掉下去后很难救上来。我还在这里看到了解理构造,主要是受地下运动产生的地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成整体块状,强度高稳定性好。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分别为:113°,43°,31°,12°。

(长乐下沙海岬)

在鼓山的上山路旁,看到了鼓山岩石的生物风化,表层已经是强风化或者中风化了。随着树的根系的发展,岩石的生物风化将会越来越严重。岩体自上而下呈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和未风化。鼓山的花岗岩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做晶洞花岗岩,主要是由于它有晶洞结构,它的形成物质来源是多次的。花岗岩是砂石料和工料的最重要成分之一,是地球深度奥秘的重要载体。花岗岩中还有可能会出现大规模、大储量的黄金,黄金有一种来源是来自于岩石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呈集中脉形,另一种就是浸染形的,花岗岩岩体中比较常见,而且规模最大储量大,矿体还很稳定。鼓山的停车场,有风化层剖面,由表到里,有根质土、残积土、全风化层、微风化层,厚度不均相互交错。在鼓山西路半山亭,这里展现着物理风化的结果,完整岩体经过物理风化变成了破碎的小块,这里风化速度、强度很快。

(鼓山上的花岗岩)

最后通过这五天的工程地质实习,让我对工程地质有了个初步的认识。让我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激发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当然这些还是不够,我们还是要在将来的工作中慢慢体会地质的奥妙。

地质实习总结 篇17

为期三周的野外实习已经结束了,现在转入了紧张的室内整理阶段。一年前的普地实习是以一个地质参观者的身份参观地质现象,而现在是以一个地质工作者的身份参加实习。通过此次实习,我受益匪浅不仅能把书本上的知识不说活学活用至少在野外看到地质现象不会再像一个非地质工作者了,而且再次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野外踏勘阶段、实测剖面阶段、填图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我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野外踏勘为期一周,我们在郑老师的带领下就去了龟山头、麒麟山、炬嶂山、平顶山、平顶山水库,我学会了野外怎么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如何描述沉积岩和火成侵入岩、认识了S1g—T2d的岩性及如何判断各个地层的分界、丘状交错层理的收敛发散指示顶底的原理、野外如何识别断层、如何描述断层和褶皱、如何画素描图和剖面图及成脊成谷的原理,又熟悉了一下罗盘的使用并且学会了后方交会法。由于踏勘的路程相对比较长,要我们观察的地质现象也就多了,也就是说当跑的地点近时还可以回驻地吃午饭,当远的时候我们就得享受"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的生活了。虽然苦是苦了点,但同学们都乐在其中,因为野外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而且也锻炼了身体。

踏勘结束后,就迎来了第二个阶段实测剖面。

实测剖面阶段又可以分为:

①老师对踏勘阶段做总结和讲授实测剖面的工作方法;

②野外测量数据;

③资料的整理;

④绘制剖面图。

李老师把我们的剖面定在凤凰山东坡D3w—P1q地层。实测剖面的的第一天郑老师把我们带领到测剖面的位置后又教了我们一些注意事项,剩下的工作都得我们自己完成了。刚开始我们由于对自己的'位置所要做的任务都不是很清楚,做起来不是很顺手。后来我们都了解到自己的位置和任务,团队协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时,每个人到达目的地时都知道干什么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就少数人在工作大多数人在看。一到达目的地,我们小组的工作就这样紧张有序的开始了。、分层员、层岩性描述员、标本采集员、前后测手和记录员各司其职,工作异常顺利,晚上回去处理数据。经过了两天的野外实测时间,我们就开始转入绘制剖面了。结合自己所测的数据和老师给的前人资料,我们组顺利完成了实测剖面的任务。在这个阶段,我不仅增强了自己野外动手能力而且充分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画剖面图。

我们小组经过前两阶段的磨合,现在已经能很好的协作工作了。接着来的填图对我们小组来说虽然很新,但我相信我们组一定能很好的完成。填图阶段可分为三部分:①老师授课;②野外找点连线;③转绘清图。新的阶段就有新的分工,不过很快我们就明白了自己的位置。所以工作起来很顺手,一路绿灯,可谓驾轻就熟。在这个阶段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构造里的那个" V"字行法则,我在上《构造地质学》课时,理解不是很清楚,可通过填图跑野外,不知不觉就把它搞清楚了。

三周的巢湖野外实习就告一段落了,我们也回到学校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了。此次野外实习,让我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首先,理论联系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书本上学的东西如果不运用到实践上去永远都是死东西,我们现在所学就是为以后工作做准备。就像这次实习,如果以前你没接触过罗盘,突然给你个罗盘让你测产状,虽然你在《构造地质学》上学了如何测产状,但是一到真正给你个实物时你就不一定会像学书本上的知识那样轻巧了。

最后,我想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感谢实习老师的教导,感谢同学们实习过程中给我的支持和帮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