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3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五年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一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投影显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呼唤人才,呼唤健全的人才制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谈到了作者的人才观,它是唐代大作家韩愈的《马说》。

  设计二:我们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所借之物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爱莲说》《陋室铭》,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韩吏部”之称。谥号“文”,所以又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

  韩愈三岁而孤,由嫂抚养,刻苦好学。及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贞元八年进士,曾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因关中大旱,上疏奏请减免徭役租赋,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上书谏阻迎佛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乃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无论说理、叙事、言情,均写得生气流动、雄奇奔放,被誉称为“文起八代之衰”。

  2、关于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是《杂说》第四篇,“马说”是后人加的标题,“说”比“论”随便,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

  3、关于背景: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通不过科举考试就潦倒终身,即使考上了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韩愈自身就经历过这种遭遇,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

  4、关于伯乐: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伤心流泪,并且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仰头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在感激伯乐体贴它啊。

  伯乐的典故曾几次被韩愈引用,可见韩愈对伯乐能识别千里马的故事是很有感情的。

  学生读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⑴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

  教师抽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生字、通假字。

  (多媒体显示)

  ①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伯乐相马 骈 槽枥

  ②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才美不外见

  其真无马邪

  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明确:

  ① xiànɡ pián cáo lì sù

  ② 食:通“饲”,喂养,读“sì”。

  材:通“才”,才能,读“cái”。

  见:通“现”,表现,读“xiàn”。

  邪:通“耶”,吗。

  ⑵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如:不以千里/称也

  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⑶ 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变化。

  ⑷ 学生齐读课文。

  2、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⑴ 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⑵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 积累重点词语:相、骈、枥、策、粟、邪

  ② 掌握一词多义:

  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名词动用)

  执策南昌临之(名词,鞭子)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它)

  其真无马邪(通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语气)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的)

  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代词)

  以:不以千里称也(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孔夫子何以谓之文也(凭,靠)

  能以径寸之木(用)

  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③ 难句翻译。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指导点拨。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供学生研讨。

  ⑴ 提问:伯乐和千里马各指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

  学生明确:“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识别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人。

  按常理来说,应是先有马,然后才有对马的认识。然而对于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世上先要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是常有的,可伯乐不常有,表明千里马多伯乐少。因为没有人识得好马,即使有了好马,也只是被当作一般马对待。所以,对千里马来说,贵在发现有“马”,贵在伯乐。

  ⑵ 品读文章三个自然段最后一句的“也”字,看看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后明确:“也”字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流露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称”作结,“也”字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问句“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强烈地表现出来。“也”字凝聚着作者愤慨的情感。第三段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有作者的痛切之感,也有对“食马者”的嘲讽之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学生根据词语提纲背诵课文。

  ⑶ 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

  学生推选一位同学读课文,力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五、体验与反思

  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课文的感受。

  生1:托物寓意的写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论万里之势。

  生2:文章语言简练,三个“也”字举足轻重。七个“不”字别有蕴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七个“不”字如江河直下,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

  2、组织学生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此次讨论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有些看法偏激,也不必动辄评判,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学生是能够明辨是非的。

  六、课堂小结

  《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显著特点是文辞形象简练,蕴藉含蓄,读起来迴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特别是作者的思想如雷震耳,催人深思。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要学会珍惜一切,努力磨练自己,打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七、布置作业

  1、运用以物喻人或托物寓意的手法,写一个片断。

  2、阅读刘基的《说虎》,思考: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出示课件18)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婪,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⒊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9)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21)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汇报交流。(www.puxueWang.com)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示课件23)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出示课件24)

  ⒋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出示课件25)

  ⒌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

  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⒉作业:诵读默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

  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己 亥 杂 诗

  12314;清12315; 龚 自 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 :泛指全中国。 恃:依靠。

  喑:哑。 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 师:好!诗中的一些词语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看看诗句的意思吧!先看到第一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等会再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好吧?(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大概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一句诗的意思:只有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有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状况的担忧之情。

  2. 师:好!第一句诗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我们再看到第二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等会又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二句的意思:我奉劝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规格,以降生更多的人才。(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五、再读古诗,体会思想感情。

  1. 师:大家再读读这首诗,看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出示)

  2.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和热切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六、古诗音乐欣赏

  师:我们学习这首诗心情显得有些沉重。好!我们放松一下子,听听古诗音乐欣赏,同时也能加强我们对诗歌的背诵。(教师用课件演示诗歌音乐欣赏2遍,再让学生跟着唱)

  七、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教师用课件展示)

  1、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课后默写这首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