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必修三《山地回忆》精选教案范文3篇

  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高中必修三《山地回忆》精选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高中必修三《山地回忆》精选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的

  一、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三、初步了解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

  四、进行小说阅读的比较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

  一、重视文本诵读。本文篇幅不长,可以花不多的时间,通过诵读,领会作品。

  二、关于背景,可以在诵读作品后由学生提炼总结,借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阅读或诵读作品后,只须概括出,故事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是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即可,因为这两点是这篇小说人物形象产生的依据。

  三、布置学生阅读孙犁的一些短篇小说和同时期其他作家创作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以“战争小说”和“抗战小说”为话题,进行比较鉴赏,从而总结孙犁作品的创作特色,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和乡土文学。

  二、分析妞儿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孙犁的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山地回忆》。料想大家经过预习后,会对这一定性表示惊奇,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可能会觉得战争题材似乎不是这样写的。请大家一起来回忆,我们读过哪些战争题材的作品,这种题材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可能的答案有小说,电视,电影等等。特点无非是场面宏阔,炮火硝烟,残酷凄惨之类。)

  在众多的作家中,孙犁描写战争有他独到的视角,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作家的基本情况。

  二、介绍孙犁及其作品

  关于孙犁其人。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东辽村人。孙犁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任教,他在这里初步了解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创作题材和思想感情上都有所积累,白洋淀成为他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中人物故事的背景。1937年冬,他参加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9年,孙犁到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冀西山区的阜平城,在刚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做通讯指导工作。1944年,孙犁到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学习和工作。1945年重返冀中参加土改。1949年后,到天津日报社工作。从1939年起,先后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后又创作了《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长、中篇小说。

  关于孙犁作品。“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存在一条乡土文学的脉络。鲁迅先生最早即被称为乡土艺术家,他本人也曾从乡土文学的角度评述过文学研究会的一些青年小说家的作品,之后有更多人写出这类小说。他们主要写的是农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例如鲁迅等人之写浙江,沈从文之写湘西,萧红萧军等人之写东北,以及蹇先艾之写贵州,废名之写湖北等等,留下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赵树理之写山西,孙犁之写河北,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物风情,继承了乡土文学的特点,进入这重要的传统。但他们又有较大的差别。上述乡土文学作家,当他们写作时,都已离开故乡,寓居各地,鲁迅先生曾将这种作品与“侨寓文学”相比。他们的作品也因之较多流露对故土的离愁别绪,怀念中还时感失落,鲁迅先生曾评述到蹇先艾“心曲的哀愁”,许钦文“无可奈何的悲愤”,还评述到萧军“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面前展开”的“作者的心理”。赵树理、孙犁等人就不同了,他们都身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生活战斗于斯,作品中自然表现出与上述作家完全不同的心情和精神。作为“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写作风格,对后来写作农村题材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孙犁的《山地回忆》这篇小说。

  三、把握小说结构

  小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从“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至结束),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这篇小说不以情节曲折取胜,因而无须多加分析,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人物和语言。)

  四、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女孩子,她没有姓名,她的父亲也只是称呼她“妞儿”,这是极为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孙犁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荷花淀》里的几位可爱的女子也大多没有姓名,这说明这个或这些美丽动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或她们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或一些有着丰满形象的人物。我们从这篇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位女孩子的形象。(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对其形象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这个女孩子有这样一些性格特征:

  一是爽快率直,甚至还透着点泼辣。她在河边洗菜,“我”在她的上水洗脸,她就不高兴了。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当她听到“我”的“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的辩解时,更加恼火了:“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不仅毫不让步,反而有些“得理不让人”了。这就是“我”和她的初次见面的情景,初看起来,这个女孩子简直太过厉害,很不友好,很快我们就发现不是这样,这只不过是她坦率的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正如她的姥姥说的“她不会说话”(意思是不懂得婉转,没有世故)。这样写,也有点“欲扬先抑”的意思。

  文中还多次写到女孩子的笑:“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等。她的笑是那样的开朗、无遮无挡,就像开在深山石崖上的山花,灿烂、自然。

  二是质朴善良。这可以从她给“我”做袜子(使她的父亲没有袜子穿了),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等情节中看出。

  三是勤劳能干。她不仅会干一般的家务活计,任劳任怨,而且要强好胜,什么都想学会。她四天的功夫就用手工缝制出“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的袜子,有了织布机,她就很快地“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这最后几个动词,一字一顿,很有感染力,尽管中间有些工序我们难以确定其准确含义,但我们读后分明感受到她的勤劳和智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啦,依旧“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总之,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知道,孙犁的小说,不论是写孩子、妇女,还是干部、战士,都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深情,人的深情,主要表现为在浓厚时代气氛下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血肉情谊。孙犁理解这些,热爱这些,歌颂这些,他总是在生活之中,在人物之间,与他的形象共度艰辛,共享胜利。

  五、布置作业

  1比险娲摩人物语言,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痹亩了锢绲亩唐小说《荷花淀》(见《语文读本》第三册)等,体会孙犁作品的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二、总结孙犁的创作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简要的环境勾勒

  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山地回忆》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实在精彩。说它精彩,就精彩在简要上。“要”是不可或缺,“简”则是干净利落,仿佛稍多一点的描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损害小说的精练完美。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处描写:“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不多的几句话,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是一箭数雕,言简而意无穷。

  二、清新自然的语言

  孙犁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现代文学史上,仅凭语言习惯和风格就可以判断出自那位作家之手的作品并不多,屈指可数的几位如鲁迅、沈从文……孙犁无疑也是其中之一。语言,尤其是对话,是孙犁创作中极为精心的方面。他的语言文字总是清新、明快、流畅,能描尽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含蓄的情感又常真挚得深沉、浓郁,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美。缺少这些语言对话,便没有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这些动人的小说。

  有些对话看似平淡,其实蕴涵深情(这一点要特别强调,或努力启发,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体会,否则马虎的学生就会失之交臂)。例如下面这段对白:

  “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这一组对话中,并无什么优雅的辞藻,可真是活灵活现,今天读来,只感到人物还栩栩如生,“我”的话,句句仿佛是被动的回答,但巧妙地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女孩子的话,一开始仿佛在试探,进行得很“慢”,等她知道了明确的答案,节奏突然变得很“快”。“我”可以帮你做,“我”家在什么地方,“我”有布(也愿意给你使),尽管中间加入了不可或缺的动作,还是几乎没有余隙。仿佛不容对方考虑,事情就这么定了。可是等到“我”真的前往时,女孩子又说“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就来了”。从这里,我们分明看到女孩子美好的心灵和矫羞的情态,真是回味无穷。

  即使是交代性的语言,作家也不是随便苟且。例如小说的最后说:“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当年的女孩子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可是美好的心灵和要强的性格没有变,由此可见,“我”怀念她,就是因为她的美好和进步,决没有什么个人的情愫。寥寥数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

  三、小说的叙述方式--倒叙

  这篇小说,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那双土气而又特别厚实耐用的袜子,做袜子要用布,所以小说就从布写起,不是写那块做袜子的布,而是写在解放后的天津买一块布带给乡下来的农民代表,作品由此写到过去生活和战斗过的阜平乡下以及乡下的值得怀念的人。这种倒叙的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凸现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烘托出当年的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四、孙犁小说的特点

  孙犁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有他自己独到的地方。总的说来,孙犁的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他的作品,不仅有美的乡土、人物,美的思想感情,还有美的语言、文体,有人称他的小说为“散文化的小说”,甚至“诗化的小说”,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使孙犁的小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品位,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孙犁的成就,是他生活、思想、艺术长期积累凝聚的结果。

  首先,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他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他对生活的体验、分析和研究,就是感情积聚的过程。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他篇幅短小的作品入手。他的作品,未必有宏大的场面,曲折的情节,可是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能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孙犁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这是对他的小说最好的诠释。

  其次,孙犁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孙犁的小说,不写那些残酷的战斗,激烈的场面,血腥的遭遇。用他自己的话说,写的是“战争对人的生活,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孙犁选取题材、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也就是独特的艺术角度。他更愿意写战争环境中人民群众多方面的丰富的生活情态,尤其热衷抒写女性的真善美。她们也参加战斗,但她们有他们的生活以至爱情;她们面对残酷灾难,她们更珍惜自己的希望和盼求、欢乐和幸福。而对这希望、盼求、欢乐、幸福的描写,正是孙犁作品中最美、最有特色的篇章。他在《孙犁文集自序》里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她们。”这道出了他善于写妇女形象的根由。

  不可否认,人民一心抗日,支持战争,对胜利的信念,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成长,迎击敌人的英雄气概等等,这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而孙犁的小说,正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些本质的某些方面。如果承认生活是广阔的,本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既需要正面描写战争并充分表现其残酷性、艰巨性的作品,也需要孙犁这种深刻描写“战争影响”的作品。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生活,也丰富文学的宝库。

  另外,孙犁重视创作技巧、表现能力,他的小说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牢固基础上的,是生活的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但作品又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浪漫的色彩。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写的是乡土人物,但创作中很少方言土语,也不借用民间通俗文艺的手段。这些都表明他的创作是精雕细刻,追求美丽的。

  五、布置作业

  经过讨论,我们对孙犁的小说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建议同学们通过阅读、上网等手段进一步阅读孙犁的作品以及有关孙犁的评论,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孙犁的分析报告,也可以以“关于孙犁”为话题,写一篇读书报告或文学评论,然后大家来交流。

  部编版高中必修三《山地回忆》精选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一、 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 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

  三、 了解作者的创作倾向。

  教学重点:

  一、 分析人物形象。

  二、 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

  三、 分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讨论分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战争影片境头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流血、尸体。这是战争留给我们的记忆,是血腥、残酷、悲痛。然而战争是否总给人们留下的都是痛苦呢?当然不是。今天我们就接识一位用独特视角描写战争的作家,学习孙犁先生的小说《山地回忆》。

  二、 关于孙犁及他的作品

  [幻灯播放]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学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今北京),曾用“芸夫”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初步了解了白洋淀人民群众的生活。1937年冬参加抗日,主要在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9年,调阜平晋察冀通讯社工作。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并在这里发表了他的名作《荷花淀》等到短篇。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回冀中乡下从事写作。解放后,作者一直在天津,长期从事编辑工作。解放后写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1958年出版了作者的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合集。其中的大多数篇目,并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象是白洋淀里的茶花和冀中平原上的庄稼那样,以它们清香、美丽的花实和新鲜、活脱的气息吸引着读者,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经验

  三、 小说情节及结构

  情节:

  一次工业展览会看到故友穿的“阜平蓝”粗布短褂,引起了“我”的回忆,写“我”在阜平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和深厚情谊及“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结构:

  课文自然分成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故事的缘起及我与女孩子妞儿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二部分写“我”与妞儿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三部分写抗战胜利,袜子遗失,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第四部分照应开头,交代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四、 人物形象分析

  1、根据课文及课后练习二题由学生分析概括妞儿的性格特征:

  爽快率直、泼辣;质朴善良;勤劳能干。

  2、文中“我”(八路军)的特点:

  大度、实在、坚强、勤快、热情、乐于助人

  总结:

  孙犁的这篇小说写的虽是家常闲话、纺纺织织,却表现了我们军民关系的团结融洽和根据地人民淳朴、愉快的生活气氛。文章刻划了妞儿形象,这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作者特别善于刻划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在他笔下,中国劳动妇女一个个都是那样坚贞美丽,活泼可爱;她们对待自己的亲人是那样温柔多情,细致体贴,对待敌人则是那样英勇顽强。我们可以在《荷花淀》中仔细体会。

  五、 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特点

  2、阅读《荷花淀》(印发内容),体会孙犁作品的特色。

  第二课时

  一、 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特点

  1、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刻划人物。文章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易单纯的文字,写出了人物身心的内在的美。充分重视语言的锤炼,成为孙犁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并在形成他的独特风格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曾这样讲到语言:“语言实际就是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你同群众一起考虑问题,一同把精神深入一个事件里去,生动的群众的语言,有力的表现手法,附带地收获到了。”我们通过阅读本文和《荷花淀》充分感受到作者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特点。

  2、 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总是扣住时代特色,从人物身上可以感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作者在对话中从侧面来反映大的斗争。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

  “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讲卫生吗?”

  “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作者在这样的描写和对话中刻划了人物,又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阜平的天气冷”,百姓艰难的生活,八路军艰苦的生活,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把残酷的战争写得如此平淡,这是作者独特之处。

  二、 简要的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山地回忆》开头写阜平环境:“阜平的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阜平的农民没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廖廖数语,白描手法,我们就看到了冀中恶劣的生存条件,看到了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看到了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更看到了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我们从简要的环境描写中,更加敬佩作者笔下的人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小说主题。

  2、《荷花淀》也是写抗战,也有很精彩的环境描写,和本文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体会作者写作的目的。(同学讨论)

  三、总结

  孙犁的作品看来似乎平淡,但从平淡中显出新鲜;表现简朴,而于简朴中含着隽永;近乎轻柔,却从轻柔中透出刚强。他的作品没有离奇,不觉紧张,然而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却紧紧扣人心弦。自然景物,作者轻轻勾勒,浓淡适宜,既富地方色彩,又充满时代特色。可以说,他的白描手法做到既绘形又传神;作家关于乡亲和故土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描写,凝结着他对于人民和祖国的深沉爱恋,也饱含着对于他们命运的热烈关切。作品的语言凝炼优美,刻划人物抒情写景,十分准确细腻,而且基本上是群众化的语言,这就使作品更易在群众中传播。这是一位十分重视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小说作家。

  四、布置作业

  阅读孙犁的作品及有关评论文章,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幻灯片]

  山地回忆

  孙犁

  一、关于作者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

  二、情节结构

  1、遇故友引起回忆

  2、回忆山地的生活

  3、写作缘由

  4、必要交代照应开头

  三、人物形象

  妞儿爽快率直、泼辣;质朴善良;勤劳能干。

  “我”大度、实在、坚强、勤快、热情、乐于助人

  四、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

  1、简单平易的对话

  2、讲话中暗含时代或生活背景

  五、简要的环境描写

  强调生存条件,深化主题

  部编版高中必修三《山地回忆》精选教案范文三

  【课前预习

  1.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识记理解生字词。

  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教师查阅有关作家孙犁作品的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1.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主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形式的演、读,能品味出“话里有话”。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能归纳出人物性格。

  3.通过对比阅读,创意表达训练,能深入理解本文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1.感悟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美好温馨的军民鱼水情。

  2.探讨女孩子任性、调侃的话语,品味“话里有话”。

  【教学重点】

  探讨“袜子”问题这部分经典对话的艺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屏示:

  关于孙犁:

  孙犁(1913-2002),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荷花淀》、《嘱咐》是其代表作。孙犁的小说秀雅、隽永,富有诗意,有“诗人型和音乐型的小说家”的美称。1977年开始,致力于散文创作,间有评论和小说发表。新时期,孙犁的作品以思想的深邃、境界的超然、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从20世纪40年代起,孙犁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积累字词:

  指名学生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其他同学纠正其错误的地方。

  土靛(diàn) 阜(fù)平蓝 玉黍(shǔ) 水沤(òu) 袄襟(jīn)

  刨(páo)抓 瘪(biě)着嘴 贩(fàn)卖 盈(yíng)余 破绽(zhàn)

  板书课题:山地回忆 孙犁

  二、回溯“山地” 再现“回忆

  指导语: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在课本上标画批注,理清情节。

  屏示:

  引子忆故事

  袜表鱼水情

  互助一家亲

  失袜深怀念

  送布心连心

  教师总结过度:本文是小说,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环境勾勒简要、人物形象鲜活、结构层次明晰,表现军民鱼水情的美好温馨,但作者却是用冲突的语言表现深厚的感情,写法别具一格。

  板书设计:我 互助

  三、聚焦“冲突”,聆听“对话”

  指导语:本文趣味醇厚,主要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全文主旨是表现军民关系的美好,但一开头,恰恰不是表现美好,而是表现冲突,细写女孩子对八路军的无理。细读文章第一部分,品味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和性格,挖掘潜台词。

  片段一:河边偶遇,冲突口角

  活动一:填写表格,再识男女主人公

  对话

  事件

  女孩感情变化

  战士感情变化

  第一回合

  洗脸

  严厉 恼冷冷地

  挂火 愤怒

  第二回合

  论“真假卫生”

  笑

  心平气和

  第三回合

  巧送袜子

  笑

  笑

  强调:

  女孩情感:严厉 恼 冷冷地 笑 笑

  战士情感:挂火 愤怒 心平气和 笑

  情感起伏: ↗ → →

  活动二:请两位同学进行“洗脸”情景模拟表演,再现语言魅力。然后请同学们看屏幕,在括号里写出潜台词。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潜台词:抗日军队我们老百姓的保护神,我很想帮他做些什么,但我一个女孩子怎么好意思主动跟他打招呼呢?我就用找茬跟他说话。)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潜台词:我就是故意无理,跟他吵架)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潜台词:群众在战争中遭受巨大苦难,还支持我们,在民族苦难面前,我不能和着个顽皮任性的小姑娘意气用事,让步承认错误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潜台词:他不跟我吵了?说话中断了?不行,我还得坚持下去)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潜台词:故意气气你,不管我怎么气你,我都拿稳了,你就是奈何我不得。)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潜台词:开玩笑,逗你玩儿罢了,你紧张个什么劲呀,像小孩一样。)

  片段二:论真假卫生,笑解寒冰。

  活动三:做评点批注,赏析“话里有话”。

  示例:

  “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

  (批注: 明明自己落后,却把文明说得可笑,但自己“笑的弯下腰去”,显示只是说说笑笑而已,与其说时嘲笑人家,不如说充满着自嘲自娱的充分。)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

  (批注:对于农民,孙犁避免丑化,基本上是诗化的。“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赞美小姑娘洁净美丽。)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批注:总是在进攻中,总是以山区农民固有的生活习惯为准则,来评价八路军的生活条件,感到有趣,好奇,不解,但在不无野气、蛮气的嘲讽打趣中,隐藏着特别关切。)

  片段三:巧送袜子,委婉的豪爽

  活动四:小组分角色朗读,感悟语言艺术,然后讨论:对话中女孩的行为特点、心理特点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学生展示感悟:

  “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不穿袜子”和“卫生”强拉联系,有趣又可爱,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 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两个“不会” ,明知故问,引出想听的话,灵慧又豪爽。)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豪爽、直率)

  师生探讨:

  行为:热心细心,善于体察,善表情意。

  心理:有心帮助又不好意思直言。

  表达:巧妙转移话题,运用反问把主动关切变为战士的主动求助。

  教师总结:女孩子很聪明,拐弯抹角把战士引到她预设的话题,化总结的主动为被动,以层层紧逼的启发,逼得战士说出迫切无助的话来,充满农村女性的委婉,虽然军民一家亲,但毕竟第一次见到陌生的男战士,流露出豪爽之气,两个陌生人的心理距离大大缩短了。“我”的形象也生动感人,面对泼辣野蛮的少女,我表现出子弟兵应有的憨厚诚恳、理解包容。通过对这段经典对话的分析领悟,我们可以知道,孙犁的战争小说少有血腥惨烈的场面,他的故事建立在现实主义的牢固基础上的,是生活的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但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浪漫的色彩。不论是写孩子、妇女,还是干部、战士,都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深情,人的深情,主要表现为在浓厚时代气氛下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血肉情谊。孙犁理解这些,热爱这些,歌颂这些,他总是在生活之中,在人物之间,与他的形象共度艰辛,共享胜利。

  板书:灵慧 豪爽 直率 可爱 憨厚 诚恳 理解 包容 诗意 浪漫

  第二课时

  四、再读课文,探究性格

  活动五:请同学们默读全文,品味重要语句,如 :“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等句,并思考归纳小姑娘性格特点,用类似“我从 句中,读出了女孩子 的性格”的句式说话。

  示例:

  ·我从“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就来了”句中,读出了女孩子美好的心灵和矫羞的情态,真是回味无穷。

  ·文中还多次写到女孩子的笑:

  “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

  “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等,从这些语言我读出了她的笑是那样的开朗天真淘气、无遮无挡,就像开在深山石崖上的山花,灿烂、自然。

  ·我从她给“我”做袜子(使她的父亲没有袜子穿了),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句中读出出她的质朴善良。

  ·从“她不会说话” “她很会说话!”句中,我读出他们从不同角度分别赞赏女孩子:坦率任性、不懂得婉转、没有世故的性格;灵慧心好、善于创造融洽交流的氛围的性格。

  教师小结:孙犁的小说,不论是写孩子、妇女,还是干部、战士,都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深情,人的深情,主要表现为在浓厚时代气氛下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血肉情谊。本文他通过对妞儿的语言动作行为描写,我们读出她对革命者不见外,任性调侃,有自家人的亲密,体现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这一主题。

  板书设计: 鱼水情深

  五、回扣单元,比探“话里有话”

  比探一:女孩的伶牙俐齿与贾芸的伶俐乖巧区别何在?

  明确:一是所涉及的思想品质不同。贾芸是巴结奉承他人,随机应变保护自己;女孩子全无此类动机,而只是一种可爱的天性。二是表现出的形式不同。贾芸的伶俐乖巧包括言论还包括其他行为,言论方面用于讨好他人和表情达意。女孩子的伶牙俐齿是指言论,用于调侃。

  比探二:女孩豪爽直率与李逵的豪爽侠气有什么不同?

  提示:灵慧与鲁莽。

  六、走进电影,鉴赏“话里有话”

  活动六:开展文艺鉴赏与口语交际相结合的活动。

  屏放电影《永别了,武器》结尾,结合课文《海明威的对话艺术》一文,师生交流,与《山地回忆》的对话有何异同。

  屏示对话:

  在房外长廊上,我对医生说,“今天夜里,有什么事要我做吗?”

  “没什么,没什么可做地。我送你回旅馆吧!”

  “不,谢谢你。我在这里再待一会儿。”

  “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说。我说不出——”

  “夜安。”他说,“我不能送你回旅馆吗?”

  “不,谢谢你。”

  “手术是唯一的办法。”

  “我不想谈这件事。”我说。

  “我很想送你回旅馆去。”

  “不,谢谢你。”

  他走下长廊,我往房间走去。

  “你现在不可以进来。”护士中的一个说。

  “不,我可以的。”我说。

  “目前你不可以进来。”

  “你出去,”我说,“那位也出去。”

  但是我赶了她们出去,关了门、灭了灯,也没有什么好处。那简直是跟石像告别。过了一会儿,我走了出去,离开医院,冒雨走向旅馆。

  提示:

  共同之处:都有潜台词、前对话,或叫心口不一、话里有话、言外之意。

  不同之处:

  1.《永别了,武器》结尾对话全有潜台词,《山地回忆》不少对话没有潜台词;

  2.《永别了,武器》结尾没有提示人物心情,没有附加的外在动作,对话的暗示性很强。而《山地回忆》中心情的提示,附加的外在动作随处可见。

  3.《永别了,武器》结尾平静的对话下面是内心的强烈的大幅度动作,而《山地回忆》总体上不如其强烈,但也有几处重要的、关键的地方,掩藏着较大幅度的内心波澜。

  板书设计

  山地回忆

  孙犁

  互助

  妞儿↔“我”

  灵慧 豪爽 憨厚 诚恳

  淳朴 可爱 理解包容

  话里有话 诗意浪漫

  ↘ ↙

  鱼水情深

  反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