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里大家都更努力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理出故事情节,明确写作技巧。体会文章标题的深刻含义。弘扬雷锋精神,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其创作形式丰富,涵盖小说、纪实文学、文学评论、电影文学剧本等。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说,写一个纯洁少女的服务献身精神,颇受好评。
学习生字 这篇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概括本篇课文的五件好事,学习插叙的作用。
第一件:“我们”路过住宿,修屋;
第二件:瑶族老人借助照看小茅屋;
第三件: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
第四件: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
第五件: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揣摩语句,感悟主题
“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这句话点名了文章的主题:为别人着想。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这句话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虚幻的美景衬托了人物心灵的美好。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话双关花和人,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四.拓展教育
办好事,办实事,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爱心传递,世界会更美好!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速读,掌握速读技巧。
2.通过训练,提高速读质量。
3.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
4.学习文中助人为乐的精神。
重点1.提高速读能力
2.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
难点:对文章中心主题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课前玩飞花令,引出《驿路梨花》
二、速读训练:
(一)介绍“速读口诀”,幻灯出示
1、老师板书解释“心专一,眼扫视,记要点,勿出声,忌回视”。
2、师生齐读,齐背。
(二)公布速读比赛规则。
1、比速度:读完举手示意,合上书本。记录自己所用时间。 阅读完后学习掌握幻灯上投影的字词
2、比效果:速读后分大组抢答故事中人物与情节的相关问题。
(三)速读开始
(四)抢答开始:
1、整个故事由好几个小故事构成,这些小故事是由一个什么问题串联在一起?
2、 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文中涉及到哪些人物?
3、 这些人物各自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
4、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个问题,文中先后有三个悬念、两次误会,你能指出来吗?
5、如果按小茅屋的来历为顺序来写,事件先后顺序该怎样安排
6、课文写作顺序的好处
7、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
8、 你从小茅屋的故事中联想到了什么?
9、请为“驿路梨花处处开”对出下联,点出文章中心
(五)小结,计分,再次温习口诀
三、课文细读
1、本文题目叫《驿路梨花》,找找看,文中关于梨花的景物描写到底有几处?分别起着什么作用?
2、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
四、拓展思考:总有一天,梨花妹妹也远嫁了;瑶族老人也老了;我与老余也没机会回来了。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小茅屋会变成怎样呢?
五、结束语:梨花不只是自然界的梨花,茅屋也不仅是茅屋。它可能是你在街头的一次热情指路,也可能是你乘公交车时给陌生人及时递上的一元硬币,更可能是你的一次倾情捐助… …不管岁月怎样流转,时代怎样变迁,雷锋精神不会老,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曾远去。让我们都化成那清香四溢的一瓣梨花,装点自己精神上的小茅屋。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
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
1. 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
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
3.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作者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和误会,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说说这些悬念、误会及它们的妙处。
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
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
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驿路梨花》领略到边疆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和他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中也提到“文明、和谐、友善”,我们的自愿服务理念是“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现在,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谈谈。
六、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处处开
爱暖人间
雷锋精神代代传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
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 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 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简介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
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
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
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眼前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
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5.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屋里黑漆漆的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有黑炭写的两个字:“请进!”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③安排是细心的。④感受是温馨的。
6.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
--从瑶族老人嘴里得知小屋“主人”是梨花姑娘。
二、二写梨花
1.齐读27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
--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娘,将人与景结合起来,赞花,更是赞人,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
--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们也要化感激为行动,为小茅屋做些什么。
小结:文中两次写梨花,一实一虚,既写环境之美,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瑶族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解开悬念,同时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一、三写梨花
1.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哈尼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解开了文中的悬念。
2.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米,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
--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
4.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驿路梨花处处开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5.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
--引用陆游诗句作结,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
6.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
①自然界中的梨花;②梨花姑娘;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二、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神,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三、小结:
文章以梨花为线索,采用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9~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猜想。
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1.记叙中有抒情。
本文是以梨花来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雷锋精神的,所以文中对自然界中梨花、梨树林的赞美,都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文中或通过梦境,或描写梨花、梨树林,或引用诗句,都是把对一代新人的情寄寓在这景中。
2.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
本文中直接写的人物是“我”、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族小姑娘;间接写的是梨花和解放军。直接写的人物都在现在出现,间接写的都是出现在以前的人。这样写使文章结构紧凑,容量增大。
驿路梨花
“我”和老余[修葺]瑶族老人[照管]哈尼小姑娘[照管]梨花姑娘[照料]解放军叔叔[建造]小屋(主人)(悬念迭起)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处处传)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对《驿路梨花》这篇文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后,我在如何扣住文本,设计课堂问题上下了一番功夫,并且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一点粗略的认识:一、所设问题要激发兴趣,这篇文章是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是要表现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从这个认识出发,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自读--提问--精读--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型进行教学。二、所设问题要由浅入深。如果学生在刚刚弄清“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这个问题时,就提问“本文为何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何好处”,学生就会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在教学中我这样提出了几个问题:
1.小屋的主人是谁?
2.文章为何用“驿路梨花”为题?这样问题就有了坡度,学生不至于茫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