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确定召开这次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通报20__年度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安排部署全市卫生与健康工作,扎实推进健康东营建设。
刚才,3位县区和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长友同志作了讲话,对扎实推进健康东营建设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五点具体意见。
第一,要坚决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战我市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省级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要认真落实好上级的工作部署,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分级诊疗、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落实各项医疗改革任务。在现代医院管理方面,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抓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根据上级要求,7月底前全市公立医院都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并按照新的体制机制运行。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工资总量核定,12月底前制定出台公立医院工资总量核定办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合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在分级诊疗方面,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8月底前研究制定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确保今年年底前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并把所有的贫困人口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在药品供应保障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医药流通秩序,建立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确保今年年底前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执行“两票制”(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尽快建立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价格补偿机制,与财政补助、医保政策搞好衔接,8月底前市、县两级必须完成各类医药服务价格调整并实施运行。以上各项工作,都属于改革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紧工作,确保按时顺利完成。
第二,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疾控中心设施能力建设,配齐设备、3年内,市、县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统筹用好胜利油田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医院转型改制,增加医疗服务有效供给。
第三,要加快发展壮大健康产业培育壮大健康产业,增加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既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各级要把健康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进一步完善支持性配套政策,积极培育壮大“健康+”新业态,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健康企业、健康品牌。要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推动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向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转变。要利用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高附加值的营养食品、保健食品、疗效食品、机能性食品,培育壮大“健康+食品”产业。要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打造全国体育运动示范城市。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完善并开放公共体育设施,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争创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区。要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模式,建设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施市民健康一卡通建设,实现全市范围内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一卡通,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第四,要创造优良的城乡生活环境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前提,是健康东营建设的基础保障。要结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突出抓好中心城森林湿地公园、白鹭湿地公园、东营河等重大生态片区打造,加快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加大水气土污染整治力度,用“绿水青山”筑起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态屏障。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和扩大国家卫生城镇创建成果,推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利津县要力争用两年时间建成国家卫生县城,使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要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拆违治乱专项行动,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和管理,加快农村旱厕改造步伐,加快天然气村村通工程建设,努力使东营成为最干净、最整洁的城市。要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执法监管,确保食品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加强职业健康保障,夯实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近年来,我们东营相继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创建活动,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方式、各种标准来提升我们城乡的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下一步,要继续提高标准,开展更多的创建活动,不仅要荣誉,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提升我们各个方面的工作、提升各个方面的水平。医患纠纷不同于其他纠纷,不仅破坏了医疗环境、损害了医疗环境,而且对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上的、工作上的损害,最终受害的是我们的医患关系,最终受害的是我们的群众。医疗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但决不能发生医闹,不能发生打砸事件。医患纠纷一旦发生,必须及时处置,保护医疗环境,保护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决防患于未然,决不能等发生了再去调查、再去处理。市公安局和卫计委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防范医患纠纷的具体措施,要专门研究、专门安排,抓好落实,落实情况要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有关规定精神,扎实推进计生工作转型。要适应生育政策调整的新要求,深入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加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好政策配套、执法协调、信息共享等问题。要加强基层计生网络建设,抓好农村、城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计生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
3月20日下午,四川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在成都召开。
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大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
会上, 副省长杨兴平宣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表彰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的决定》,省领导为获奖者代表颁奖。泸州市、广安市、环境保护厅、省疾控中心、成都市体育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分别作交流发言。
集中反映了我们党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指导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卫生与健康工作放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谋划推进,围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和健康问题, 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绩。
王东明强调, 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当前四川正处在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卫生与健康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坚定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尤为迫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转变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推进我省“两个跨越”、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打下坚实基础。
王东明指出, 要坚持把预防为主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全面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树立“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全民健康体检,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强化妇女、儿童、老年人、 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王东明指出, 要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要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合理划分和落实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职责,加快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大力推行远程医疗,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完善医保支付、价格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推动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秩序。要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系统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医药价格、药品采购、人事薪酬等综合改革。要建立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原则,健全完善以基本医保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与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要建立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深化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改革,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基本药物公平可及。要加强全行业综合监管, 促进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自律、诚信服务、规范发展。
王东明指出, 要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精准实现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着眼“看得起病”加强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建立完善动态管理的因病致贫返贫数据库并实行精准分类救治,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机制,全面落实医疗扶贫“十免四补助”、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八个100%”等政策。着眼“看得好病” 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对贫困地区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推进县级医疗机构提升水平,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引导卫生人才下县下乡,更好服务农村和贫困地区群众。着眼“少生病”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健康习惯,结合“四好村”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全面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素质。
王东明指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健康产业,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着力深化卫生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健康旅游产业、智慧健康产业、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健康食品产业。着力壮大中医药产业,落实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引进中药材龙头企业, 打造更多有市场影响力的川产中药品牌, 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着力以先进科技武装健康产业、以改革创新推动健康产业,加快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不断为健康产业成长注入动力活力。
王东明指出, 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必须着力夯实人才支撑,打造一支人民满意的卫生与健康工作队伍。要健全医务人员培训培养制度,注重加强对基层全科医生、 护士等短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加强对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学科骨干、中西医地方名医的引进培育,加强大健康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整体提升全省卫生健康队伍的能力素质。 要进一步畅通职称晋升渠道, 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合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待遇,营造全社会尊重医生的良好风气。 广大医务人员要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王东明强调,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是对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 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切实加强党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领导,把卫生与健康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考核问责、加强宣传引导,为健康四川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省领导吴靖平、甘霖、陈光志、高烽,省直部门、中央在川单位和科研单位负责同志,各市(州)党委或政府有关负责同志,部分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单位、体育院校和体育单位、医疗卫生行业学会协会负责同志,部分专家学者等出席大会。
同志们:
这次全市卫生工作会议,是经过市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会议对20--年度全市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对各县市区的典型工作经验进行了书面交流。这些经验都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学习借鉴。刚才,彦彬同志对20--年全市卫生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对今年的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讲的很好,我完全同意,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年,是全市各级政府全面加强卫生工作的一年,也是全市卫生系统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能力得到充分展示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卫生系统紧紧围绕推进衡水社会经济超常发展、建设现代“水市湖城”这一重大战略,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卫生惠民力度不断加大。新农合参合农民312.51万人,参合率达到89.51%,共发放补偿资金3.024亿元,涉及参合农民162.13万人次。“百万贫困患者复明工程”完成1200例贫困患者复明手术,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为全市42425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696万元,“博爱燕赵行”活动使79名先天性心脏病特困儿童得到成功手术救助。二是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市始终坚持关口前移、联防联控,加强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强化重症识别和医疗救治,有效遏制疫情向学校、社区和农村扩散蔓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三是医疗卫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争取新增中央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3个,总建筑面积14.342万平方米,总投资2.791亿元,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卫生监督执法、爱国卫生、农村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行风建设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也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卫生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关心支持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下面,就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把握大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卫生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综合分析当前我市卫生工作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委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建设“五宜”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型现代“水市湖城”的战略决策,解决了影响衡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难题,启动了衡水科学超常发展的新进程。如何更好地肩负起服务发展的重任,为“水市湖城”建设保驾护航,是对今年卫生工作的新考验。二是卫生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地位逐步提高。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来,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政府财政支撑和保障卫生的能力明显增强,一些多年困扰卫生事业发展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卫生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三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为卫生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当前,人民群众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加。但长期以来,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转,看病就医问题已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传统医疗服务方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课题。四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疫情不断增多。伴随城际间交往的广度、深度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从近些年情况看,先后发生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麻疹等重大疫情,对我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同时,生活方式及疾病谱的转变,传统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生活方式疾病、生态环境疾病和一些职业病的危害也愈来愈重,这些都为卫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总之,今年卫生工作可以说是困难和希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卫生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牢牢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围绕加快“水市湖城”建设,切实增强加快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使全市卫生工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推动卫生工作健康深入开展
一统筹安排,坚定不移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一定要把医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指导原则,统筹安排、扎实推进。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和受益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二是积极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全市要有60%的县市区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医疗机构由此减少的收入,各级财政要给予补偿,并保障补偿经费及时到位。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让群众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是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我市虽然不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但要未雨绸缪,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精心研究部署,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与提高效率的具体实现形式,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线扩面,扎扎实实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是扩大新农合保障面和受益面。各级政府和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加强组织推动,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筹集基金的25%。要对筹资困难的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等特殊群体给予资助和帮扶。二是加强基金使用监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新农合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三是简化群众就医补偿程序。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今年要全部实现出院即报,武强、阜城、枣强、安平要积极做好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工作,真正让参合农民最大程度受益。
三预防为主,毫不松懈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一是抓好甲流感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局部地区出现暴发的风险仍然存在。据有关部门监测,在我国个别地方已发现少量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变异株,病毒变异的潜在危险不容忽视。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把甲流感防控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不可有丝毫懈怠和麻痹。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控和实验室检测,科学调整防控策略,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二是抓好其它重大疫情的防治。每年春季,是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流行和暴发期,各级要全力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定点医院救治水平,着力降低患儿死亡率;加强艾滋病防治,积极实行高危行为干预,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进一步巩固结核病防治成果,认真落实“七率”要求,确保全年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70%以上,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三是抓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落实。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逐步提高接种率,构建覆盖城乡的免疫接种服务体系。四是抓好卫生应急管理。巩固和完善部门间卫生应急工作联动机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培训、演练,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依法管理、科学防控水平。五是继续深入开展“清洁城乡、保护健康”爱国卫生运动。要重点搞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工作,强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确保20--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2%的目标。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卫生县城镇、卫生村的创建活动,确保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四重心下移,全力以赴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一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是国家“4万亿”计划的最后一年,国家发改委原定于去年四季度下发的第五批20__亿元中央投资,有可能结转到今年执行。据了解,今年中央投资卫生事业的资金规模将高于去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精心谋划,积极跑办,全力争取更多项目在我市落地开花。各项目建设单位,要紧紧抓住当前施工的大好时机,提早动手,尽快开工,加快进度,尤其是哈院扩建综合楼、市中医院新建综合楼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要争取尽快竣工、尽快投入使用、尽早发挥作用。发改、建设、财政、卫生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把工程质量、项目进度和资金安全作为监管的重点环节,共同做好项目的监管工作。二要抓好基层卫生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千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完善城市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帮扶、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到城市医院进修的管理机制,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三要完善补偿机制,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今年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绩效工资改革。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良好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转变作风,深入细致开展“医疗窗口亮起来”活动。“医疗窗口亮起来”活动是“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细化和延续,是医疗卫生行业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效抓手。各级医疗机构要以深入开展“医疗窗口亮起来”活动为契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围绕“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大力便民惠民、促进医患和谐,优化服务环境、塑造良好形象”等五个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加强行风建设工作,让广大群众切身体会到热情、高效、优质、规范、价廉的医疗服务。
六深化改革,不遗余力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平稳过渡。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春节前,市政府召开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对部分部门职能进行合并和调整。其中,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由市政府管理,市卫生局增加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综合监督、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职能。同时将属于卫生局职能的食品卫生许可和餐饮消费环节、保健食品监管划归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市编办正在审核各部门“三定”规定草案,预计3月底完成。在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的过渡时期,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确保职责平稳衔接。要切实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化解各类矛盾,切实维护单位稳定,确保职能平稳过渡,保证机构改革顺利进行。二是要严防出现“食品安全监管”空白。各部门在积极推进机构职能调整的基础上,坚持调整、发展、稳定并重的原则,周密制定各项配套政策,保证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减、水平不降。三是要明确各自责任。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职责分工,建立健全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积极探索履行职责和强化责任的途径及办法,全力保障全市人民饮食安全。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协调督促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妥善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共同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改、财政、人事、卫生、药监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权责明晰、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卫生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政策支持。新医改强调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各级政府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强化地方政府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医改的支出,保障各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落实。要积极探索,采取政府投入、社会集资、个人捐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及合资合作、股份制改造等多种途径,多方面争取资金支持,为加快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强队伍建设。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协调发展卫生事业的能力。要倡导先进的人才理念,鼓励科技创新和岗位成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各级医疗机构要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主题,以提升行业文明程度为目标,全面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全力塑造医药卫生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同志们,今年是规划的最后一年,更是我市推进“水市湖城”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坚定信心,深化改革,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五宜”型现代“水市湖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党的胜利召开、卫生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同志的重要批示,听取了陈竺同志的工作报告,对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等进行了表彰。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报告着眼卫生工作全局,求真务实、振奋人心,是指导全国卫生系统做好今年工作的重要文件。大家还针对当前卫生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的目的。
下面,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大家讨论情况,讲三点意见。
一、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
党的明确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指明了卫生工作目标方向。全国卫生系统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准确把握对卫生工作的新要求,把精神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做好卫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我讲几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坚持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方向。
提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重要判断,顺应了广大群众对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显示了健康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把实现人民群众健康新期待作为我们的神圣职责,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把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着眼于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对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出了进一步的制度安排。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就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从资源配置、体系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多领域、多层次继续深化改革,不断破除地区和城乡差异,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三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针对当前居民健康和卫生工作形势,强调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这就要求我们适应疾病谱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进程,采取有效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措施。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让祖国传统医学不断造福百姓健康。
四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深化医改的基本原则。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保基本,就是保障全体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合理确定保障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全覆盖、可持续;强基层,就是要把服务重点放在基层,把更多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人才技术引向基层,使基层机构成为群众就医的首选;建机制,就是要继续致力于建立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确保可持续的体制机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激励和约束等关系,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五坚持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和监管体制综合改革。
提出要统筹推进五个重点领域综合改革,为深化医改指明了方向。要健全全民医保体系,逐步缩小制度间、地区间差异,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要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分工协作和上下联动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转变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协调性服务。要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各项任务,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卫生运动。要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基本药物的生产、价格、流通、使用、报销等各项政策。要深化监管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这五个重点领域紧密相关,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全国卫生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理论基础、制度安排的理解和把握,在党的领导下,实践好、发展好、完善好这条符合国情、独具特色的卫生改革发展之路。
二、以改革发展统揽卫生工作全局,着眼长远制度建设,突出研究解决好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党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党的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副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座谈会上强调,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必须靠改革开放。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勇气,不往前闯,改革就会停滞。不干事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我们一定要全面领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我们要认真总结三年医改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增添动力。第一,改革要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获发展的目的。改革只有一个指向,就是为人民而改革;改革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尊重人民的意愿,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医务人员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用改革的最大红利让群众受益。第二,改革要着眼于创新体制、建立机制。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更要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向改革要效益,才能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第三,改革是渐进的,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畏难不前;既要整体推进,也要突出重点;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应当看到,相对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不仅发展滞后、改革也滞后。特别是卫生事业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尚未根本改变。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推动医改,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改革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面临新挑战,必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难题、推动改革。下面,围绕今后一段时期卫生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我再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强调几点。
一以提高实际保障水平为目标,推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十二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要从扩大范围向提高质量转变。当前重点是筑牢新农合常规保障、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着力提高实际保障水平。要推动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机制,实现筹资水平可持续增长。要积极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提高抗风险能力。要加快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减轻重大疾病患者高额医疗费用负担。要做好各项保障制度间的有效衔接,方便群众及时获得补偿。要推进按病种、床日等多种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控制诊疗费用,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要发挥商业健康保险补充作用,规范商业保险经办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服务。
二从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着手,巩固好、稳定好、发展好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极强的社会公益性。“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切实落实政府责任。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经费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足额落实,采取多种补偿方式落实药品零差率政策补助。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动态调整机制,并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二是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成效。有序推进村卫生室、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其他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三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合理核定编制总量,实现区域统筹。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实现人才柔性流动。四是提高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着力推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各项任务。
三以维护公益性为核心,推动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公立医院改革仍然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要以维护公益性质为核心,降低费用、增进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积极稳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各项便民惠民措施制度化、机制化。二是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要全面落实公共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补助政策,解决政策性亏损和负债。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和检查价格,合理提高技术劳务价格。三是健全监管评价机制。要强化卫生行业监管和基本医疗保障监管,实现对公立医院运行情况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实时、全程监管。健全以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与财政和医保资金拨付挂钩。要创新监管模式,健全监管标准,充实监管力量,将服务、质量、费用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四以改革促发展,全面落实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必须妥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将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各地要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着力推动以下工作:一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新增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等薄弱环节,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二是大力发展康复、护理等延续性医疗服务,推进分级诊疗、急慢分治。三是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重症在县域内得到救治。四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健康服务业,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诊所,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五是以政策、资金、人才支持为抓手,以提高能力水平为重点,继续做好卫生援藏、援疆和卫生扶贫工作。
五以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建立符合人才发展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卫生人才制度。
人才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卫生改革发展的瓶颈。要实现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发展,必须抓住以下重点环节:一是健全卫生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二是推动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推行基层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推行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招村用等做法。加大对长期服务基层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积极推动医师多点执业。三是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用人机制。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问题。乡村医生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基层卫生队伍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保障待遇和提升能力相结合,研究解决补偿和养老保障等基本待遇问题,加强培养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健全和巩固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六以信息化为手段,创新管理方式。
卫生信息化日益成为发展卫生事业、维护群众健康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手段。要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要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包括药品供应使用、健康管理、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发展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医院诊疗行为管理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信息系统。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医药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统筹管理卫生统计、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医疗救治、医疗服务监管等信息,由单项管理逐步转变为实时监督、综合管理。
三、加强卫生队伍自身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强劲内在动力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关键在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卫生系统要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自身建设入手,努力做到思想正、作风实、能力强,确保卫生改革发展持续健康推进。
一要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改革永无止境,必须不断探索。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清醒认识深化医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紧紧抓住卫生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既不能消极观望、畏难退缩,也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充分运用已经具备的良好工作机制和丰富工作经验,拿出一股子拼劲闯劲,敢于碰硬、大胆实践、锐意改革,更要始终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决策、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另外,今年各地进行政府换届,要重视做好新任卫生领导干部培训,确保工作承上启下、连续推进。
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近期,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勤政为民、高效务实的执政理念。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八项规定,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政为民思想,坚决治理文山会海、迎来送往、铺张浪费等问题。要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虚心向群众学习。这次会议,代表们对部里的工作作风提出了一些意见。主要有部内有些司局工作协调不够,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下发文件有交叉重复甚至相互矛盾现象;各类会议、督导和检查过多,针对性不强,到一些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过于集中,造成地方接待任务繁重;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扎实,与一线医务人员、患者和群众接触少,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研究不深,通过视频等方式组织地方经验交流不充分、信息沟通少。部党组高度重视这些意见,我们正在研究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要充分反映和体现大家的建议。在改进作风方面,党组成员要作好表率,部机关和部直属单位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希望各级卫生部门对我们进行监督。
三要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20--年,卫生部组织开展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积极参与,取得初步效果。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体现的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卫生系统的具体化,是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而积淀形成的,富含历史传统、职业特征和时代内涵。当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集中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恪守宗旨、救死扶伤。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把呵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最高使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尊重生命、崇尚医德。要尊重患者,将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仅提供最佳的治疗技术,还要给予高度的人文关怀,对患者满腔热情、认真负责,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三是尊重科学、精益求精。这是医学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医务人员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理念,不断挑战医学科学难题和未知领域,努力提高医学水平和医疗质量。我们要通过全系统共同努力,把这种职业精神根植于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实践中,努力展现卫生行业新风尚。
四要重视做好基础工作。
医改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很多基础性工作影响科学决策、决定改革成效。这方面我们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如何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见到更多实效;在医院便民惠民措施方面,如何通过流程规范,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在信息管理方面,如何确保各类数据真实、准确、及时,为政策制定提供良好基础。
五要加强党建和反腐倡廉工作。
要落实提出的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继续巩固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成果。要发挥卫生系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卫生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扎实工作。要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严肃查处和治理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权力运行、干部选拔任用以及资金和项目的监督制约,加强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监管,加大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力度。
借此机会,我要特别强调维护医疗秩序问题。近期连续发生了多起医务人员受暴力侵害致死致伤的恶性事件,不仅危害了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也危及患者就医安全。各级卫生部门要主动加强医患联动、警民联动,强化医疗机构治安保卫工作,严密防范恶性事件发生。加快推广建立规范、公平、有效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及时排查问题、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好医患权益。春节将至,各地各单位要全面做好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和走访慰问工作,有效防范、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最后,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提几点要求。一是要及时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会议精神,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支持。二是要尽快召开本地区卫生工作会议,传达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部署好今年各项工作。三是要根据会议要求,抓住重点工作任务和本地区薄弱环节,逐条逐项提出具体落实意见,抓紧春节前这段时间,早部署、早起步、早落实。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总结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成绩,分析问题和不足,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卫生与健康工作,动员全省上下共同推进健康贵州建设。
8 月19 日至20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上,要求,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等会,敏尔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到位。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 充分肯定成绩,切实增强推进卫生与医疗健康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工作。“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省医疗卫生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卫生与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化医改由试点探索、单项突破逐步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建成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省基本医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20-- 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大力推进健康医疗扶贫,贫困地区保基本、防大病能力普遍增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基本遏制。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增至7个。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快形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基层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形成了余庆、赫章等一批好的典型和经验。 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大力实施“百院大战”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增长87.6%、44% 与83.8% ,卫生健康服务的可及性、质量、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三是健康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指标持续向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突破50% ,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9 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高于90%。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总体上保障了人民吃得健康、用药安全。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安全防护不断加强。全民健身工程有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蓬勃兴起,“贵州动起来”得到全社会广泛响应,恢复举办全省运动会,精心打造山地户外休闲运动项目和民族特色精品体育赛事。四是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医疗服务、医药制造等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健康科技供给持续增强,59个省级以上中药民族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创新平台建成投运,154 个民族药品种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健康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75个大健康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苗药已成为大健康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市场主体活力日益增强,14 家企业跻身全国医药行业500 强,46 家企业年产值突破1亿元。 五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重大疾病防控防治策略不断优化,多个重大疾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广泛覆盖城乡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初步建立。20--年,全省传染病总发病率降至411/10万,孕产妇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至24.6/10 万、12.2 ‰、8.7‰,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不断增强,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应急救援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协调推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医师、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农村中小学校校医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五个全覆盖”,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全面提升,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省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长期以来,全省各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中临危不惧、冲锋在前,为保障全省人民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历史欠账比较多,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加快,疾病谱、生活方式等不断变化,我们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从财政投入看 ,我省人均医疗卫生公共财政支出虽然逐年增加,但目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卫生服务供给看,卫生与健康服务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全省基层卫生机构在岗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48.4%,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仅占8.7% ,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仅占总数的4.1% ,特别是全科、儿科、妇产科等专业技术人员缺失严重。 从疾病谱变化看,我省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依然易发多发。20--年,全省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人数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护理、康复等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存在较大缺口。从体制机制看,部分领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还不够深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还不够大,异地横向结算还不够畅通,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层次和抗风险能力亟待提升。医药方面,招标采购机制不够完善,药品流通环节多、价格虚高问题还比较突出。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落实监管“四个最严”,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体系,都还需要大力加强,引起高度重视。总体上看,医疗卫生事业仍是贵州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突出短板。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地区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健康贵州,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激发全民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支撑。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方针,坚持基本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着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全面推进健康贵州建设,确保到20__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
二、紧盯重点任务,推动贵州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是我省的一块短板,要认真贯彻提出的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针对我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能力不强、配置不尽合理等突出矛盾,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全面提升能力,推进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一)紧紧围绕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着力推动精准健康扶贫。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困难人群和病种病因,精准到户到人实施健康扶贫,坚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决不让一个群众因为健康问题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掉队。目前全省共有386.2万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救助对象,20--年至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累计惠及126 万人次,补偿费用16.8亿元。但因病因伤致贫人口是动态的,要通过扶贫云汇聚数据,把扶贫对象和帮扶措施搞得更加精准。要扎实开展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行动”国家试点工作。一要对患病农村贫困人口精准施策、跟踪调查、分类救治 。目前已认定的386.2万医疗救助对象,今年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多少人次,正在治疗多少人次,已出院多少人次,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未纳入“三重医疗保障”,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需要继续治疗、有多少因病返贫等,都要做好调查统计,一一落实帮扶措施。漏掉的该补必须补,不能因为指标限制而落下一人。已经康复并得到保障的,该从贫困人口中退出的就退出。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要通过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救助等保障政策兜底。需要继续治疗的,“三重医疗保障”可解决的无条件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要想办法从其他渠道减轻患者负担。二要对农村贫困人口新发生病例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按照健康扶贫工程指导意见,探索建立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通过在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市域内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为解决贫困人口异地就医预付费困难,各市、县要研究制定相关举措,为患者异地就医结算提供绿色通道,决不能人为设卡强迫群众在不具备诊疗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三要对医疗救助等保障政策适时调整不断完善。目前,我省医疗保障政策从面上看已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但通过调研发现,还有部分贫困人口享受不到政策或者得不到足额保障。比如,按照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大病保险不予报销的范围有九大类上百个科目,其中交通肇事、职业病、工伤、车祸等医疗费用无法报销,一旦当事人没有相应保险又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就得不到及时救治。有关部门要对现有政策分类梳理,对不合理不完善的政策抓紧修订。
(二)大力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针对我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存在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全面提升我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要狠抓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要求,“十三五”时期我省需新增执业(助理)医师3 万人、注册护士4.1 万人、全科医生4334人,而20--年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全科医生比20__ 年分别新增5610人、8926 人、704 人。按照这样的进度,是完不成预期目标的。与此同时,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空编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一情况,人社、教育、卫计部门要会同有关医学院校,对全省医疗机构正在规培的实习生、省内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进行测算,制定增录计划,分年度增补到位,省内人才存在缺口的要开设绿色通道向省外招录,医疗机构缺编的要妥善研究解决。省内院校新的招生计划要聚焦我省紧缺人才进行结构调整。要大力实施“黔医人才计划”,用好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等力量,着力培养一批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和管理人才。要落实下基层医务人员在培训、职称评定、生活补贴等方面的倾斜政策。要制定引导退休老医师发挥余热的政策,鼓励具备行医资格的人员多点执业。确保实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5人、3.14 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公共卫生人员数分别达到2 人、0.83人。二要狠抓医疗机构重点学科能力建设。对全省医疗机构科室建设薄弱环节进行认真梳理,抓紧出台我省医学紧缺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以医疗机构、医学院校为主体,逐院逐校列出学科建设计划,加快补齐学科建设短板。要建立对口支援责任考核机制,全面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加快实现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全覆盖。要深入开展“千人支医”计划,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乡镇驻点服务,实实在在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要牢牢抓住国家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对口帮扶机遇,用足用好浙江、上海等地三级医院结对帮扶我省重点贫困县县级医院等资源,按照项目化推进、实物化落实要求,把合作协议落实为一个个具体项目,真正推广一批适宜技术、建强一批重点科室、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三要狠抓县及以下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去年以来,我省遴选140 个重点项目实施“百院大战”工程,累计落实资金168 亿元,目前在建项目75个,其中19个项目争取到国家支持,另外65 个项目处于筹建阶段。对正在筹建的项目,要统筹考虑县域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规划新建或改扩建。要确保每个县建好1所以上政府办综合医院,加快推进县级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部建设。要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标准化建设。要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提质”工程,用3至5 年的时间全面改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 四要狠抓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目前我省199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联通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要制定实施好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五室一中心”等基层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确保20--年底实现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全覆盖,具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检验等服务能力。要健全远程医疗服务管理机制,确保全天候为群众提供价廉、便捷、质优、可持续的远程医疗服务。
(三)立足医学人才培养需求,大力推进高等医学院校加快发展。我省高等医学院校,既是高端人才的集中地,也是人才培养培训的主阵地,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德医风等方面狠下功夫,为我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强大人才支撑。特别是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要抢抓我省分别与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的重大机遇,加快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升自身办学水平。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办好高水平的附属医院,使其成为诊疗、科研、人才培养和优质服务的示范基地。要主动担当,按照分片包干的原则,履行好对基层在岗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学历提升、规范化培训等职责。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结对帮扶、建立学医联合体等方式,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我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着力加强疾病防控,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坚持预防为主、健康促进,突出基层这个重点,继续实施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一要着力建强重大疾病防控网 。我省重大疾病防控任务严峻复杂,每年报告近4 万人感染肺结核;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要建立重大疾病病情监测网,加强检验检测和生物医学能力建设,每年分类别建立抽检档案,排出攻关项目,确保重大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诊断和快处置,全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核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数达到90% 以上,基本消除麻疹、麻风、疟疾。要探索创新“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以健康档案为依托强化人群健康管理和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完善随访服务和康复指导。要严格监控疫苗采购和配送程序,加强疫苗冷链和追溯管理,持续做好常规免疫、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力争20--年实现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确保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要加强精神卫生综合防治、口岸卫生防疫等工作。 二要着力建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网。我省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亟待加强,要不断提升产科、儿科、新生儿科的服务能力。要抓紧研究制定提升妇幼服务能力办法,加快妇幼健康机构标准化建设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产科、儿科规范化建设,巩固爱婴医院、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等创建成果,确保到20__年省、市级妇幼健康机构全部达到三级标准,县级妇幼健康机构全部达到二级标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提供规范化孕妇保健、儿童保健服务。我省残疾人总数为250余万人,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7.3% ,比全国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近1个百分点;其中,肢体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占比很高。各地各级要高度重视关爱残疾人工作,对致残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此外,老年人、留守儿童等人群的护理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新的社会问题,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研究,谋划构建以村(居)、社区为单位的服务保障网络。
(五)着眼满足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 ,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健康产业。我省自然生态优美,生物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大健康产业潜力巨大。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打造医、养、健、管、游、食等大健康全产业链,把健康产业培育成我省支柱产业。一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办或兴办养老机构,培育居家老人老年护理、家政服务、签约医疗等业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健康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温泉水疗、生态文化体验、避暑度假、休闲观光等业态,开发具有贵州特色的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大力推动大数据与大健康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智慧健康产业,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科研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应用,加快发展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应用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健康药食材产业,加强药食材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加快发展保健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各类健康食品,推动食品产业“接二连三”,培育一批种植规模上10万亩的中药材生态产业大县,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产业发展规划,明年开始进行项目观摩、晒成绩单。二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目前,我省医药健康行业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全省170家医药企业中,进入全国医药500 强的企业仅有14 家,年产值10 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6 家,医药制药行业上市企业仅有6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仅有7家。要紧扣“百企引进”工程,加快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健康产业企业,鼓励战略投资者到我省兼并收购大健康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把我省优质资源变成优质资产,做成优势产业。要紧扣“千企改造”工程,充分运用大数据、现代生物技术等改造传统制药、健康旅游、食品加工等行业,提升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对市场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脱贫有成效的企业,要在资金、税收、土地、价格、上市等方面给予实际支持。三要创品牌拓市场。要在继续做大做强以“五张名片”为代表的贵州传统特色品牌的同时,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整合产业发展资源,着力打造以杜仲、天麻、灵芝、石斛等为代表的保健食品品牌,以温泉疗养、避暑度假为代表的健康旅游品牌,以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为代表的智慧健康品牌。要用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茶博会、酒博会等开放平台,依托电子商务、新兴媒体等载体,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开展精准化市场营销,不断提升贵州健康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四要大力推动贵州中医药民族药振兴发展。着力加强苗药理论研究,组织力量全面开展苗药资源普查,加强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和梳理,建立完善苗药基础理论库、苗药药材库、产品资源库。要建好苗药种植基地,尽快制定“十三五”贵州苗药药材重点发展品种目录、濒危保护品种目录和苗药药材重点种植基地目录,集中力量扶持苗药药材重点基地加快发展。要着力引进培育苗药骨干企业,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招商引资活动,力争20--年底前引进10户以上国内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投资我省苗药产业。制定苗药骨干企业目录,精准扶持若干有效益、有市场的优强企业。要向上积极争取国家将我省更多苗药品种纳入医保目录,抓紧出台公立苗医医疗机构和苗医药传统特色医疗服务补偿办法,鼓励支持自治州、自治县优先推广应用苗药。
(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大力发展山地体育。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推进全民健身365行动计划,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场所建设运营,促进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发展群众性健身休闲活动,让全民动起来、贵州动起来。要建设一批国家级体育运动训练基地、山地户外和水上运动基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赛事,带动更多人参与山地运动。要以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体育旅游休闲等产业为重点,加快培育体育融合发展新业态,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健康运动产业项目,力争“十三五”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45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立足贵州实际,建立完善山地特色医疗急救和应急网络。我省喀斯特地形地貌特殊,建立紧急援救网络,是保证人民健康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全域旅游、改善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省卫计委要会同省发改委、省交通厅、民航空管局等部门,对全省需要布局多少急救点,建多少支急救队,配多少直升机、水上快艇、山地越野车和飞行员、驾驶员、医护人员等进行研究测算,抓紧制订方案,打造空、水、陆一体化山地特色救援网络,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速救援。特别要聚焦旅游景区、重点城市、自然灾害多发区,逐步建立以直升机救援为主体的立体化救援网。贵阳、遵义、安顺等发展全域旅游的地方要先行先试,边试点边做规划。要加快推进国家移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
三、坚持“三医”联动,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为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一)在公立医院改革上实现重点突破。要按照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要求,下决心解决事关改革全局的关键问题。要全面履行政府办医职责,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坚决破除逐利机制,让公立医院轻装上阵。要着力破除“以药养医”,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积极推动医药分开,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要理顺服务价格,建立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动态调整机制。要建立现代医院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服务新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研究出台以岗位工作量、技术含量和风险等为基准的公立医院薪酬分配指导意见,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要改革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方式,把更多精力转到管规划、管评价等宏观层面,把选人用人、科室设定、收入分配等具体管理权更多下放给医院,增强公立医院发展的自主权和主动性。
(二)大力推进药品供应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公立医院药品分类采购,区分药品不同情况,通过招标、谈判、直接挂网、定点生产等方式形成合理采购价格。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提高流通企业集中度,打击“过票洗钱”,挤掉药价虚高的水分。要加快出台实施方案,推行向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要推动流通企业联合重组,发展专业快递物流,确保边远贫困地区药品配送及时安全。在生产方面,要推动贵州药品标准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国际接轨,不断提升医药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要着力培育成本可控、稳定生产的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拓展基药供给渠道。在管理方面,要推动“医疗健康云”技术更新和功能升级,建立完善药品信息全过程追溯体系,加快打造招标、采购、配送、结算、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药品全品种监管、药价全流程监控。要建立商业贿赂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出现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的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取消其供货资格。
(三)不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当前要尽快推进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完善大病保险,防止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要着力解决全省城乡居民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问题,加强制度研究设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异地就医结算报销指导意见,确保用一到两年彻底实现全省医保“一卡通”。要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制约功能,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复合型支付方式,引导医疗机构主动保证质量、控制成本、提高效率。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探索以家庭为单位参保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参保,建立缴费标准与居民收入相挂钩、待遇标准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可持续筹资机制,提高资金统筹层次,实现医保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群众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
(四)积极推进分级诊疗。要在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推进分级诊疗。要避免在县乡村医疗服务能力还普遍薄弱的情况下,简单执行看病就医不出乡、不出县的政策。要通过实施远程医疗、加强全科医生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同时,要根据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患者需求,建立更加柔性的分级诊疗机制,鼓励城乡居民与基层医生签约,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推广以慢性病等为重点的签约医生服务模式。
市委、市政府确定召开这次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通报20__年度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安排部署全市卫生与健康工作,扎实推进健康东营建设。
刚才,3位县区和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长友同志作了讲话,对扎实推进健康东营建设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五点具体意见。
第一,要坚决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战我市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省级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要认真落实好上级的工作部署,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分级诊疗、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落实各项医疗改革任务。在现代医院管理方面,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抓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根据上级要求,7月底前全市公立医院都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并按照新的体制机制运行。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工资总量核定,12月底前制定出台公立医院工资总量核定办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合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在分级诊疗方面,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8月底前研究制定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确保今年年底前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并把所有的贫困人口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在药品供应保障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医药流通秩序,建立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确保今年年底前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执行“两票制”(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尽快建立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价格补偿机制,与财政补助、医保政策搞好衔接,8月底前市、县两级必须完成各类医药服务价格调整并实施运行。以上各项工作,都属于改革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紧工作,确保按时顺利完成。
第二,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疾控中心设施能力建设,配齐设备、配强人员,努力提升达标率。要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妇产楼、市二院妇女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要大力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既要引进省级以上优质医疗资源,又要促进我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各县区要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增加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建立稳定的筹资和投入机制,确保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标。针对我市传染病机构、妇幼机构、中医机构、精神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弱、建设不达标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基础设施、人员配备、设备装备等方面,进一步研究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倾斜。力争3年内,市、县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统筹用好胜利油田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医院转型改制,增加医疗服务有效供给。
第三,要加快发展壮大健康产业培育壮大健康产业,增加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既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各级要把健康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进一步完善支持性配套政策,积极培育壮大“健康+”新业态,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健康企业、健康品牌。要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推动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向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转变。要利用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高附加值的营养食品、保健食品、疗效食品、机能性食品,培育壮大“健康+食品”产业。要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打造全国体育运动示范城市。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完善并开放公共体育设施,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争创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区。要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模式,建设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施市民健康一卡通建设,实现全市范围内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一卡通,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第四,要创造优良的城乡生活环境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前提,是健康东营建设的基础保障。要结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突出抓好中心城森林湿地公园、白鹭湿地公园、东营河等重大生态片区打造,加快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加大水气土污染整治力度,用“绿水青山”筑起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态屏障。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和扩大国家卫生城镇创建成果,推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利津县要力争用两年时间建成国家卫生县城,使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要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拆违治乱专项行动,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和管理,加快农村旱厕改造步伐,加快天然气村村通工程建设,努力使东营成为最干净、最整洁的城市。要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执法监管,确保食品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加强职业健康保障,夯实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近年来,我们东营相继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创建活动,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方式、各种标准来提升我们城乡的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下一步,要继续提高标准,开展更多的创建活动,不仅要荣誉,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提升我们各个方面的工作、提升各个方面的水平。医患纠纷不同于其他纠纷,不仅破坏了医疗环境、损害了医疗环境,而且对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上的、工作上的损害,最终受害的是我们的医患关系,最终受害的是我们的群众。医疗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但决不能发生医闹,不能发生打砸事件。医患纠纷一旦发生,必须及时处置,保护医疗环境,保护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决防患于未然,决不能等发生了再去调查、再去处理。市公安局和卫计委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防范医患纠纷的具体措施,要专门研究、专门安排,抓好落实,落实情况要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有关规定精神,扎实推进计生工作转型。要适应生育政策调整的新要求,深入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加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好政策配套、执法协调、信息共享等问题。要加强基层计生网络建设,抓好农村、城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计生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