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最新7篇)

整理开题报告的格式 篇1

开题报告有特殊的格式要求。举例说明: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篇2

1、延伸历史教师改革的视线:新课程改革不要集中在导入、学习过程等环节上,最后5—10分钟的小结这个环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节课最后的5—10分钟学生学习心理疲累的时候鼓励、奖励学生的个人小结和创造记忆方法,将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主动细胞,延伸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

2、利于学生创造、整合学习经历以来的记忆方法:对于每一节课堂里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创造发明适合自己、利于自己的记忆方法,长期积累而成的方法将促使学生整合成个人的记忆方法大全,惠及其它学科,因此锻炼而成的创造能力贯穿一生。

3、见效快、收效大,利于巩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坚持:每一节课的有效小结、有效记忆都是在该节课的最后时间里完成和出现的,学生的成功感瞬间得到满足,可以推动学生加快进一步探索新的小结方法、记忆方法,从而源源不断的保持主体性学习的动力。

4、利于历史学科整体改革的推进:历史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互相衔接的,互相影响的,充满激情的小结是下一节课的源头。

开题报告样本 篇3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

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和自己的兴趣选定的,属于设计绘图类题目,在江祖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属于开发设计型。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印刷工艺过程是借助印刷压力将涂布在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印张上的过程。作为传递油墨和涂布油墨的着墨装置,无论对哪种印刷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获得清晰的印品,油墨涂布要适量、均匀,没有性能良好、工作正常、结构合理的着墨装置,任何印刷机都不能印出令人满意的印品。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在早期的胶印机上不存在完整的供墨系统,由人工方式向版面提供和补充油墨,随着胶印机的不断改善,供墨系统从无到有,并发展到今天的自动化程度,成为胶印机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的目标是在一些基本技术上取得突破,具体是:

控制方式的智能化,在高速胶印机上研发远程诊断功能。()提供远程服务与工作流程,针对具体机器的故障点设计系统解决方案;

设备功能多元化,在大环境的变革下多元化、弹性化,且具有多种切换功能的包装印刷设备,才能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

结构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利用原有机型模块化设计,可在短时间内转换新机型;机构运动高精度化,通过应用马达、编码器及数字控制(NC)、动力负载控制(PLC)等高精度控制器来完成,并适当做好产品延伸,朝高科技产品的方向进行研发;

无轴传动技术。用“电子齿轮”代替传统的机械齿轮,去掉传动轴,其优点在于避免由于传动轴的扭曲以及齿轮间隙对印刷机张力及套印造成的影响,可实现更高程度的同步运转,真正实现印刷机组模块化;

针对特殊应用的混合技术和通过连线生产增加附加值;为了适应上述发展,输墨机构也必须同步发展。输墨系统是技术上极其难于解决的复杂部分。

每一种胶印机的发展其主要内容是设计着墨系统,传墨系统最好能满足一下要求:在印刷纸张纵向与横向上获得高度均匀的油墨层快速的调节敏感性各个分色图像油墨层之间的分裂要小,也就是对分裂影响的低敏感性对油墨和湿润溶液的数量具有大范围的控制变量满足经济效益要求等。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毕业设计内容

根据印刷工艺原理及印刷机操作程序的要求,胶印机必须把油墨均匀地适量地传给印版表面,并根据需要进行离墨和着墨。为此本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机构来完成离墨动作,选择适当的着墨时间参数。

设计内容

(1)分析胶印机的着墨工作过程,选择合适的时间参数;

(2)选择合适的驱动机构;

(3)根据结构选择合理的结构参数;

(4)设计着墨详细结构;

2、主要参数

最高印刷速度:10000/小时;

最大纸张尺寸(mm):750*520;

最小纸张尺寸(mm):285*200。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1、通过搜索相关的中外文资料,了解着墨机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撰写综述;阅读并翻译外文资料,并借助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2、通过在自主学习并在指导老师的指点和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完成设计计算,绘制三维机构,并完成着墨机构的电子图稿。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1—5周:调研、收集资料,择写综述,阅读、翻译外文资料,对着墨机构动作分析,确定着墨、离墨时间,对结构类型进行分析,选择合适机构,并确定合适的参数时间,设计计算,完成开题报告。

第6—7周:设计结构,校核。

第8—12周:绘制三维机构。

第13周:在计算机上对所有设计机构进行修改和调整。

第14周:根据三维图绘制工程图。

第15周: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16周: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写PowerPoint电子课件。

第17周:编写PowerPoint电子课件,总结、答辩。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篇4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美国经济对于世界整体经济来说影响是重大的。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对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可从宏观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从宏观环境来看,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从微观环境分析,表现为公司内部的机构重组,公司之间的购并与重组,虚拟公司的兴起等。而每一方面都对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提出了挑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知识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冲击,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明显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在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方面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工业经济、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的基础上,而目前全球正大步跨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逐步上升,有的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已大大超过有形资产的价值。

2、当代财务管理的手段落后,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势在必行。

3、当代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范围狭窄,仅限于财务风险,而对于风险投资的管理很少论及。

4、现行财务制度呆板,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等、不相容。

5、现行财务评价体系主要限于可用货币计量的财务指标,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知识资产等缺乏适当的指标加以考核评价。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三)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三、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二)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四)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三)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四)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五)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获得对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

2、归纳整理法:在材料的处理上,首先确定了哪些材料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有用,并将其集中整理;哪些材料是多余的,对其进行筛选。

3、对比分析法: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别人的观点可能不一致,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汲取别人的一些对自己来说有用的东西,在这过程中,要对比分析一下,哪些地方合理,哪些地方存在差异,以便自己在获取资料时提供方便。

4、求同思维法:我们应该对别人的研究成果持一种认同的态度,站在他们研究的立场上去体味他们的成果,学习他们的一些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理解。

5、求异思维法:认真领悟别人的观点,但不要被别的观点所束缚。运用发散性思维,努力在文章中或别人的评论中发现新的东西,并及时加以总结。

四、本课题主要查阅的文献和资料

[1]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0,(7)。

[2]朱望生。论企业财务风险[J]。会计学会,2002,(10)。

[3]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

[4]钟言。财务风险防“四高” [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29.

[5]朱然。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05,(4)。

[6]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6,(3)。

[7] ChenNianDong. Shallow discuss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fail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early warning system [J]。 Forest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2000, (9)。

[8] LiuQiuPing. Strengthen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J]。 Building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2003, (2)。

[9] strict really red. Our country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J]。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1, (4)。

课题名称要准确 篇5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比如我们省级课题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的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研究的问题就是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

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开题报告怎么写 篇6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

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和自己的兴趣选定的,属于设计绘图类题目,在江祖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属于开发设计型。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印刷工艺过程是借助印刷压力将涂布在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印张上的过程。作为传递油墨和涂布油墨的着墨装置,无论对哪种印刷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获得清晰的印品,油墨涂布要适量、均匀,没有性能良好、工作正常、结构合理的着墨装置,任何印刷机都不能印出令人满意的印品。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在早期的胶印机上不存在完整的供墨系统,由人工方式向版面提供和补充油墨,随着胶印机的不断改善,供墨系统从无到有,并发展到今天的自动化程度,成为胶印机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的目标是在一些基本技术上取得突破,具体是:

控制方式的智能化,在高速胶印机上研发远程诊断功能。()提供远程服务与工作流程,针对具体机器的故障点设计系统解决方案;

设备功能多元化,在大环境的变革下多元化、弹性化,且具有多种切换功能的包装印刷设备,才能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

结构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利用原有机型模块化设计,可在短时间内转换新机型;机构运动高精度化,通过应用马达、编码器及数字控制(NC)、动力负载控制(PLC)等高精度控制器来完成,并适当做好产品延伸,朝高科技产品的方向进行研发;

无轴传动技术。用“电子齿轮”代替传统的机械齿轮,去掉传动轴,其优点在于避免由于传动轴的扭曲以及齿轮间隙对印刷机张力及套印造成的影响,可实现更高程度的同步运转,真正实现印刷机组模块化;

针对特殊应用的混合技术和通过连线生产增加附加值;为了适应上述发展,输墨机构也必须同步发展。输墨系统是技术上极其难于解决的复杂部分。

每一种胶印机的发展其主要内容是设计着墨系统,传墨系统最好能满足一下要求:在印刷纸张纵向与横向上获得高度均匀的油墨层快速的调节敏感性各个分色图像油墨层之间的分裂要小,也就是对分裂影响的低敏感性对油墨和湿润溶液的数量具有大范围的控制变量满足经济效益要求等。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毕业设计内容

根据印刷工艺原理及印刷机操作程序的要求,胶印机必须把油墨均匀地适量地传给印版表面,并根据需要进行离墨和着墨。为此本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机构来完成离墨动作,选择适当的着墨时间参数。

设计内容

(1)分析胶印机的着墨工作过程,选择合适的时间参数;

(2)选择合适的驱动机构;

(3)根据结构选择合理的结构参数;

(4)设计着墨详细结构;

2、主要参数

最高印刷速度:10000/小时;

最大纸张尺寸(mm):750*520;

最小纸张尺寸(mm):285*200。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1、通过搜索相关的中外文资料,了解着墨机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撰写综述;阅读并翻译外文资料,并借助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2、通过在自主学习并在指导老师的指点和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完成设计计算,绘制三维机构,并完成着墨机构的电子图稿。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1—5周:调研、收集资料,择写综述,阅读、翻译外文资料,对着墨机构动作分析,确定着墨、离墨时间,对结构类型进行分析,选择合适机构,并确定合适的参数时间,设计计算,完成开题报告。

第6—7周:设计结构,校核。

第8—12周:绘制三维机构。

第13周:在计算机上对所有设计机构进行修改和调整。

第14周:根据三维图绘制工程图。

第15周: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16周: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写PowerPoint电子课件。

第17周:编写PowerPoint电子课件,总结、答辩。

七、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xxx

八、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xxx

开题报告怎么写 篇7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文章的创新点

1、选题目的

本文选题目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了解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和高技术产业的相关知识;第二,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运用于高技术产业;第三,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区域政策。

2、选题意义

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地理集中度的研究比较充分,对地理集中度的测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的制造业上,很少有学者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应用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的不断渗透,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对高技术产业布局特征及规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的写作希望能通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地理集中进行实证研究,以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数据为样本,对该时间跨度内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测算,借此分析我国十余年来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区域政策。

3、本文的创新点

将地理集中度应用与高技术产业领域,此类研究在国内还极为少见;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创新性的利用协方差来计算区域基尼系数;此外,本文还采用了空间变化趋势和时间变化趋势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地理集中研的究成果丰硕。Krugman(1991)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量了美国106个三位数的地理集中度,发现低技术产业在空间上更为集中。Ellison和Glaeser(1997)设计了测度产业地理集中的的指标EG指数,并计算了1987年美国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产业在州、县等空间单元的EG指数,来测度这些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几乎所有产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地理集中,对给定的空间尺度,产业分类越细,产业在空间上越集聚;对同一类产业而言,空间尺度越大,集聚态势越显著。Amiti(1998)计算了EU十国的三位数水平的27个产业的基尼系数以及五国65个行业的基尼系数,检验了1968—1990期间欧洲的工业地理集中的变化 情况,并得出在欧洲产业中间投入强度与其地理集中程度成正相关的结论。Maurel和Sedillot(1999)设计了新的指标(MS指数)来研究产业的地理集中,并测算了法国四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273个产业中,有211个产业的MS指数大于0,分布比较集中。

在国内,今年也兴起了一股研究产业地理集中的热潮。粱琦(20xx)计算了1994年、1996年和2000年中国工业的24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值,分析了这些产业地理集中的变化趋势。杨宝强(20xx)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分别按省级行政单元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但愿对中国1992年和2000年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仍然很低。罗勇和曹丽莉(20xx)利用EG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业1993、1997、2002、20xx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王业强和魏后凯(2006)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80—20xx年制造业行业数据计算了区位基尼系数、SP指数和MHHI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绝对地理集中和相对地理集中并存,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贺灿飞和谢秀珍(2006)的研究较为完整系统,他们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算了1980—20xx年中国各省区两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情况,发现大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区域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集中,大多数省份产业结构总体上趋向多元化发展。张文彬和黄佳金则利用熵指数,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在1988—20xx年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变情况,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行业地理集中度上升。

2、国内外对该论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产业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专业化与集群是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魏后凯)。在国外,自Krugman(1991)起,Ellison和Glaeser(1997)、Amiti(1998)、Brulhart(1998)、Haaland(1999)、Midelfart(2000)、OvermanHenry(2000)、NikolausWolf(20xx)等人在该领域做了大量。

相比而言,国内关于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比较晚,但近年来已成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科的热点问题,表现为近几年来,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系统。笔者根据中国知网资料统计,20xx年,该领域发表期刊论文3篇,20xx年为4篇,20xx年为7,2006年为23篇,2007年为25篇,20xx年为33篇。

该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国内外的学者都是通过对具体行业的地理集中度进行测度,进而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该领域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这一特点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主攻方向

论文主要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阐述地理集中度的相关概念及其测度,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为该产业的发展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2、主要内容

本文对国内外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系统地整理了定量测度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利用数学和统计知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定量的计算,以此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格局的时空变化趋势;构建数学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建议。

3、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学建模和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突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证分析相结合,力求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技术路线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1、20xx年10月—20xx年11月,根据自身研究兴趣以及系里公布的选题指南确定论文选题。

2、20xx年12月—20xx年1月,收集阅读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书初稿。

3、20xx年2月,向论文指导老师提交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书,按指导老师修改建议修订。

4、20xx年3月,完成论文初稿写作,提交指导教师修改。

5、20xx年5月上旬,完成论文打印、装订,参加论文答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