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行业的结构,包括行业的进入难度、是否有替代品、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程度等方面。这次为您整理了投资行业分析报告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报告介绍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金融行业分析报告。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体现在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紧密结合,而企业的战略发展随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对外部行业环境人才动态有着灵敏的嗅觉和认知,才能在战略高度上把握全局,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行业人才博弈中脱颖而出。
截止到20xx年7月,智联招聘各行业客户数达199万家,每天有220万个热门职位更新,每日*均浏览量达485万人次,简历库有效简历2680万份,为行业报告提供了庞大的数据分析基础。
本报告结合外部行业调研、企业招聘需求和简历库数据集合分析而成,主要分析了行业从业人员现状、企业招聘需求、求职群体分布以及薪酬数据。广泛的数据积累和成熟的统计方法最终形成了科学的行业人才报告,为行业内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招聘实施、人才激励等方面提供了科学、全面、专业的数据依据。
二、行业概况
*的金融行业正在步入混业经营阶段,随着*保险企业进军银行业,*金融行业的境外收购量已大幅上升至280亿美元。这些**收购不仅为*企业进军原本受限制的欧洲和北美市场铺*了道路,同时也使得外国企业得以进入不断增长的*市场。目前,全球金融机构市值排行榜前10名中有5家来自*。
1、 企业数量规模
20xx-20xx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数量
自20xx年开始,金融行业的企业数量基本趋于稳定,增长率基本在0.05%左右。截至20xx年6月,金融行业全国企业总数量达到83005个,金融行业主体受国家**,行业内法人单位不足1万家,其余皆为分支机构,每年企业数量变化不明显。
截止20xx年6月,金融行业的企业数量区域分布中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的是上海、**上海和广州;其次,成都、天津、重庆排名靠前。
20xx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数量城市分布万家,其余皆为分支机构,每年企业数量变化不明显。
20xx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性质分布
截止20xx年6月,金融行业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99.3%,集体企业占0%,股份制企业占0%,私营独资企业占0%,外资及港澳台占0.8%。金融行业受*管理,以国有企业为主。
2、企业从业人员构成
目前**大约有金融人才399万人左右,但复合型人才,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都精通的人才不到10万人,因此我国金融业急需高素质的混合型人才。
自20xx年开始,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基本稳定,增长率*均在2.8%左右。截至20xx年6月,金融行业全国从业人数总数量达到399万人,2008及20xx年上半年均呈现微小增长趋势。
三、行业内企业招聘需求概况
1、行业内企业招聘趋势
通过对主流招聘网站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其他行业明显,自2008年6月份以来,**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上扬趋势,特别是经过春节期间的短暂调整之后,进入20xx年,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上升趋势明显。内资金融企业在本次金融危机期间,招聘需求逆市上扬,有部分企业甚至组团赴华尔街抄底人才市场、招揽人才。
2、行业招聘主要职位分布图
从通讯行业的在线职位看,主要的招聘需求集中在客户经理、理财顾问和保险**人等职位类别。说明行业对这三类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和**以及信贷管理/资信评估类人才。由此可见,金融行业的产品仍然需要专业性较强的客户顾问向客户介绍,并引导客户购买相应的产品,行业对于顾问型销售人才需求较为迫切。
四、行业从业人员概况
1、从业人员地域分布情况
目前金融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三地,占***的53%,三地中以**为最,所占比例达23%。江苏、山东、四川三省分别以5.30%、4.68%、4.53%依次排列。
2、从业人员**分布
金融行业从业者**程度比较均衡,主要集中在中端,本科**的占37%,本科以下的占26%,硕士**占24%,这三部分人群占据了87%的比率,而高端**的人数较少,呈现金字塔格局,体现出行业对从业者的经验积累要求较高。
3、从业人员工作经验概况
在工作经验方面,3-5年的从业者人数最多,达31%,其次是1-3年的,为28%。由此可见,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在向国际接轨和看齐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初级人员进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3-5年工作经验的中坚力量需要支撑起行业的基本需求,并着重吸引初级经验的从业者加入本行业,同时如果要承担重要的角色,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达到要求。
五、行业薪酬现状
1、从业人员薪酬现状
注:此月工资包含个人基本工资、各项补贴收入、变动性收入(绩效奖金、业绩提成、年终奖、企业分红)各项相加再*均到每月的税前收入。
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月工资主要集中于1000—3000、3000—5000和5000-8000三档,所占比例之和达到82%之多。10000以上的比例占9%,高端比例较小。整个行业月工资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状况。
2、从业人员按职能月工资分析
金融业从业人员*均月工资在3900左右。个别与业务相关的职能部门月工资普遍高于*均值,比如金融投资类为4958、研究开发为4608。而客户服务类月工资却低于*均值,说明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较高,人员结构和岗位要求是其薪酬的主要参考依据。
3、从业人员按级别月工资分析
随着行业内职位级别的提升,公司赋予职位的职责义务增多,各级别薪酬也呈现加速上扬的趋势。一旦从普通员工达到管理级别,薪酬的差距就会逐步拉大。公司对中高管、核心员工的价值评估决定了其在级别薪酬带宽中的具体范围。
4、求职人群期望薪酬
金融行业求职人群的期望薪酬偏于中档,主要集中在4000—6000元一档,占42%,与目前整个行业*均工资值比较吻合。
一、行业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世界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以参与者的属性划分,通常可以分为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2b)、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2c)、企业对*的电子商务(b2g)和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c2c)四大类。
*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互联网普及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历经萌芽期、雏形期、成长期、稳定期、成熟期五个阶段。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xx年电子商务交易情况**结果显示,20xx年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39**元,同比增长59.4%。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相关报告显示,20xx年1-8月,*电子商务交易依然保持强劲势头,交易总额达9.8**元,同比增长24.7%,增速略有下降。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为2.24**元,同比增长36.5%。随着上网人数规模的逐渐扩大,网络服务的丰富化,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来,各级*纷纷出台先关**,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行业市场的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xx”规划发展的目标是交易额突破18**元。其中,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5**元。企业网上采购和网上销售占采购和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超过50%和20%。大型企业的网络化供应链协同能力基本建立,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的全球化商务协同能力初步形成。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达到中小企业总数的60%以上。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9%。
二、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1、人才壁垒
电子商务业属于新兴行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投入成本高,具备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大量缺失。传统企业及品牌商之所以选择电商服务商进行电商业务托管、培训等服务,原因正基于此。对本行业新进入者而言,在短期内聚集、构建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并始终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电子商务服务业存在一定的人才壁垒。
2、技术壁垒
电子商务业是信息技术变革时代的产物,它的内容与模式都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进步与发展。软件服务是电商服务的重要内容。以电子商务代运营业务为例,服务商在**客户管理,店铺建设、软件开发应用、数据分析,质量**等方面都需要高度密集的技术输出,同时也需要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化的电商解决方案,这都需要建立持续有效的研发和创新体系,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3、品牌影响力壁垒
电子商务业为新兴行业,许多行业标准空白,多数服务商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处于起步阶段,在这种竞争态势下,传统企业在选择服务商的过程中,缺少参考依据和标准。服务商对知名品牌,大品牌的服务经验将成为重要的评判标准。随着行业的逐步发展,将产生一些具有相应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强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商。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电子商务“xx”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生产、流通和服务企业发展网络零售,积极开发适宜的商品和服务。商务部、工信部以及一些地方*已经将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纳入xx规划的范畴之内,加强**引导和**,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将得到更多**资源的扶持。**来,*有关部委在网络第三方支付、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关**以加大对网络零售市场的扶持和规范的力度。随着互联网零售业的**不断完善,其行业**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有利于该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互联网作为互联网零售媒介*台,其基础设施与服务水*的提高将为互联网零售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随着三网(互联网、广播电视传播网、通信网络)融合的全面推进,移动通信网进一步快速普及,云计算及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在扩大消费群体、市场辐射范围、信息及物流服务水*等方面促进互联网零售业的发展。
3、近十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10%,虽然近两年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gdp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来说国民经济增长是稳中求进。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稳较快发展,该目标将推动互联网零售业长期稳步发展。
宏观经济的长期向好将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均gdp水*。随着人均收入水*的提高,国民消费也将进一步升级,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与习惯、消费能力、消费对象、消费内容、消费方式等方面的改变,这都将有利于互联网购物的普及与发展,促进互联网零售业的快速发展。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
在电子商务行业中,供需双方在支付、商品品质保障、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其该特点有别于实体店。在我国信用体系还完善的环境下,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将对互联网零售业的发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2、物流业发展滞后
*的电商发展迅速,而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在**,物流配送高费用与物流配送时间过长等问题之间尚未找到另电商与消费者满意的*衡点。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要求相比,我国物流配送发展中还在物流资源整合、物流设施利用、物流技术改造等方面存在问题,其发展的滞后将极大影响到互联网零售业的发展。
四、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风险特征
1、核心技术滞后风险
电子商务行业是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产物,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其核心技术升级滞后将给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果电子商务企业未及时升级更新技术,则可能会处于互联网行业竞争劣势,这将导致商务数据处理速度过慢、技术漏洞较多、系统安全防范能力较差等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给电子商务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随着利好产业**的强力驱动及行业发展环境的日趋完善,我国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广阔的市场前景可能吸引诸多的新进入者,新进入者在初期往往会采取一些非正常的竞争**,这势必加剧行业的竞争态势。因此,该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进而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配套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风险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近几年飞速发展并逐渐步入高速成长期,但与电子商务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却仍处于建设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诸如对网上交易的**和义务的规定多不清晰、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电子商务经营者和使用者行为等,交易双方一旦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产生问题,其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配套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会使得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进而迟滞行业的发展速度。
4、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和服务质量不匹配的风险
由于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交易次数越来越频繁,对于物流业的需求也日趋加重。虽然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很快,但总体发展水*仍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市场需求,物流业的服务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信用风险
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借助互联网进行商品交易,其交易双方在身份辨识、违约责任划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地、准确地、按质按量地完成订单,将对公司商誉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客户的流失,从而导致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同时,由于电子商务行业涉及多个交易主体,信用风险也可以转化为参与各方的风险。
五、行业的周期性、地域性及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
电子商务行业不同于传统的零售业,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未形成完整的行业波动周期,该行业的周期性特征尚未凸显。
(2)区域性
电子商务行业作为一新兴行业,其行业的发展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人口基数及结构、文化发展水*、地理位置及交通等因素密不可分。据艾瑞咨询提供的《20xx年网络购物市场距测数据》显示,电子商务行业的主要消费群体集中于我国中东地区,沿海一线城市最为集中,目前有一定的区域性。但西部地区的年复合增长率最高,其消费群体正向三、四线城市延伸,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进一步差异缩小,互联网零售业的区域性将不再明显。
(3)季节性
电子商务行业销售商品多为日常家居、办公、生产所必需,其并未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诸如“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及“双十一”等特殊时点,由于互联网零售商家大力促销、消费者消费意愿增强,该行业将出现销售高峰现象。
报告名称:XX-XX年中国低碳经济投资分析及深度调研报告
简介: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_将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等多重路径,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我国加快实施低碳经济模式,从国内角度看可以降低国内资源过度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从国际角度看,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围绕碳排放交易标准和体系的博弈是主要经济大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获得一定相对优势及避免未来出口贸易受阻,低碳经济必将愈加受到政府重视。
近年来,我国低碳领域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在XX年底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XX年中国将启动碳交易国内市场。
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国将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中国可望在XX-2050年期间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0倍而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只增加50%。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低碳经济相关概述
低碳经济简介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的由来
低碳经济演变史
低碳经济的控制因素
技术进步
能源结构
消费者行为
低碳经济的发展特点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
“减碳经济”体系
世界各国拥有同等机会
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二章 世界低碳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国际经济开始向低碳经济转型
世界各国积极加速低碳经济发展
欧美发展低碳经济刺激经济复苏
低碳经济要求建立全球能源新秩序
美国
美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美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应用
XX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通过
加利福尼亚州通过美国首个“低碳燃料”标准
低碳产业有望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英国
英国发展绿色能源应对气候变化
XX年英国发布“低碳经济”国家战略计划
英国积极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复苏
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德国
德国减少碳排量建设低碳社会
德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德国推动城市照明的绿色进程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日本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综述
日本逐步向低碳社会转型
XX财年日本加大低碳经济财税支持力度
日本政府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其他
韩国政府确立低碳增长战略
巴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加拿大拟建立碳交易市场
法国政府计划XX年开征“碳税”
2025年前丹麦有望实现零排放
第三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
政策环境
《_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_可再生能源法》
《_节约能源法》
《_循环经济促进法》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经济环境
XX年中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调整宏观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多措并举拉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中国宏观经济及政策走势分析
能源环境
XX年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综述
中国推进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加快建设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
我国能源工业未来发展思路
能源科技创新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核心
社会环境
我国面临能源紧缺局面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形势日益严峻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节能环保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
低碳经济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低碳经济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大事记
我国低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简析
中国实现低碳发展需具备的条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步
中国积极推进低碳技术国际间合作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
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径
“低碳城市”发展理念被广泛接受
低碳城市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新趋势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须加强科学规划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制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难度较大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措施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策略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
推动我国低碳经济有序发展的途径
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国际新机制的建立
第五章 新能源产业
中国新能源产业综述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发展机遇
多方力量助推新能源产业崛起
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分析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XX年中国掀起新能源建设高潮
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
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新能源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我国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
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XX年中国太阳能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XX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领跑世界
XX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保持增长
国内太阳能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太阳能产业化趋于成熟
风能
中国风能资源的形成及分布情况
中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中国风电产业日益走向成熟
我国风力发电能力排名跃居世界第四
XX年中国风电装机总量突破1300万千瓦
风电市场发展机会与竞争并存
生物质能
中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加速生物质能开发补充能源供应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模式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迎来发展机遇
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中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节能产业
中国节能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节能产业发展特征
金融危机下节能产业迎来发展契机
我国加速节能产业化发展
我国大力推进对外合作发展节能产业
节能产品带动国内节能市场发展
我国节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工业节能
工业节能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
中国工业领域节能潜力巨大
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节能
节能要求促进工业锅炉制造业调整升级
XX年我国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完成情况良好
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有益于城市环保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势头良好
国内建筑节能市场逆势上扬
我国进一步加强农村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管理
国内建筑节能市场政策扶持力度须加大
照明节能
半导体照明顺应节能趋势迎来大发展
我国绿色照明产品受市场青睐
XX年发改委制定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
我国高效照明推广成效显著
政府补贴政策加速国内节能照明市场发展
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我国加快推进节能新技术研发与推广
我国塑料加工业节能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节能新技术助力纺织企业良性发展
节能新技术成家电市场主流趋势
第七章 污染减排
中国污染减排发展简述
污染减排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污染减排在探索中实践
污染减排任重而道远
中国污染减排进展状况
XX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
XX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
XX年上半年我国污染减排实现“双下降”
中国污染减排取得长足发展
污染减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工业减排
我国不断加快落后产能淘汰进程
XX年中国调高落后产能淘汰目标
造纸业成为我国工业减排关键点
中国烟气脱硫行业简析
汽车减排
中国汽车尾气污染严重
XX年我国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国三标准
汽车尾气国四排放标准陆续推行
国内小排量汽车市场行情看好
继续推进中国污染减排的策略措施
正确处理污染减排与保增长关系
创新污染减排政策机制
全面落实国家减排政策法规
确定“xx”减排工作思路
第八章 环保产业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环保行业发展回顾
我国环保行业总体情况
环保市场向循环经济转变
中国环保市场定价策略
我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污水处理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回顾
我国加大水污染防治工程投资力度
水处理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及策略
XX年底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可达70%
垃圾处理
中国垃圾处理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我国垃圾处理的市场化解析
我国垃圾处理产业风险与商机并存
XX年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费普遍上调
中国垃圾发电行业发展简述
中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
以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第九章 清洁发展机制(cdm)
cdm相关概述
cdm的定义
cdm的市场机制
cdm项目运作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cdm项目的交易程序
碳交易市场发展概况
碳交易市场的基本结构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发展碳交易的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影响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利弊因素
中国碳交易市场潜力被普遍看好
中国cdm项目发展状况
我国cdm市场发展综述
我国cdm项目的管理与审批
中国cdm项目成交量占全球绝大份额
XX年我国明确cdm项目所得税政策
我国cdm项目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我国cdm项目存在的融资瓶颈及政策建议
cdm项目技术引进分析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与cdm技术转让
中国aij项目简析及其技术引进实践
技术引进应是cdm项目发展的重心
cdm项目引进技术的对策措施
第十章 低碳经济其他相关行业分析
低碳农业
气候变化影响化学农业弊端显现
低碳农业可抵消80%农业温室气体
中国农业发展应以低碳农业替代高碳农业
低碳农业发展须财政补贴及政策支持
低碳消费
中国存在“过度消费”现象
低碳消费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推行低碳消费方式需多方共同努力
倡导低碳消费实现低碳生活
低碳金融
低碳经济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机遇
中国低碳金融相关机制不断完善
绿色信贷有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中国低碳金融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制度
第十一章 中国部分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北京
北京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北京市低碳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XX年北京市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北京东城区建设低碳产业功能区
北京中央商务区启动低碳行动计划
北京计划建设四处循环经济园区
上海
上海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上海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上海以世博会为契机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上海市建设低碳济经济实践区
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广东
低碳经济加速广东产业结构调整
广东面临低碳经济发展良机
广东省节能减排取得突出进展
广东省计划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
XX年广东省低碳经济路线图有望完成
XX-2020年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目标
湖南
湖南省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湖南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湖南株洲市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城
四川
四川在灾后重建中试点建设低碳乡村
四川省在重点领域和行业推进循环经济
四川广元推广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
四川乐山低碳经济形成集群效应
加快四川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辽宁
辽宁加强节能降耗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辽宁省以低碳环保为导向加快结构调整
辽宁省进一步加速低碳经济发展
辽宁钢铁行业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
第十二章 中国重点工业部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石油化工业
中国石油化工业面临资源及环保压力
低碳经济是石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着力点
我国石油化工业节能减排力度加大
石化产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潜力较大
XX年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进展状况
XX年钢铁业振兴规划调高“落后产能”标准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国内钢铁企业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
煤炭工业
我国煤炭工业重视可持续发展
我国大力推进煤炭工业节能减排
我国煤炭企业大力推进煤层气资源开发
我国进一步加快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简析
电力工业
电力行业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
中国多措并举助推电力工业节能减排
我国电力工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一、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
(一)辅。在我国,秘书工作与行政管理有
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管理的层次上看,任何一级领导都是直接从事管理工作的,而秘书工作本身则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辅管理活动,其本质就是为领导服务。作为各级部门中的秘书,从一开始就始终处在一种辅助其领导(上司)工作的位置上,可以说秘书工作是庞杂的、具体的、琐碎的各种服务工作,其不仅是领导体力的辅助,还是领导脑力的辅助。
秘书工作依附于领导工作而存在,是为领导工作服务的。但它不像领导拥有决策、组织和指挥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权力,而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的组织和指挥起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督促检查作用;为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处理日常事务提供工作条件和便利等。因此,在秘书工作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只能为领导(包括领导人、领导班子、领导机关)提供情况、材料、政策依据和建议意见,绝不能自作主张,强加于领导;二是不能随意插手、干扰和影响职能部门的工作。
(二)政治性。秘书工作的政治性,主要取决于领导工作的政治性。秘书工作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阶级性。秘书工作首先是为统治阶级、领导集团服务的。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决议、指示等文件,都是为了贯彻一定的政治意志,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实现一定的领导作用而制定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都是政治意志的体现者。我国新时期的秘书工作就是为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这本身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政策性。秘书工作的内容大都关系到政策问题。如调查研究、既涉及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也涉及执行中的信息反馈等到;再如工作,更是具体执行和落实各项政策。
3、机要性。各级领导中枢,都集中了国家(部门或单位)大量的现行机密。经办或管理这些机密的文电,是每一个秘书部门为领导提供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秘书人员一般都是信息最灵通、掌握机密情报最多的人,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对于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担负着直接的、重大的责任。
(三)服务性。我国党政机关的秘书部门,历来坚持“三服务”的宗旨,即为领导机关服务,为各部门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秘书工作广泛的服务领域,是现代社会中任何一种职业都无法比拟的,如收录整理、录入打印、信息传送、会务服务、事务管理等多种服务手段。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秘书工作手段不断开拓与创新,将为其工作开辟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
二、秘书工作的主要任务
秘书工作的任务是庞杂的,根据其各项工作的具体性质,可分为“政务”和“事务”两类主要任务。
(一)政务类。主要有办理公文、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调查研究与情况综合,办理领导的指示与会议决定,催办、查办和处理来信来访。
(二)事务类。主要有文件的收发、传递与管理,文书的缮印与校对,文书的立卷与归档,文件的清缴与销毁,承办会议、接待来访,印章管理,公务接洽等。
三、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
素质要求是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的要求,通常包括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作风、知识、技能等方面理论和实践所达到的水平。
(一)政治要求。一个合格的秘书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1、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首先表现在工作的献身精神,二是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三是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秘书工作是繁杂辛苦的,只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做到不辞劳苦,不畏困难,不拈轻怕重,无论工作多么紧张繁重,始终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心情愉快地去工作。
2、具有坚定的信念。秘书工作作为领导工作的组成部分,在思想上表现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秘书工作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办事要讲原则,不讲情面,不拉关系,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在辅佐领导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实现领导的意图,维护领导权威,不能越权或借领导的名义谋取个人私利。但秘书对领导的错误不能无原则地服从,应注意在适当的场合和时间进行劝谏,既不越权,又不失职。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二)知识理论水平要求。秘书是领导的助手,既要辅佐领导的决策,以要协助领导处理各种事务,因此,秘书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要比一般的机关工作人员水平要求高,这样才能适应领导工作的要求。提高知识理论水平非一日之功,要不间断的学习时政,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有较深的文化理论功底、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恰当稳妥的处理问题,提高秘书工作水平。
(三)情感意志要求。秘书人员的情感修养表现在应具有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荣辱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真善美的热爱,对丑恶现象的憎恨。秘书人员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成为能手和行家,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控性
。秘书人员从属于领导,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但要将被动变为主动,正确估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将被动变主动;当出现意外问题时能当机立断,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由于秘书工作的琐碎与繁杂,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还会很棘手,因此,要求秘书人员要有一定的坚韧性和自控性,使自己无论在顺境或逆境、成功或失败中,始终从容面对,不因一时的冲动而感情用事,给工作带来不应的的损失。
(四)作风要求。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这三个作风要求秘书人员工作要踏实、细致、不能粗枝大叶,处理事情要井井有条,考虑问题要详尽周到,办事要讲效率,敏捷勤快,不拖泥带水;要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文明礼貌,谦虚谨慎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和附注。会计报表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数字反映,附注是对报表数字的文字说明和注释。实践中信贷人员应看完整的财务报告,不能光看会计报表不看附注,附注中隐含着大量的经济活动信息;看会计报表不能只看三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应该尽可能看全套的完整的财务报表(含成本表等),最起码一个年度要有一份全面完整的企业财务报告。但在实践中由于企业的原因或是信贷人员的原因或其他原因,往往只看三张表,就表论表,干巴巴的,当然无法吃透企业的全面真实情况,造成调查不深入,分析难到位。
企业财务报告是一个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全面最终的、综合的价值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最终要以数字形式体现在财务报告上。虚假的财务报告传达的是企业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如果信贷人员依赖这样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必将导致信贷人员对借款人偿债能力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如何分析辨识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是一个合格信贷人员的基本功。以下从企业为何作假,如何作假,银行怎样识别三个方面作一分析。
(一)企业为何要作假(或粉饰)财务报告
根据多年来的信贷实践和对各类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企业在财务报告中进行不真实的反映,无非出于某种利益的考虑。归纳如下:
1.为了完成考核目标或绩效考核,达到保职位、保待遇、保福利等目的;
2.为了银行贷款或争取授信,把财务报告做得漂亮些,迎合银行的信贷标准;
3.为了进军资本市场或融资需要,进行财务报告的深加工;
4.为了应对税务问题,少缴税,晚缴税甚至偷逃税款而不惜做假账、编假表;
5.为了获取重组改制利益,骗取商务合作、甩掉债务而进行造假;
6.为了获取国家专项资金或补贴,做出迎合有关政策的报表;
7.为了企业自身管理层的利益(如维持市价、获得期权收益、企业形象等);
8.其他。
出于以上种种动机,企业财务报告可能会成为一个“泥人”,会根据需要变幻出不同的形状。或利润大增,或利润大减,或收入猛长,或成本大增等,资产无论哪一种表现形式都不是真实的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一个真实的财务报告无论大小、收人多少、利润高低,都应该是一个客观的事实。银行信贷调查强调的是客观、真实,看报表首先确定的是其真实性,只有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各种分析才能发挥作用,否则,财务报告不真实,你的各种分析工具分析出的结论可想而知,能否作为信贷决策的依据。银行不怕企业的报表难看,怕的是数字不真实。任何一个企业都要面对各种风险,银行分析的是企业的预期,是未来,而不是过去。有风险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看企业是否有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应对风险的措施及预案。过去的良好业绩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说明企业未来就一定好。当前的经济越来越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变数越来越多,企业经营的两头(供应和销售)也越来越需要重视,面对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环境风险及自身管理风险越来越现实。这些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风险因素时刻存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时刻产生影响。如果靠造假来迎合一时之需,将是得不偿失,舍本求末。看一看近些年来一些公司由此引起的诉讼、索赔、摘牌、破产、清盘、倒闭等结局,无一不与财务报告造假有关,无一不是其自食其果的结局。
(二)企业如何作假(或粉饰)财务报告
1.假账真做。既企业编制虚假的经济业务,之后按照会计处理流程进行下去。近年来国内证券市场上不断揭露的某些企业就是采用大量的虚构销售收入及交易的方式造假,给各方债权人及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令人震惊和痛心,教训深刻。
2.账实表假(改表不改账)。即直接改造报表数字,不改变账面数字。完全是在糊弄报表使用者,如被发现则以笔误、差错掩饰,打补丁了事,蒙混过关。
3.打球。利用现行的财务制度赋予企业的权利,在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确认上玩“能耐”,使得数字多也行,少也行,高也行,低也行,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以至于有些会计人员形象地幽默“利润是算出来的,不是干出来的”,甚至出现有些不会配合当权者的业务人员无法继续干下去的现象,要么穿着玻璃小鞋(看不见,能觉着)。
4.操纵各项计提。会计上有八项计提(坏账、减值),目的使得企业做实资产,防范风险,储备后劲。但有的企业念歪了经,人为地、随意地操纵计提工具,达到调节资产、利润的目的。
5.连环行动。现在有些企业的产权关系、股权关系、关联关系等复杂而隐蔽。不良企业会在关联关系上“玩太极”,在关联交易上“玩花哨”,将资产、利润等利益在关联方之间倒来倒去,“合理”转移,达到各方“按需”而用。
6.金蝉脱壳。利用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股权重组、企业改制的时机,随意调节、捏造会计数字,将包袱甩给老企业,将优质资产重新注册为新企业,悬空银行资产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造成债权人有账要不回。
7.避重就轻。在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中,有意隐瞒或有债务(或有事项),有意隐瞒关键的重要信息,或打时间差,在信息披露上“后改前”、“打补丁”,造成企业股价的“猴性”波动,损害投资者利益。
8.其他手法。
(三)怎样识别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1.通览财务报告。根据掌握的企业基本情况,按照一般的逻辑进行总体把握分析。考虑企业内外情况、所处行业状态,同业竞争程度、宏观面走向、企业管理层以往的诚信度、当地媒体评价等,以一个信贷专业人员的职业敏感进行职业判断,形成总体概括。这样可以初步发现企业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点,对重大的报告项目标注“红旗”标志,为以下的详细分析点明方向。
2.研读审计报告。在日常信贷实践中一般都要求企业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信贷人员要对审计报告的结论进行认真研读。审计报告的四种结论意见分别昭示着企业的四种可否信赖的财务报表。首先,要看审计报告是无保留意见还是其他三种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在分析时对无保留意见也要具体看是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还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其次,要看审计报告的明细,特别是会计报表项目的明细,从明细反映中找出问题和重点。再次,将审计调整后的会计报表和审计前的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是否存在差异,其差异的程度是否对最终判断产生影响。对保留意见型的审计报告,要看审计师保留的是什么意见,有必要的话信贷分析人员要进行二次审核,作出取舍,其程度是否影响到债权的安全。对审计师出具的无法表示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企业当然还是“慎贷”的好,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
3.利用会计钩稽关系验证。会计报表是一个逻辑整体,自身带有钩稽捻子。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都有钩稽对应关系,从这些对应关系出发,可以进行报表真实性的逻辑验证。
4.反向验证。即通过其他相关报表验证。如通过纳税申报表验证收入的真实性,通过财政报表验证利润的真实性,通过查验会计凭证,核对账簿验证会计报表数字的真实性(发现是否账实表假、假账真做)。通过银行现金流量验证利润增长的真实性。通过行业指标的一般变化验证企业指标的个别变化是否正常。
5.指标分析。通过计算一系列的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进行比率分析,一般可以发现异常变动,揭示风险。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意义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广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2007年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后,投资者更有必要了解财务报告所披露的内容。2006年以来的炒股热潮席卷中国,许多之前从未接触过股票的个人纷纷将闲置的资金投入股票市场。对于这类群体来说,使用公司的财务报告有一定的难度。在同一个行业背景下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能够获得较为客观的信息。本文以运输辅助业中的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粤高速)为例描述对财务报告的一般分析。
一、了解行业特征及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就公路经营企业来说,它是以经营与管理收费公路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制企业。如赣粤高速的经营范围就是对公路、桥梁和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等。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公路经营企业在财务分析各指标的衡量上具有以下特点:(1)公路经营企业的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一般较少,流动比率一般接近速动比率。(2)流动资产中一般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一般接近现金比率。(3)一般没有应收账款,没有必要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4)在其营业成本中,耗用存货的成本一般所占比重较低,没有必要计算存货周转率。(5)目前公路经营企业是将公路资产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并且公路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特点均说明不能按照统一的财务指标范围来衡量不同行业的财务报告。
政府宏观调控方面,基于交通运输是服务于“行”的基础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条件,而2008年中国南方的雪灾暴露了我国的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缺陷,因此改善道路等级,完善路网结构,确保能源电力对工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加大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投入,这些都将成为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二、在行业中比较分析财务报告
(1)通过总资产直观了解企业规模。接触一个企业时最初步、最直观的了解应该是它的规模,采取的做法是把报表的各个栏目的数据和同类的企业加以比较,通过总资产一栏大致了解一家公司的规模大小。本文选取的是赣粤高速2007年年报,其中披露的资产总额是1,160,422.18万元,也就是116亿人民币,对比同行业中的其他股份公司,皖通高速约72亿,福建高速约63亿,五洲交通约18亿,从总体上看,赣粤高速规模很大。公司的总资产数额大小是个很关键的数据,它是一个总量指标,基于它来考评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对指标,才能够做到既反映相对程度,又反映绝对数量差异,这样才能正确说明问题,评价业绩才会客观。
(2)利用行业中通用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初步分析。交通企业通用型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如下表所示:
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经营亏损挂帐比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已获利息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等十三项财务指标在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有些指标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对于普通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意义不大,因此没有包括在内。另一方面,针对交通行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四项财务指标属于对特定交通企业适用、而不是对所有交通企业均适用的财务指标。所以主张将这些财务指标作为专门型财务评价指标供交通主管部门选用或者指定专门企业使用。
1资产运营状况。赣粤高速2007年度的的总资产周转率约为0.21,流动资产周转率约为2.03,福建高速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30和2.84,周转速度都比较慢,因为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总额太大,与其他行业有显著的不同。
2偿债能力状况。赣粤高速2007年读的负债合计为484354.11万元,资产负债率是较低的,但是由于公路构建物在经营期限终了后需要无偿交还国家,从理论上说公路不应当构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资产,因此,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并不能如实反映企业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主张从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比率来了解该类企业特定的偿债能力状况:赣粤高速的速动比率为0.25,这个比率数相对于参考值1来说,明显偏低,但不能因此论断公司具有偿债风险。因为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中,公路资产是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其他的流动资产所占的比重相当小,而构筑固定资产有时候又需要举借短期债务,所以这类行业的流动比率都很低:福建高速的速动比率约为0.68,皖通高速约0.22。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完全相同,这是由于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的差别在于存货,而运输行业几乎没有存货,两个比率就会趋同,没有必要考察存货周转率。公司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日常的应收项目,只有少量的其他应收款,这是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决定的,所以速动比率很接近现金比率,没有必要考察应收账款周转率。目前大多数公路经营企业都具有较沉重的偿债负担,企业能否按期偿还债务本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量。
3财务效益状况。赣粤高速2007年度公布的净资产收益率是17.44%,在行业中是位于前列的。福建高速为17.40%,皖通高速约为9.96%。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设置资本保值增值率这样的财务指标来反映国有企业或者企业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的历史发展状况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普通的报表阅读者也可以适当了解。
4发展能力状况。赣粤高速2007年度公布的主营收入增长率为35.27%,表现出的发展能力较佳。福建高速为24.29%,总资产增长率方面,赣粤高速为1.66%,说明除了计提折旧以外,公司资产还有所增加。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财务指标在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因此不主张采用。作为普通的报表使用者,主要关注的是总资产和利润总额的增长情况以了解企业的发展能力。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还有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常用的财务指标,它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赣粤高速2007年度的每股收益为0.94元,表现出了较高的获利水平:福建高速、皖通高速每股收益都不大于0.5元。每股净资产反映的是发行在外的每股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即账面权益,这个指标只能有限地使用,因为它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在此就不加列举。而净资产收益率反映的是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可以借助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进一步分析。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970 年 12 月 26 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诞生。 1982 年,国家开始批准引进彩电生产线,彩电得以在国内大规模生产,外资彩电品牌也大批量进入中国,从此,国内彩电开始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至今,我国彩电行业的品牌竞争格局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82-1985 年)国产品牌涌现
从 1982 年开始,国内企业就纷纷从日本引进彩电生产线,到 1985 年前后,我国电视机年产量已达 1663 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这期间国产彩电品牌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涌现出了长虹、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第二阶段( 1986-1992 年)松下 、东芝等日本品牌占据绝对优胜
在这一时期,国产品牌囿于技术、品种、功能、质量、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局限,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于是日资彩电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不失时机地抢滩中国彩电市场,并确定了优势地位。
第三阶段( 1993-1998 年)国内品牌大反攻
我国彩电市场成为竞争度、开放度最高的市场之一。以长虹、康佳、 TCL 等为代表的彩电企业发起一轮轮的价格战,成长为国内彩电行业的主导品牌。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比由以前的 2 : 8 变成了 8 : 2 。
第四阶段( 1999-2001 年)洋品牌反扑高端
在被赶出低端市场后不久,洋品牌转向技术升级产品,抢先高端市场,索尼、松下、夏普、 LG 、三星、飞利浦等在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背投电视为代表的高端彩电市场处于主导地位。而大部分国内彩电品牌仍旧在低端市场上进行残酷的竞争。
第五阶段( 2002- 今)土洋品牌全面竞争
经过几年积累的国内彩电企业,在高端彩电中已经具备一定优势,于是,从 2002 年开始,长虹、 TCL 、创维等企业分别发起背投普及风暴、等离子风暴、纯平降价普及风暴及高清风暴,将占据高端彩电市场的外资品牌拖进价格战。
二、2002-2003年度品牌竞争格局
(一) 整体竞争格局
1 、 三大阵营
( 1 ) TCL 、康佳、长虹、海信、海尔、创维构成第一大阵营,且竞争力指数要远远大于跟随品牌。
( 2 )索尼、东芝、飞利浦、 LG 、松下,与第一阵营界线非常清晰。
( 3 )国产二线品牌组成第三阵营。
2 、国产彩电品牌市场份额成长性比较
过去市场份额较大的老品牌,如长虹、康佳,市场份额都有所下降,而当时的一些新型品牌或转行品牌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但长虹依然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
(二)市场竞争深度分析
1 、国外品牌依然占据高收入市场
尽管每个品牌都有高、低端产品,但总的来说,在人们的心目中,中外品牌的价值或影响力还是有差异的。从上图可以很明显看出,国外品牌占据着彩电消费群的高端社会阶层,特别是索尼,以其高质量、高品味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
2 、国产彩电忠诚度远远不及国外品牌
( 1 )忠诚度排名靠前的几乎都是国外品牌,只有海尔凭借其品牌知名度高的优势,列居忠诚度第二。
( 2 )在市场份额上取得骄人成绩的品牌,在忠诚度的排名中均相继落马,有的甚至跌出了前十名。
3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中国彩电行业的发展并不抱乐观态度,中国的主力消费人群被国外品牌所占据,本土品牌知名度远远低于国外品牌,即使现在国产品牌依靠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获得了高竞争力,可是,如果在技术上没有取得突破的话,国内彩电品牌将无法与跨国企业展开全面的竞争。
三、主要品牌竞争手段分析
1.TCL 2002年,国内彩电品牌开始在高端电视领域与外资品牌展开竞争,等离子方面,TCL可谓是国内实力派企业,是国内唯一、世界第七家掌握等离子驱动控制核心技术的企业,TCL等离子研发所闫晓林博士后更是世界等离子标准制定小组的领军人物。2003年1-5月份,TCL等离子继续保持国内销量领先的位置。TCL除了领跑等离子电视外,2003年又向背投发力,以60H z和85H z兼容的中国第五代数字精密显示背投畅销市场,另外,还有逐行扫描H iD氧吧背投、音响背投、网络背投、液晶背投以及背投中的顶级产品LCOS硅晶数字背投等,成为国内背投产品品种最齐全的企业。
2.康佳 康佳彩电不俗的市场表现是其成功实施“高清战略”的结果。作为国家骨干彩电企业, 康佳一直非常重视高清晰数字电视(HDTV)的开发,1999年1月7日,中国第一台高清晰数字电视------康佳T3298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上亮相;1999年9月26日,中国第一条高清晰数字电视生产线在康佳正式启动。进入2002年,康佳提出高清战略,以“高清”来统领液晶、背投、等离子和数字电视等四大系列高端电视产品,并相继研发成功数字高清逐行背投、数字高清液晶电视、数字高清等离子和数字高清CRT电视。本地化的生产更有效地降低了机顶盒的生产成本,为数字电视进入家庭降低了门槛。
3.长虹 长虹的翻身,与背投是分不开的。2001年4月,长虹推出了第二代50赫兹逐行扫描和100赫兹隔行扫描“精显”背投,在技术上,第一次与洋品牌处于同一水平。之后,长虹乘胜追击,当年7月推出了第三代背投,一举在技术上超越了洋品牌,市场占有率也节节攀升。2002年初,在经过与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联合攻关,掌握背投核心技术后,又率先推出了第四代75Hz变频逐行扫描精显背投。经过一系列的动作,确立了长虹在背投彩电领域的优势地位,也保证了它能够在彩电行业继续拥有话语权。
四、彩电市场未来发展走势
一、新材料趋势
1、新材料企业总体效益状况较好,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较强,由于每个企业所从事的领域不同,具体情况又有较大差别,个别企业出现了负增长。皖维高新和稀土高科20xx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分别达到了63%和65%,而浙大海纳主营业务收入却为-16%。
2、新材料企业的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铜都铜业的规模最大,总资产达50亿元,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有13家,10-20亿元的有25家。总体说来,新材料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3、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铜都铜业(34.03亿元)、万杰高科(21.2亿元)、大连金牛(17.84亿元);净利润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烟台万华(2.3亿元)、铜都铜业(1.62亿元)、生益科技(1.3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红星发展(14.7%)、中科三环(14%)、长园新材(13%)。
二、虽然新材料上市公司**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新材料企业中的大型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科研院所转制而来,企业的科研实力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较有优势,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大企业的经营显得过于保守,没有中小企业灵活。
2、市场关联度小。市场上认同的新材料企业分别涉及化工、电子信息、金属和建筑等多个行业,无论是在设备、技术和市场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开展多元经营比其它企业有更大的困难,由此很难规避主业单一风险。而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如北新建材、宁波韵升等,公司近几年均得到较大发展。
3、中低档产品过剩和高档产品短缺仍然是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主要特征,除了部分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可以生产附加值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外,其余企业在深加工能力方面仍然不足,面临较大的技术升级压力。
4、价格协调能力新材料行业的弱。新材料大多是原材料,由于原料远离成品,价格协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缺乏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信息材料和化工材料发展迅猛
这些公司的产品集中在电子信息材料(28家)、化工新材料(12家)、高性能结构材料(7家)、新型建筑材料(5家)等领域,电子信息材料和化工新材料是目前发展较快的行业。
1、信息材料
信息材料是我国“十五”期间发展的重点,而且它作为信息行业的基础,这些年不论是材料研制、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都取得了质的飞跃。以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和新型磁性材料为**的信息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但行业整体技术水*不高,初级产品过多,中级产品质量不稳定、高级产品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除部分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导致国际竞争力弱,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2、化工材料
化工主要特点是技术高度密集、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国际性强、产品的质量和特定性能在市场中起决定作用。
化工新材料上市公司之所以表现优良,主要是由于这些公司的产品都具有垄断优势,如星新材料已成为目前**最大的有机硅、双酚A和特种环氧树脂产品的生产基地;红星发展的碳酸钡、碳酸锶产量全国第一;皖维高新是国际上仅次于**出口特种化纤的企业;三爱富的股东上海有机氟材料所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高分子氟材料和各类含氟精细化学品研制开发的科研机构,研发能力居**领先水*等;烟台万华的MDI是继德国的BASF、Bayer、英国的ICI、**的DOW、**的三井东亚后第六个拥有M***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技术和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四、新材料上市公司的经济性质
在所统计的52家新材料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或大股东为国有的有35家,民营的有17家。由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要求高密度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因此目前在新材料企业中以国有企业居多,而且多为**属企业,很多是研究所或院校转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