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与研修的总结(精选3篇)
伴随着远程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研修的深入进行,我们组根据研修要求,积极开展扎实有效地磨课活动。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
蒙梅老师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这次活动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组开展的第一次磨课。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组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群策群力,创新安排以确保行动有效。在重点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达成共识,确定好目标,重难点,然后有蒙老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进行“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本次磨课活动时间虽短,但整个磨课的过程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收获。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
研修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个多月的紧张的研修经历,我感到我获得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经历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从而在认识上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的能源。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经过研修,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和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授孩子课本上简单的知识。
从小的方面来说,经过研修,我认识到数学计算教学不是简单的方法的教授和反复的机械的训练,而是要使算法和算理的有效的结合,通过算理进行算法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通过研修,我认识到得数学概念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像鸭子吃蜗牛那样,简单的`去记忆和背诵相关的数学的概念,而使的我们的数学看上去显得那样的食而无味,而是使学生的在生活中的经验的基础上去了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相关概念和定义。学生对于概念和定义的掌握不是去背诵而是去应用。通过研修,我认识到了数学教学不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枯燥无味,而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去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研修我知道了学生的快乐学习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去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会学习,乐于学习。而这个学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持续的去关注和实施。通过研修我明白了数学模型的建立使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关键。通过研修我更是掌握和亲身经历了磨课过程,从而在整个磨课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经历过前段时间的课例打磨活动,我有了深切地体会:好课是“磨”出来的。对李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进行了几次磨课,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使我受益匪浅。活动中张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各位教师的精彩点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回味无穷,收获很大,下面,结合磨课活动情况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NBA球员中的中国球员易建联、姚明进行的投篮表演,情境精彩,目的明确,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又不脱离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些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与同伴交流,课堂就变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质的飞跃。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老师还能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学习数学的欲望。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尤其是像让学生利用百格图表示小数,再表示分数,这些情境的创新,非常适合学生们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弄清了分母是100的分数的意义,从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打下了基础。当然课堂教学不是轻易得来的,首先是张老师的精心钻研,还有我们组的十几位教师耐心修改教案,研究教学方法得来的。真可谓慢工出细活,好课是磨出来的。好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磨课我真正的认识到和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教授孩子课本上简单的知识。
通过本次研修磨课,我们都有着同样的感触:磨课能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沿着磨课的路走下去,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提高,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现在研修学习就要结束,我认为这不是绕梁三月那样简单,感谢老师和专家的帮助。
认真研读学习了记叙文、应用文教学与评价的专题讲座后,感受颇深,结合本人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将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反思如下:
1、表现在文章重点不够突出,语言贫乏,感情表达欠缺。从写作实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不能认真审题,所拟的题目不吸引读者。能完成作文,但缺少深刻的表现,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
2、大部分学生书写不太工整,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结构思路不很清晰,作文无新意。究其原因,是多数学生作文基本能力不过关,视野不宽,思路狭窄,语言不活,无个性,阅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不能适合新课标的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做到以下诸点:
1、写作,最突出的现状是多数学生作文是基本功不扎实,缺乏起码的“规范”,所以一定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平时加强训练,并要针对不同的文体作不同的训练;帮助学生打实基础,恰当传授作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提升能力。鼓励阅读《学生天地》等刊物上结构、内容有新意的文章,并借鉴运用,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来
紧扣教材文本中的作文综合训练,每单元要在课时中,对学生进行作文基本文体的提升训练,训练可结合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针对学生作文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习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整理、修改、批改、提高训练。学生作文训练思路要清晰。要练习能根据各种文体的作文要求,从选题、立意、命题、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紧扣题意又有所创新的作文。
2、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在课内,要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从小处、从底处入手,进行科学有序的扎实训练,少一些只给一个题目的大作文,多一些有针对性的小作文等片段练习,精心指导,重视过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应有的写作方法。在课外,教师要鼓励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积极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使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多一些生活积累。语文老师要义无返顾地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要担心学生的课外阅读会影响考试成绩,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阅读面广了,学生的知识面宽了,文化底蕴厚了,作文时才能行云流水,厚积薄发。
3、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人间的温情。进一步加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能力。大力提倡用写日记、周记或随笔,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记录下来,以此来反映自己的思想言行,记录自己的人生轨迹,来表达对人对事的态度,描绘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鼓励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学做真人。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表达真情实感,。
4、对学生创作的作文,教师一定要做到全批全改,班额大(像我们学校现在的语文老师每人两个班的语文,每班75名学生)自己不能做到的,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批改(《师生互动作文改写模式》是由我校教师叶祥元牵头研究成功的一项成果,现已获得武威市教研成果一等奖,并上报甘肃省鉴定),通过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的想法、思维、意见得到交流和碰撞,这样使学生获得了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体验,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也减轻了负担,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研究,教师和学生评价后,再让学生写出自己作文的写后感,使评价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