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能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不乱扔瓜皮果壳,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以及生活卫生习惯。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瓜瓜吃瓜》
准备:
图书一本
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呀?对!这是一只西瓜,告诉你们,有个小朋友的名字叫瓜瓜,为什么叫瓜瓜呢?你没想不想知道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出示图片,老婆婆摔交的图片)问:图上有谁?她怎么拉?怎么会这样的?(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提问:
1、你听到故事里说了些什么?
2、 (边看图边讲故事)提问:
1、瓜瓜有没有吃到外婆的西瓜?为什么?
2、后来,外婆摔了一跤后,瓜瓜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
四、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五、讨论:
1、你喜欢瓜瓜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瓜瓜,你会怎样做?
3、出示有关这方面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谁是对的?谁是错的?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教育幼儿不要乱扔垃圾,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复述能力。
3. 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4.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 故事《瓜瓜吃瓜》的文本。
2. 西瓜的图片、瓜瓜的角色图片。
3. 垃圾箱模型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教师出示西瓜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西瓜的特点和吃法。
2. 教师引出故事主人公“瓜瓜”,并询问幼儿为什么他叫做“瓜瓜”。
二、讲述故事
1.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瓜瓜吃瓜》。
2. 讲述结束后,教师提问:
故事里主要讲了什么?
瓜瓜是怎么吃西瓜的?
吃完西瓜后,瓜瓜做了什么?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三、深入理解故事
1. 教师结合图片,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
2. 提问并讨论:
瓜瓜吃到外婆带来的。大西瓜了吗?为什么?
外婆摔跤后,瓜瓜是怎么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
你们喜欢瓜瓜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瓜瓜,你会怎么做?
四、情境模拟
1. 教师设置一个情境:如果现在你们手里有一块吃完的西瓜皮,你们会怎么做?
2. 引导幼儿将西瓜皮扔进垃圾箱,并强调不随意乱扔垃圾的重要性。
五、总结
1. 教师总结故事的核心意义:吃完的瓜、果皮、废纸、吃剩的东西都应该扔到垃圾箱里,不能乱扔。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一良好习惯,并提醒家长一同参与,共同维护环境整洁。
六、延伸活动
1. 角色扮演:让幼儿分别扮演瓜瓜、妈妈和外婆,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瓜瓜,或者画出自己不乱扔垃圾的场景,进一步巩固教育效果。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评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以及行为习惯的改善情况,以便对后续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
活动名称:
瓜瓜吃瓜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乱扔果皮纸屑的害处。
2、教育幼儿要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整洁,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操作卡片《瓜瓜吃瓜》、电视机、展示仪
活动过程:
1、幼儿看操作卡片,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的情节和含义。
(1)教师讲故事。
(2)提问:瓜瓜吃到瓜了没有?为什么?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生活中有没有像瓜瓜一样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
2、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里保育老师的工作,让幼儿了解是他们为小朋友们创造了一个清洁的环境。
3、散步结束,组织幼儿回园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将园内草坪上的`果皮、纸屑、杂物等投放到清洁箱内。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