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幼儿园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人的身体需要水分,知道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2、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一桶温开水,每人一只水杯。
教学过程:
1、老师在幼儿面前喝水,边喝边说"我感觉口渴了,吆喝点水,喝了水就不渴了。引导幼儿思考:人什么是最想喝水?(活动后、口渴时、起床后等)
2、引导幼儿懂得不管什么时候,人们都需要补充水分,帮助我们通过小便排毒。是身体更健康。
3、引导幼儿懂得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饮料。
4、实际练习,幼儿排队喝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我们刚锻炼过,现在你的嘴里感觉怎么样?
2、师:请你去倒半杯水,先观察一下水是什么颜色的?尝尝水是什么味道的?
二、欣赏ppt
1、师:请你欣赏完ppt后告诉我,儿歌里讲到人们在什么时候最想喝水?
(口渴时、锻炼后、劳动后、游玩时、洗澡后、起床时)
2、喝水有益健康
(1)师:我们不感觉渴时要不要喝水呢?,为什么?
(引导幼儿懂得,不管在什么时候,人们都需要补充水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将身体里面的毒素通过小便排出体外,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2)师:小朋友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饮料瓶,这些饮料你们喝过吗?喜欢喝吗?
(出示各种饮料的外包装盒、瓶,向幼儿简单说明只有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饮料。)
三、延伸活动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多喝开水。
教学反思:
喝水这个活动是很接近生活的一节课,在本次的集体生活当中,我先让幼儿知道了解,引导幼儿知道,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就是要多喝开水。虽然课是告一段落了,但是像有些情况还是不能避免的,幼儿对这种单纯性的谈话活动,本身就缺少兴趣,不能让幼儿有些就是根本就不来听老师的,希望西祠能想出好的对策,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设计意图:
我带的是中班幼儿,我认为这节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触角往外延伸了一下。其实鼻子的话题很多,除了本节活动涉及的结构、功能外,还有鼻子的不同之处。还有动物的鼻子……让幼儿感觉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鼻子,但聊起来很有趣。通过这节课,我想帮助幼儿认识鼻子的部位,了解鼻子的作用。鼻子除了呼吸之外还有其他作用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闻各种各样的气味。不同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能帮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对用鼻子识别气味的活动感兴趣。
2、尝试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识别气味。
3、知道鼻子的用处,懂得要保护好鼻子。
活动准备:
1、装有陈醋、花露水、啤酒、纯净水的透明杯子和纸杯各一份。
2、各种不同气味的物品:香气(香水、香皂、空气清新剂)、酸气(白醋、陈醋、酸菜)、酒气(白酒、红酒)、无味(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说说看,最喜欢画什么?
师:如果把你们的这些东西合在一起,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画。我也很喜欢画画,今天我来画一样东西,请你们边看边猜,我画的是什么?
二、了解鼻子的结构。
1、教师画鼻子,边画边问:快猜,我画的是什么?
2、师:刚才我画的第一步像小山一样的是鼻子的哪里?(鼻孔)摸一摸有几个鼻孔?
3、师:你还知道鼻子的其它地方叫什么吗?(引导幼儿认识鼻尖、鼻梁、鼻翼)
小结:你瞧,一个小小的鼻子有好几部分组成,那你有鼻子,我有鼻子,大家都有鼻子,为什么我们要长鼻子呢?
三、知道鼻子的功能。
1、鼻子可以呼吸。
师:光有鼻子就可以呼吸吗?(嘴巴)你嘴巴什么时候呼吸的?还有什么时候用嘴巴帮助呼吸?
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坚持用鼻子呼吸,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跑步累了的时候,游泳的时候,感冒了鼻子不通的时候等等,你可以用嘴巴帮一个小忙。
2、鼻子可以闻气味。
(1)师:讲到这儿,我们知道了鼻子的第一个本领——鼻子可以呼吸,鼻子还有一个本领呢,是什么本领?(闻东西)
(2)师:你闻过什么气味?(香味、臭味、油烟味等)
(3)师:老师这里有四个杯子,里装着四种不同气味的东西,你来看,里面是什么?
(4)既然眼睛看不见,就得找另一个东西来帮忙,找什么东西呢?(鼻子)
(5)谁上来闻一闻?你们会闻东西吗?怎么闻呢?
(6)请3-4位孩子上来闻一闻,并说一说是什么气味。
小结:你们用鼻子把这四样东西都一样一样闻出来了,第一个杯子里是酸酸的醋,第二个杯子里是酒,第三个杯子里是香香的花露水,第四个杯子里是没有味的白开水,所以气味是不一样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香,有的臭,而有的是没有气味的。小鼻子能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的气味。小朋友们要记住:不是所有的气味都对人体有好处,如:烟味,油漆味等,所以当你闻一样东西时,要记得老师教你的办法,学会了吗?
四、比较、分类(找()朋友)。
1、出示各种带气味的物品,交代分类要求:先用鼻子闻一闻这些物品是什么气味,如果闻到的气味和刚才闻到的四杯气味差不多,就把他们分别送到相应的桌子上。(幼儿操作)
2、幼儿给物品分类并验证。
师小结:鼻子的用处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呼吸,让我们辨别气味。有时候鼻子也会失灵,比如感冒、鼻炎或者鼻子受伤了,它就不能发挥自己的本领了。所有我们要好好保护鼻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能够辨别不同的气味,并尝试讲述自己的感受。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出自己的鼻子,我用手指指出了自己的鼻子,然后引导幼儿们也指出认识了鼻子的结构,鼻梁鼻尖 鼻孔。第二个环节是发现鼻子的特殊功能,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孩子说说鼻子的功能,然后又出示了四个小杯子,醋、酒、香水、水 。分别请幼儿们来用自己的小鼻子闻一闻是什么,在闻味道的过程中告诉了幼儿怎样去闻。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自己去分类。最后我还教育幼儿保护鼻子,引出了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鼻子?让幼儿垃圾以后怎样去保护自己的鼻子不受到伤害。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到这节课有着不足的地方,老师们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这节课我应该让孩子多说(放开让孩子说)、多做、多练(说完让孩子练习体验),老师不要限制包办,在第二个环节让孩子闻气味中,我就应该顾及到每个孩子,让他们都闻一闻说一说。在课前准备所需东西时也要考虑到是否每个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丰富。在教育孩子保护鼻子的环节中,我应该让孩子们去思考,让孩子们去说一说结果。科学是比较严谨的,一定要让孩子先猜想在验证。老师们到位的点评让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提升。我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
活动目标:
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2、理解故事,记住短句“先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系鞋带幼儿人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提醒幼儿根据短句,运用正确的方法。先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交叉的也要小,不要拉紧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4、娱乐活动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
活动二:学系鞋
1、讨论:早上,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系鞋带的?
2、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一次,激发幼儿学习鞋带的愿望。
3、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结的经验,学系鞋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
4、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
活动延伸:
在区角中增设自理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可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
活动评析:
本活动设计体现出以下特点:
1、循序渐进,巧妙过渡。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练习时幼儿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扎漂亮的蝴蝶结却是幼儿乐于学习的。该活动从让幼儿听故事开始,先学主人公扎蝴蝶结,再迁移至学系鞋带,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愿意学,有兴趣学。
2、以语言指导行动,且贯穿整个学习活动。故事中的短句实际上把系鞋带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表达出来,而且念起来象儿歌般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幼儿乐于接受。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这一指导语的作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育、保教并重。活动一是一次正规的教育活动。活动二则是保教方面的学习内容。整个活动,教育是为保教服务,保育中又有教育的成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活动延伸非常必要,因为幼儿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绝非一两次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多次练习、巩固。
活动目标:
1、在学会两人律动“拉大锯”和迁移“击鼓传花”游戏经验的基础上,学习随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
2、尝试通过追逐变化游戏角色进行下一轮游戏。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游戏分解音乐、游戏完整音乐、红花、小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自由结伴玩游戏《拉大锯》
二、围坐成圆圈,跟随音乐节奏玩游戏《拉大锯》
1、倾听《拉大锯》音乐
2、结伴跟随音乐玩游戏,练习转身找到小猫。
三、学习游戏《猫捉老鼠》
1、迁移击鼓传花的游戏经验,讨论猫捉老鼠的游戏方法。
分解讨论、练习找到老鼠、老鼠逃跑及猫捉老鼠的方法。
指导语:小老鼠到底是谁呢?我们来玩传花的游戏,音乐停止时,小花在谁的手上,谁就是小老鼠。我们来试一试。
指导语:谁是老鼠啊?小猫要来捉老鼠了,小老鼠会怎么样呢?小老鼠在哪里跑?跑回到哪里?小猫从哪里开始追?我要来捉老鼠了,“喵”。
指导语:我没有捉到老鼠,还做小猫,你们给我加油!我站到圆圈中间,这样把老鼠看得更清楚(练习传花,捉老鼠,老师捉到老鼠)我捉到老鼠喽,可以去看戏啦,那现在谁做小猫啦?小猫要站在中间。(再练习一次)
结合童谣和击鼓传花进行猫捉老鼠的游戏。
指导语:现在我们要把童谣和猫捉老鼠的游戏连起来玩一遍,小猫在中间要和我们一起做动作哦!小猫要把老鼠看仔细,快快的把它抓住。
四、完整游戏2-3遍。
1、创编拉大锯的方法,学习并进行游戏。
2、交换伙伴进行游戏。
五、拓展游戏经验,进一步激发游戏兴趣
活动反思:
在念诵时的老师和幼儿的艺术性不够,声音不够清脆。我反思后觉得如果进行两遍完整念诵,第一遍解决幼儿对儿歌内容的掌握;第二遍让幼儿关注教师念诵时声音的音色变化,让幼儿知道在念儿歌时可以尝试用清脆、甜美的声音来念儿歌,可能效果会更好。在幼儿完全掌握游戏的玩法时,也要让幼儿能够注意倾听音乐,让幼儿能够随乐游戏。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与理解环境优美、建筑设施齐全、健康和谐有序的小区文化。
2、通过经验介绍、观察分析、选择判断等方式,乐意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见解。
3、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进一步激发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教学相关图片、统计表、宣传片、标记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夸夸家乡,激发学习兴趣。
师:朱老师家住在三茅,在长旺工作,对长旺这个地方还不是很熟悉。小朋友们都住在长旺吗?请大家向我介绍一下长旺,来夸夸长旺。
小结:长旺是一个美丽、卫生、现代化的乡村!
二、观察分析活动:情景比对,选择判断
师:前些天,我在微信朋友圈说了要买房的想法,热心的朋友向我推荐了两个小区,他们还帮我去实地考察了一下,有的把他们小区的情境画下,有的拍了些照片发过来,大家一起看看,帮我选一选。
1、观察小区景观图,第一次选房【图1、2】
师:这是方方小区,这是圆圆小区。
(1)提问:你更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
(2)举手投票,记录小结。
小结:大家的选择都有自己的道理,觉得这两个小区环境都很优美、设施齐全、现代化。
2、实地考察,观察分析情景,第二次选房。
(1)实地考察【播放音乐】
师:仔细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然后再决定选择哪个小区,把你的姓名标记贴到记录表中。
(2)明确任务要求:两个小区你都得去看一看、想一想,然后再比一比,最后决定选择哪个小区,你就把身上的标记贴到第二次选房记录表中,为喜欢的小区投上一票。音乐响起就出发,音乐一停就坐回椅子上。
(3)胸贴投票。
(4)表述选房理由,进行简单标识记录。
提问:你选择的是哪个小区?理由是什么?
小结:考察得真仔细,认真地做出了选择,方方小区的人们热情、懂礼貌,能够互相帮助,很有爱心,能够友好相处很幸福;圆圆小区的人们遵守规则有秩序,讲究卫生、爱运动懂得健康生活。
2、综合考虑,个性需求,第三次选房。
师:大家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小区,朱老师热爱运动,注重健康生活。哪个小区更适合我?
小结:我们选择居住的地方,不仅要环境优美,设施全,人们能够文明友好、健康快乐、安全有序地生活也很重要!
三、拓展延伸活动:传递信息,宣传家乡
1、设想爱护建设美好城市。
2、观看家乡宣传片。
3、为家乡代言,增进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体现交流和谐美好的景象。
活动目标:
1、认识小草的特征,初步尝试用纸团、棉签等材料表现小草。
2、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水粉颜料。
2、调色盘、棉签、报纸揉成团。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ppt,激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我带来一些小草,请你们看看长什么样?
2、除了这个,还有什么样?你看到的小草像什么?
小结:原来小草是由一片一片叶子组成。
二、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讲解。
1、出示许多小草:这像什么?长什么样?
2、这个小草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原来天气变冷了,风吹呀吹,把小草吹黄了。
3、这个小草什么颜色?为什么变成红色?
小结:原来太阳出来了,太阳的光芒照在小草身上,把小草照红了。
4、我来画一画小草,画这个吧,(选择有难度的小草示范画,示范多种小草)。
三、幼儿创作“小青草”,教师指导
1、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颜色,还有许多作画工具,有纸团有棉签,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工具画小草。
2、要求:
a.棉签蘸了颜料后要在调色盘的边缘刮一刮,尽量不要让颜色滴在纸上,一根棉签只能蘸1种颜色,颜色不能蘸混起来,看谁的小草跟别人的不一样。
b.听到琴声整理作品,将你的画拿到黑板给老师。
四、欣赏与评价。
1、幼儿自评:说说你的画哪里画的好?
2、互评:除了你自己的,你还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我觉得这幅画的最有特色。
反思:我觉得孩子们玩的是开心的,但是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出示小草实物,更易观察,每人分一根。另外,引导环节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做起,由短线到长线地画小草,再画多样化的小草。评价作品时,显得过于啰嗦,以后还要语言精练。
活动目标:
1、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物品,并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进行沟通,换得自己需要的物品。
3、在互换中充分体验交往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向幼儿提出倡议。(倡议书另附)
2、活动前与家长进行互动,发出通知(内容另附)。
3、幼儿在主动与家长沟通的前提下,在自己心爱的、珍贵的玩具和图书中,准备出闲置的、愿意拿出交换的,数量不限。
活动重点:
让幼儿在活动中尽情的彰显主动与人交往、有主见、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活动难点:
能灵活地运用各种语言交往策略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活动过程:
1、活动倡议,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
谁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物品?你想换什么?
在换物活动中你要注意哪些问题?
2、讨论互换活动的规则:(活动前小朋友和老师共同制定的)
(1)、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怎样换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2)、当别人不愿意与你交换的时候你怎么办?
(3)、大家要爱惜换来的物品。
3、进行互换活动。(教师观察、记录活动情况并适时指导)
4、活动小结。
(1)、在这次活动中那些小朋友换来了自己喜欢的物品?你高兴吗?
(2)、在交换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遇到困难了吗?是怎样解决的?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为幼儿创设了真实的交往情境,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在活动中,幼儿各个积极主动的运用有序、清楚、连贯而又带有互动性的语言介绍着自己的玩具,只为了让大家能够喜欢自己的、记住自己的玩具。同时,真实的换物过程,充分地锻炼了幼儿用协商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其次,毕业之前的换物活动也让孩子们之间的那份友谊得以了延续。即使是一张简单的照片,但是,孩子却表达出了希望大家能够永远记住他、想起他的情谊。
“快乐我作主”的换物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需要。物尽其用,玩具换真情,友情最珍贵。在“成人”的眼里,“平等”是成交的前提;而在孩子的眼里,“高兴”就是交换的理由。为此,我们每一位成人请勿用“等价”交换的准则去评判幼儿,而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支持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尝试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即使经历失败和挫折,也会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意思,激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2、认识汉字“飞”“跑”“跳”,增强对文字的敏感性。
3、创编儿歌,发展想象力和表达力。
活动准备
1、参照幼儿用书,制作一幅图画,将蜜蜂蝴蝶贴在天上,蚂蚁蟑螂贴在地上,蚱蜢蟋蟀贴在草上,并分别用白纸遮住。
2、蜜蜂、蝴蝶、蟑螂、蚂蚁、蚱蜢、蟋蟀等头饰。
3、其余小动物的图片若干。例如:小鸟、蜗牛等等。
活动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在之前的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昆虫,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说一说。
——师:昆虫种类繁多,生活的环境也不一样。有些是会飞的,有些是会爬的。请大家说说哪些昆虫会飞,哪些昆虫会爬呢?
二、欣赏儿歌。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图画,请大家说说这是哪里?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师:还有很多的昆虫住在这幅画里面,首先请大家猜猜,在天上会有什么呢?(揭开盖住蝴蝶、蜜蜂的白纸)它们在天上干什么呢?(飞)
——教师出示生字“飞”,请幼儿认读。教师问:天上怎么飞?引导幼儿说:拍拍翅膀飞呀飞,并做相应动作。
——请大家猜猜,在地上会有什么昆虫?(揭开盖住蚂蚁、蟑螂的白纸)它们在地上干什么呢?(爬)
——教师出示生字“爬”,请幼儿认读。教师问:地上怎么爬?引导幼儿说:腿儿并用慢慢爬,并做相应动作。
——再请大家猜猜,草里会有什么昆虫?(揭开盖住蚱蜢、蟋蟀的白纸)它们在草里干什么呢?(跳)
——教师出示生字“跳”,请幼儿认读。教师问:草里怎么跳?引导幼儿说:抬起腿来往前跳,并做相应动作。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教师逐句念儿歌,并做相应肢体动作。
三、儿歌表演。
——请几名幼儿到台前来,分别戴上昆虫的头饰,在座的幼儿来唱问句,唱到相应昆虫的时候,该“昆虫”要唱答句,并做相应动作。
四、仿编儿歌。
——教师出示其他小动物的卡片,跟幼儿一起仿编儿歌。例如:什么动物天上飞,喜鹊大雁天上飞等。
活动延伸
将幼儿仿编的儿歌记录下来,作为一首新的儿歌加以学习。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投放“飞”“跑”“跳”“爬”等动词字卡,幼儿抽到什么字卡,就做什么动作。
环境创设
主题墙:贴上昆虫的图片。
家园同步
请家长跟幼儿一起仿编儿歌,并记录下来。
随机教育
了解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鼓励幼儿模仿。
活动目标:
1.关注紫藤花丛中的黄胸木蜂,知道它的名字和它与紫藤花的关系。
2.能胆交流自己的看法,与同伴协商合作,对黄胸木蜂的基本信息进行简单梳理。
3.萌发探索黄胸木蜂和紫藤花关系的兴趣,体验搜集、分享、合作的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紫藤花有长期的观察基础;搜集黄胸木蜂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物质准备:幼儿自行搜集到的资料,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交流查阅到的资料,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紫藤花丛中的蜂”的知识,是幼儿感受到搜集、分享的快乐。
1.提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找到的紫藤花丛中的蜂的小知识?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
2.引导幼儿利用搜集的图片、图书等资料,采用自由谈话的形式,向家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小知识。
二、请幼儿自由分组,通过自由讨论交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黄胸木蜂的知识梳理后整理到记录表上。
1.请小朋友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知识,整理到记录表上,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介绍。
提问:紫藤花丛中的蜂叫什么名字?他在花丛中做什么?如果没有他会怎么样?
2.小结:黑熊木蜂又名黄胸木蜂,俗称咕噜蜂。他可以助紫藤花传播花粉。
三、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自己搜集的信息布置到信息台上,供家互相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日常随机观察中发现了紫藤花中的“蜂”,对此非常感兴趣。教师由此生成了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究发现并获得经验。
活动中请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与家人一起搜集各种资料,既强化了课堂效果,又能让孩子有主人翁意识,在课堂上注意力更集中。
设计意图
3-4 岁的幼儿对周围世界都充满着好奇。植物怎样生长的?西瓜内为什么有黑色的瓜籽?瓜籽有什么用?香蕉内的小黑点是什么?面对幼儿如此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让他们永远保持一颗充满想像的童心?从幼儿每天吃的水果开始,开展一次寻找种子的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又能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外形不同。
3.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西瓜、香蕉、苹果、梨;家长配合收集各种种子;录像带。
过程建议
1.找水果的种子。
(1)让幼儿品尝西瓜。提问:西瓜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品尝香蕉。提问:香蕉有种子吗?它的种子在哪里?告诉幼儿香蕉中的小黑点就是香蕉的种子。
(3)找出苹果、梨的种子
2.利用每天饭后吃水果的时机,和幼儿一起品尝、讨论:
(1)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种子吗?
(2)找一找它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3.看录像:大树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埋入土里――发芽――小树――大树――结果子。
延伸提示:
1.可将各种种子做成标本,贴上标签。
2.尝试种豆,观察种子的变化。
3.亲子活动: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
提问:毛豆、萝卜、青菜有种子吗?通过“家长园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介绍,展示自己找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