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教案(优秀6篇)

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能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法

1、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2、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学习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

课件 、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出示复习题,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自主学习的任务。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展示不同的摆法。

小组合作

二、探究交流

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三、汇报展示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四、达标检测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五、拓展延伸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那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学生每人一张练习题,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整理知识

1、同学们明天就是圣诞节了,这里有三种圣诞礼物,请你挑选最喜欢的两种,一共需要多少钱?

板书:小熊 27元 小汽车 35元 圣诞帽 15元

学生汇报。全班列竖式计算结果。

你们刚才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4)、也可以从十位算起。

2、谁还能提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

同桌合作。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列竖式计算。

解决比多少的应用题都用什么方法计算?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3、今天我们复习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二、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有没有同学三种礼物都想买的呢?那怎样列式呢?用竖式计算。

2、如果你只有50元,想买小汽车和圣诞帽,够不够钱付呢?

3、50元还可以买哪两种礼物?

三、练习测评

1、数学诊所

82 39 95

-17 +48 -16

( ) ( ) ( )

79 77 19

2、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 和 : 29 和:

36 差 : 54 差: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8 89 71 55 19

+16 - 56 - 8+ 9+58

29+35+9= 61-30+15= 53-9-37=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目标解析:

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迁移

课件出示:

60-24-16= 18+27+39=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

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

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

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

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

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2.尝试列式:6725+28

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

(1)分步笔算。

(2)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6725+28 72(47+16)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

3.尝试笔算第二个算式。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跟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

(一)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完成练习五的第6题。

让学生在辨析对错中发现问题,以利于自己在计算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三)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这是一道情境题,且有两种解题思路,既可以列出连减算式,又可以列出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自由选择。

【设计意图:本环节练习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二)谈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学会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

3、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实物操作和互助交流数数的方法,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疑

1、谈话:

新学期开学,明明的好朋友都来帮他整理书房,看,其它都弄好了,就剩下铅笔还零乱的摆在桌子上呢!

问: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呢?

你能帮他数一数吗?

2、板书课题:

数铅笔

二、互动解疑

1、观察图:

(1)生说一说数数的方法

(2)交流汇报

方法:可以一枝一枝地数;

可以把铅笔10枝捆成一捆一捆的数;

可以5枝5枝的数:“五、十、十五、二十……

(3)问: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数呢?

(4)请大家动手数一数。

(5)同桌互说

归纳:10个十是100

2、出示笑脸图

(1)观察数数。

问:图上一共有多少张小男孩的笑脸?

(圈一圈,数一数)

(2)谁能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3、出示点子图。

提问:这幅图又有多少点子?

圈一圈、数一数

指导:(10个一圈)

说明自己画圈与数数的方法。

三、实践运用:

1、出示计数器

认识:个位、十位、百位

动手拨数:4357

生读数

2、按要求

二人合作,一人拨数,一人读写数。

3、练习:

数方格图;

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九、九十五

4、数一数教室内的桌椅。

四、总结评价

数数方法;

数100以内的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 篇6

教学内容:学习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两数相减时,对准数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上借1当10。

3、会正确书写算式。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两数相减时,对准数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上借1当10。

教学准备:图片、计算卡片、本、笔。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列出算式:35-17=

2、教师利用竖式方法讲解:

第一步骤:先算个位,5不够减7,上十位上借1当10,也就是15-7=8。

第二步骤:再算十位,3借走1是2,再减1等于1.

3、最后是35-17=18。

4、请幼儿说出退位减法口诀。

5、出示计算卡片口算:

45-28= 57-29= 62-26= 66-39= 31-24= 75-59=

6、游戏:找错

7、拿出本、笔书写算式。

8、教师讲解,幼儿书写。

9、教师巡回检查,并指导。

10、作业展览,教师讲评。

活动延伸:

水平一:幼儿自由活动。

水平二:练习口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