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本文是细致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最新6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把4快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2块。
师:把2快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1块。
二、探究新知
1、引导探索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那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生:每份是一半。
师: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师:出示月饼图,并让同学们说说其他图形一半用分数表示方法。
生:用分数表示上图红色部分所占的比例。
师: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
(设计意图:具体数学的一半同学们能说清楚是多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2、拓展
师:请大家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并涂色表示
三、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吗?并涂上颜色吗?
生:动手操作。
师:出示示范图。
师: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呢?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生:因为每一份都相同。
(教学意图: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下面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请说明理由。
四、比一比
师:折(画)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画一画),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生:同学们折(画)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知道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画)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题。
1>1
2 4
1>1
4 6
通过课件演示(意图:平均分的分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于是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五、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含义:将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
比较大小:一个物体或图形,只有平均分才可以用分数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同,每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教学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活区”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生活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分同样大小月饼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同一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及六分之一,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干的事情,将知识蕴于动手操作中,在操作、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6份是个,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2、这个分数中,是分子,是分母,读作:
3、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4、是5个,里面有个,1里面有个,几个
5、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写作:。
6、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写作:,它的分子是,分母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法、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WWW.BAIHUAWEN.com】体含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针对教学难点,本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纸片,通过折和画表示出几分之一。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四、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本课在学法上主要讲究既要重操,又要重学;既要重学,又要重习;既要重习,又要重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认识 1/2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月饼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月饼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苹果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找到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片纸的1/2,选择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为什么都能表示1/2 ?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
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课件)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
2、认识几分之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我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3、比较分数的大小
(1)情景引入:小猴和小猪在一次分吃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它们都想吃的多,小猴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他俩谁吃得多?为什么?
图文并茂的生动故事,使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2)然后进行折纸游戏: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学具图形来表示出1/2 ,体验不同折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在游戏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 ,丰富1/2 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着眼一个“动”字。】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后,设问: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并观察发现: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2 也相同;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2 也不同。教师重点要求学生要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 。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2 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以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完成,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知识点的学习,着眼于设疑和解惑,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5)(课件出示生活中没有平均分的例子)。通过这些反例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以便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学习分数的写法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这个环节,完全放手让学生看课本自学,教师着重点拨分子、分母和分数线表示的意义,以及分数的书写顺序。
【设计意图: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第(三)模块:(三)、巩固新知,提高拓展。
练习的设计分三大块:
1、读出下列分数。
三分之一 二分之一 十一分之一
四分之一 十分之一 十五分之一
2、口答:
(1)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三份,每分是它的( )。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四份,每分是它的( )。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十份,每分是它的( )。
3、开放提高、综合拓展练习:
送糖果
拿出一颗糖果,它是整袋糖果的1/10,你知道总共有几颗糖果吗?
现在一颗糖果是整袋的几分之一
现在你想要几分之一?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 “ 找身边的分数 ”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 、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欣赏短片,谈谈感想。
(五)、板书设计:略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P91、P92、P93,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经历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多媒体平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平均分”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把4个月饼,分给两同学,怎样才能分得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呢?
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呢?
2、引出分数
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到多少呢?
“半个”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认识二分之一
1、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示课件)
(1)(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图)
提问:左边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右边一份呢?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2)一起读一读。师:如果把这句话藏起来,你还能像刚才这样说说吗?先让生默看一遍,然后课件隐去这句话。谁能说?指名说。(同时教师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3)学写“1/2”。(二分之一的书写顺序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1/2怎么写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先写一短横线,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
然后在短横线下写“2”,这个2表示什么呀?(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2份。)
最后在短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一起读,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再来一遍:1/2。
(4)折一折,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1认识了饼的1/2,(师出示长方形纸片)那这个长方形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
请听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2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谁来介绍。
学生汇报:(同时贴在黑板上)(预设:有3种)
○3提问: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辨识1/2
下面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示课件)
(1)(2)(3)
(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
3、提问:1号涂色部分为什么不是这个圆的1/2?
小结: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平均分的。
总结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饼、一个图形,还是其他的,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认识其他分数
1、提问:除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板书:1/3、1/4、1/6、1/8……)
2、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请听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几分之一。
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汇报梳理:
(1)展示一个表示1/4的作品。请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2)提问: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用圆表示分数的请举起来。师收取部分作品展示。同时,师依次问:这是几分之一?
提问:同样的图形,同样是图中的1份,为什么是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它的几分之一。
四、比较大小(课件展示)
1、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下面我要考考大家。一次,小猴子和小猪在分吃西瓜,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它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小猪和小猴还没吃,又走来一只大象,它说:“我最大,我应该吃得最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6。”你们说,大象能吃得最多吗?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生答)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P91、P92、P93,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经历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多媒体平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平均分”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把4个月饼,分给两同学,怎样才能分得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呢?
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呢?
2.引出分数
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到多少呢?
“半个”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认识二分之一
1.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示课件)
(1)(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图)
提问:左边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右边一份呢?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2)一起读一读。师:如果把这句话藏起来,你还能像刚才这样说说吗?先让生默看一遍,然后课件隐去这句话。谁能说?指名说。(同时教师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3)学写“1/2”。(二分之一的书写顺序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1/2怎么写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先写一短横线,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
然后在短横线下写“2”,这个2表示什么呀?(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2份。)
最后在短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一起读,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再来一遍:1/2。
(4)折一折,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1认识了饼的1/2,(师出示长方形纸片)那这个长方形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
请听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2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谁来介绍。
学生汇报:(同时贴在黑板上)(预设:有3种)
○3提问: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辨识1/2
下面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示课件)
(1)(2)(3)
(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
3.提问:1号涂色部分为什么不是这个圆的1/2?
小结: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平均分的。
总结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饼、一个图形,还是其他的,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认识其他分数
1.提问:除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板书:1/3、1/4、1/6、1/8……)
2.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请听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几分之一。
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汇报梳理:
(1)展示一个表示1/4的作品。请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2)提问: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用圆表示分数的请举起来。师收取部分作品展示。同时,师依次问:这是几分之一?
提问:同样的图形,同样是图中的1份,为什么是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它的几分之一。
四、比较大小(课件展示)
1、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下面我要考考大家。一次,小猴子和小猪在分吃西瓜,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它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小猪和小猴还没吃,又走来一只大象,它说:“我最大,我应该吃得最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6。”你们说,大象能吃得最多吗?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生答)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配合,我们共同完成一个活动,老师想把一些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好不好?
师:如果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
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
师: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出示1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预备——开始生:不击掌
师:怎么不拍了?
生1:每人半个苹果怎么拍啊?
师:是啊,这半个苹果,用我们以前学习的数能表示吗?
生: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大屏幕(课件),老师想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怎样分才能做到“平均分”呢?
生:分成的两份必须一样大。
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动画演示)。
师:这样的一份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就可以说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注意这二分之一怎么写?先画中间这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整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就在下面写2,因为表示其中的一份,所以在横线上面写1.
师:一起来读这个数。
师:谁来说说这二分之一在这个圆中表示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这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那另外一半又可以怎样表示呢?(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大家弄清了二分之一的意义,下面你来判断一下,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否是原图的二分之一?
(二)认识四分之一
1.师:认识了二分之一,你是否能利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方法来看看,如果老师想把一月块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又可以怎样表示呢?
2.生: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
3.师:你能来写一写四分之一吗?
4.师:同桌互相说一说四分之一在这块月饼中表示的意义。
5.师总结: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这样的数就叫分数(板书)
(三)动手操作——折一折。
1.师:我们共同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你是否能利用我是为你们准备的这些不同形状的手工纸,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手中那张纸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2.生:动手操作。
3.同桌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你表示的是哪个分数?
4.汇报成果。(把作品贴在黑板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相应位置下)
5.师:你们真了不起,你们不但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而且能折出不同图形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6.生:我折出了八分之一。
7.师:八分之一这可是一个新的分数,快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
8.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八分之一。
9.师:老师要感谢你,正是你的大胆创新,善于发现,善于探究的精神,让我们知道了除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还有八分之一的分数,那么你们能不能也像他这样,大胆想一想,生活中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分数?他表示什么意义?
10.生:举例(板书:15分之1100分之124分之1)
11.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看来生活中的分数真是数也数不清,也就是有-----生:无数个(板书:……)
(四)比较分数大小:
1.师:我们认识了分数,并了解了他们表示的意义,下面你能用准确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吗?(出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图)
2.师:能结合图示,试着比较一下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吗?
3.生: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4.师:再来看下一组(出示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图)
5.生:三分之一大于五分之一
6.师:在比较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7.生1:横线下面的数越大,份数就越小。
生2:同样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
8.师:你的发现太重要了,有了这个发现,我们就可以比较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了,你能试着用他的发现,来比较一下黑板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这三个分数吗?(板书)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二)拓展与延伸:
1、红线长还是蓝线长?(留出红线三分之一和蓝线的二分之一同样长,其他部分遮盖)
2、各涂色的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3、同一个正方形在不同的图形中可以用不同的数表示:1,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五分之一……
4.拿出盒子中粉笔的二分之一,为什么同样是二分之一,却拿出了不同的数量?
师: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要学会善于应变,不同问题要不同分析。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苹果”,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苹果”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 ,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 (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 (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 生:(拍手击掌)
3. (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生:2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 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 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P93做一做:
(1)填一填。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 P96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 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点评]
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运用教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情景感知“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再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要求折出不同图形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后面设计的巩固练习,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离不开平均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 本节课,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