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影子》教学后记【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1.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作者不满6岁的时候,而且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了,但它在作者的脑海里却一直那么清晰,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四人小组交流自学所得。
4.全班交流,质疑:
(1)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小诗有什么关系?可铺垫: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意思吗?从哪儿看出“我”听得入了迷?这些说明了什么?
(2)田老师的故事对“我”有怎样的影响呢?可铺垫:“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请问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呢?
生:把田老师讲的故事比作“春雨”。
师笑:为什么不把田老师的故事比作“冬雨”、“夏雨”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冬天的雨是冷的,春天的雨是温暖的。
师:就是说老师的故事像春天的雨一样怎样?
生齐:温暖。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夏天的雨是狂风暴雨,没有春天的雨舒服。
生:春天的雨能够让万木迅速地生长。
生:春天的雨是绵绵的。
师:田老师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生: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
师:春天的雨是绵绵的,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它们给人的感觉是相似的,所以,作者才会由田老师的故事想到“春雨”。
师:如果用“冬雨”或“夏雨”来比喻田老师的故事,那会是怎样的结果?
生:那别人就会觉得田老师的故事不好了。
生:那田老师的故事很可能会把学生教坏的。
师:是啊,春雨让花草树木快乐地生长,老师的故事则让作者健康成长,这是多么美妙的比喻啊!
(3)这件事为什么让我到今难忘?
师:田老师的故事能教育我,所以我终生难忘。田老师的故事让我终生难忘,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生: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师:你们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
生:从老师的故事中,作者学到了知识。
师:从课文田老师的故事中,作者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田老师的故事讲的是古诗的意思。
生:作者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懂得了古诗的意思。
师:田老师的故事让我终生难忘,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田老师的故事引人入胜。
生:田老师的故事能让作者身临其境。
……
师:是啊,田老师的故事是那样的引人入胜,还能教育人,让我学到知识,我怎么能忘记呢?
5.指导朗读。
(1)从这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中,你们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
(2)我们应该怎样读?
(3)指名试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找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的词句,并想一想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仍然、像……那样……恭恭敬敬、行礼、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3.儿时的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
4.指导朗读:范读、试读、自由练读、齐读。
5.小结并板书。
教后反思:
1、课堂上,问题的提出是循着课题提出来的,所以这一问题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感悟“扣住课题质疑,抓住关键语句读懂课文”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预设加生成是学生思维解放的保证,是课堂精彩的源泉。问题的设计、两个关键语句的品读是预设的,但学生在感悟和理解“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时的发言及由此展开的讨论是没有想到的,也是无法去设想的。这一生成的精彩、学生思维的激活全靠“为什么不把田老师的故事比作‘冬雨’、‘夏雨’呢?”这一问题的出现,而这个问题是在师生交流中突然产生的。
3、课堂生成不是无规律可循,应该是在师生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自然产生的,就好像两个人在闲聊,顺着一个话题能够生发开去。教师课堂生成的能力应该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觉培养的,但是如果课堂预设得过细,或课堂上过于强调执行教案,那课堂生成则很难出现。课堂生成强调师生交流的自由平等,但同样强调教师的“心中有数”,不能“偏题”、 “跑题”,这就需要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4、课文语言的品味,课文情感的品悟,思想情感的熏陶是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其整体效益能否产生,靠的是教师的意念控制,偏向任何一个方面都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教学中,关于修辞手法的讨论,春雨、冬雨和夏雨的讨论等等能说得清哪儿是语言训练,哪儿是情感品悟,哪儿是教育熏陶吗?
教材简析:
《影子》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宗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质疑讨论交流,提高读书能力。
教学目标 :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彡、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流程: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
谜底是什么?(影子)
2、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学习《影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上面的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把不会的字圈上。
(2)识记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并小组交流。
(3)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笔画和偏旁。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
三、质疑讨论,把握重点。(鼓励学生质疑)
(1)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呢?
(2)为什么说影子是小黑狗、好朋友呢?
全班讨论,教师可利用活动挂图帮助理解。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互读。
(4)指名读。
(5)全班分三组进行朗读比赛,评出优胜小组。
(6)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
课下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
附板书:
影子——小黑狗
——好朋友
《影子》教学反思
山东省威海市神道口小学 由小娜
赞可夫说过,语文教学应该打开生活之窗,让沸腾的社会生活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的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在生活中有说不完的话,但在课堂上往往表达不清自己的意见,因此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乐于说话。真正使学生学有所成,达到教学改革的要求。《影子》这一课,我把课堂从教室挪到了给学生带来快乐的操场上,让他们自己亲自去体会,让孩子们的语言在体验的同时,得到发展和提升。让孩子们在操场上来认识今天学习的课文的主角――影子。同学们在操场上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影子会一直在自己的前后左右,这样老师就不用在课堂上照搬课文,让学生没有体验的前提下,古板的记住课文内容。在让学生体验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表达自己对影子的理解,有的同学写道:“影子就像我的小尾巴”,还有的同学写道:“影子一会在我的左边,一会在我的右边”,孩子们经过体验之后的语言跃然呈现在脑海里。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语文教学中老师就应该打开同学们的生活之窗,让学生在快乐的生活中去体验,从而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让课堂因孩子们的语言而美丽!
《影子》教学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隆中路小学 朱娟华
教学《影子》这一课时,我在想,“为什么影子就是小黑狗”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答案就在这句话的前半句中──“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因为影子常和人伴随左右,才像一只小黑狗的。可学生为什么发现不了呢?虽然我作了许多努力,学生还是讲一些不是很本质的理解,如“影子是黑色的,所以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因为影子的形状像小黑狗”等,以致于我动用很多方法去讲析这一句子的意思,教学似乎又返回到繁琐的词句分析上。
我觉得,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还缺少一个基础,这个基础不是“狗”,而是“影子”。对狗,孩子们是有足够的经验的。孩子们轻松地说出:小狗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跑前跑后的。狗和大家形影不离孩子们都很熟悉。对影子,孩子们虽然也有一些经验,但不多,而且零碎,这些经验还不足以形成影子和人(或者物体)形影不离的概念。所以,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能顺利进行迁移,把影子和狗因为与人形影不离而联系起来。
如果孩子对影子的经验很丰富,如果事先让孩子获取一些影子的信息,使得他们熟悉影子与物体之间的关系,那么……
我的教学思路逐步形成,并进行了有效地实践。
我首先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在室外玩“影子”。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学生有的独自在研究,有的几个一起在跑来跑去,有的在玩“踩影子”游戏。操场上,我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一边蹦着、跳着,一边引导学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可能是太少和学生一块活动的有缘故,我一次次感受到学生带来的活力和欣喜。
随后,我让学生席地而坐,交流玩影子的发现。下面是我记录的部分孩子的发言:
生1:我发现影子是黑的。
生2:我发现,当太阳在我前面时,影子在我后面;我转个身,太阳在我后面时,影子就在我前面了。
生3:太阳在我左面的时候,影子在我右面;太阳在我右面时,影子就在我的左面了。
生4:我发现影子可以变长变短,当我蹲下时,影子就变短了,当我踮起脚时,影子会有点变长。
生5:我弯腰时,影子也可以变短的。
生6:(侧身对太阳)我这样站时,影子会变细。
生7:我躲在大树后面时,我的影子不见了!
生8:我跑到老师的后面时,我的影子也不见了,被老师的影子盖住了。
生9:当我和在玩的时候,我们俩的影子好象也在一起玩。
生10:你们的影子都是躺在地上的,我可以让我的影子站着,你们信吗?(边说边跑到墙边,教室里也能看到影子),你们看墙上,我的影子站着呢!
我不得不惊讶于孩子们的能力。只要给他们研究的时间,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有了这样的铺垫,我再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阅读体会,以下是一个片段教学实录: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知道了影子在前,影子在后,是因为我们人在动。
师:怎么动?
生1:有时面对着太阳,有时背对着太阳。
生2:我读懂了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因为影子是黑的。
生3:我家的小狗经常要跟着我,赶它也不肯走,影子也是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也到哪里。
生4:我知道影子为什么是黑的,因为太阳照在我们身上,光被挡牢了,后面就有影子了。
我发现我的学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竟是那么轻松,那么顺理成章,一点都无须教师引导。阅读感悟过程那么简洁,又是那么深刻!
不用说,原因在于我的学生先玩了影子游戏,拥有了关于影子的较为全面的经验,这种经验促进了孩子的阅读理解。这一探索实践过程使我对“生活经验”有了新的看法。
《影子》教学反思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小学 李 洁
1、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3、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质疑,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谈低年级朗读指导──《影子》教学反思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黄兴小学 杨 冬
刚入学三个月到的一年级小朋友,对朗读抱有极大的兴趣。从老师的范读中,他们强烈地感受到课文的美,老师真厉害,读得这么好,我是从他们给我的热烈的掌声中感知的。可是,他们自己读却不那么令人满意。这是因为他们分不清词与词之间的停顿、轻重、缓慢。于是,就需要老师恰如其分地给予指导,引导他们通过声音表达自己喜爱,悲伤、高兴、感激、同情等各种各样的感情。可是,光凭说教,难以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呢?我就拿小语第一册第九课《影子》的朗读指导来说吧!
我在设计教案时,就以朗读作为理解全文的主线。第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中,不但教学生朗读的技巧、方法(读出常常跟小黑狗的重音),而且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尤其是学生跟老师的挑战读,再加上学生对老师及同学的朗读评价。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引导学生质疑朗读,实际上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此处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朗读指导不到位,只为朗读而朗读,学生没有真正地领悟感情,而且没有把自己领悟的感情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尤其在几个学生讲到自己养过小狗,小狗常常陪着她,围着她转时,……我启发她说出了喜爱或喜欢小狗的感情。此时,我应该要求学生就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而我却没有让学生读,让学生领悟的这种感情白白地浪费掉了,只在纸上读兵,没有进行实践。而如果此时多让学生试着读,且让学生评价是否读出了喜爱的感情,我相信,每个学生将会有不同的但同样都是精彩的朗读效果。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学生经历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比起简单的说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容易表达相应的感情。还有,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情感切入点,适时朗读,也比硬是要学生讲出到底是什么感情,或带着什么感情来读,也具体、丰富、形象得多。如几个学生讲到小狗在我放学后在家门口等“我”,高兴地舔“我”,此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把这种等“我”,舔“我”的感情具体化,不就是喜爱之情吗?
综上所述,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应到位、应灵活,更应符合低年级小明的年龄,思维特点,感情地朗读效果才会更佳。
《可爱的草塘》一课编排意图:一是继续训练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特点,在教学时,对重点的突破训练较到位,能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关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让学生边读边思,从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是由呆腻——惊喜——赞叹——爱恋。这一变化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对北大荒、对草塘的认识逐渐加深,对草塘的爱也逐渐加深而产生的。这样引导,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表达顺序。
在进行借景叙情方法训练时,从“我爱北大荒”这一中心出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几处对景色描写的语段。通过品味、揣摩,体会各自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处理教材有利于知识类化、系统化,也便于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给学生迁移运用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至于对景色描写的语段的训练,侧重对草塘美景的训练,忽视了草塘风光奇特的指导。通过反思,颇有感受。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草塘美景这一部分内容中得出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草塘风光奇特这部分内容上来,实现学法迁移。这一环节没有实施深感遗憾。
最后对朗读指导训练不够,应如何指导朗读呢?通过反思,朗读草塘美景用惊喜、愉快、赞美的感情去读,整个段落语气要轻柔。朗读时,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与作者一起进入“这草塘真美啊”的情境中。小河奇特这一部分,应用赞美、惊喜、恋恋不舍的语气读出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之情,特别文中描写小河的排比句朗读时,要指导学生从停顿、重音、节奏三方面把握好。
一、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二、创设情境活动
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创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部分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教师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训练,不应茫目的多读,也会受到训练的效果。
《影子》教学后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新小学 朱见斓
教学《影子》时,明显感到学生很喜欢这篇课文。还没上课,他们都会背了。我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同桌说一说:我的左边是( )右边是( ),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学生们很兴奋,马上左看看,右瞧瞧后,同桌就互相进行说话训练,然后指名说。
接着我引出了课题。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看看,现在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吗?想想,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它?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势引入课文教学。请学生们看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第一幅图),学生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小手就陆陆续续地举起来了,有的说:太阳在小朋友的前面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后面。也有的说:小朋友向太阳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后面。我一一肯定。又故作神秘地说: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有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小朋友背着太阳走,影子就会在他的前面。”多聪明的孩子啊,我大大表扬了他一番,夸他是我们班里的小博士。听到表扬,孩子显得很高兴,坐下来后,腰背挺得
笔直。(这是一个上课不太听,却很聪明的孩子。)
学完课文,我还让孩子们同桌合作,一个做影子,一个做小孩,表演书本的内容。其他孩子边看边念课文。这似乎让学习变成了游戏,孩子们非常投入地准备,又在嘻嘻哈哈的表演中,巩固了课文。
一、思考
1、教学内容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学目的?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难”能力,这个要求会不会过高?
二、教学这个课时后,我有如下体会
1、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如教学一开始,我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说说: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那么,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吗?”话音刚落,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了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时,我说:“为什么不说影子像只小黑熊?”“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小狗是怎么跟你玩的?”亲切的家常话题,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同桌看图互相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看出来?在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时,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疑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读通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见景生情,在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主动发展。
《影子》教学后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桂平镇城西小学 黄金华
本课的教学,主要从生活现象引人,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最后又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生活再实践,从中,让学生认识有关“影子” 的一些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如教学一开始,我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说说:我的左边是( ),右边是( ),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那么,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吗?”话音刚落,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了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子》教学随笔
江苏省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 姜 梅
听了程老师的一席话,我也深有感触,小班制条件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它的优势的确很突出。
我们都清楚学习不是知道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小班制条件下,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正确地选择,组织和设计教学的内容,并以开放、对话的方式呈现。
例如《影子》一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但学生对太阳和影子的位置关系搞不清,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40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课堂上做起了游戏,我们搬开桌椅,在腾出的空地中间,小朋友们围着灯站好:“今天,老师把太阳公公也请来了,想不想和太阳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40个小朋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在教室里试着活动,他们边跑边互相持着对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这就是书上说的“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因为学生围成的是一个大圆,所以处在灯光的任何一个位置的影子学生都能很直观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师对身体与影子的位置变化关系作任何解释。
这样,在实际活动中,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初衷。
从课题导入看语文本体目标的落实──《影子》教学感悟
广东省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南山分校 吴立青
新实验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该肯定,在此指导思想要求下,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质的改观:教师“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现象基本不复存在;学生的思想、情感、手脚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放;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浓厚情境氛围中,自由平等地与教师、与同学、与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相互对话。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强整合,为了激发兴趣,为了创设情境,教师们往往会搜肠刮肚,围绕着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大量的搜索、解剖、分析、综合等,创设浓重的情景氛围,编排许多有趣的游戏活动,还能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制作出高级别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每节课都沉浸在完全的声、光、电、画的变幻之中。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再好的手段方法过了头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学生经常在如此热烈隆重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语文,注意力全都被有趣游戏和精彩动画夺走了,在每堂课看似热烈的课堂讨论的争辩中,教学时间悄悄地溜走。而对于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语言的学习” 就难于落实到位了,语文课也就没了“语文”味。
新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教学有繁重的识字任务和高要求的说话训练,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大力削减不必要的创设情境和无效讨论的时间,要特别重视语文教学本体目标的落实,要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每课的识字写字和说话训练等任务。而且,这种意识要贯穿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设计之中。导课部分是一堂课的开始部分,是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加强语言的学习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一册《影子》一课的导课环节的两种不同的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种导课设计】
1、播放《可爱的太阳》的录音带,师生齐唱,感受太阳的温暖。
2、师:你们看,太阳公公散发出了光芒,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还会洒到哪里?
3、师:当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生到户外自由活动)
4、(回到教室) 师:谁愿意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课题:影子)
5、师:同学们会做手影吗?会的同学你们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我们吗?(请三、四个同学上台)
6、(播放《影子》的歌曲,学生认真听,感知曲子的内容) 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歌词。 (师有节奏地范读),我们一起来唱《影子》这首歌,还可以配上动作。
7、我们再来做个游戏:(踩影子)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一个当歌星,一个当太阳(戴太阳头饰),一个当小朋友,一个当影子(手拿前、后、左、右的生字卡)。看哪个小组配合得最好?
8、我们知道太阳光照到物体上会有影子,你还知道什么也能产生影子?你最喜欢的是哪个造型?为什么? 如果我们把自己变的造型,加上想象,涂上颜色,那会是怎样的一幅画呢?(展示事先准备的图)
9、播放《影子》的课文内容课件,学生边看边找到相应的课文段落。
这种导课设计的“九步曲”,包含了一个课件,两首歌曲,三项讨论和四个活动,整个过程热闹非凡,学生参与面广,活动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但是,导课过程耗时超过了 25分钟,只给语文最主要的部分──生字的认读,课文的朗读,说话的训练,汉字的书写等留了不到 15分钟的时间。如此长此以往,将对以后的语文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1、努力寻求内容情境和语言训练这两者的结合点,找准突破口,把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导课部分力求精练、精彩,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把许多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观察体验的部分用作业布置的形式安排到课外去。
4、课件设计不要攀比难度、豪华,力求简单实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5、加强课内与课外,教室与自然,语文与其它学科,学生与家长等各种因素的有机整合。鉴于这几点想法,就有了另一种导课思路。
【第二种导课设计】
1、(做实验,学生仔细观察。)一束光照在白纸中间立着的一枚铁钉上,学生看到了一条长长的影子。
2、揭示课题,出示卡片,学习一个生字“影”。
3、边观察边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看到的景象,结合学习“前”“后”两个生字。
光在(前、后、左、右)面照,影子在(后、前、右、左)面。
4、说话训练:
我的前面是: 。
我的后面是: 。
我的左边是: 。
我的右边是: 。
这种导课设计层次清楚,简单明了,朴实有效,有“一举四得”之功:首先结合揭示课题学习了三个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其次还触及了本课的重难点部分,学生很快认识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再次根据课文内容和实验过程有机进行了说话训练;最后还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课过程控制在了10分钟之内,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可以大力进行认读生字、朗读课文,书写生字等语文本体的学习。当然,认识影子的有关现象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此,在课中我还安排了作业布置这一环节:
1、选定一个有太阳的日子,分早、中、晚三个时候逐次观察自己的影子,比较思考回答问题,“哪个时候的影子最长?有什么原因吗?”;
2、下课后,自己找老师、家长或同学、朋友一起玩比手影和踩影子的游戏;
3、请求音乐老师在音乐课间教唱《影子》这首歌。
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呢?我们的回答明确而肯定: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学习语言上来。也就是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认定了“学习语言”这个大目标,事情就变得这样明白而简单了。语文教学究竟是干什么的?如果我们把视野扩大到世界母语教育的范围,就不难发现,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母语教育,而这一母语教育的任务理所当然地都由国语(语文)课承担。语文教学本体目标以学习语言为核心,强调语言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领悟,注重发挥语言自身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比较完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