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必备】小学美术教案模板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美丽风光,感受各地不同风情特色,学画风景画。
2.在乘上列车去画画的情景驱动下,观察、感受或想象,画一幅风景画,培养孩子观察捕捉、绘画表现的能力。
3.感受美景对心田的滋养,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启发对美丽风景的观察并进行表现。
难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和表现角度描画美丽的风景。
三、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背景音乐。小火车的背景图版。
2.学具:彩卡、胶水、双面胶、水彩笔、剪刀、胶水、棉花、毛线等。
四、板书设计: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段声音。听好了,这是什么声音?”(播放火车开来的声音)
师:你们坐过火车吗?都去过哪儿?没坐过火车的小朋友也没有关系,这节课,我要带领大家乘着小火车到祖国各地去旅游,一边玩,一边画画,那你开心吗?(板书课题)
2.我们这间教室就是一节超大车厢,看看咱们的幸福列车,你们之前剪好的自画像我已经贴上了!(展示展板并贴上黑板)现在,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播放《火车开了》的音乐,全体起立,左手搭肩,右手臂摆动开火车)
二、引导观赏,自主探究:
1.“小火车到站了,请火车停下吧”征求大家意见,你最想去哪里?(北京、上海、桂林、海南)或者(高山、大海、森林、草原)
2.依次欣赏图片,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
3.有的小朋友很厉害,都能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更厉害,除了绘画之外,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现呢?(教师拿出剪刀和彩卡启发回答)
板书: 怎么办:画、剪、贴、撕、折、捏、摄影
4.突破难点:师示范重叠剪贴小树,启发白云用什么材料粘贴,师演示用棉花粘贴。
5.师归纳:刚才观赏了那么多风景,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都看到了什么?
师:天空上有有蓝天、有白云、有青山、有绿水、有大树,有小草,那我们就分成五个组:蓝天组、高山组、小河组、绿树组、建筑物组。
板书:
组团结协作,大胆表现。
四.拓展提高,情感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师:等将来你们长大了还要到全国各地去旅游、画画。我国地大物博,有世界屋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美丽的上海、西安兵马俑、天涯海角海南岛等等。祖国那么雄壮、美丽,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不是?
六、教学总结
课题:第二课〈〈卡通大亮相〉〉
课时:五课时之一
课型:教研课
授课教师:薛苇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手法。
2、运用夸张、拟人手法创作简单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设计的手法认识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动画片《西游记》影碟及相应VCD音乐光碟、自制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课前上查找自己喜欢的卡通图片并存在移动盘上带来课堂、彩笔、32开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学生随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音乐声有序进入教室,按八人小组坐好,并摆放好学具。
二、谈话导入
1、师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它哪里?
学生答:《西游记》里的歌。
师补充:这首歌我们很熟悉,是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
2、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断。
3、师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画片?(学生自由发言)
师述:你们知道的真多。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为什么?
(学生举手谈)
动画片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课件出示部分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
4、师明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第二课《卡通大亮相》。(板书课题)
三、启发认识
1、课件出示各种卡通形象,学生将课前找到卡通图进行展示。
2、学生小组讨论:卡通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听取意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比较验证
教师课件显示狗的写真图与卡通形象图,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后结论——
卡通形象在狗的外形特点上进行了夸张、拟人等设计,使造型更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贴近人的生活。
四、设计方法
1、教师演示人物与动物的卡通设计各一,学生观摩感受夸张与拟人方法的运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口述介绍夸张与拟人——
(1)夸张:可加强形象的娱乐性和幽默感。例如日本卡通人物采用的夸张方式是改变人体的正常比例,将身体缩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达到一种奇妙的滑稽感。
(2)拟人:这种手法在卡通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象我国动画片《黑猫警长》、《雪孩子》、《蓝皮鼠和大脸猫》,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等,都是优秀的卡通片。它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卡通形象拟人化。
2、师生共同设计台灯的卡通形象。
教师黑板画一盏台灯的写实简笔画,口述:同学们愿不愿和老师一起把这盏台灯变化为一盏卡通灯?(生述:愿意)
那你们说出变化方法,老师画。(教师按学生所说画)
学生共同设计的作品,教师鼓励,同时针对学生想法缺陷进行进一步设计完善。
五、自我实践
1、学生进行卡通形象设计练习,每人设计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
教师巡视指导。(不动笔,只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启发、辅助)
2、选一些表现跳、跑等动态的作业利用投影仪展示。
师问:这些形象老师觉得设计得不错,就是有一点点不足,你们发现没有?
生猜答,师再问:从它们的表示上能看出跑的速度或跳的高度吗?(不明显)
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设计更明了、生动。
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课件显示解决办法——利用曲线、直线、折线等辅助线条增加动势效果。
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设计完善,修改自己画稿。
六、展示
1、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最有特点的作品拿到讲台前。
2、被选出作品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将自己作业展示出来,并自评。其余学生谈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正确。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
七、课后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通过上、看书等途径了解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
全课结束。
板书设计(略)
课后:
本课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歌曲、片断着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设计,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实践过程中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对卡通图形的鉴赏能力得以提高,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卡通形象。从学生参与学习态度、作业效果看,这节课不失为一节成功的美术课,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一、教材分析:
“心灵手巧”系列课程是整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对废旧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中,真正做到化废旧为神奇,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形式从绘画造型---想象设计---创造制作。本课也是上一课设计飞机的延伸,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各种材料力所能及的表达出来,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合作的乐趣,感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人类石灰物质文明个文明的成果都是人们合作的饿结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意识和基本素质,是做人、做事、合作、交往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活动、分组学习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本课以合作的学习方式较为合适,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交流,能有效改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表现飞机的造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己设计的飞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的习惯,鼓励学生自由合理地选择工具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所取材料形、色、质、量的感知,巧妙地选择和利用材料传达自己的设想。
难点:材料的合理选择,制作技巧娴熟(卷、切、插、接)。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以及黏土等。准备相关手工工具:剪刀、双面胶、美工刀、不干胶、细铅丝和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看一看
教师先让自己用彩色卡纸制作的飞机在教室里飞起来,飞机上带着电视台的一则消息,让接到飞机的同学大声地读出来:我们将在中小学生举行一次航模大赛,要求利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成本越低越好,主要是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一说
相互讨论、交流学生所带的材料,说说自己的材料有哪些特性和优势,找己的材料与飞机的形状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画一画
将自己的饿设计意图画出来,对照自己的材料,找出还“差”哪些材料?这时候与同桌、前后的同学结成四人小组,取长补短,感受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做一做
四人小组组成后,进行分工合作:设计的确立---工具材料的选择---制作方法的运用---操作步骤的实施---效果的检验---收拾。让学生感受提高技艺,锻炼学生的细致耐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切割、拼接等技巧做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安全问题。
评一评
教师将教室前面布置成一个展台,请其他老师和同学来做评委,先由学生对自
己的作品作介绍,然后评委会作出总评,尽量发现每一件作品的闪光点。课后拓展
利用这些废旧材料还可以制作更多的生活中实用的东西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像,让学生了解花灯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地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绘画花灯或节日灯市的表现出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过元宵节----花灯活动,掌握花灯和节日灯市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节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2、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
环境准备:教室里挂些花灯,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教学思路: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给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3)老师介绍花灯历史:老师结合课件介绍观灯活动的来历及相关花灯的品种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节日风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的了解。
(4)展示交流花灯: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花灯,介绍花灯外形、结构、制作及材料方面的特点。
(5)师生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观灯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老师示范: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观看花灯时的热闹场面,以灯为主要表现对象。
(7)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
(8)展示:优秀作品欣赏、评析。
(9)课的拓展:欣赏有关元宵节----赏灯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情感的流露。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了解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传统观念文化。
1、基本形体切挖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2、点的集合
“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造型表现,同时,“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
因为教材导语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点:豹皮上的斑点、花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从高楼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也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用点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仅仅视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欣赏,并配以“修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色板上,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画面由五颜六色的点构成,达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艺术效果’”的文字介绍。紧接着呈现的是“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状的点”的示意图,配以金钱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以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特色。
翻页后,以“学习提示”开始,通过“技法点击”和示范作品及学生作品,为同学们进行自己的创作从技法到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而“学习要求”清晰地点出了最终应该呈现的结果。
以点为主线,通过欣赏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对比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通过欣赏古希腊人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的建筑,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各种形式的物象,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充分体验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明白点无处不在。本课可采用“导入激趣—解读概念—欣赏作品—尝试创作—评价展示”来完成教学。
一、引导阶段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2.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凡·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
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欣赏学生作品。
3.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作业要求:(1)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四、
1.能否理解点的概念。
2.能否掌握“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及代表人物。
3.能否运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表现作品。
4.能否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3、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凡是客观世界的景物都是有透视现象的
2、让学生了解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
3、让学生用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副《远去的路》
过程与方法:
1、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图片中的透视现象。
2、让学生看图片尝试画出简单的透视图片。
3、教师小结定义什么是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教师示范画透视图。
4、注意透视现象同桌合作完成一幅《远去的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
2、难点: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各种近大远小的图片资料
2.学具:旧画报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你能用间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感受透视的微妙,使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和掌握透视。
3、揭示课题:《远去的路》
二、新授
1、讨论学生简易画,从中发现问题
讨论:在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以外还有哪些透视现象?
近高远底近宽远窄近长远短等
教学说明: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问:什么是透视?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同的位置上就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宽远低的变化这就是透视。
1、出示图片:站的高的地方看远去的路站在左边看远去的路站在右面看远去的路小组讨论说说这些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视
2、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1)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2)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的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教学说明:用这样的比喻通俗易懂让学生对这些名词的概念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3)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
5、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
(1)学生小组讨论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师小结:A作视平线和消失线B定山脚线和远山C贴正视的房子
D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
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3)作业要求:同桌合作一个画透视图另外一个负责剪贴
(4)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合作利用废旧的彩色画报根据前面老师所讲的透视方法来完成一幅剪贴的有透视关系的风景画使学生对透视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评价
1、布置主题:奇妙的视觉。
2、展示学生作品。
3、点评:是否符合老师要求的透视变化和颜色变化。
4、教师小结。
4、线与造型
生活中并不存在绘画中的“线”,是创作者根据观察和感受,为了更好地进行表现而“提炼”出来的。从一年级起,每个学年的《美术》教材中都至少会有一课涉及到线与造型。但是基本都是以感受线条,体会线条造型为主。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将线条表现与造型联系在一起。开始呈现的生活中的“线”,其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从生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线”的能力。所以在导入课文中这样说:“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会发现许多不同类型的线:架在空中的电线,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还有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等。艺术家用线创作出众多丰富的艺术作品。”首先是“观察”,然后是“发现”,最后是“创作”。观察和发现线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创作。接下来选登四幅中外艺术作品就是为了让同学们直接欣赏并帮助分析“线”的造型能力。“线可以用来确定物象的形状轮廓,表现明暗结构、质感肌理等,对线的研究是绘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翻页后,就可以看到和“学习提示”紧密结合的多种线条的表现形式,既有线条本身的多种变化,也有线条的多种组合效果。配合“学习要求”则是人物头像的线描画绘画方法。之所以选择人物头像,是因为这是上课时最容易观察到的表现对象,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以自己的观察提炼出自己需要的“线”完成作品。为了强调“线”,在“学习要求”中特别强调要“着重表现人物的头发”。教学目标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一、课时:
2课时。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可爱的娃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动手制作能力,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材料制作,发挥想象力。
四、难点:
使学生制作出较有特色,有新意的娃娃。
五、教具:
课件、彩色纸、剪刀、胶水。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一个个用塑料袋做成的可爱的娃娃在蓝蓝的天空中一飘一飘的,并伴随着欢快的背景音乐。提问学生:这些娃娃漂亮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把课件中的娃娃放大给学生看,使学生能较清楚地观察。)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整;是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在塑料袋上拼贴成娃娃的脸,然后,再往塑料袋时吹满气,用绳子扎起来,牵着绳子跑,就成了“会飞的娃娃”。今天,我们就来做这种“会飞的娃娃“。(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把娃娃做成什么样子会比较可爱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娃娃的脸做成各种各样的,如;人物、动物、怪物、其它等。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姿料,我们来欣赏。
2、播放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给学生看;点击“人物”,出现小女孩、小男孩的各种头部形象;点击“动物”,出现熊猫、小狗、小兔等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部形象……指出制作娃娃时,主要注意五官、发型的装饰。
3、教师示范制作技巧:
(1)注意色彩深浅的搭配,使色彩搭配出较好的效果(课件演示)。
(2)剪贴两只大小形状相同的五官时,如眼睛、耳朵时,可以把彩纸对折剪,一次剪两只。
(3)做小女孩的头发时,把彩色纸剪成一条一条的,再用铅笔卷一卷,就有卷发的效果。
(二)布置作业:做一个可爱的娃娃。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三)课堂小结。
第二节:
(一)表扬上节课作业中构想较好的作业,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去制作。并宣布做完后,在课堂的后十五分钟带学生去操场体会娃娃飞起业的感觉。
(二)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材料,尽量使制作效果更好。
(三)学生制作好后,教学生吹气、扎紧,使绳子留下一段能用手牵起来的长度。
(四)总结学生制作情况,并指出我们待会就要走出教室到操场去放飞娃娃了,大家注意在玩的时候,要多保护环境卫生,不能乱扔,玩完后要带回教室。
(五)在下课前十五分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心尽情地体验娃娃飞起来的快乐,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游戏中,与学生探讨娃娃会飞的原因,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科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做一个可爱的娃娃。
七、板书设计:
会飞的娃娃
人物怪物、动物、 其它
八、教学后记:
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