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精选2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会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及纸片
学生准备:
纸片及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冲突
1、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
谈话:同学们,两个小朋友为春游了一些东西,想请你们来帮他们分一分。 (课件出示4个苹果,两个小朋友)
(1)提问:如果把4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合理?(指名反馈) (2个。同时课件出示:每人分2个。)
(2)如果只有2瓶水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瓶呢?(课件出示:每人分1瓶。)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什么?(板书:平均分)
(3)如果只有1个披萨还能平均分吗?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一半)会分吗?如果请你来分你打算怎么分?拿手指指披萨的一半在哪里?一半该用什么样数表示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2、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披萨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月饼图) 谁会读?还有谁会读?咱们一起读。(师板二分之一)
提问:左边一份是这个披萨的 1/2,右边一份呢?(也是1/2)。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披萨的1/2。
(2)现在你能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到披萨的1/2的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能得到什么的1/2呢?(示西瓜、桃子、蛋糕、绳子分一分)
(3)1/2怎么写呢?请孩子们认真观察。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再来一遍:1/2。
二、活动——建构
(一)操作感悟。
1、折长方形的1/2。
(1)认识了月饼的1/2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那这个长方形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请看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用斜线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涂好的同学想想你是怎么得到长方形的1/2,哪些同学已经完成,坐好给老师看一下。
(2)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谁来介绍。
学生汇报:(PPT示)
都能用1/2表示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判断1/2。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提问:2号和4号和5号同不也是分成2份吗?为什么不是1/2?
小结: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平均分的。 总结过渡: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披萨、一个桃子,一个长方形,还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二)做分数。(3)提问: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
1、提问:学得真不错这是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板书:1/3、1/4、1/6、1/8??)
2、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请看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几分之一。
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用“我把()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分之一。”
3、汇报梳理:
(1)展示一个表示1/4的作品。
请学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2)提问: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用圆表示分数的请举起来。师收取部分作品展示。同时,师依次问:这是几分之一?(边反馈,边板书)现在比较它们涂色的部分,你能说一说1/2和1/4谁大吗?(1/2)1/2表示一大块,1/4表示一小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运用同样大小的圆能不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同样大小的圆,想象一下,你觉得1/8要比1/2和1/4怎么样?(小)如果还是这个圆形,继续平均分下去,可能会出现几分之一?(生自由说)
小结:也就是说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每一份就会越来越(小)。
(4)提问:同样大小的圆形能比较大小,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能比较大小吗?(能)其实老师给每个四人组的同学准备的图形都是一样的,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和同组的人比一比,说一说。
过渡:大家学得真不错,还想继续挑战吗?请看: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
( 2) 比大小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咱们和分数交上了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位朋友有多少了解?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多,想不想再到生活中去找找分数。
四、应用知识——拓展能力
1、展示法国国旗,奥运五环,巧克力
提问: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这些图案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2猜一猜
3数学小博士
4找找广告中出现的几分之一。
结束语:同学们,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板书:
3 (三)课堂练习:(1)93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略)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