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魅力》教案分析【7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线条的魅力】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
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教学准备:
(学生):铅笔、记号笔,彩色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稳定情绪,师生问好。
一:导入
1:吴老师今天特别开心,第一次和我们二小的小朋友见面,今天这节课,要看看哪些小朋友发挥的最好。老师呢,也带了我的好朋友和大家见面,你们看!
ppt展示小鸟伴随着音乐飞舞,带我们去了好多地方,师边说边用手指划过小鸟的踪迹,生跟着老师一起用手比划。:
2: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小鸟飞过的地方,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们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一片大森林;
生2:有跨海大桥,还有河流;
生3:还经过了斑马的身边;
师,是的,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引出所有这些地方中线条的概念和存在,
板书:直 短
3:出示湖面图片,学生说说风大,风小,龙卷风时波面上线条的变化
4:师小结:线条无处不在,请小朋友们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线条有哪些?
生1:老师身上穿的衣服的条纹
生2:家里空调机上的纹理
生3:地面上的地板有横竖相间的格子条纹
5:师:小朋友真是会观察生活中的美,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道具——出示丝带,分别请一个男生和女生上台来表现出一种你喜欢的线条:
男生:螺旋形的线条 ◎
女生:一个大圆圈的线 ○
二:新授
1:师:线有很多种,请小朋友们拿出桌面上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彩色卡纸,在中间,画出你最喜欢的一条线。
2:师展示学生作品,补充,一条线条太孤单了,我们一起把它的兄弟姐妹都叫来,紧紧依靠在中间这条线,补充画面。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请你说说现在有什么变化了?
生1:画面更热闹了;
生2:出现了美丽的画面;
4:师ppt出示一组图片,请生观察欣赏,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副,为什么呢?
生回答喜欢第一幅,师问:1留白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
生1: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生2:视觉冲击力很强;
生喜欢第三幅,因为线条像河流一样,缓慢又舒缓;
生喜欢第二副,因为像螺旋纹一样,一圈一圈缩小;
生喜欢第四副,因为像咖啡牛奶一样,泡泡软软的;
5:师小结:经过线条有序的组合之后,变成有节奏的律动。
出示吴冠中作品《老榕树》,学生说说观察后的想法和感受。
师板书:粗 细 穿 插 黑 白 灰
6:师ppt出示画面某个局面的线条——再出现半个画面——整个画面
展现整副侍女图,引导线条的重要性。
三:创作要求
1:运用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穿插等变化进行创作
2:可以再原来的作品中进行添加,如果现在你的新的灵感,也可以拿出新的纸重新创作
四: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
说说自己最喜欢那幅作品,理由,师适当点评
六:课后拓展
小结:我们感受到线条带给我们的美丽的世界,出示两把椅子图片,提问,如果你累了,更喜欢哪把,为什么呢?
师小结:线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可以学习的经验:
1:教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循序渐进,教师引导,学生的回答都很到位。
2:准备的课件,课件中选用的图片都较典型
3:层层递进,课堂气氛不错,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发挥。
4:从单线的练习到线的组合,很到的引导学生进入到线条的世界中来。
可以改进的地方:
1:教师的语态和速度过快,让学生感觉节奏太快,跟不上步伐。
2:课件中如果每张图片都有对比,并且教师能在学生回答之后点出图片中线条的魅力所在会更好。
3:最后作品的解释和解读还可以更详细和深入。
《线条的魅力》导入我本打算以细铁丝变出不同的形状,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体会千变万化的线条风格,如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但一时找不到适合的铁丝,我就让学生以已有的印象经验来回忆、感受不同形态的线条,并给不同的线条取名字。没有将线条视觉化,结果学生在理解上跟老师的引导上有些出入。比如线条有直线、波浪线、曲线、弧线、长城线等都能想到,但在线条长短、粗细变化上没有考虑到,有些同学还与数学上的概念混淆,如射线、线段、延线等。“直线是没有端点的线”,这句话是对的,但在绘画上不需要这样考虑的,也就是没有必要争论的。
在欣赏线条作品时,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线条组合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很会联想,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但对“感觉”一词理解不够,这时应该是找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看到的第一感受,如或坚强、或挺拔、或温柔、或紧张等。
课堂练习是给我们的陶罐装饰图案,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组合出一幅有韵律的画面。我发现四(5)班的学生在绘画能力上普遍比较弱,一个陶罐的外形画的歪歪妞妞的、不对称等。
美术课缺少视觉体验,也是一个问题。学生没有得到直观化,很难发挥想象。
首先,从课的选择来讲: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作用于生活,这堂课的教学正是遵循了这样一种原则。本课教学的主题——“线条”,来源于生活,最后学生又用创作出来的黑白线描作品小鱼来装点热闹的水底世界,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中间的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线条”二字轻松展开,把教学目标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课堂呈现得井然有序并非常的富有节奏感。
其次,从教师的角色来讲:教学中多处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如:丝带舞动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样的线?在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中,你们又发现了哪些种类的线?欣赏克利的《奔流》,他用了什么线来表现,线的排列又有什么特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能说明了老师把学生看作是这节课的活动中心,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和服务者,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利用教师的“主导”优势,积极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再次,从教师的示范来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直接透露出一个老师绘画的基本功是或扎实及教师的'素质素养,并由之将教育信息传输给学生。朱老师的示范虽然简单,但很明了,很有激情地在鱼形白纸上系统地描绘出线条的粗细、疏密、长短、曲直、浓淡,边讲解边分析,很快就呈现了一条活泼的黑白线描小鱼作品,从而不只是进行了技术上的引导,还很好地感染并激起了学生动手创作的热情。
当然,上一堂好课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磨课,希望借助美术组集体的智慧,以及自身的目录,我们能上出更多精彩的美术课。
本课是一堂线描的基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线条的魅力》导入我以细铁丝变出不同的形状,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体会千变万化的线条风格,如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
在课上,我用一些空白的陶罐使学生感受线条带给我们的视觉作用,接着从大自然中感受和发现线条,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线条,由我示范画在陶罐身上,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并感受。然后通过找找教室中的线条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线条无处不在。最后安排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感受艺术作品的线。
作业练习设计为分层练习,一次练习是让学生跟着音乐画线条,二是让学生选择一些线条帮助陶罐穿上美丽的衣服,最后呈现的效果也是与众不同。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很自主的思考和感受着,特别是在音乐感受环节中,我开始只是让学生在优美的节奏里画线条,可我发觉这样不够到位,于是,在第二个班级,我安排了先让孩子们在抒情的音乐下舞动彩带,接着才在激烈的音乐中画线条。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线条的作用,工具不同线条的风格也不同,而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线也给人不同的美感。
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七册第七课《线条的魅力》。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五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打开《线条的魅力》这一课,我深深感受到了线条所带来的情韵,所带来的魅力。斑马身上那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给我带来了韵律美和装饰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给人飘逸连绵纤细雅拙的韵味。让不得不惊叹大自然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走进《线条的魅力》世界,我发现这一课是属于造型表现课,它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六册第10课我们已学习了《跳舞的点和线》,学生已经认识了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这一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并且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因为在本节课后面又安排了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风儿吹过》、《生长的植物》等课,这几节课主要也是通过线条这一造型语言来表现画面,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农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而一般重点部分往往就是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能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难点确定为: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大板块: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三次课中创作小练习,让学生在自我尝试中对线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和感悟。
2、演示法: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与线条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将学生每一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进行创作方法的引导。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合作学习发、启发法、练习法、评价激励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大板是说说教学准备:
块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我在课前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过程需要制作好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应在课前准备好铅笔、彩色笔。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四大板块:教学程序。我分为7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大胆地画线,初步了解线的种类
我先发给学生三张纸,请学生用其中一张,大胆地画线。比比谁的画的线又多又有变化,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手中的工具,使学生有了着手表现的冲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接着展示学生作品,总结线的形态变化:线有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
然后出示“十八描”介绍:古代十八描中运用十八种形态不同的线来描绘衣服的褶皱,紧接着揭示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线的世界。
第二个环节:探究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线条,进一步感受线的美感
我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线,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景物,运动中的线。如蜘蛛网、挂面、梯田、烟花、贝壳、斑马、绸带、瀑布等。
接着请学生重点观察印象最深的图片中的线,提醒学生用上合适的工具来画这些线。然后再次展示学生作品,感受不同的线给人的不同感觉。如表现挂面、梯田的弧线给人柔和的感觉,表现建筑物的直线给人坚硬、挺拔的感觉。
表现瀑布、绸带的曲线给人带来舞蹈的动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从视觉上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线的魅力,学生在临摹中感受线条的不同形态给人的不同的感觉,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线条的组合方式,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欣赏线描作品,感受线条的变化
我先用课件出示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让学生猜猜它是由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线来进行装饰的,探究线条的不同组合方法,学生在明确不同的方法之后,请学生用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方式画线。接着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进行互评、生评、师评。在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在学生的进一步创作中,发现线的组合方式和规律。
第四个环节: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大师的风范
课件出示克利的《奔流》、毕加索的《牛》、卡门系列、凡高的《星空》等作品,使学生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第五个环节:分析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
课件出示几幅同龄人的线描作品,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觉得哪一幅画面的黑白灰组合得最有变化?通过画面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线的组合的运用应该是有度的,如何画出画面的黑白灰层次,在对比欣赏中,去进行探究,如线的密、重叠、加粗可以产生黑块面的效果,是难点得以突破。
第六个环节:学生创作,作业展评。
基于以上的学习,要求学生用各种各样线的组合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并注意线的粗细、虚实、曲线的变化及画面的黑白灰对比。在作业设计上,我让学生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组织成一幅具有一定规律而又具有线条美感的装饰画。学生在痛快自由的线条排列组合中体会了线条变化的魅力。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若干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紧接着让学生对作业互相进行评价交流,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劳动成果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会绘画技巧。
第七个环节:课外拓展
作品展示完毕,我告诉学生,线条不仅能看到、画出,还能听到,让学生听一段节奏有舒缓和激烈之分的钢琴曲,再次使学生感受到线条是有生命的,它的魅力是无限的。
最后,我来说说第五大板块:板书及教学评价。
我这课的板书是这样的:这个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难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板书:
《线条的魅力》
线条形态:学生作品展示区
线条组合:长、短、粗、细、疏、
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七册第七课《线条的魅力》。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五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打开《线条的魅力》这一课,我深深感受到了线条所带来的情韵,所带来的魅力。斑马身上那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给我带来了韵律美和装饰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给人飘逸连绵纤细雅拙的韵味。让不得不惊叹大自然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走进《线条的魅力》世界,我发现这一课是属于造型表现课,它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六册第10课我们已学习了《跳舞的点和线》,学生已经认识了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这一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并且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因为在本节课后面又安排了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风儿吹过》、《生长的植物》等课,这几节课主要也是通过线条这一造型语言来表现画面,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农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而一般重点部分往往就是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能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难点确定为: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大板块: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三次课中创作小练习,让学生在自我尝试中对线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和感悟。
2、演示法: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与线条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将学生每一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进行创作方法的引导。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合作学习发、启发法、练习法、评价激励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大板是说说教学准备:
块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我在课前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过程需要制作好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应在课前准备好铅笔、彩色笔。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四大板块:教学程序。我分为7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大胆地画线,初步了解线的种类
我先发给学生三张纸,请学生用其中一张,大胆地画线。比比谁的画的线又多又有变化,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手中的工具,使学生有了着手表现的冲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接着展示学生作品,总结线的形态变化:线有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
然后出示“十八描”介绍:古代十八描中运用十八种形态不同的线来描绘衣服的褶皱,紧接着揭示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线的世界。
第二个环节:探究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线条,进一步感受线的美感
我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线,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景物,运动中的线。如蜘蛛网、挂面、梯田、烟花、贝壳、斑马、绸带、瀑布等。
接着请学生重点观察印象最深的图片中的线,提醒学生用上合适的工具来画这些线。然后再次展示学生作品,感受不同的线给人的不同感觉。如表现挂面、梯田的弧线给人柔和的感觉,表现建筑物的直线给人坚硬、挺拔的感觉。
表现瀑布、绸带的曲线给人带来舞蹈的动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从视觉上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线的魅力,学生在临摹中感受线条的不同形态给人的不同的感觉,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线条的组合方式,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欣赏线描作品,感受线条的变化
我先用课件出示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让学生猜猜它是由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线来进行装饰的,探究线条的不同组合方法,学生在明确不同的方法之后,请学生用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方式画线。接着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进行互评、生评、师评。在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在学生的进一步创作中,发现线的组合方式和规律。
第四个环节: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大师的风范
课件出示克利的《奔流》、毕加索的《牛》、卡门系列、凡高的《星空》等作品,使学生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第五个环节:分析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
课件出示几幅同龄人的线描作品,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觉得哪一幅画面的黑白灰组合得最有变化?通过画面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线的组合的运用应该是有度的,如何画出画面的黑白灰层次,在对比欣赏中,去进行探究,如线的密、重叠、加粗可以产生黑块面的效果,是难点得以突破。
第六个环节:学生创作,作业展评。
基于以上的学习,要求学生用各种各样线的组合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并注意线的粗细、虚实、曲线的变化及画面的黑白灰对比。在作业设计上,我让学生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组织成一幅具有一定规律而又具有线条美感的装饰画。学生在痛快自由的线条排列组合中体会了线条变化的魅力。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若干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紧接着让学生对作业互相进行评价交流,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劳动成果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会绘画技巧。
第七个环节:课外拓展
作品展示完毕,我告诉学生,线条不仅能看到、画出,还能听到,让学生听一段节奏有舒缓和激烈之分的钢琴曲,再次使学生感受到线条是有生命的,它的魅力是无限的。
最后,我来说说第五大板块:板书及教学评价。
我这课的板书是这样的:这个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难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线条的魅力》一课教学,首先从题目上看,力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魅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我针对本课的内容——线条,采用不同层次的观察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带着感情投入到观察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认真、细致的观察、揣摩不同的线条。在于学生一起欣赏寻找大自然中的线条同时我也把这些线条画到黑板的展示纸上,看似无意却是有意的让学生通过我的这些线条组合,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线条的魅力,进而学会利用线条完成作品。这节课我以学生的学习情趣为主,通过一度作品的音乐画线条,感受线条的动感魅力,再让学生在一度作业的基础上,欣赏大师的作品和同龄学生的作品,当然我也在将黑板上之前所画的线条进行美化,让教师的示范起到一个激发的作用。到学生二度作业时呈现的作品也是相当有创意。一堂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能够长期的潜移默化,美育才能真正的生根发芽。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备学生,才能为我们的学生上一堂堂他们喜爱的美术课,让美术课堂充满“愉悦”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