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里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
教学目标
1.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体验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2.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懂得以诚相待的道理。
3.能够处理同学之间的简单矛盾,学会彼此谅解。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3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内需。
第二课时 贴近生活,学会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 互动参与,体验友谊之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2.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需要,引出主题
教师播放师生同去秋游焦山时的录像,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与同学一起秋游的乐趣在哪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可以看美景、吃好东西、可以不做作业、可以与同学做游戏、与同学拍照片……)
* 你与同伴之间一起游玩,有没有感动人的事?
* 在游玩中有没有与同学闹过别扭,为了什么事情闹别扭的?
* 这些别扭使愉快的秋游有些扫兴,看来友好相处很重要。
(二)真情流露,体验友好相处带来的快乐
1.欣赏照片。
师:有没有与同学在学习活动或游玩时拍下的照片?快拿出来,在小组内欣赏,请你给小组同学做个介绍。
2.召开故事会。
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伙伴之间一定曾经发生过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召开一个故事会,大家来讲述小伙伴之间的故事。不过,今天的故事会有个特殊要求,每位同学不仅要讲一个故事,最后还要说明,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美好友谊带来的快乐。
(1)先听教师讲一个自己小时候与小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故事。
(2)学生小组内轮流讲。
(3)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三)引导学生树立互相尊重和愿意与伙伴相处的意识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回忆了自己与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事,老师都被有的故事感动了,真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你们欢迎吗?(学生表示欢迎)
师:同学们,你们欢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与你交朋友吗?咱们班谁的朋友最多?朋友多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总结)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多快乐。只要你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四)课外作业
1.搜集与小伙伴相处中的烦恼,这些烦恼自己解决了多少?没有解决的矛盾打算怎么办?
2.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可以去问父母、爷爷、奶奶,可以去图书馆摘抄,可以去网上查一查,可以与同学一起商量。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小结,让他们选择学习方法收集答案,提醒他们及时做好记录、归类。
第二课时 做人要诚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伙伴之间相处应当以诚相待的道理。
2.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和怎样处理矛盾。
(一)课外调查
课外鼓励学生通过询问家长、老师和小伙伴,浏览网络、翻阅图书等方式寻求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克服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信心,锻炼了交往能力,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归纳、整理、掌握材料。
(二)倾诉烦恼,交流解决方法
1.说出你的烦恼,大家一起想办法。
师:同学们与小伙伴相处,有时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与小伙伴闹别扭时都很烦恼。我们一起通过课余时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好的方法吗?
师:先说有什么别扭的事,再将自己最好的办法在小组里向同学进行介绍,请他们进行评议,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学生中间观察指导,适时给予帮助。)
2.真情对对碰。
师:(教师引导学生)你们交流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大家在全班范围里交流一下。
(各个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解决方法最好的案例与大家交流。有的小组采用表演的形式,如两人抢着喝饮水机里的水,结果把水泼了满地,也弄湿了衣服,两人应该互相谦让;有的小组摆事实讲解方法,如××同学借书给我看,可是我把书弄破了几页。借书给我看的同学很生气,不理我,我应该主动向她赔礼道歉,请求她原谅,也告诉大家,提醒自己,要爱护别人的东西……学生之间虽然矛盾多、别扭多,但在自我解决、自我剖析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与人相处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别人;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学会谅解;与人相处不能欺负人,要尊重别人……)
师:现在你想对那些与你闹过矛盾的同学说些什么吗?请你去跟他说一说你的心里话。
(学生自由活动,自主解决与伙伴相处时的问题。既可以检验他们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彼此谅解。)
3.教师讲一讲名人高士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认识你》。
故事梗概:高士其小时候是个学习非常认真的孩子。有一天上课时,他正在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同桌拿出一个折好的青蛙给他看。高士其像没看见一样,仍然专心听讲。下课了,他的同桌很生气,责怪高士其为什么不理他,高士其说:“上课时,我不认识你。下课时,咱们还是好朋友。”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故事后,与小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生得出结论:下课时,可以一同玩耍,上课时不能影响学习。)
4.师生交流名人关于交友的名言。
例如: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谅解去护理。 ――马克思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 ――苏霍姆林斯基
无论谁,只要说一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 ――贝多芬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学推荐,并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付诸行动,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设置问题情境。
××同学很调皮,特别爱欺负人。有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打了你……请问:你该怎么办呢?
出示答案仅供参考:(1)告诉老师;(2)告诉家长;(3)以牙还牙,跟他对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师:以上答案你选哪一个?为什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学生交流想法。
生:第三种方法不行,不能与他对打,与他对打,就跟他一起犯错误了。
生:第二种方法还可以,让老师找他,或者让家长吓唬吓唬他。
生:第四种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会以为你胆小,下次还会欺负你。
师:现在,这件事老师和家长都不帮你们解决,请你们自己解决。
4.小组再讨论,出主意,想办法。
生:我要与他先讲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为不像一个小学生。你要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以诚相待,相信他会改正。
生:我会动员小组同学一起跟他讲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开一次团结友爱、与人友好相处的班会,让大家来教育他。
(教师此时重点“扮演”好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体验同学之间的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一)小竞赛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谁在一分钟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谁就获胜。(学生争先恐后)
(二)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1.做“请你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让学生填写“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学生填好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自己的表格,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谁。)
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
师: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同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点,就是好学生。不要因为同学有缺点就疏远他,要学会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改正错误。你们会帮助他吗?
(学生表示会,有的学生说我愿意与×××交朋友,帮他改正缺点。×××特别激动,坐得笔直。)
(三)实话实说,吐露心声
师:班上有这么多同学,你最想对哪位同学说说心里话。你可以对他提希望、表达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励他改正;也请他说一说听了这些话的想法。
(学生互吐心声,场面亲切、感人。)
师:你想为班上的哪位同学做些什么?(有的学生想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有的想要帮助班上家境困难的同学;有的学生想送一本书给××同学读,让亲密的友谊伴他成长,让友谊永存。)
师:请制作一张心语卡送给他吧。
让学生把心语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
品德与社会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30~131页。
教学准备
教师走访交通部门,了解教学所需要的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上节课,大家就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论,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有哪些发现?”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对比教科书中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后予以回答。(教科书中所采用的照片有一些反映的是比较先进的交通设施,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这里出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趋势,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
4.阅读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例如:在有些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外出的人们都难以忍耐,可交通警察在地面温度高达摄氏40多度的条件下仍然坚守岗位。
教师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要尽可能简要地讲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车辆损坏和人员伤亡情况等。)
5.交流与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就此可以让学生提出建议。书写时可参考教科书第65页“给交通管理部门的建议”一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写出地点。(2)写出目前的交通状况。(3)写出具体的建议。并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交到交通管理部门。(寄信或托人带去等。)
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对于交通设施和交通警察的工作,许多学生往往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不以为然。教师应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提升原有的认识,体现品德与社会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课程理念。
2.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如果对于提出具体的建议有困难,也可以写有关行人或车辆安全方面的建议。
3.如果可能,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到交通部门去递交自己的建议,或者请交通警察来学校接受建议,并进行安全教育。
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评价建议
1.对于学生开展的有关交通设施、交通警察等方面的调查和采访情况进行评定。
2.对于学生“给交通部门的建议”的内容进行评定,如有必要,可给予评语。
教材分析:
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我国的国宝,作为祖国文化有形的、综合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它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产物,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与祖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根一般的关系。教材主要引导同学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身的收获、发现和感受,体会中国古文明的辉煌和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引导同学透过历史遗迹探究背后的故事,引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树立维护古遗迹的意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同学平均年龄11岁,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但对中国古遗迹价值的认识和维护古遗迹的意识还不够,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正确的道路一步步前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同学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地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技能目标: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同学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让同学感受中国文明的绚烂辉煌,知道古遗迹的珍贵价值。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同学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同学准备:
课前查找有关古遗迹的资料和一张彩色卡片
教师准备:
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感知名胜古迹
1、同学出示自身旅游时的照片,介绍曾经去过的名胜古迹。
2、谈谈自身的见到名胜古迹时的感受。
二、 观看解说,了解古遗迹
1、播放一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图片,让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地方。
2、说说看过后的感受。
3、出示中国地图,在相应的位置贴上文化遗产名称纸条。
三、分组汇报,集体交流,探索古遗迹
指导同学按课前自身选择的一处古遗迹,交流自身探索的效果。有“长城”小组、“秦兵马俑”组、“大足石刻”组和“敦煌莫高窟”组等等,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引向深入,并注意点拨文化遗产的价值,以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维护古遗迹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场景和文物被损图片
1、同学谈感受。
2、了解国家、政府为维护遗产做的大量工作。
3、同学交流自身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古遗迹。
4、出示课后活动:“小主人在行动”——继续探索古遗迹,为维护古遗迹出点力。
5、师总结
板书
我国的国宝
历史价值 经济价值 艺术价值
维护古遗迹 责任意识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分五个单元、17个主题。每个主题都不在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从开放的特点讲,教科书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教学之本或罗列知识的清单,而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它要成为引发学生学习的‘引子’。从情感角度说。为加强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本教材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境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形式活泼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体例特点是教科书每单元下设3-5个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或称为活动内容)。各单元体列结构又分主题文字、提示语、旁边、情境对话、照片、图标、学生作品、空白框等。
二、学生分析
面对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基础特点,对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教育方法要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懂得家庭责任感,之间应相互沟通、平等相待、正化解矛盾。
3、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真实的友谊,学会理解他人、尊重。关心他人。
4、感受身边的劳动者带给自己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5、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共建祖国大业。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五、教学措施
1、以教科书为内容适当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2、以社会生活为背景映衬学生的心灵世界。
3、侧重学生的社会调查、社会观察、社会实录等教学环节。
六、教学安排
每周一个主题,穿插复习。每周大约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