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页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音乐》教学设计最新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课题:白桦林好地方
课型方式:平台互动式
备课方式:板块结构-I
目标
1、感受音乐特点,完整演唱歌曲。
2、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
一、创设情境、善于发现。
学生通过音乐律动、拍击节奏,感受音乐特点。
二、掌握关健项、完整演唱歌曲
听歌曲找出难点,完整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词、表演歌曲。
构建标准性平台一:
1-1、听《白桦林好地方》音乐跟老师律动,初步感受歌曲。
1-2、声音的强弱:以掌声为例,不同力度的`掌声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
1-3、从身边发现,还有没有有趣的声音:引导学生用身体和凳子拍出节奏。
1-4、单元组交互创编节奏,用凳子演奏为歌曲伴奏,感受音乐特点。
2-1、教师拍出难点节奏“|……”,学生听歌曲找出难点乐句,教师讲述衬词的作用。
2-2、学生通过学唱难点乐句体验重音记号的唱法与作用。
2-3、教师范唱整首歌曲,学生再次感受。
2-4、看歌谱跟琴视唱,强调带f、p记号乐句的唱法
2-5、师生接唱歌曲。
2-6、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构建标准性平台二:
3-1、教师示范作词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3-2、单元组合作为歌曲创编歌词并写在大卡上。
3-3、分单元组展示。
教学目标:
1、学会在SOGUO上搜索歌曲和歌星。
2、体验网络音乐的乐趣,发展个人爱好。
重点:登录SOGUO,搜索歌曲。
学习方法重点:自学,评价
分层点:网站上其他功能:欣赏MTV,下载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一首孩子喜爱的歌曲
2、揭示课题:
好听的歌,总是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和舒心,那如何能不用买碟不用出门就能欣赏到好听的歌呢?今天我们就来开一场生动的网络音乐会吧。(板书:课题)
三、运用旧知,自主学习——了解网上搜索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发的小指导中显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1)进入网站。
2)在顶部“SoGua搜索:”对话框里输入关键词,然后点击“go”按纽。
3)我们可以点击“试听”开始欣赏音乐了。
4)你认为网上直接听音乐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2、教师巡视,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由各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搜索方法,并交流体会。
四、任务驱动,协作学习
1、讨论:我们除了搜索歌名可以找到歌曲,还能通过什么来找寻歌曲?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
还可以通过歌手的'名字来找寻歌曲。
4、讨论:怎么通过歌手名字来找寻歌曲呢?
学生讨论方法。
5、集体交流。
点击首页上部的“歌手”,链接到歌手名单页面。通过歌手姓名的拼音排序,找到歌手的姓名,点击姓名上的链接。
6、问:如何将所有的音乐一起播放?
7、自主探索,找到“批量试听”功能。
8、学生实践。
五、课后评价
1、小组评议完成书中P51“我们的收获”。
2、学生反馈,教师总结。
六、课后延趣
1、问:同学们?除了SOGUA,还有其他网站可以进行音乐搜索和试听的吗?
2、问:网络除了能找寻我们喜爱的歌曲外,还能找寻些什么呢?
教学内容:
(一)节奏游戏。(二)唱:大风车。(三)律动:风车转
教学目标:
(一)通过节奏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会歌曲节奏的重难点节奏,并能把节奏与生活中的声音联系起来。有利于对歌曲更好正确的掌握。
(二)用高兴欢快的心情演唱《大风车》。
(三)根据音乐新课标---综合性知识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本节课进行英语与中文歌词相结合演唱的尝试。
(四)紧密结合歌曲内容,边唱边进行风车转的律动。
教学重难点:
(一)两段歌词不同结尾的掌握。
(二)切分节奏、八分休止符的掌握。
(三)用轻巧纯真的声音唱出歌曲的天真、欢快的感情。
教学准备:
(一)《大风车》多媒体课件
(二)录音磁带:《开火车》、《大风车》(歌曲、伴奏)
(三)打击乐器(沙球、串铃)
(四)《大风车》电视节目片头动画录象带
教材分析:
(一)《大风车》这首歌是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由著名词作家乔羽作词。歌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并且有动感。旋律为五声性音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情绪欢快热烈,颇有召唤性。
(二)全歌四个乐句节奏各有不同,但却通畅流利,浑然一体,这是因为乐句之间在音调上的联系十分密切。
(三)教师为歌曲定调要适当,过高会喊叫,过低唱不出情绪,在唱好歌词的基础上再来学谱。学完歌谱后再按乐谱的要求唱出层次。情绪的变化、分析歌谱的同时也要分析歌词,让学生充分体会歌曲的内涵及其丰富的表现力,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绪。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一个地方去看一看、玩一玩,要到什么地方呢?我暂时保密。好,现在让我们坐上音乐火车出发吧!(律动:《开火车》)
(设计说明:1、通过一开始教师就给学生设置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2、音乐律动的展示,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中,学习热情高涨,并能以这种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节奏游戏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出去玩儿,一定特别的高兴,让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我们现在坐在火车上,就做和火车有关的游戏。
师:老师这儿有四列不同颜色的火车,每一列火车都装满了节奏。(出示课件,展示四列不同颜色的火车节奏):
红色火车:4/4 ×0 ×0 ×0 | ×0 ×0 ×0 |
轰 隆 隆 轰隆 轰 隆 隆 轰隆
黄色火车:4/4 × × × × × × |× × × × × × |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绿色火车:4/4 × · × × - | × · × × - |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蓝色火车:4/4 × - - 0 | × - - 0 |
呜 嚓! 呜 嚓!
(设计说明:这四条节奏分别是《大风车》中的重难点节奏,每出示一条节奏,都请一名学生读节奏,再请全班用“轰隆隆”的字来读。采用火车的声音来读节奏,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化解了本课歌曲的难点。)
师:同学们,你们如果细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音乐。火车在启动、开的过程当中、减速、*站时所表达出来的节奏是不一样的。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看看这四列火车节奏那一列是火车启动;那一列是火车正在开;那一列是火车减速;那一列是火车*站。(学生讨论,结果为):
红色火车:4/4 ×0 ×0 ×0 | ×0 ×0 ×0 |
轰 隆 隆 轰隆 轰 隆 隆 轰隆 (火车启动)
黄色火车:4/4 × × × × × × |× × × × × × |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隆(火车正在开)
绿色火车:4/4 × · × × -| × · × × - |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火车减速)
蓝色火车:4/4 × - - 0 | × - - 0 |
呜 嚓! 呜 嚓! (火车*站)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演绎一段火车从启动到*站的整个过程,好吗?
师:火车火车正在开,呜!…火车启动了(学生读“火车启动”节奏);火车正在开(学生读“火车正在开”节奏);火车减速了(学生读火车启动节奏);火车*站了(学生读火车*站节奏)。
(游戏时,老师和学生边拍节拍边读)
(设计说明:游戏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让学生采用游戏的方式打节奏,寓教于乐,既化解了本课的知识难点,也为本课的歌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导入新课
师:哈哈,随着火车*站“呜”的一声响,我们的目的地也到了。现在老师就把小秘密告诉大家。我们到首都北京啦!老师首先想带大家参观的是“中国中央电视台” (出示课件:中国中央电视台实物图片)。同学们请看——
师:咦?现在正在播放什么节目?(播放录像:《大风车》片头动画)
师:这是什么节目,同学们一起说。(《大风车》)
师:这个节目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同学们经常看。说说看,《大风车》里都有哪些节目啊?(学生回答)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好看节目的背后,有许多制作节目的叔叔阿姨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今天我们来到这里,老师建议送一份礼物给他们,好吗?送什么礼物好呢?大家来出出主意。
(设计说明:一点一滴中,尽可能的发扬民主,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学唱歌曲《大风车》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大风车》这首歌,把我们美妙的歌声献给他们好不好?(出示课件:歌谱)
1、老师范唱歌谱。
2、听磁带范唱,请学生边听边体会歌曲情绪。(欢快地)
学生可以说出与“欢快”相近的词(高兴地、愉快地、兴高采烈地、愉悦地…)
师:让我们用欢快的心情演唱一遍《大风车》。
3、处理歌曲。
师:4/4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请大家再唱一遍,把每一小节的第一拍强拍唱出来。
4、旋律线歌谱。
师:每一首歌曲都由许多的音符组成,音符高高低低排列,形成了一条上下起伏的旋律线。(出示课件:带有旋律线的歌谱)。旋律线向上升时,唱得渐强;旋律线向下降时,唱得渐弱。(老师范唱两句,请同学跟伴奏按旋律线完整的唱一遍。)
5、为歌曲配伴奏。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为这首歌曲加点伴奏,好吗?老师想用沙球和串铃来伴奏。先看大屏幕上的两列节奏火车(出示课件):
红色火车: 4/4 ×0 ×0 ×0 | ×0 ×0 ×0 |
绿色火车: 4/4 × · × × - | × · × × - |
(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第一条节奏徒手模仿沙球,一部分用第二条节奏徒手模仿串铃。然后从两部分学生里各请四位同学演奏沙球和串铃。最后进行合奏。)
师:下面请一部分同学和老师唱《大风车》,其它同学为我们伴奏。
(六)、律动:《风车转》
师:我们今天唱起来了,小手也拍起来了,老师还要请大家跳起来呢!(请12位小朋友到前台来排列成风车状,作跑跳步,使风车转起来。其他的同学为他们伴唱。老师引导学生唱的节奏要准确,跳的队形不能乱,动作尽量不错。)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通过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紧扣新教材理念,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使其音乐素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七)、加入英文,唱《大风车》
师:在这节音乐课里呀,还有一个同学们意想不到的新内容,就是我们在这节音乐课上学一点英语,好不好?今天我们唱的歌是《大风车》,我们就学“大风车”三个字。
师:“大”——“Big”,“风车”——“Windmill”,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
(按节奏读一读,再加入歌曲里唱一唱。原先歌词“大风车吱呀吱悠悠地转”转唱为“Big Windmill吱呀吱悠悠地转”。)
完整地唱一遍。
(八)布置作业:
师: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儿在我们的音乐旅程中又唱又跳又玩,高不高兴啊?课后有时间,老师再和大家一起制作风车,好吗?
师:今天我们的旅程就结束了,让我们再用英文说“Bye-bye!”
鼓励、暗示对孩子情感的调动
-----《大风车》课后反思
“老师,我,我,我来,我想参加表演”。“老师,老师,我想给大家唱《大风车》的歌”“老师,老师,我想……”。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争相举手,要求参与歌曲《大风车》的各种表现形式。只见李洋,一个长得胖胖的男同学,正在努力地用英语来唱着他喜欢的《大风车》歌曲。虽然他的声音不是很美,但是他唱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下面的学生也都给予他热烈的掌声。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走上讲台,尽情地表现着自己。这个情景使我感慨万千,我知道这其中自己的鼓励、暗示起了多大的作用。
班级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害怕自己表现不好,怕被别人讥笑,而在参与活动中不是很积极。我就在教学及各类活动中都用积极的暗示去鼓励学生,正如被人们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 二个牛顿”的斯宾塞所说:“我认为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时期,暗示就是像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见未来的曙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我们有信心”“我们会成功”“你们是最棒的”……在老师积极的鼓励、暗示下,孩子们有了自信心,发挥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可见鼓励对孩子们的自信心有多么的重要。
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让我想起<<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要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祼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特别是情感交互怀极强的音乐课,教师精彩的课堂设计,平等交流的平台的搭建,再加上鼓励、暗示性的神态、肢体、语言的运用,对调动孩子的情感,激发他们趣,在快乐学习中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寄语:《大风车》是孩子们比较熟悉、喜欢的歌曲。在教学难度不大的前提下,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情感的调动上,这种设计有一定的科学性。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做了精心的设计:
其一,课堂自始至终沉浸在生活中、情景中、活动中;
其二,在游戏中学习节奏,在无痕中化解教学难点;
其三,活动性、交互性强;
等级: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均“优秀”
教学目标:
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竞猜游戏开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
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
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
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
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墨西哥)
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放《拉库卡拉查》录音)
三、学习歌曲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
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
(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
(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
三、结束新课
第三课时
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如果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如果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
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
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
3、先用mu哼唱全曲
4、朗读歌词
5、把歌词带入乐谱
6、纠错
7、有感情演唱
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
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红河谷》
二、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
1、初听
2、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
3、复听。
4、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表演。
一、设计理念
这本图画书线条简单的,文字浅显优美,对话感人,洋溢着温暖,所以教学要更多地关照孩子们的真实世界。老师静静地读,孩子静静地听、看、思考,让每一个画面和每一个文字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感受友情、关心、爱心及梦想。
二、教学目标
1、采用大声朗读的方式,师生共读一本书,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阅读乐趣。
2、学习阅读图画书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视觉思考能力。
3、通过观察、想象、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画面走进人物内心。
三、教学过程
(一)读前交流:
1、交流读文本的封面
2、课件出示:《鼹鼠的音乐》课题质疑
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几个字时你有什么感受?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会解答你们的问题了。学生齐读题目——鼹鼠的音乐
3、出示封面:
瞧,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这只鼹鼠么?
猜猜,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鼹鼠的音乐》,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也会喜欢上他。那赶快让我们打开书,一起走进故事吧!
(二)读中交流:
师讲故事:重点画面。( 鼹鼠很喜欢他的生活,他每天挖地道,吃饭看电视,然后去睡觉,但是他开始觉得好像少了什么。有一天晚上,电视中出现了一个拉小提琴的男人,演奏鼹鼠从没有听过的美妙音乐……鼹鼠于是也买了一把小提琴,他到底练习了没有?最后结果又会如何呢?)
(三)角色扮演
(四)自己慢慢读一次,把你感兴趣的画面画下来
图画书《鼹鼠的音乐》教学反思
邓毅娟
一、对文本的解读
对文本的解读把握得相对到位,内容主要讲的是:鼹鼠很喜欢他的生活,他每天挖地道,吃饭看电视,然后去睡觉,但是他开始觉得好像少了什么。有一天晚上,电视出现了一个拉小提琴的男人,演奏鼹鼠从没有听过的美妙音乐;;鼹鼠于是也买了一把小提琴,他到底练习了没有
二、教学目标的达成
1、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阅读乐趣。
此目标完成得较好。在师生共读中,孩子们都能掌握故事的大概内容,鼹鼠很喜欢他的生活,他每天挖地道,吃饭看电视,然后去睡觉,但是他开始觉得好像少了什么。有一天晚上,电视出现了一个拉小提琴的男人,演奏鼹鼠从没有听过的美妙音乐;;鼹鼠于是也买了一把小提琴,他到底练习了没有
2、学习阅读图画书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视觉思考能力。
此目标是课堂的一个着力点,为什么要考虑到让孩子们直接面对画面呢?而图画书的阅读则有利于重拾视觉智慧,因此藉由图画培养孩子们的视觉思考能力,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径。长此以往可以养成孩子们精确观看的习惯,并由观察分析架构自己的思考。在此过程中,有几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要给孩子充分观察的时间;二是提醒孩子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因此评价不能带有批判性。
培养孩子的读图能力,分别从封面、环衬、跨页、重点页面、特殊表现手法页面等画面来指导学生阅读图画书,教学时,我让孩子们进行对比观察,在变化中寻找阅读的快乐。
3、通过观察、想象、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画面走进人物内心。
可以看出,在课堂当中,很多孩子都能走进了鼹鼠的心灵世界,能真切感受到鼹鼠的担心与向往?最后的结果又会如何呢?教会孩子们如何追求的一本书。
二、教学方式
1、讲述,采用大声朗读的方式,师生共读一本书。
教师的完整讲述创设了美好的故事意境,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有助于接下来两个环节的顺利完成。有一处细节处理得比较好评课老师说这处书中没有过多的语言,却因对教材的深入挖掘而被突出,显示了对故事中角色心理活动的把握和整个教材的深入理解。
值得思考的是:教师的引导和讲述在整个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可以的,但在此基础上是否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表达想法和感受的机会?如果可以,给孩子们设计一些自主阅读的环节,让他们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
同时,更需要深入探讨的是,图画书教学除了讲述这一形式,得努力开发别的教学形式,以更丰富更立体的样貌呈现。
2、角色扮演
故事讲述完后,利用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是教师扮演,学生相当活跃,课堂在此呈现高潮。通过各种形式的角色扮演,学生对整个故事的把握更加到位,体验也更加深刻。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最好再作拓展性的示范,引导孩子们送出不一样的爱的祝福,不仅仅停留在问好的层面。
年级:三年级
课题:《共同拥有一个家》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悄悄话中的歌唱曲目《共同拥有一个家》,教学内容有:学唱《共同拥有一个家》,了解SOS儿童村,学习手语。
二、歌曲分析:
《共同拥有一个家》是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主题曲。歌词叙述了孩子关爱被丢弃的“布娃娃”的生动故事。歌曲为四四拍,旋律委婉。全曲分三个段落,均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段的羽调式叙述性较强,旋律围绕主音“6”展开,第二乐段则惟妙惟肖地表达了歌曲主人公对不娃娃的恻隐之心,第三乐段返回羽调式,以附点四分音符与切分节奏强化肯定语气的旋律呈现。结束句的长音更是扩大了“家”的含义,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关怀与温暖。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共同拥有一个家》,体现孩子们对弱势成员的关爱,体验动人心弦的“共同拥有一个家”这一主题。
2、知识目标:能够以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SOS儿童村。
3、技能目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歌表演,以动作表达对布娃娃的关怀和恻隐之心;能够学会表露真情的手语。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够以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进行歌表演。
难点:较好地掌握歌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唱准切分节奏。
五、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多媒体、钢琴、歌谱。
六、教学过程:
㈠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㈡新歌教学
1、配乐故事:《哭泣的布娃娃》导入
(背景音乐:《共同拥有一个家》)“在一个十分寒冷的夜晚,鹅毛般的大学纷纷扬扬地下着,大家都待在温暖的家里,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停顿)。突然。路边传来了一个布娃娃的哭声,她哭得那么伤心,她为什么不回家?是不是她没有家?也没有爸爸妈妈?(停顿)如果你们遇到了哭泣的布娃娃,会怎么做呢?”
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那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歌词,学生有感请地朗诵歌词,以《共同拥有一个家》为配乐,体验歌词的情境。朗诵要求:故事中的主人公看到了布娃娃的遭遇,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把它带回家,借给它一半妈妈。)
4、“歌曲中的主人公特别有爱心,她同情布娃娃的遭遇,并且给了她帮助,那么,歌曲中的‘我’唱出了自己什么样的心声呢?你体会到歌曲什么样的情绪?”老师范唱,边唱边做动作,真情流露,触动学生“爱”的心弦。
5、师:“同学们,你们跟着老师把自己的心声用无声的动作表示出来,好吗?”配乐,听录音范奏,老师歌唱,并请大家跟着音乐的主题律动,轻声哼唱歌曲。
6、请学生讨论:“你认为哪里最令你感动?”从而引申到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跟着钢琴练习;
7、认识切分节奏,提示大家歌唱诀窍:将歌词创编为“借 给ei 你”,突出强拍的特点,然后再将切分节奏连贯、自然地表现出来。
8、师:“在歌唱中,还有什么困难吗?”(学生提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逐一解决)
9、完整地歌唱歌曲,注重歌曲情绪的体现。
10、进行歌表演:①跟老师模仿扮演单个的主人翁“我”的情感,主要是以独唱的形式表演;②进行情境创编,将“布娃娃”和“我”(学生扮演)角色扮演。
11、分小组与搭档进行歌表演,鼓励创新与形式多样化:一人自演自唱;一人歌唱另一人表演;一人歌唱二人表演;二人歌唱同时表演;等等。
12、讨论:你认为哪小组比较创新?哪一小组最值得你学习?哪一小组还有待改进?(学生评价并将改进的方案表演出来。)
㈡拓展知识
1、(背景音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同学们,布娃娃有生命吗?她真的会哭泣吗?(学生回答)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跟布娃娃一样遭遇的小朋友,她们从小就缺少父母的疼爱,他们生活在一个叫SOS儿童村的地方。”
2、简介SOS儿童村,多媒体出示SOS国际儿童村的图片资料,触动学生心灵。
㈢拓展学习
手语学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㈣课堂小结
1、学生讨论:
在本堂课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在未来的日子里,你能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
2、聆听《共同拥有一个家》,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体验中离开教室。
点评: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让孩子们获得情感生活的体验,并思索:自己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用怎样的行动来回报家人、朋友和社会?借“悄悄话”这一亲密的人际互动,表达人与人间的关爱,学习手语,学习与社会上的残疾儿童说“悄悄话”,更是对爱的主题的升华。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体验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力度等表现要素常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我所接触的孩子中有一些为求学背井离乡,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这么一个体验关爱,寻找真情的氛围中,学生不由得更加珍惜现在的集体,珍惜眼前相聚的机会,我从学生的真情实感出发,鼓励大家从身边做起,关爱每一个需要关爱的人。从而达到真正的“爱”的教育。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掌握人物性格特征。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玛丽亚的形象的。
重点难点
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掌握人物性格特征。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及环境描写塑造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导入
一、导入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欣赏戏剧和影视剧,可以使我们见识人生百态,品尝生活百味。
1、播放《哆来咪》这首歌。通过视频中的人物,揭示课题《音乐之声》。
2、简单介绍影片背景概要——《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等。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的局部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2、提问: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
活动3
【活动】研讨探究
三、朗读课文,掌握人物性格特征。
1、请同学朗读第一个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要求表演出玛丽亚的动作、表情,从而掌握玛丽亚的性格特征。
2、请同学分角色演读第二个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
提问:文中的各位修女们是怎样评价玛丽来的?她们喜欢她吗?你从何得知?
3、课文中的修女们用什么来比喻玛丽亚?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活动4
【活动】深入研讨
四、研讨课文中利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以及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提问:通过上面的表演,你们能总结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吗?
2、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的刻画了少女玛利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
3、提问: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4、用知识树总结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活动5
【练习】课堂练习
五、研习课文,活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读完本课,我们仿佛看到玛丽亚就站在我们面前。作品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作品既为我们正面展示了玛丽亚的举止、语言,又通过众修女的`评价从侧面对玛丽亚的形象加以丰富,所我们感觉到玛丽亚其人如在眼前。
请同学们尝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或环境描写来练习一段200字左右的片断作文。
活动6
【活动】拓展延伸与小结
六、拓展延伸,赏析影视剧本。
1、“助读资料”:介绍影视剧本的特点。
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民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跟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剧本又不同于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经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有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2、影片后面剧情介绍:在奥地利的萨尔匹茨堡,喜爱歌唱的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小朋友当家庭老师,冯特拉普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的管理小朋友们。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歌声。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示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播放主题歌《音乐之声》结束。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红帽》,并能有表情地背唱。
2.学习歌曲《小红帽》歌谱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式,一句一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红帽》。
2.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四二拍,C大调,是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六个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每个乐句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歌曲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基本相同;而第四、六乐句则完全相同。歌曲旋律以音阶式的级进与分解和弦的跳进穿插运用,使音乐形象既统一又有一定变化、既流畅又活泼,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优秀少儿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哪位同学知道《小红帽》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2.欣赏《小红帽》动画,教师向学生讲解《小红帽》童话故事。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播放进程讲解故事,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故事内容。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小红帽》歌曲(或教师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观察老师范唱时的表情,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师再次有情感地范唱歌曲(或播放范唱音响)
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3.歌词学习
(1)运用节奏朗读法,学生齐读歌曲的歌词。(歌词节奏朗读)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