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班古诗韵律活动教案:《春晓》【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一、画面导入 ,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前两句:
1.出示图2:诗人本来在干什么?
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眠)正音。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
“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很香)那“春眠”的意思就是____?(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2.(指“觉”)这个字读什么?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觉得)
3.“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天亮)
4.指说第一句的意思。(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5.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师范读指读齐读)
6.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鸟叫声)你从哪句看出?“闻”什么意思?(听到)“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叫)“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鸟叫)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7.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
这些鸟在唧唧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放录音,听鸟叫)
练说:的鸟叫声
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填的词放进去。
8.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9.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读1、2句`)
后两句
1.诗人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想起了什么呢?
2.“夜”指哪一夜?昨天夜里,诗人听到什么声音?(刮风下雨的声音)
3.“花落知多少。”“知”组词?这里就表示“知道”。诗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吗?(不知道)“知”解释诗句时就是“不知道”。谁来说说“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注意:开头加“想起”。)
4.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想想春天里有哪些花?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看图3),看这景象美不美?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天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惋惜)诗人爱春、惜春,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现在老师做诗人,吟一吟这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
5.小结:刚才我们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的感情。(卡片出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四、朗读成诵
1、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听录音范读
3、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4、练背
五、总结学法
1.我们今天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题—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读背全诗。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表演巩固
一生上台演一个孙子,师演奶奶,对话:
奶: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呀?
生:我们学了《春晓》。
奶:什么春大春小的?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春天的早晨。
奶: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
生:……
奶:什么“春眠不觉晓”?哪个“眠”呀?“春眠不觉晓”是什么意思呀?
生:……
奶:什么叫“啼鸟”?鸟叫怎么可以用鼻子闻呀?
生:……
奶:噢,是听到鸟的叫声。那怎么会有风雨声?
生:……
奶:什么“知多少”?那是什么意思呀?
生:……
奶:哎呀,我的孙子学得不错,说得头头是道,真聪明。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é。
⑵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⑶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4、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3、解决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学生字。
2、动笔描绘春天的美景。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第一课时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图意,明确字词的意思。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第二课时学会生字,让学生练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首古诗。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
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解题
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板书:
春晓(齐读)。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启发想象:从图上看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美景?图画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
过渡语: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借助拼音,读熟古诗
“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é”。
2、教师范读古诗。
3、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1、解题:从图上看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
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小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⑴仔细读,小组讨论你能读懂哪些词的意思?哪些没读懂,大家一起商量。
⑵重点体会:
眠:睡眠,睡觉。
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⑶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⑷早晨醒来,作者听见了什么?看见了谁?结合挂图齐读“处处闻啼鸟”。
体会: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鸟:鸟叫。
想一想,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⑸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第二小句话的意思:“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
过渡语:春天的景色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后两句)
4、学习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出示挂图,观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⑵试着说说“夜来风雨声”这句话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过渡语:经过了风吹雨打,花儿怎样呢?结合图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⑶“花落知多少”: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⑷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
5、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和默写
注意节奏和重音: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六、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们一定要珍惜春光,爱惜时间。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八、板书设计
4、春晓:春天的早晨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时的情景。诗句的意思是:春夜,睡得香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夜里我听到的风声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作者先写早晨的所感所闻,再回想昨夜的风雨落花,表达出他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说说自己的感觉。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和配乐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的“声、知、少”都是翘舌音,要注意读准。鼓励学生用熟字或生活积累自己设法记忆字形。如,用“小”记“少”,用窗外的雨点形象记住“雨”。
要提醒学生注意易混淆之处:“声”上面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笔是撇,不是竖弯钩;“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夜”的第四笔是竖,不是竖提。
2.写字教学
有的字重点笔画正好写在竖中线上,在指导学生观察范字时,可提醒学生抓住这些笔画,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夜:夜夜夜夜夜。
雨:雨雨雨雨雨。
声:声声声声声。
(三)朗读指导
这首诗语言、意境皆美,必须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可以通过教师朗读或录音朗读进行示范,再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早晨醒来听到鸟叫、想到花开的心情来读,语速稍慢,“晓、鸟、少”的字音适当延长,读出古诗的节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复习巩固生字的练习,可放在教过生字后进行。让学生先把每个生字读一读,数一数笔画,再把笔画数相同的字写在一起。第四题填空,应在熟读背诵和书写生字以后进行。
(五)扩展活动
咏春的诗不少,学完本课的《春晓》后,可在《学习园地》中介绍一些描写春色的诗句,注上拼音,让学生读读背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采用故事的形式导入 新课,有助于学生阅读、体味
1.简介作者孟浩然。
2.根据诗意编故事讲述。
大意是孟浩然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着,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觉天亮了。起床后,边听边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雨声,走到窗前,边看边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名诗《春晓》。
3.范读课文。
4.猜猜看:课题中“晓”指的是什么时间?
5.读古诗,学字词。
6.背诵古诗,完成练习。
例(二)
角色扮演、情景体验
范读全诗。
质疑问难:哪些读懂了,还有哪些读不懂?
创设情景,体会诗的意境:教师说诗意,学生扮诗人念出诗句。
扮演角色,体验情景:学生扮演诗人吟诵诗句;学生扮演诗人,教师扮演奶奶(爷爷),“诗人”向“奶奶”讲述诗意,吟诵诗句。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明白《春晓》这首诗的意思了。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边看边听,边听边想。
(播放《春晓》多媒体课件: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丝丝细雨轻轻飘下,无声无息,撒向大地。雨中,朵朵美丽的花儿轻盈曼舞,棵棵绿苗生机勃勃,尽显早春曼妙景象。同学们无不为这美妙的景象感染了。纷纷屏息静观,如醉如痴。)
师:真美呀!同学们想把这段画面记下来吗?闭上眼睛,放放电影,你的小脑袋里会出现更美的画面呢!
(教师里似乎只剩下轻盈的音乐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小手如云)
生:我看到天上飘起了一阵阵小雨,像细丝儿一样,洒在脸上,又凉快又舒服!
师:老师似乎也感觉到了。
生:我看到花儿变得更美丽了,水滋滋的,像刚出生的娃娃一样,特别惹人喜爱,我想,一定是雨儿给它洗了一个澡呢!
师:想得真好!
生:我看到绿油油的小草长起来了,鲜艳的花儿开起来了,他们的微风细雨中点着头,似乎在说:“谢谢你,小雨儿。”
师:是呀,是春雨儿滋润了万物,才有这么美丽的花儿、草儿。
生:对,这真是一场好雨啊!
生:这是一场及时雨。
师:真聪明,跟大诗人杜甫都想到一块儿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情不自禁地吟道,语调悠扬动听,如入仙境。学生摇头吟和,逐渐融为一体,似乎都醉了。)
生:老师,我不明白,诗人为什么说这是场好雨呢?
师:你真爱动脑筋,是啊,这雨好在哪儿呢?同学们可以读一读,想一想,再讨论一下。
(教室里响起了读书声、议论声,教师参与了几组,不时点拨。数分钟后,议论声渐止……)
师:刚才有几个同学在讨论的时候都争了起来,能告诉老师,你们在争什么吗?
生:春雨的确是好雨,因为它能滋润万物,诗人说:“润物细无声。”就像妈妈一样给花草喂上了新鲜的奶汁儿。
生:我认为春雨不一定都是好雨,头几天下了一场雨,今天又下了,我都难受死了。我觉得诗中写得雨儿不一样,下得很及时,不乱下,诗里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生重读了“知时节”、“当春”两个词。)所以我说,下得及时的雨是好雨。
生: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诗中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觉得这场雨儿不但下得及时,还下到点子上了。它“潜入夜”,“细无声”,不让别人知道,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就做了好事,做好事不留名,像雷锋一样。
师:真了不起(老师翘起了大拇指),你把杜甫写的雨儿都说活了,变成雷锋了。同学们,你的身边有像春雨一样的人吗?
生:有,一天中午下雨了,我没带伞,是刘怡把我送回家的。
生:袁青峰经常帮我们组扫地。
生:老师,星期四我值日,我忘了关窗户,等我想起来的时候,再来到学校,我看到窗户已经关好了,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做的好事,他就像春雨一样做了好事不留名。
师:应该好好表扬他们。他们也像春雨一样,有美好的心灵。同学们,大诗人杜甫把春雨写得如此动人,写她外在美,丝丝轻飘,随风潜入,无声无息;写她的内在美,下得及时,做了好事不留名。杜甫把诗都写绝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高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吧!
【评析】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对话,就不是独角戏,也不是简单对答,应该是对话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结合阅读思考、经验积累等进行的真诚而平等的讨论会商。
一、“平等对话”的实施,有赖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创设
《春雨》的教学,在学生初知诗意的基础上,依靠现代化媒体,生动地展现了《春雨》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张开嘴巴说话,为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在这美的享受中,自然而然地有了学习的兴趣,更容易体会到原诗的美妙之处。正所谓“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二、“平等对话”的实施,有赖于师生双方地位的改变
这段对话中,我们看不到教师在牵制学生。处处皆见的是巧妙的对话暗示、引导,教师随机应变,将学生入境到与文本对话的转折做得不露痕迹,将与文本对话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做得浑然天成。然而这并不是什么高超的教育技巧,这仅仅是因为教师心中有学生,师生的对话是“平等”的,他们之间只存在着相互影响,而不存在牵制。
三、“平等对话”的实施,是师、生、文本三者的平等交流
《春夜喜雨》一诗,是“诗圣”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春雨》截选其前四句,精心塑造了“春雨”的“好雨”品格,从“知时节”到“润物细无声”,从“当春”到“潜入夜”,无不是诗人匠心所在。这一片断的教学,教师在充分把握诗作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师、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有利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平等对话”的实施,有赖于大量的阅读积累
“不学《诗》,无以言”。没有语言积累,说话必然平淡无味,更不用谈什么感染力了。上面的片断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语言积累都是相当丰富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新课标给我们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⑷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⑵ 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① 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②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③ 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④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品诗 评画 构画——我教古诗《春晓》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1
小语课本中编排的古诗,都配有图画,这对教者在执教职工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古诗《春晓》时,我采用了品诗、评画、构画三步教学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品诗。即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理解诗歌内容。学生通过查字典、讨论,重点解决了“晓”、“处处”、“闻”、“啼鸟”、“知多少”等词语的意思,然后我又要求他们连词成句,解释整句乃至整首诗的意思。接着问:“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学生概括出:“诗歌描写了春天的早晨鸟语花香,风雨过后落花满地的景象。”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古诗题目)
二、评画。在了解了整首诗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我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诗文拉向了边上的插图,我充满感情地启发学生:“整首诗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看插图,你觉得画家画得如何?”画面上红花绿柳,溪流潺潺,活泼可爱的小鸟停在枝头。待学生仔细观察,品味到其中的美之后,我又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诗句,图文对照之后发表意见。学生通过再一次逐字逐句咀嚼诗句,更仔细地观察图画,有了不少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