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学实录——《丰碑》【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支玉恒教学实录——《丰碑》【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丰 碑 篇1

(第二课时)

站南小学   何仕军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22 课  丰碑。(板书课题)

2.           师: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播放录像)

3.           看了录像,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  学习第七自然段。

1.           在这艰难的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           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情景?(电脑出示第七自然段。)

3.           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 ,一边读一边想,说说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还读不懂?

4.           学生汇报。

5.           师小结:(出示悲哀的音乐)这一自然段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三个方面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样子,读了文章,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同学们,请你们带着对军需处长崇敬、怀念和悲痛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6.           指名读、评价。

7.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习读给同桌听。

三、学习将军情感变化部分。

1、师:看到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将军的情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2、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

(1)、读。轻声读课文8至14自然段。

(2) 画。用“——”在文中划出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

(3) 思。从将军的神态变化的词句中,想想并说说将军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学生汇报:

(1)               担心。

(2)               愤怒。a、学生汇报。b、听录音读,想想为什么愤怒,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3)               震惊。a、愣。b、此时他愣住,到底在想什么?

(4)               敬佩。

师:目睹此情此景,将军的泪不住了,他的眼睛湿润了,将军将千言万语化作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a、这军礼饱含了怎样的感情?说说你的理由(激动、自豪、悲痛、敬佩、愧疚、)

b、我们如何将将军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c 、指名读、师生配乐齐读。

4、         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

(1)           引读,风、雪、。

(2)           (出示动画)

(3)           出示课后思考练习题:“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4)           学生分组讨论。

师: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豪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豪不利已、专门利人)

5、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           有这样的好同志在,有他的事迹激励着同志们,将军的情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老师配乐读,故意漏读“沉重而坚定”)

(2)           能少了这几个字吗?为什么?

(3)           听到战士们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将军的情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坚定)

(4)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如果要说,他会说什么呢

(5)           让我们一起带着由衷的敬意读好12~14自然 。

a老师读   b引读   c齐读

四、总结全文。

1、         对着板书小结文章的结构。画碑。

2、         电脑出示赞颂红军的歌。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

五、结束语:战士们都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这位军需处长却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将永远地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你们看,在抗非典型肺炎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叶欣阿姨、陈洪光、邓练贤叔叔以及所有在一线上的医务人员,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生起立),向这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出示军需处长图)

《丰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 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 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看录象激情感

1 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 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 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 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

5 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

(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

1 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

2 小组讨论。

3 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

(1)将军

A 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

B 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

C 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

D 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

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 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一尊塑像倚着单薄)

B 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

C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小组合作交流)

1 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 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 齐读最后一段。

2 你读懂了什么?

3 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五、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1 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 向学生介绍一本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3 教师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丰 碑 篇3

小语第十册22课

丰     碑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激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丰碑》。齐读课题。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坟山的墓碑、西海的抗日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哪些是“丰碑”?你们敢不敢用简笔画的形式把“丰碑”画出来?(画在课文插图老战士下方)(巡视,指名学生上台板画)

2.这篇课文“丰碑”指的是谁?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用“ ”把它划出来。晶莹是什么意思?哪些词可以跟晶莹搭配?指导学生用“晶莹”造句。

谁能围绕这句话来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二。导读提示。

速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1.自由读这一自然段,并从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的老战士。(灯片出示)写在课堂练习本上,鼓励学生多填。在此还要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2.品词。A。镇定、安祥。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怎样理解“镇定”和“安祥”呢?老师给你们列了个自学提纲,试一试自己去完成它,好吗?

出示灯片:默读,完成下列自学提纲:

⑴ “镇定”和“安祥”的意思是什么?能用什么方法来解这两个词?

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左手……;……坐着)没有挣扎、没有痛苦、死得自然,所以他的神态显得……。

⑶老战士为什么死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四人小组讨论)(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尽到了职责……)(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巡视参与讨论。点明中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4)军需处长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还可以想象他在做什么?(打招呼、鼓劲加油、指着胜利的前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把这好像放在一起谈吗?(好像……,也好像……,还好像……更好像……)再次点明中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5)出示灯片:“单薄破旧的衣服……身上。”

指名读——抠“贴”要读重音,为什么单薄,点明中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换词读。(出示灯片:……裹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披在……)

3、指导背诵。⑴指导背诵,⑵看图试背;⑶指名试背;⑷齐背。

4、当将军看到这一悲壮的画面时,他的神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引读:只见将军的脸色顿时……,嘴角边的肌肉……。忽然……的人……

将军为什么要吼?(为老战士的冻死而难过,为军需处长的失职而生气,所以要吼。)指导朗读这句话。练读——抽读——齐读

师引读:这时候……将:(生读)……

当将军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他的神态又是怎样的呢?请你在第12自然段找出写将军神态的句子来。出示灯片:①将军愣了一下,什么……。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立在雪地里。为什么愣,时间长还是短?

⑴对比读。

⑵辨异同:①来得突然,时间紧,心情急。愣的时间短。

②完全出乎意料,为军需处长的精神而感动,为自己错怪军需处长而内疚。愣的时间长。

因此他的眼睛湿润了。湿润是什么意思?指导造句;根据课文内容造句。联系生活实际来造,用湿润的另一方面造句。草地湿润、空气湿润。加进“晶莹”去造句,行吗?(同桌互相说)

在第十二自然段中,除了对将军听神态进行了描写之外,还对将军的什么进行了描写?用“ ”划出来,你能围绕这个句子提出问题来吗?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试读——抽读)

师读:敬完军礼后,将军又怎样了呢?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如果老师漏了哪个词没读,你就在哪个词的下面做上记号。

师读:   漏“沉重而坚定”

品:沉重——为军需处长的牺牲而悲痛。

坚定——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鼓舞。

“声音”指的是什么“

“这样的队伍”是怎样的队伍?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个什么句?

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请你写在这句话的下面)

首尾呼应读。是啊,有了这样的队伍,将军还会担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此时担心化为了——信心,有这样的信心,我们的战士不怕吃不上饭,不怕……

三、回顾全文

学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课文的插图和你自己画的丰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相似。所以说……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仅仅形象上相似就可以说“军需处长成了丰碑”吗?(引导学生答出:军需处长不朽的功绩和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此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丰碑,也成了我心目中的丰碑,是你心目中丰碑吗?希望这丰碑永远留在你我心中,留在我们所有在座人的心中!

下面听老师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直到结束。在听的过程中,你们要完成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吗?这个任务就是——在你自己画的丰碑上题上一两句碑文。边听边想,题哪句话最合适?

(到第12自然加进学生的读)

(看到丰碑,我想到了……)

(看到军需处长,我想到了……)

《丰碑》教案 篇4

一、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 教学目标 、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学法设计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 ,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丰 碑 篇5

顺南街小学创新教学教案设计大赛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试用)第22课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中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通过对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3、弄清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讲读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讲读第三、四段。

2、通过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

一、导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学生读1、2段。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艰难地行进着。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战斗也是那样的残酷,敌人随时可能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时将军的情感是怎样的?(担心。)那么将军担心的理由是什么?(由于当时“冰天雪地”,“混沌迷蒙的飞雪”,“风像狼似的嗥叫”。)二、讲读课文(第三、四段):多媒体出示:轻声自由读第三段,思考:(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用“——”划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1、交流问题:(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老战士冻死了。)(2)、这时将军变得如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什么情感?(从“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那儿走去”中可以看出将军变得着急了。)(3)、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情景? 2、(多媒体出示)范读、跟读,再自由细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在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你已经读懂了?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读懂的地方,请你说说你究竟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请你把你的疑问说出来。  (学生自读-交流讨论)3、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从动作、神态、衣着这三方面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样子。此情此景,读来分外感人。怎样才能读好它呢?。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4、 除了读懂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吗?把你的疑问说出来?5、 抓住主要问题:老战士死了,为什么神态还那么镇定安详?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6、看到一位老战士这样冻死了,将军神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连分发御寒衣物都出现了漏洞,这支队伍的素质可想而知。并且现在已经有一个人冻死了,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被冻死,这样的队伍如何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呢?将军越想越急,不仅心痛战士,还担心任务是否能完成,于是感情又由着急变为了——(学生:愤怒)。7、课文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写将军发怒的?(神态、语言、动作)8、将军本来认为是军需处长失职致使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他非常愤怒。但当他得知眼前这位老战士居然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将军的情感突然间由愤怒转为——(震惊)。那么是什么使将军如此震惊?“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时他愣住到底在想什么?(显示两处含“愣”的句子,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将军发怒是误以为军需处长失职,实际上,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失职。相反他身为红军的后勤干部,先人后己,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其他同志御寒衣物的落实。由于这个误解的消除,将军像我们每一位读者一样没有心理准备,所以他震惊。)9、指导朗读8-13小节:指名读-评价-男生齐读。10、正是这位军需处长的忘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战士们,并使将军震惊,我们一起再将描写老战士的那一段朗读一遍,仔细体味。11、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这位被严寒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我们也被他那高尚的品格深深打动了,透过他那高尚的灵魂,你们现在知道军需处长为什么死得那么镇定,那么安详了吗?(老战士为了不让自己的战士受冻把衣物分给了他们,他自己受冻却感到很欣慰,所以死时的表情很从容。)12、军需处长的无私奉献精神震憾了将军的心,将军对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以示他对烈士的敬佩之意。13、有这样的好同志在,有他的事迹激励着同志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将军此时的感情又变为——(坚定)。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如果要说,此时他又会说些什么?(显示两处含“什么话也没有说”的句子,小组讨论)14:课文讲完了,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题目《丰碑》,为什么不用《长征途中的故事》而用《丰碑》,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意?(小组讨论)15、 引读“风……雪……”16、”丰碑”本义是什么?从这画面上看是指什么?仅仅是指军需处长的身体吗?(小组讨论) 17、点题立碑: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战士们奋勇前进。他成了将军与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18、带着由衷的敬意齐读第12-13小节。三、 总结:1、军需处长以他那崇高的品格鼓舞着每个人,红军队伍中更有无数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将军、战士,相信他们一定会怀着坚定的信念,化悲痛为力量,去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丰碑》。2、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所以能胜利就是因为继承和发扬了老战士这种无私奉献和忘我牺牲的精神。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意义。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四化建设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发挥这样的精神,要发扬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再看看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班级体中,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对班级、对同学也要无私奉献,特别是我们的班干部更要如此。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红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四、板书设计 :            丰     碑 愿意读的就站起来读。电脑屏幕出现红军过雪山情景,并配上风声。板书显示:担心板书显示 :着急老师要提示学生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然后根据概括找出文中是如何描写的。提示学生这段描写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板书显示:愤怒板书显示:震惊抓住前后两个“愣”,体会将军内心情感的急剧变化。要同学们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这“久久”之中将军想了些什么?板书显示:敬佩板书显示:坚定抓住两次“什么话也没说”体会将军情感的变化。老师在学生讨论时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让学生先注意“丰碑”的本意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完整由老师引导或补充, 板书显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电脑屏幕出现雪山景色,并配上《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的音乐。体现并加强教学目标 中的德育目标,让学生继承、发扬这一革命传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3、完成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教学过程 ]

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