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第8单元 总复习
第2课时 位置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114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 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组织练习,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谈话: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想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座位。下面是座位示意图: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丽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分别可以表示为( , ),( , ),( , )。
⑵老师想把小刚排在(5,3)这个位置上,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⑶从小明的位置向左数2列,再向后数1行就是小强的位置,小强的位置是( , )。
2.下面是一幅街区平面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五爱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车站以东200m,再往北700m处。
⑴像上面那样描述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小刚家在火车站以东600m,再往北400m处小红家在火车站以东900m,再往北200m处。在图中标出这两名同学家的位置。
⑶星期六,小刚的活动路线是(6,4)→(2,7)→(4,3)→(5,7)→(7,6)→(9,4)→(11,1)→(11,8)→(6,4)。与一说,他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顾整理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先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三、巩固拓展
1.运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题目。 (答案:数对略)
(1)中点A的位置可用数对(1,1)表示,那么平行四边形其他各顶点的位置分别怎样表示?
(2)写出平行四边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图形,写出平移后的各顶点的位置。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小结:一个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列数没变,行数发生变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行数没变,列数发生变化。
2.教材第114页第4题。教师:我们都下过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规则。请观察题中的情境图,你能用数对来准确地表示出图上的棋子的具体位置吗?
学生观察图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四、课后小结
位置可以由数对来确定,要注意数对的规范写法,逗号前面表示列,逗号后面表示行。
五、作业: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位置复习课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计算、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乘法同样适用。
3、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乘法运算律有哪些?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总结:
(1)同一级符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
2、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自学例14。(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看图,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
(2)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3)比较两种解法,哪一种更简便?
(4)计算并比较三组算式。
点拨:先分别算出种茄子和辣椒的面积;或先算出这块长方形菜地的长是多少米。
点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相同。
总结:“先算出这块菜地的长,再算它的面积”相对简便些。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三道算式的圆圈里能填等号吗?为什么?
(3)整数加、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乘法也都适用吗?
4。集体交流。
导学要点: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乘法同样适用。而且,应用运算律常常能使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整合“练一练”第1题和练习十四的第2题,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点拨:“练一练”第1题的(1)可以先同时计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练习十四第2题的最后一题,算式中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整合“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四的第2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点拨:0。25×36=0。25×4×9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4×1。02=2。4×(1+0。02)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四第1题中的6道题。
提醒: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不要忘加小数点。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四第4题。
提示:要求这四名同学完成接力赛的总时间,只要把表中的四个数据相加就可以了;而求这四个数连加的和时,可以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练习十四第5题。
点拨:
(1)400×0.25×0.35先算400棵向日葵可收葵花子的千克数,再算可榨油的千克数;
(2)0.25×0.35×400先算每棵向日葵可榨油的千克数,再算400棵向日葵可榨油的总千克数。
(四)创编练习。
简便计算:7.3×9.9 0.125×8.8
提醒:7.3×9.9=7.3×(10-0.1)
0.125×8.8=0.125×8×1.1或
0.125×8.8=0.125×(8+0.8)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精选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3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计算训练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一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2、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3×48 40÷2
360×2 65-17 56+8
3、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提醒自觉验算。
4、练习十一第10题。
说说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判断哪道算式的得数大。
通过计算检验。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十一第11、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反馈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说说是怎样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练习十一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估算,并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再列式算出结果,并把它与估算的结果比较。
3、练习十一第14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反馈解题思路。
引导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四则混合运算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在教学式题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先算,再算,最后算来口述式题的运算顺序,减少运算顺序的错误,同时也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业时还要求学生根据式题的运算顺序用简单的画顺序线,以增强运算顺序的形象感。如:第11页例题5: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42+6(12-4)
(2)42+612-4
口述顺序是: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口述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
括号外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的加法。算减法。
而在教两三步计算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时,我先要求学生口述解题思路,让其明白列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
只有多巩固练习,就能熟能生巧,做到四则运算式题的顺序无误,列综合算式条理清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大的收获是差生做式题的计算减少了不必要的错误。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2.掌握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数和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计算公式。
2、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一: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周长公式
(1)思考: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小写字母a表示,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面积用大写字母S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2)交流汇报
2.探究活动二: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
(1)像这样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还有一些简写的方法,你想知道吗?请自学课本p46页相关内容。
(2)整理汇报,并举例说明
①字母和字母相乘 。
②字母和数字相乘 。
③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可以写成 。
④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 。
3、 探究活动三: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如果上题中,正方形的边长a=6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三、课堂达标
1、 判断。
(1)10个a的和可以简便记作10a。 ( )
(2)因为2 =22,所以5 =52。 ( )
(3)4a =4aa。 ( )
(4)a 一定比2a大。 ( )
2、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的操场其中正方形边长为a,小长方形长为b,怎样表示大长方形操场的面积?
3、小明家的客厅和厨房的平面图。(如黑板)
(1)小明家的客厅比厨房的面积大多少平方米?
(2)当B=6时,求小明家的客厅比厨房的面积大多少平方米?
四、知识拓展
想一想,填一填。
(1)当x=( )时,x >2x (2)当x=( )时,x <2x
(3)当x=( )时,x =2x。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当你的妈妈又在你的耳边唠叨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回答:“妈,你这都说过n遍了!”还有,你跟你的同学炫耀时说过这样的话吗?“这游戏我n年前就已经玩过了!”
那这里的n表示多少呢?
它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感受到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用的,并且它还可以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同时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立即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揭示出本课的课题。
二、展示情境,引导探究
(一)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
讲讲从情境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二)出示表格。
小红的年龄/岁爸爸的年龄/岁
1
5
10
…………
1.将表格补充完整(列出算式和求出结果)。
2.表格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你能通过一个简明的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用字母表示小红的年龄)?
4.交流式子,进行比较。
5.想一想,可以是哪些数?可以是200吗?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内容的完成,使学生能体会到随着小红年龄的变化,爸爸的年龄也在发生变化,而且它们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让学生通过一个简明的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询问学生"可以是200吗?”,使学生明白,在实际问题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三)代入解题
设问:当小红的年龄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代入解题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代入解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年龄的计算,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当他(她)为人父母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进而渗透尊老爱幼思想教育。
三、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一)出示教材例2的情境图。
(二)出示问题。
1.将表格补充完整。
在地球上能举起
物体的质量/kg在月球上能举起
物体的质量/kg
1
5
10
…………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1)出示如下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将你的式子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2)求出例2情境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3)完成例2“做一做”。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学习例1的经验,并结合例2情境图和设计问题的提示,让学生自主解决例2的问题,掌握新的知识。这样的设计,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新知,巩固拓展
(一)看图填一填。
(二)算一算。
小红买了9本笔记本,每本元,共需要多少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如果每本笔记本8元,小红付钱后找回了28元,那她总共付了多少元?
如果她付出相同的钱,却只找回了1元,那么笔记本一本多少元呢?
(三)解决问题。
客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65千米/时,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2)当 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练习的内容设计密切联系新学知识,同时在编排上体现着由易到难的层次性。练习的材料还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熟悉性和易操作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帮助学生梳理和进一步巩固新知。对学生“还有什么疑问”的设计,又能给学生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知道我们学校是一个棋类特色学校,下个月马上又要进行各棋类比赛了,老师打算再(出示一副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你能算一算,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2、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
3、指名交流,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
可能会有两种情况:
(1)分步计算: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2)综合算式:12×3+15×4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例题。
1、谈话:两位同学用不同的列式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综合算式你同意吗?谁再来说说这个综合算式表示的含义?
(指名交流)
2、提问:比较一下,12×3+15×4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3、谈话: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那么这个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呢?你能自己尝试一下吗?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指名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说清自己是怎么想的。
4、 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找出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互相平行的线各有几组。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完整板书:12×3+15×4
=36+60
=96(元)
答:她一共要付96元。)
(二)练习。
1、出示:240÷6-2×17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运算顺序,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校对。
3、提问:这两个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交流。
不同点:三个运算符号不同。
相同点:都是先算两边,再算中间加减法,计算原则是先乘除后加减。)
(三)完成“试一试”。
1、出示:150+120÷6×5
谈话:看一看这个综合算式中有哪些运算?你觉得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不同算法的两个学生板演。
4、指名说说自己计算时是怎么想的,全班校对,及时纠正错误。
(四)小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在算式中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板书:不含括号的)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交流,说说运算顺序。
全班校对。
2、第2题。
(1)学生审题后独立改错。
(2)指名交流,说说错在哪里,分析错误原因。全班校对。
3、第3题。
(1)学生一组一组进行计算,比较上下两题,思考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
4、第5题。
(1)学生审题后理解题意。
(2)鼓励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同学可先分步计算,再根据分步计算的结果列综合算式。
(3)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指名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分析:美术组:18人书法组:18人的2倍合唱组:比两个组多6人
四、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觉得在计算的时候哪些地方要值得注意?
2、布置作业:书本P36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约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准备:
卡纸、彩笔。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美味蛋糕店”的师傅招收学员时考了这样一道题目:请你在最快的时间里切出一块蛋糕的8/24,要求切得比较均匀。今天老师也想拿这道题目考考你们,看看哪些同学们能被选上。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引导发现,明确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卡纸。表示出这张卡纸的8/24,想一想怎样做?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成果并解说)
师:从上面这些学生的发言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让生通过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找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8/24=4/12=2/6=1/3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有选择地板书。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
(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除以了一个相同的数,所以这些分数的大小都不变。
(2)是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师:说得非常准确,这里的除数都是什么数?
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引导学生归纳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师: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约分后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越来越小,但分数值都相等。最后一个式子的得数是1/3不能“再往下除了”。
师肯定:准确地说1/3不能再约分了。谁知道,为什么不能“再约分了”?
引生答出:因为1和3没有公因数。所以不能“再约分了”。
总结并揭示:像1/3这样的分数,当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分数。约分的最后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师: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最简分数?
生:(举例说明)。
2、探索约分的方法。
请两个同学来介绍一下约分的过程。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约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3、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在最快的时间里切出一个蛋糕的8/24,其实也就是切出这块蛋糕的1/3,这样也就顺利地完成了题目要求!
三、课堂练习,巩固应用。
教材第48页“练一练”。
(1)学生试做。(2)集体交流。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因此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生的发现、探究、交流中解决,使课堂充满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