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 1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三、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四、学习本文言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穷、过、患、兴、滥、诛,诸、也、其。

二、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

三、难点: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

教学方法

在学生反复诵读、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点拨、提示。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朗读、翻译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初中时同学们学过《论语》的选段,此外,大家还通过书刊、电视、网络等途径,对孔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同学还能背诵《论语》中的不少经典语句。首先,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孔子,还可以谈谈你对《论语》中的某句话的理解。学生发言。教师可让同学们放开讲,不必作过多评论。

教师归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XX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睦和稳定。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他说得很多话,即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体会。

二、阅读理解。

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分别找不同同学将每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不准确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纠正,老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意义、用法。全文分为四节,每节有五段话。

1第一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

六十而耳顺: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不逾矩:逾,超越;矩(jǔ),规矩。

朝闻道,夕死可也:朝(zhāo,不读cháo),早晨。

莫能兴:兴,起来。君子固穷:固,坚持,坚守;穷,困窘,走投无路。

2 第三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巧言、令色、足恭:令色,满脸堆笑的样子;足,过分,过度。

左丘明耻之:耻,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以直报怨:直,公正无私。

3 第四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质胜文则野:质,朴实,与“文”相对;文,文采,指对仪容举止进行雕琢修饰;

野,缺乏文采,鄙陋。

文胜质则史:史,虚浮。

君子泰而不骄:泰,平和;骄,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qī):忧愁,悲伤。

居处恭,执事敬:恭,恭敬,端庄,这里可理解为守规矩;敬,谨慎、认真。

虽之夷狄:之,动词,到去。

三、课文探究:

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课文。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感悟。

第三节主要内容:

讲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对每段话的理解:

1第一段话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的“道”,这个道就是“仁”。忠,就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则;恕,就是宽容之心,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强加于人,

正直宽容之心,就是忠恕之道。忠和恕是辩证的关系,既要坚持理想,又不能为所欲为。忠是对己,恕是对人。

2第二段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对“恕”作了具体阐释,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孔子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它既是对“仁者”自身的约束,即要求一个人要有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要尊重他人,体贴他人。这一思想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对于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第三段话

(“巧言、令色”),是从反面告诫(“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君子决不能虚伪谄媚,而应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不应掩饰自己的好恶。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阐释“忠恕”的内涵。

4第四段话

(“人而无信”),是讲“信”的重要性。“信”是孔子道德范畴乃至中国传统道德范畴中的重要内容。“民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对外贸易与交流,诚实守信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5第五段话

(“以德报怨”),主张公正平等。孔子虽然主张“恕”,但绝不是无原则地宽容忍让,甚至委曲求全地“以德报怨”。他主张“以直报怨”就是坚持原则;他主张“以德报德”就是公平公正。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时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来求得友谊和睦的。

第四节主要内容:

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对每段话的理解:

1第一段话

(“质胜文则野”)是讲“质”与“文”的关系,即仪容举止与内在素质的关系。

孔子认为君子要讲究仪表,但又不能过分修饰,要做到“文质彬彬”,即既朴实又有文采,达到内在美与外表美的高度统一。直到今天,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第二段话

(“君子泰而不骄),以“泰”与“骄”的对比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泰”与“骄”似乎只是一种表象的区别,但实际上是内在本质的不同。

“泰”,即平和、安适的样子,表明君子的旷达,虚怀若谷,胸有成竹;

“骄”是骄狂,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但其内心却很空洞,很虚弱。

所以,真正有知识、有内涵的人常常显得很平静,甚至“大智若愚”;而愈是表面张狂、骄纵的人,愈是无知浅薄的人。

3第三段话

(“君子坦荡荡”),是君子与小人心理状态的不同:君子胸怀宽广,无所掩饰,不追求虚名富贵,因而是坦荡的,豁达的;小人总是考虑个人利益,患得患失,顾虑重重,言行不一,心胸狭隘,因而总是忧愁、悲观的。

4第四段话

(“樊迟问仁”),是说君子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做人准则。

“居处恭”,应当就是儒家提倡的“慎独”。君子即使在无人监督的独处情况下,也要谨受规矩,严格自律。

“执事敬”,是讲做事要认真,一丝不苟。

“与人忠”,是讲与人交往、共事的基本原则,要忠诚、守信。

“虽之夷狄,不可弃。”即使到了荒蛮之地,也绝不改变做人的准则。

“不可弃”三个字,表现出孔子对信念、对道德行为准则的坚定不移。

5第五段话

(“子夏曰”),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评价。“三变”,表明孔子在弟子心目中的印象:他既是温和的,又是严肃的;他既充满情感,和蔼可亲,又严格要求,坚持原则。这是一个令人可亲可近,又令人敬畏的长者形象。

请同学们谈谈学习的体会和感悟(应让同学们畅所欲言,鼓励发表独到的有深度的见解,可就某段话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不要求全面)。

四、当堂练习:“之”的用法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五、作业思考

同学们,在这短短的语录中你悟出人生的启示了吗?请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以“走近孔子”或“孔子我想对您说”为题,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 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生词,由此引出这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学而时习之。

二、请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布置问题: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过渡:看来我们对孔子以及《论语》已经不再陌生了,让我们继续往下阅读,去领略故事中那些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吧。

三、学习新知

1、布置默读要求。

2、学生开始默读,师下课堂指导。

过渡:文中的着四个故事是可以独立开的,所以等会儿你对哪个故事有自己的体会,就谈哪个故事。

3、故事1:(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齐读这个故事。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推己及人

故事2:(1)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喝“盗泉”的水?描写孔子喝弟子们口渴的语句找出来读读。

(3)得出结论:严于律己(板书)

(4)读这个故事。

故事3:(1)分角色读读这个故事。

(2)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句子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小人在穷困的时候…….”的意思。

句子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呀!”

词语“假装”能看出孔子遇事有什么精神?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敢于自省

(5)齐读这个故事。

故事4:(1)你特别欣赏哪个词或句?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学而不厌

四、小结:课文学习到这儿,我们对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要学会做“仁”者,要爱别人,宽以待人。过去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谈,现在则有“半部《论语》学做人”之说。希望这节课的学习能给同学们以人生的启示,智慧的启迪!

五、齐读课文,再次领略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生哲理。

六、课后作业:

默读提示: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注意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感受最深之处可做简单批注。

(一)课后延伸:

1、温故而知新——复习本课生字词,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找一篇《论语》中的故事来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

(二)读读《阅读链接》,试着背一背。

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引领及史料的运用,能说出孔子的主要思想。

2.通过图片及史料结合的方式,�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先人的智慧,理解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境界,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的思想。

难点:“仁”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于丹在百家讲坛中讲《论语》的视频。提问学生:中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那么《论语》这部著作主要记载了谁的。言论?他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给当时带来了影响?由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孔子的核心思想

教师出示《论语》及其《孟子》的相关史料,提问:结合孔子的言论和课本知识,说一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怎样理解其内涵?

学生回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教师出示孔子关于政治思想的言论,提出问题:孔子在他的核心思想“仁”之下,提出了哪些政治思想?

学生回答:孔子强调“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师补充:孔子还希望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三)教育思想

教师继续提问:孔子不仅是思想家还是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过渡:孔子创立早期儒学后,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儒学思想家。那么,将儒学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人物是谁呢?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儒学的发展。

(四)影响

教师展示史料,并提问:孔子的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政治思想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构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对后世的中国与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作业:儒学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下节课分享。

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 4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古人,他是谁呢?你们看。

2、播放有关孔子的图片,学生观看。

3、了解孔子。

师:书上的资料袋也有一些关于孔子的介绍,老师已布置你们预习了,谁能从这里找出一句话来评价孔子?

出示资料袋内容,生用一句话评价孔子。

投影: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更深入地来了解他。

板书:孔子拜师。生齐读课题。

2、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要读第三声。跟老师读孔子。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待会儿我们就一边学,一边解决这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学生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师: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准字音,你们在预习中觉得哪些字难读准,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师补充:(佩服)

2、全班齐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正音

师:你们读准了生字,还能把课文读通顺吗?

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我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了。接下来,我们再来仔细读读课文,解决问题。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2、解决问题: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才要去拜师。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板书:渊博

他是不是真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呢?谁来说说,你从哪里读懂的?

和闻名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呢?

3、小结:是啊,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去拜师,他多么好学啊!

那他拜师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二自然段。

4、师:孔子要从曲阜到洛阳拜师,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容易吗?请你从这个自然段找出一句话。

5、交流句子,体会情感:

⑴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①师:我把这个句子改一改,你们觉得好不好?师出示第二句话,生对比句子。

l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l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②哪些词语写得具体、生动,给它们作上记号。

③交流词语,你从哪个带点的词体会到什么?

④a 、相距上千里说明路途遥远。(出示地图)讲解长度单位里:别看地图上好像不远,实际上孔子要走大约50万米。你们平时在操场上跑一圈两圈有什么感觉?孔子要走的路程相当于学校操场2500圈。

表示距离很远很远的还有哪些词:遥远、千里迢迢、迢迢千里

b、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

(师引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c、填补文本空白:想一想,孔子走这么长的路,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大风、大雨、下雪、寒冷、猛兽、饥饿)

是啊,他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谁再来接着说。

⑤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说明孔子生活很艰苦。

⑥体会:日夜兼程

日夜兼程是指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可以看出孔子求学的急切心情。

他是多么珍惜时间哪!

师:是啊,尽管山高路远,孔子坚持(指读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不管日晒,还是雨淋,孔子依然

哪怕再苦再累,孔子仍然

⑦终于说明他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洛阳。

⑧想象情景:此时,你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先跟同桌交流交流。

句式训练:孔子饿了就,累了就,不分,不停地赶路。

小结:是啊,怪不得孔子到洛阳见到老子的时候已经是风尘仆仆

⑨有感情朗读:孔子坚持不懈,终于走到了洛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那你觉得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怕困难)

5、他在洛阳见到了老子。他们见面时会是什么情景呢?找出他们的对话,用横线划出孔子的话,用波浪线划出老子的话。

6、你们找对了吗?(课件出示对话)孔子说的这一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概括为学无止境。正因为孔子知道学无止境,所以他还要去拜师。这个问题明白了吗?(擦去问号)

能不能联系实际说一说,你身边还有谁也在不断地学习?

7、下面请你们找小伙伴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

8、指名分角色读。

这两个同桌读得很投入,请你们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9、师生互换角色读:

师:我也想读一读,可以吗?我当孔子,谁愿意当我的老师?

10、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看出了孔子怎么样?(彬彬有礼)

11、学到这里,孔子一定还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来读一读:

()的孔子

小结:孔子的这些品行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下节课我们再来了解:老子具备怎样的品行,值得孔子学习呢?

12、播放课件,学生观赏。

师:虽然孔子知识渊博,但他的一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知识的追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把孔子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四、选做题

1、读一读孔子的名言。

2、摘抄课文中我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找小伙伴演一演孔子拜师的情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