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义乌的。小商品享誉世界,所以义乌也称为----小商品城。
那么你知道,冰城是指哪座城市呢?为什么被称为冰城呢?
师:冰城的冰直截了当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大声读课题!
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地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地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我们就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同桌互查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秋雨潇潇昼夜不息
济南大约一亩见方不断悬崖洞穴占地往上冒三堆白雪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我位极人臣一些棧8970-9几句背几句。
[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三。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词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德育目标:
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课前准备:
《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了解西部的过去与今天,历史与发展。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语言的优美,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6~8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阅读导语和1~4课,课后资料袋以及P168补充阅读材料《拉萨古城》
1、认识生字,自己勾画喜欢的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关于西部的话题。
3、聊一聊:
通过四篇课文,你对祖国的西部有了哪些了解?地貌,气候,风俗,历史,发展……
二、提问
关于西部,你还有哪些话题愿意和大家交流?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内容?
在笔记本上进行罗列:
草原风景
蒙古族的生活
丝绸之路
匈奴族的迁徙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部落
新疆建设兵团(解放军进疆)
青藏铁路
拉萨
藏教寺庙……
三、网上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图片,重要的在笔记本上做简要记录,同学之间做交流
四、处理精读课文
1、《草原》:
⑴明确:
课文从两部分内容入手,草原的景色迷人;草原人热情好客。
⑵体会:
静态的景物描写;动态的迎客场面。
2、《白杨》:
⑴生存环境──茫茫戈壁,渺无人烟
⑵明确:
白杨的形象外型──高大挺秀,笔直
个性──坚强、不动摇、适应力强
⑶明确:
写白杨是为了突出像白杨一样坚强勇敢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结合阅读链接内容(艾青《帐篷》)明确借物喻人的写法。
3、学生解决课后练习,教师做适当指点。
4、背诵描写草原和白杨的有关段落。
五、处理略读课文
1、《丝绸之路》:
借助标志性词句进行分段训练。明确作者以回想的笔触描写了发生在公元前115年的东西方交流的一个场面。
借助相关词语了解课文中的照应。
开头: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结尾:每当凝望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⑴学生分析:
地质条件复杂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天气情况恶劣
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极度缺氧西方媒体预言……
⑵讨论: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句反复出现的作用,注意标点的`变化,体会工人们高昂的斗志,澎湃的激情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六、自我回顾
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在笔记本上列出学习本单元之后了解到的内容和每课应掌握的重点问题,对整个单元进行链接和梳理,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字词或句段进行归纳整理,出一份小试卷交换完成。
(说明:作业及听写随堂布置,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借助《同步训练》进行延展性练习。)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若干个。运用各种方法理解“驻足而观、幽幽怨怨、稚气、恍惚间”等词语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继续尝试在读句子时静心思考,提出问题。
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领略叙利亚的淳朴民风,感受叙利亚卖水人的质朴可爱。
教学重点: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叙利亚卖水人的聪明智慧,人情味。从卖水人的行为中感受叙利亚的风土人情,人与人相处的融洽和谐。
教学难点:
领略尤金游记所体现的记叙、抒情自然融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叙利亚
观看有关叙利亚的图片。
看了图片,让我们领略了叙利亚的异域风情,让我们再看一段文字介绍,来
了解一下。
出示简介叙利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指名学生读)
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北靠土耳其,东南邻伊拉克,南连
约旦,西南与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区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海岸线长183公里。沿海和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区冬季雨量较少,夏季干燥炎热。
2、课文中也有一段叙利亚的介绍
出示课文第一节
到位于沙漠地带的叙利亚去旅行,最不能忍受的,是它气候的干燥与闷热。
喝下去的水,顷刻间便化成串串的汗,从额上淌下。
学生自由读。看看叙利亚给你怎样的感受?
指名读。
(最不能忍受的,是叙利亚气候的干燥与闷热。)
师生配合读。
3、这么热的天,水是必不可少的?
板书:水
补齐课题,板书:30、叙利亚的卖水人
齐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有关水的内容
预习了课文后,我们知道这水是指水果汁。学生自由读文,划出描写水果汁的句子,并概括一下水果汁的特点。
交流
1、出示句子
他们卖的,不是糖浆冰水,而是新鲜的水果汁。最常见的,有橙水、柠檬水和萝卜水。
齐读句子。
出示:叙利亚的水果汁真是 品种繁多 。
2、出示句子
这些新鲜果汁,价格便宜得叫人难以相信。
齐读句子。
出示: 价廉物美
3、出示句子
他卖的柠檬水,一杯4毛钱,够酸又够浓,确是解渴妙品。
出示: 冰凉解渴
4、那么还有什么呢?
5、我们知道叙利亚的水果汁的特点是:品种繁多、价廉物美、冰凉解渴。
用一、二句话说说叙利亚水果汁的特点。
(二)学习有关卖水人的内容
1、出示句子
最令我难忘的,倒不是这些又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
齐读句子。
再读课题
2、出示句子
因为这样,叙利亚境内,不论大街小巷,不论白天晚上,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卖水人。
齐读句子。
3、这些卖水人在叙利亚随处可见,是极其普通的,可是到底是怎样的卖水人让我念念难忘呢?读课文的5~7节。文中写了哪几个卖水人?
交流。
板书
出尽奇招
卖水人 纯朴可爱
人情味浓
指导说话,出示填空
来到叙利亚,让我难忘的是卖水人吸引顾客的方式 ,如 出奇招装饰摊位 ;难忘的是卖水人推销水的可爱方式,如吹笛子;难忘的是 卖水人浓厚的人情味 。
4、如果你来到叙利亚,你会被谁所吸引?自由读5~7节,说说理由,小组交流。
5、学习第五节,卖水人的招数“奇”在哪里?
正因为如此,让人们不由自主地“驻足而观”,“破财而饮”。
理解“驻足而观”,“破财而饮”。
填空
卖水人出尽奇招装饰他们的摊位。有位卖橙水的,将橙堆成 ,上面 ,远远望去_________,________。有位卖萝卜水的,把萝卜________,惹得人们________,________。
读第五节。
6、再来看看那些可爱的吹笛子的卖水人,�
读第六节。
7、卖水人为了招揽生意可谓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让人不得不“破财而饮”,可在做生意的同时,卖水人又不乏浓厚的人情味。读读第七节。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句子
喝到第三天时,他竟对我们说:“你们晚上喝的,不必付钱。反正,我也要收摊了!”
理解句子。
“竟”出乎意料的。
引读第八节
听了这话,我恍惚间以为……,但定睛一看,站在眼前的,却只是……
8、小结
叙利亚的卖水人质朴可爱,有浓厚的人情味,难怪作者会说最令他难忘的不是那些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
再读五到八节。
三、练习写话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光顾商场、超市等地购物,你有没有观察过他们是怎样招揽生意的,推销自己的产品的,说一说,写一写。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图;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合作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巩固延伸
1、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堂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2、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栽花拔草、铲地摘瓜
“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合作交流
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g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三、品读体验
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外貌:性格:
神志:聪明
动作:善于表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巩固延伸
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
课堂练习
1.说说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3。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与象共舞
不慌不忙
聪明有趣善于表演
人象共舞
人——————和谐相处—————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独立完成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和搜集资料,了解到有关泰国风情,增长了知识。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够准确地读写词语,并背诵自然段一和二。
2. 通过情感充沛地朗读课文,深刻感知草原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领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表达的内涵,接受爱国、团结和谐的教育。
3. 在草原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领会作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通过文字语言展开奇妙的想象,在大脑中再现课文描绘的绚丽场景,深度理解句意。
2.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的内涵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
课时安排:2节课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
1.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2. 初读课文,全面感受。
自由阅读课文,探究作者描绘了草原哪几个方面的情景?
3. 细读“草原景色”,品味“情感”
第二节课
1. “草原人民的热情”,再次品味“情感”
(1) 学习“远道而来”一节
(2) 学习“热情款待”一节
1.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3、4、5自然段,在最有感受的地方标记。
2.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感受,领悟课文片段。
2. 总结感悟
1. 根据板书,讲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写作手法描绘情感。
2. 总结课文整体内容,并说明第一大段描绘草原的风景之美,第二大段描述草原的人文之美,作者实际上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生动形象、色彩斑斓的草原生态画。
作业设计:
1. 与家长交流对本课的学习感受。
2. 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
板书设计:
景色——风光美——动情 (描绘情感)
草原{ 人民——人文之美——更动情 (描绘情感) }“我”
蒙——情深——汉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一下家中、校园内的各种花,准备一些课文中涉及到的花的图片、资料等。
2、生字卡片及鲜花课件、大花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的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出示鲜花的课件,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吗?(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丽)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句子)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吗?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那就让我们在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出示文中带生字词语认读。并让学生找出带有该词的句子读一读。
3、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4、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归类其书写特点。
左窄右宽:艳湿娇强播修
左右相等:醒致
5、引导书写:播(注意右上部分)
6、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7、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大花钟)这就是一位植物学家修建的花钟,你们觉得他的做法妙吗?妙在哪里?
8、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9、交流:
①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②你认识它们吗?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③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三、课堂练习
写一写本课生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四人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
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小组评价,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分组学习。
三、检查学习结果:指名读课文,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xx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xxxx ,就像xxxxx 。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⑥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揣摩、续编、品味、梳理、想象、判断)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3、诵读名言,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师生互读。
4、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学习。
3、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6个生字“雏、巢、蜜、蜂、航、封”。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3.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默读课文,默读时要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时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电脑没有发明之前,在电话没有普及之前,要和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
人们通常采用写信的方式。你写过信吗?收到过信吗?见到过信吗?
2.板书课题:信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自由读课文。
2.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
雏鸟妈妈
花朵蜜蜂
大海小船
云云
树树
自己自己
3.结合交流讨论,学习“雏”
媒体演示:
(1)雏鸟的图片。“雏”的意思就是刚出生的`鸟。
(2)“雏”共有()笔。
(3)比一比组词:雏()准()难()推()
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1.读读想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交流讨论,媒体出示: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
3.结合交流,学习“巢”。
媒体出示鸟巢图:
(1)“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
(2)“巢”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注意。练习写字。
4.再读读2——6节,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
5.交流讨论,媒体出示: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理解词义:黄昏(读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
姹紫嫣红(指导看注释,启发说说春天有哪些花?)
读读2——6节,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
(1)因为,所以我写信给小船,让她快去航海。
(2)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快回巢。
(3)*因为__________,所以替______给______写信,__________。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第6节,理解“心贴得更紧”的意思。第2——5节:学生自选一节练习朗读,
大组交流。
(二)研读第一节
1.读读,思考: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
2.练习默读第一节。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雏鸟、回巢、自己、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天边森林
2.试试你身手: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试着说几个:
例:风(平)浪(静)
山(清)水(秀)风(和)日(丽)
情(深)义(重)窗(明)几(净)
3.熟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2)模仿课文的样子,试着写几句话,第一节可以用,也可以自己写。
2.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雏鸟、黄昏、森林、自己、风平浪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平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平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平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平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平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平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周二上午我分别和五年级一班、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共同学学习了《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
课件、教案早已提前一周完成,可脑海中一直在构思,这一课的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课文篇幅长;其二内容上有些复杂,学生在理解“胚胎发育规律”这一抽象的问题时困难比较大。这堂课应该怎样上?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的共同参与进来?终于在周一晚上这个灵感迸现出来。
由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我是评委兼解说员。
学生要遵守以下规则:
1、学生可看课文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明确答案。
2、提出的问题若有人回答不加分。
3、提出的问题无人回答,自己解答,加一分。
在学完本课生字后,便开始进入提问环节。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想甚为惊喜。我准备的问题:“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 害的风险。都有学生提出。还有的提出更好的问题。
一直到下课后,学生还围绕在我的身旁说:“老师我还有问题。”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不怕有问题,就怕没问题。
我想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一、学习目标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按照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用归并法把文章分成两大段。
第一大段(第1——3自然段)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三次用“可是”作转折,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虽胆小却勇猛的性格特点。第二自然段中,“这可都凭它的高兴。”一句,一个“可”字,形象地写出了猫的古怪,同时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二大段(第4自然段)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样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猫的淘气。
①“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②“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撞疼了也不哭”
③“所过之处,枝折花落。”写出了小猫的“更可爱”,在于更淘气,更天真,更生气勃勃。作者喜爱之情更深了一步。
二、学习重点:
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易学的方法。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一般这种文章的段落里都有总起句或中心句。如《猫》,几乎每个自然段开头都有一个总起句。但第2、3自然段总起句只是概括第2、3自然段内容,只有“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概括全大段的主要内容,可作为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同样第4自然段总起句的前半部份“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可作为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
三、难点分析: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指的是猫的脚印。因为梅花有五个花瓣,猫有五个脚趾,它的脚印和梅花的形状很相似。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十分喜爱猫,由于喜欢就不会嫌它脏,就不讨厌它,所以把猫的脚印比喻成美丽的小梅花。这表达了作家老舍爷爷喜爱猫的思想感情。
四、参考资料:
作者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他的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
《童年的发现》是略读课文,但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真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在上课前以为学生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我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我提出两个问题:①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②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分组读议。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的遭遇。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问题所在。像这样的课堂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这里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__,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的长期坚持和用心领悟而来。它像语感一样,是一种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真是学无止境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
3、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展示并齐读阅读要求
四、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接龙读(各读一段)以检查朗读情况。
3、自读思考: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五、再读感悟,小组探究
六、总结回顾
在这样让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体现了什么精神?你从中感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