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着共同的工作内容,那就是需要进行编写教案工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力求突破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对老班长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我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同学们,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到达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漫漫长征路,掩埋了多少烈士的铮铮铁骨;漫漫长征路,写尽了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今天,我们只有用去感受那份赤诚,那份永恒,金色的鱼钩那灿烂的光芒将让我们的灵魂接受最好的洗礼!
2、 师生共同解决开放性的问题:“谈谈你眼中的老班长。”重在引导学生说明理由,从而加强对描写方法的理解。在此期间,学生可以自由质疑,讨论解疑。
如:1)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文题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换成“老班长”可不可以?
2)老班长已经为别人献出了自已的生命,他为什么还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
3)文中第32段中,“但是老班长,他,仓皇眼睛慢慢地闭上了。”如果去掉他,他的语句也通顺。原文这样写是不时显得
这一环节注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同时也要反馈出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灵活驾驭课堂的功底。
3、 小结全文,布置作业:
小结:这篇文章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段,塑造了老班长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的舍已为人和忠于革命的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撼。
作业:超前预习《南沙卫士》这篇文章
4、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舍已为人 忠于革命
五:课后结语:
同学们,长征途中。这样默默奉献,舍已为人的英烈,又岂止老班长一个呢?茫茫草地皑皑白雪,铁索桥头,金沙江畔到处都写着催人泪下的故事,到处都在向英烈默默致敬!希望同学们不要辜负英烈洒下的热血,用自已稚嫩的双肩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先烈含笑九泉。
一、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在后面。
1.歼灭 piān miè qiān mèi jiān miè
2.粗糙 cū zào zūcào cū cāo
3.闪烁 shǎn zhuò shǎng shòu shǎn yàn
4.作料 zuò liào zuó niào zuó liào
5.奇迹 qí jī qí jí qú jī
6.迷糊 mīhū mí hú mí hū
二、搭配词语
新鲜的 身体 喜出望外地 咽着
斑白的 情绪 整夜整夜地 不合眼
衰弱的 光芒 目不转睛地 跑回来
低沉的 毅力 大口大口地 看着
饱满的 脸 热气腾腾的 草地
粗糙的 声音 无边无涯的 山峰
金色的 两鬓 重重叠叠的 老班长
惊人的 手 昏迷不醒的 菜汤
严峻的 鱼汤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这汤没加作料,我们觉得没有比这更鲜美的了。
3.老班长对小梁说:“你知道了,不要再告诉别人了。”
4.指导员对老班长说:“多么艰苦,你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5.我们找不到东西吃,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
四、把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成一篇通顺的短文
( )晚上,皇帝又叫继续读下去,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才读到正题。
( )读了一万六千字还听不出究竟说了些什么,尽是空话。
( )皇帝叫人读出来听听。
( )皇帝一怒之下,就叫人打了茹太素一顿。
( )茹太素是明代人。
( )皇帝后来说:“茹太素那篇意见书,如果开门见山地写,只要五百字就行了,我打他,是因为空话太多。”
( )有一次,他给皇帝写了一份有一万七千多字的意见书。
五、用对话形式写出下面这段话的内容(200字)
晚饭以后,小华吵着要玩游戏机。爸爸让他做完作业再玩。小华不干,还是吵着要玩。爸爸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小华一边听,一边插嘴。后来,小华听了爸爸的话,表示今后一定要写完作业再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金色的鱼钩(a、b案) 15*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小事,以小见大。
2、运用以细节出精彩写作方法练习感动片段。
教学准备:思维导图四人一份。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四部分、提前查找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了解中心和材料。
1、引出四部分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围绕一个小小金色的鱼钩,讲了四部分
生: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师:这四部分又讲了哪些具体的小事呢?如接受任务中主要讲了掉队,护送病号中有第一次喝鱼汤,其余的请同学们尝试着找一找,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
2、具体小事(板书小事)
认真阅读导学单,完成思维导图。(反馈出示学生的导图,边说边修改)
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写了四部分,分别具体写了那些事情呢?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共同完成
思维导图:
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事件:(跟队)(断粮)(第一次吃鱼)(秘密)(命令)(昏迷)(遗言)(珍藏)
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
辨析事件:(组长上来演示,说完后提问:哪个组和我们不一样,可以谈一谈。)
二、小事见大
1、还有哪些感动人的事
猜想并说理由,初悟小事见大
师:作者穿越草地经历了四十多天,写了8件感人的小事,可在两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多时间里还会发生有哪些感动人的故事呢,谁能用2-3句话说一说。
生:陷进沼泽大家相助、遇到雪天把仅有的外套送给他人。敌机来了用身体为他人挡子弹
2为何选小事(典型性、小人物、亲身经历)
3、师:是呀,这么多感人的故事,众多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先烈,为何作者单单选择一个小小的鱼钩,选择细小的平凡事来写呢?
生:这些小事能反映出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忠于革命的品质
师:小事不小,反映出人物高尚的品质。
师:除了反映这样一位无名的英雄老班长,还能反映长征中那些人?(生说)板书(小人物)
生:能看出红军长征时生活的艰难。
生:能记录下老班长为我们费尽心思钓鱼的过程。
师:是的,这些小事围绕一个小小的,长满红锈鱼钩来写,透过这个小物件,我们仿佛看到了:
师:小鱼钩折射出了许许多多无名英雄,折射出了众多高大的品质,这就叫小物件见大
师:一件件小事是两年多长征生活的缩影,一件件小事放映了众多具有高尚品质的无名英雄。这些小事就具有典型性。板书:典型性,
师:这些小事与作者又有何关系?
生:这些小事写的是作者和老班长自己经历的事?板书:(亲身经历)
4、小结:小事见大
师:正是这些小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具有典型性,材料虽“小”但意义却“大”,才让我们感动。在文章中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从中来阐述一个大的主题,刻画一个人物大的形象,这样的写法叫以小事见大(幻灯)板书:见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亲身经历的小事令我们感动,如沙滩里的珍珠,熠熠发光,但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敏锐的心去感悟。
5、辨析小事
师:让我们一起来辨一辨哪些小事见大。
判断:下面哪些是小事见大呢?(幻灯)
1、今年四月,渝中区大坪支路时代新都小区,一部运行着的电梯突发故障,11人被困在电梯。消防官兵历经4个小时救出了全部被困人员。()
2、一位小狗在细雨中等待自己的主人回家。()
3、汶川地震中,林浩冒着生命危险背出了班里的两名同学。()
4、下雨了,邻居家的小弟弟用伞为七星瓢虫遮雨。()
5、商店的的老板雨中追我,给我找钱。()
6、运动会上一名同学摔倒后半秒中爬起来继续跑完全程。()
7、缆车坠落,父母用双手托起了两岁的孩子,自己却离开了人世。
生判断
三、细节出彩
1、片段令你感动吗
师:小事虽小,意义却大,同样是小事,我们来看这件小事的描写是否让你感动?
2、早上,我陪着隔壁的两位“邻居”——叔叔和他的小狗向公交车站走去,一直到了公交车站。下午放学,小狗又蹲在公交车站台,等待主人回家。
3、为何不够令人感动
师:为何不够感动人?
生:不具体,没有细节板书细节
生:大多数是叙述语言。
4、找出书中感动片段读一读
抽生读、站起来读、小组读、
5、辨析细节出精彩
(1)对比阅读辨析咽鱼(板书:画面、真实、细节出彩)
师:一件件小事让我们感动,一个个细节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一起走进其中一个细节,对比阅读,去找一找作者把感动细节写生动的方法。
出示:对比阅读,
(2)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正在皱紧眉头吃我们剩下的鱼骨头。我好难过。
生:四个角度:细节手法、修辞、画面、用词准确性
(4)小结细节出彩
师:有了这些具体的细节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动人事例就有了的画面感、真实感,这就叫细节出精彩。
把特定的事件,人物的动作、行为、神态等用特写镜头进行“放大”,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画面感、真实感。(幻灯)(读)
(5)带着感动读一读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带着对老班长的崇敬读一读。
6、小结:以小见大
师:小结:是的,小事不小,有容乃大。一个金色的鱼钩,折射一位英雄的老班长高大的形象。一位平凡的老班长,却是长征途中许许多多英雄的缩影,这就是本文最大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五、评议·修改。
1、学以致用
师: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以致用,请看导学单。
(1)请用细节出精彩的方法独立修改片段《小狗等主人》。早上,我陪着隔壁的两位“邻居”——叔叔和他的小狗向公交车站走去——————————
(2)我的习作你点赞:四人小组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围绕细节出精彩修改一个提出优点和建议,最后推荐一篇在全班赏析。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推荐
4、展评
(1)师:哪个组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精彩,并围绕点赞说说你们推荐这篇文章的理由。
生读
生推荐理由
(2)评价:师:其他同学还愿意为他们点赞吗?
5、小结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用眼去聚焦凡人小事,用心去细微处观察和感悟,以小见大,就让你拥有了一双发现真情、感悟真情的慧眼。
板书:
以小见大
以小事见大小物件见大小人物见大
(典型性)
细节出彩(真实感、画面感、镜头感)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 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9课,时间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感动的部分。
4.能说出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地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话的理解。
5.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6. 能感受到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产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学习重点: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内容,进行剪辑整理,弄清与课文学习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交流搜集资料
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的时间、路线、有关长征的诗词、歌曲、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种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研读阅读提示
认真研读"阅读提示",之后,说说阅读提示提了几方面的学习要求,弄清在阅读中要做什么,怎样做好。
三、自读理解内容
1.回顾读书方法。如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画一画、标一标、注一注、议一议等。
2.学生按阅读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3.教师有针对地进行学法指导。
四、交流读书收获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
2.学生畅谈收获。
3.把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进行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把《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划出有关
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 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情变化,理解其情感。
2.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并模仿借鉴。
3.品析课文,把握文章以孩童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方式
4.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辩证认识母亲与孩子沟通中出现的问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并模仿借鉴。
难点:品析课文,把握文章以孩童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一些关于期盼、等候的材料,可以是别人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课上分享交流。
(2)初读课文,询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用《那个星期天》作为标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全文。
二、质疑互辩:
(一)活动一: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说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初步感受。)
(二)活动二:通过自学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三、精讲点拨: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比如“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这段时光不好挨”“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一派荒凉”等,把握“我”心情变化的大致过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心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所以,在指导学生圈画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的同时,还要注意它与时间的推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我”心情的变化与这一天里时间的推移结合起来体会,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感悟,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当“我”开始等待时,“我”有什么举动?心情如何?
一个满怀期盼的孩子,从早晨就开始等待期盼已久的出行,这使得在平日看来还可以忍受的单调时光变得更加不好挨。作者从怀着这样心情的“我”的角度出发,用细腻而质朴的笔触描写了“我”挨这段时光的情境。作者借助动作描写和内心独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小孩守着一本电影画报—还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孤独地在院子里打发时间的场景。这个孩子没有玩伴,已经将一个人能玩的游戏玩了许久,看过天,追随过天上的流云,拨弄过地上的蚁穴,就连那毫无新鲜感的画报也成了弥足珍贵的“玩伴”。作者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展示了“我”等候母亲回来时,一个人艰难打发时间的情形,表现了“我”的忍耐和执着。这还不够,接下来,作者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了“我”的内心独白,让人进一步体会到“我”的脆弱和无可奈何,忍不住对“我”心生怜爱。
我对电影画报李的人物想象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状况?
为什么母亲“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
为了抓住那个星期天里最后的时间让母亲兑现承诺,“我”冒着被匆匆奔忙的她倒的危险,紫跟着她,甚至把自己小小的身子裹进她的腿底下,从而发生了观察点的车换。在“我”眼里,那明明是为了避免绊倒“我”而匆忙移动的母亲的双腿,竟然显得么脆弱,好像随时会被“我”绊倒一般,展示了“我”跟随母亲步伐的紧密,更形象地现了“我”急切的心理
教学《金色的鱼钩》,让我尝试到了新课标的一点成功的乐趣。在教这一课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了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朗读,�
在教学活动中,我也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读到“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我说:“老班长为什么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这会儿,你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也试读一次吧!”我哽咽着声音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这时,教室里格外沉静,只见有的学生在擦腮边的泪水。
这时,我接着说:“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就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学生们个个情不自禁:“老班长──老班长──”呼叫声悲痛欲绝,余音在教室里久久回荡。这时我又追问:“你们为什么多叫一声呢?”“我们希望喊声能唤回老班长,只有这样读,才能表达对老班长无限感激之情。”我这是提议,全班同学起立,深情地为老班长默哀。
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了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抓住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说好,加深感悟,教学效果已经一目了然了,由此,我感到,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文章,不仅要复读,而且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我觉得这堂课好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问题设计得针对性强
本课篇幅较长,做事性强,我撇开了枯燥的分析,而直接抓住最动情的文字捐多表情朗读,整堂课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
1、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感受深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这两个问题给了学生问候,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学生有机会自由说,自立表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地给学以自由
整堂课,学生自主地投入阅读实践,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三、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
教师的范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具对于文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神采“,“风格“等,通过朗读传递给学生,可收到以声示范,以情感的功效。
内容提要:
《金色的鱼钩》是聋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课的课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使用阅读、交流、感悟等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理解了课文,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设定。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教学案例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关键词:朗读感悟体会情感升华理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喜出望外、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老班长的高大形象。
难点: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案例描述: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发生过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中国
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太多太多,特别是在艰苦的长征时期,闪动着一个个鲜活的光辉革命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红军,去拜读他那可歌可泣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
2、揭题。由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检查阅读效果。
2、学生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让学生畅谈读后的感受,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为后面的学习创造条件。)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四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热情鼓励着我们。”
(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老班长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点评: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既释放了学生的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口。)
3、学习“哽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这个段落什么地方令你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哽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2)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4、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这个段落什么地方令你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靠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颗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5、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段。“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共产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
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1)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2)读出自己的感受。
6、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读课文,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盆,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不过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7、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2)说出内心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奉献最后一份光和热)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的呼喊)
(点评:通过对文中的重点片段,在朗读的基础上实行体会,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8、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终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点评:通过对中心句的体味,既解释了题目,突破了难点,又使学生的情感自然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课堂小结
1、学生间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2、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有感情地读给其他同学听。
(点评:让学生系统地总结课文,延伸文本,升华情感。)
案例分析与反思: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实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我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我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快
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什么地方令你感动?这三个问题给了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这样,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进一步体会
老班长的光辉形象。
3、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实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情。整堂课,学生能自由地默读,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感受,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学生自主地投入阅读实践,才会读得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记叙红军长征故事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中的一次辉煌的壮举。长征途中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中的老班长,也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的一个,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成为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为什么一个长满红锈的普通的鱼钩在作者心中却是那样珍贵。
3、简介时代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本文记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自读
⑴ 默读课文:
①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⑵ 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⑶ 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三、简要复述课文
1、感情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⑴ 复述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②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 注意用口语讲述。
⑵ 可以怎样开头?
3、小组内练习复述。
4、组内推荐的同学在全班复述,大家进行评价。
5、观看情景剧,看看专业演员是如何讲故事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布置作业
给家人或朋友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有感情的一段谈话导入新课并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要求学生以事情发展为线索,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特别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加快默读的速度,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默读时,要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 练习复述时,先要进行一定的辅导;然后在小组内练习;推荐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全班汇报,此时注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提高自己;最后观看情景剧,看看专家是怎样讲故事的,学习人家的优点,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进一步提高复述故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