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6篇】

《暮江吟》 之二08-01这次为您整理了《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篇1

之三

聂学敏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诗歌《暮江吟》的意思,领悟景物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古诗的语言艺术美。

2、体会诗人情感,入情入理地诵读并背古诗。

3、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热爱之情,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在练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虚实)

2、指名朗读正音。

三、学习《暮江吟》

1、初读,理解诗意

(1)自学:借助注释自己弄懂诗意,感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结合手势表现“铺、洒、照”和课件,感受“铺”的意境。

2、品读体会情感

从哪里体会到美丽的江景,边读边品析。

品读:半江瑟瑟半江红

(1)出示课件,用“像、似、仿佛”说一说:

江水是怎样的红,又是怎样的绿。

(2)朗读感悟

品读: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示课件,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3)课件展示,体会情感,把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连读整首诗。

(5)诵读,进入意境。

小组参赛的形式,读出美丽的江景,诵出喜悦舒畅之情。

3、品评欣赏,升华情感

(1)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词?

(2)背诵古诗

(3)回味诗境,扩展诗境

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展开想象,可以想象诗中的意境,也可以想象诗以外的意境。

(4)此时此景,你用什么方式抒发心中的感情。

4、拓展练习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篇3

满祥广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吗?谁能背一背给同学们听听?

学生背。(略)

师:学过的诗都记住了,很好。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新诗。(板题)

二、理解诗意

1.读正确、流利。

师: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只有一个生字,请同学们学会这个生字后,再试着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读流利。

2.理解诗句。

师: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吟、铺、残阳、瑟瑟、可怜等。

师:谁会解释这些词?动动脑筋,看看课本中的插图,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学生根据图,理解了残阳(夕阳〕,铺(照),瑟瑟(碧绿色)。师画图,让学生标出“瑟瑟”和“红”。

师: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

师:看看这景色美不美呀,你们猜一猜“可怜”是什么意思?

生:我猜可能是“可爱”的意思。

师:正确。知道了“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生说诗意,师相机指导理解“半”,“半”在这里,不是确指。

三、想象悟情

师: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要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范读)

师:你们听后能不能理解诗人的感情?能否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吟这首诗的?

生:在江边,傍晚到夜里在江边吟的。

师:说得好。(师勾勒诗人立于江边的简笔画,边画边叙述)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来到江边(投影:

诗中景色图),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看图,想想看。

师:随着音乐提示,诗人站在江岸上,只见夕阳……江水……这些美丽的图画你想象到了吗?(自由说,指名说)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模仿诗人,把看到的美景说一说。

(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师:景色这么美,你看到后会说什么?

生:……

(用简笔画把学生带入当时当地的氛围中,同时用音乐渲染情境。此时,教师用语言加以描述,帮助学生再现当时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以用表演进一步体会情境。这样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感情朗读

师:下面我们听朗读录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放配乐诗朗诵)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生自由读背,指名背)

五、练习巩固

1.默写这首诗。

2.以《暮江美景》为题展开想象,写下诗中美丽的景色。

《暮江吟》教案 篇4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黄昏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协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协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九年级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发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黄昏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师: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师: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师指名读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二、学习新课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师: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师: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师: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师:把

比作,又把比作。

师: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师: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9、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10、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三、小练笔。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诗、吟诗、还做诗、做画,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能收集有关白居易的诗,我们下节课交流。

五、布置作业。

《暮江吟》教案 篇6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