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课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四年级第二课《观潮》教案参照【最新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关字的教学。“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的读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强调字的书写规范。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奇观”、“横卧”、“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3.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钱塘江大潮》教学资料带一盘、小黑板两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同学们读课题。“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学生解题目。
2.教师简介钱塘潮。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奇观。
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
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
5.教师问: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
1.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2.教师出示预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读,初识生字,读准字音。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她)读的字音是否正确,并划出自然段。(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4.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将课文分段。(全文可分四段。)
学生说分段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之后的景象。
5.学生按分好的四段再读课文。
三、重点讲第三段,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教师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潮来之时,景象雄伟壮观,使人为之惊叹、赞叹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一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请同学读第三段。”
1.一个学生读第3段,其他同学想: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2.教师读这段,学生用“ ”划出描写潮来之时的情景的句子。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写的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声音好像闷雷滚动,说明了什么?(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并且声音特别大。)
教师指导读这句。重点读出“隆隆的”、“闷雷滚动”两个词。
(2)此时江面有何变化?(江面还是风平浪静)未见潮水,先闻其声,因为什么?(因为声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传播得快。)
(3)这时声音越来越大,(板书:越来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学生读,回答: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线。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向水平方向所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为什么作者能看到?(观察)
(4)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的,看到的呢?(教师板书:远处)
(5)教师问:在潮来之时,作者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看板书回答)
(6)教师问:这时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呢?(当人们听到93“隆隆声”时,人声鼎沸,当人们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时,人们又沸腾起来。)“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如何理解?“沸腾”什么意思?(形容人们情绪十分高涨。)
(7)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课后练习3的第(3)小题)请学生读读,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教师问:“去掉”“水天相接”一词好不好?为什么?把“沸腾”一词换成“高兴”行不行?为什么?(学生讨论)学生有语气地读这句话。
(8)那条白线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请同学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潮壮观的词句。
(9)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事先写好课后练习第3题的第(4)小题)理解“横贯”一词。(横贯是横着过来,在这里指大潮占满江面,迅速奔涌而过)从这词中说明了什么?(潮水气势雄伟)可见这大潮之奇啊!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重点读出“横贯”一词。
(10)再近些,我们又看见什么了?(学生答后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理解。)
通过比较,知道第2句比第1句写得具体形象。“城墙”一词表现出潮涌之壮观。
教师再出示第3句话,和第2句再比较。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学生比较后认为第3句写得更好,写出了潮涌的来势凶猛,潮头很高,“两丈多高”同时点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说这钱塘江大潮‘奇’不‘奇’呀?”(教师指板书:奇观)
(11)学生读后一句,用上述比较句子的方法比较下列句子。
教师问:“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气势雄伟壮大,在这里指水势浩大。)
学生读这句,想象当时的景象。
(12)这时,声音就更大了,看看这句中的哪些词写出声音很大?(学生答教师板书:山崩地裂)
(13)学生再读这句,读出水势浩大,声音极大。
3.学生看录相,边看边用书上的语言描绘情景。
4.学生有声有色地读第3段。
四、.总结作者有顺序,有特点的观察方法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这是留心观察的结果。
五、布置作业
预习第2段和第4段,想想潮来之前和潮后的情景是怎样的。试背第3大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讲读
(一)讲读第2段。
教师问:“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目睹这一切的?”
学生读第2段。(学生读后回答: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教师问:“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答)“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这句中“横卧”一词是什么意思?它写出了什么?(江面非常宽阔)教师告诉学生同时也点明了“我”所在的地理位置。
“越往东越宽”这写出了钱塘江的什么?(地形)教师告诉学生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教师:岸上的景象如何?“早已人山人海”说明什么?“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人们这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兴奋)
学生读第2段,读出江面的宽阔和人们的兴奋、急迫的心情。
(二)潮后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1.“霎时”说明什么?
2.“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说明什么?(说明潮来时的气势之大。)
3.什么时候,江面平静了下来?(过了好久)又从中知道什么了?(余波持续的时间很长。)
4.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想:这句主要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从水量很大讲江潮的壮观。)
5.学生有语气地读第4段。
二、最后。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
1.学生从头至尾看《钱塘江大潮》的录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齐读第一段,重点读“天下奇观”。
3.学生有语气地朗读全文,想: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我们应向作者学什么?
三、布置作业
1.认真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找出易错较难记的字。
第三课时
一、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重点读“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其中“涨”读(zhǎng),不读(zhàng),要特别注意。“昂”读(áng),千万不要读成(yáng)。
学生反复读生字。巩固生字的读音。
二、抓重点,分析字形
1.“屹”: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右半部与“气”有何不同?
2.“若”:这个字读(ruò)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或学生听录音朗读。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1. 默读有关段落(主要是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天奇观”的语句画下来。
2.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3. 结合学生的、交流,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进一步体会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5、理清顺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
观潮。
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学习分段:
⑴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
⑵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⑶小结方法:
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早上、午后、霎时。
4、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默读课文第一段:
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
⑴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⑵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
⑶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⑷理解:
昂首东望
你能演示一下吗?
⑸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课件:
盐官的风光。
4、说话练习:
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自由准备。)
(提示:可以利用第一段课文内容。)
5、交流:
⑴学生展示。
⑵及时评价。
6、小结:
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______人们_____。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