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26×39=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游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

比多少!

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情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现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

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

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70米和8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线段图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四分钟跑的路程。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

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

师:1小时、1分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

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8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刘翔110米栏的速度约为8千米/秒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刘翔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刘翔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

生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教师先请学生间说一说,在组织交流。

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

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师:速度怎么计算?

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教材35页—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能力目标:在创设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媒体

视频、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图片《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会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学习新知

1.数学活动

在纸上任意点两点,用线联接它们,量一下它们的长短,比较一下谁最短?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2)你估计小明到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

指明几个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并说明他们的理由。

3.量一量

学生独立完成36页的“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线最短”。

学生汇报结果。

4.看一看

观看视频《公理(线段最短)》。

师生共同出结论: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师提出距离的概念: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做一做

问题1河道长度

如图《河道长度》,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问题2九曲桥

如图《九曲桥》,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笔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师鼓励学生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

三、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教材36页“练一练”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工具

教学准备: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一填: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 )

10个10是( );10个100是( );10个1000是( )。

1亿是10个( ),100个( )1000个( ),10000个( )。

2、网络数据: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超过1亿部。

2005年中国的网民超过1亿人。

哈雷彗星的尾巴长达1亿千米。

我国的小麦产量一直稳定在1亿吨左右。

中国移动平均每天可以净赚1亿元。。.。.。.。.。.。.

老师:

一亿到底有多大呢?

走路的时候就在想“一亿步有多远?”

吃饭的时候就会想“一亿粒米有多重?”

发作业本的时候就会想“数一亿本练习本要多少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数一数。

1、质疑:出示一大堆本作业本场面让学生直接数【疑惑:数不了】

2、解惑:讨论怎么办?【化难为易】

问题——数作业本要花多少时间?

材料——作业本,计时器

步骤——先测出数1本(10本)所需的时间

再推测出100本,1000本,100000本。。100000000本需要的时间。

过程——表格式

10本 100本 1000本 10000本 100000本1000000本 10000000本 100000000本

9秒 ( ) ( ) ( ) ( )( ) ( ) ( )

算一算

合( )分钟=( )小时=( )天 =( )年

小结——从现在开始(9岁)要数到18岁才能数完。

3、试一试

(二)量一量

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三)。称一称。(小组合作)

1、问 题

数出100粒大米,称称大约重2.5克

照这样计算,一亿粒大米约重多少克?

2、步 骤

1000(粒) 10000 100000000

25(克) 250 2500000

3、结 论:亿一粒大米约重2500000克。

4、运 用

(1)我们全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课后小结

三、课堂小结。

1、你知道了什么?(节约从每一粒米开始)每人每天大约吃400克大米,13亿中国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大约够一个人吃( 81250)天≈(223 )年。

(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喜马拉雅山高约88848米,一亿张白纸叠在一起比喜马拉雅山都还高!。。。。。未知的世界等待你去发现!

2、你学到了什么?(化难为易)

课后习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请用课堂上的方法和步骤继续研究。并将你收获到知识做成手抄报进行展示。

板书

一亿有多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面积单位。

2、能选择正确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

(1)师:同学们你们的脸面是指哪一部分?

学生摸脸,但也有学生比划出脸的一周

师强调:脸的一周的长度叫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师: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师:你们还可以摸出哪些物体的表面?

2、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封闭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为什么你们一看就知道谁大谁小?你们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学生上讲台比划三个图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不同学生说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寻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有面积?

学生回答:书面、桌面、地板、瓷砖……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3、引出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老师提问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面积。

(1)提问: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有多大?

感知数学课本封面有多大。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学生1:大约三个手掌大小。

学生2:大约有我玩耍扑克6个那么大。

……

(2)我们的黑板有多大?

学生1:黑板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教室门那么大。

学生2:黑板的面积大约有4平方米

学生3:黑板的面积大约有10个课桌那么大

……

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各种各样,知道用身边的物体大小来比较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如果老师不了解你身边的物体,我就无法相象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大小?谁有好办法?

学生回答: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

(1)量: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边长。

教师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同时介绍1平方厘米的读法和写法。

(2)看:看一看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大小。

(3)摸;让学生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

(4)想: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在脑海里回想1平方厘米的形状,大小。

(5)应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拇指指甲盖,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3、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把三个大小不同的面积单位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生活中哪里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4页中的第1、2、3题

四、课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学会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亿以上数的读写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掌握中间有0的大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数字魔法,有一个数非常难读,你们想试一试吗?

出示:0。

生回答后,师说:这么难的数也会读,真不简单!接下来它要变了,请仔细看:3004,谁会读?真了不起!请继续看,变变变,507000,这个数好大,你们会吗?(生回答)

这么难的数还难不倒大家,看好了, 80409000,这下不会了吧?

也会呀,你读吧!你们真聪明!读得又对又快,一定知道它们的读法,谁来说一说亿以内的数如何读。

看来同学们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掌握得很好,在我们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比一亿更大的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2 新知探究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读一读下面画横线的数。

2、试读出下面各数。

3、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读出下面各数。

9200000000 26705000000 508040003000 300700400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1、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2、试写出下面各数。

3、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为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试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 写作: 2500000000

四百九十亿六十万 写作: 49000600000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 写作: 500407000000

5、读写比较。

读法与写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从高级起,按级读数,写数。

不同点: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 巩固提升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有一只机灵的小猴知道了,它有些不服气,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闯关练习。

第一关:学以致用

1、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读作:(三十七亿零五十万 )。

2、四亿零五百九十万四千二百。 这个数写作:( 405904200 )。

第二关:火眼金睛

1、 6008007200中的每一个0都不读。 ( 错误 )

2、由三十、三十万、三十亿组成的数300030030。 ( 错误 )

第三关:精挑细选

1、 用7个十亿、8个千万、5个万和4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D )

A、780050040 B、708050040

C、708005040 D、7080050040

2、 下面各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的是( C )

A、906307000 B、1080060000

C、52072004500 D、5883000600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同时我们还发现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我们在学习时要做到举一反三,运用旧知识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板书

亿以上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2、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