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人教版【优秀6篇】

《钓鱼的启示》课文简说 篇1

人教版第九册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我”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联系实际,让学生受到教育

3、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三十四年前的一次经历让作者得到了一个什么启示?指名说

(课件)齐读

(板书: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板书:放——是不放——非)

[设计思路: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自己的理解。从生活中来,到课文中去,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学生自读3-9自然段,找出“我”不愿意放鱼的原因。

2、汇报交流: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件)

a.指名读,女生读

b.教师小结: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你会轻易放手吗?“我”也不愿意。

(2)这条鱼很大,很少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课件)

a.指名说,教师范读。

b.此时,我的心情怎样?

c.学生练读。

d.教师小结:这么少见的鱼,你会放掉吗?“我”也不愿意。

(3)我们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a.我们一起去看看当时的环境,(课件)你想到了哪些词形容这样的环境?

b.我们看看课文的描写,师范读。

c.师生评议老师的朗读,学生自由练读。

3、师述: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我”最终决定放鱼,是谁让“我”做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2、师生共同交流

(1)得意:(板书:得意激动)

当“我”钓到鱼时,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练读。

(2)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钓来的鱼却要放掉,你会怎么想?怎么说?练读。(板书:急切不理解)

(3)爸爸不喜欢这条鱼吗?他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读一读。师生理解、评议、练读。

(4)孩子也是这样认为的吗?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人物的心情。练读。(板书:委屈难受)

(5)父亲的态度,让“我”只能把鱼放了,我的心情怎样?练读

(板书:依依不舍无可奈何)

4、教师小结: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父子俩的讲话。(课件)

6、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坚定地把鱼放回去,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

2、“诱惑人的鱼”可能是什么?我会怎样对待?

3、教师小结:当年无奈的选择,今天自觉的行为,这要感谢谁?

[设计思路:本环节突破难点,让学生知道诱人的“鱼”真正所指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明白,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能培养一生受用的优秀品质。]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对你来说也是诱惑人的“鱼”呢?我们该如何面对?

2、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课件)

[设计思路:语文教学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从课堂的学习中,走向生活,联系实际生活,指导学生的行为,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道德培养的任务。]

四、拓展练习:(作业“自助餐”)(课件)

1、积累本文中的好词佳句。

2、根据文章中的一句话,改编成名言警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设计思路:有选择性的作业,能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乐意接受任务。教材都是范文,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词汇量;改编名言警句,从多方面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搜集故事,以优秀人物为榜样,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言行,这无疑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放——是

不放——非

得意——急切——委屈——依依不舍

激动——不理解——难受——无可奈何

严格教育道德实践

《钓鱼的启示》课文简说 篇2

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的状况至今尚未从根本上改变。面面俱到的理性分析,围绕课文内容的繁琐提问等,使阅读教学平添并非必要的教学环节,使原来宝贵的听说读写训练的时间再受挤压。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改革应从教学内容入手,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力求“精要”。一篇课文的教学到底该抓些什么?主要抓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文章的探究点,着眼整体进行词句段教学,并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下面我试以《钓鱼的启示》一文为例,浅谈一下怎样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立体探究。

一、生疑导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导入新课,不仅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还能起到情感传导作用,架起教师、学生思路之间的桥梁,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上好新课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因此,我教《钓鱼的启示》时,是这样导入的:

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从题目中找探究点,问:“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启示!”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直奔重点:“请打开书,仔细读课文,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打开书读起来,想尽快找到答案。这样,在以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高涨。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释疑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在《钓鱼的启示》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 的原则,注意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指导性:第一是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第二是每次读都比前一次有较高的要求;第三是加强了教师的示范、指点、激励以及对读书兴趣的激发和读书方法的点拨。

熟读精思。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只有通过读,学生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读中质疑问难入手,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结合《钓鱼的启示》课文的特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片断):

师:上节课,大家预习了课文,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们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请提出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举手,敢说敢问,有的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谈了理由,有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归纳起来主要有: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父亲告诫“我”的话该如何理解?我以旁敲侧击的方法,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争议、去讨论、各抒己见。如此下来,大家不仅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而且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纷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三、挑战权威,培养学生质疑和辩论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权威,指的是班里学习好的同学,甚至是老师、书本。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样也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能做到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学生的质疑,甚至是驳问,是他们主动钻研精神的表现,爱因斯坦不是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吗?

当学生们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作者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这个问题时,一些学习尖子指出,这是因为父亲希望作者成为一个诚实的、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但也有些学生质疑父亲的做法是否正确,在小声地议论。很快,班里便形成了“两派”。面对这情况,我没有怕影响教学进度,索性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引导“两派”学生展开一场“小小辩论赛”。请看看学生们精彩的辩论词:

正方:因为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没到,所以我同意父亲叫作者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反方:还有两个小时就到12点了,又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不放也没有多大关系。

正方:父亲叫作者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是希望他当个诚实的孩子,所以我同意父亲的做法。

反方:人总会犯错误的,错了一次不要紧,下次改正就行了。

正方:如果你认为错了一次不要紧,那你会一错再错的。

反方:作者当时的年龄这么小,只要以后对他严格教育,他不会一错再错。

正方: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父亲从小就对作者严格教育是对的。

反方:作者当时好不容易才钓到这条大鲈鱼,刚刚尝到成功的滋味。父亲却叫他把鱼放回去,会伤害他幼小的心灵。

……

“两派”学生各执一词,争持不下,都不能说服对方。这时,我带领他们一起研读第10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到正是因为父亲的严格教育,作者才有今天的成就。学生们的意见也得到统一。

“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以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应让学生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

在学生学习完课文,懂得文中的道理后,我让他们搜集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或者联系实际,看看身边的人对自己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和小伙伴们互相交流,再写下来。通过这样的做法,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整篇课文的教学,我带领着学生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立体探究: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提问、多思考;鼓励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训练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考虑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便于他们动手实践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学习条件,以促使学生在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钓鱼的启示》课文简说 篇3

一、激情开篇,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是不是第一次在这么多老师面前上课?(学生点头)

师:你们在想些什么,能跟我说说吗?

生:老师,我有点紧张。

师:有我在,你还紧张?(笑)大家认识我吗?

生:(齐说)认识!您是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姓佟。

师:那你们介绍一下自己,我想尽快了解咱们四年级(5)班的同学们。

生:我叫李宜修,今年10岁,爱好广泛,尤其是朗读。

师:哦,那今天这堂课一定给你个机会施展才能。

生: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班集体,我们很活跃,今天在这里和佟老师一起上课,感到很兴奋。我们一定要把光明实小学生的风采好好展示一下,让老师们了解我们,了解光明实小。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信心上好这堂课,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二、激发情趣,指导学生书写课文标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钓鱼的启示》,谁想到黑板前写课文题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跟我合作,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举手的学生很多)这么多同学都想来?推荐一名同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

三、检查自学情况,了解学生在读书中出现的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去读书,谁能够告诉我,通过读书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老师我能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还会写呢。

生:我不仅认识了生字,读熟了课文,我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老师我有问题不明白,我在读书时画在了书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也真不少,咱们先来看生字,读准字音。

师:回想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刚才我听同学说在读书时有不明白的地方,学习贵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同学们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问,请大胆提出来,不要把问号留在大脑中,要把它抻直变成感叹号。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找出来。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陆续举手。)

根据学生发言,选择播放幻灯片: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3、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4、父亲为什么一定要让我放掉鲈鱼,他做得对不对?

师:同学们找的问题基本上都来自同一个段落,也就是在写由钓鱼得到的启示这一部分,我建议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一段。

师:这段话反复几次提到了“钓鱼”,看来理解这一段还要结合前面描写钓鱼的那部分段落。我们把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联系在一块,解决了难题也就读懂了这篇文章。

师:出示幻灯,“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大家比较一下,文中后一个“鱼”为什么加上了引号?

生:说明不是真正的鱼。

师:虽然不是真正的鱼,但文中的“我”却说与那条鲈鱼是“相似的”咱们找一找,作者钓到的那条鱼有什么特点?和其它鱼有什么不同?

生:鱼很大。

生:是条鲈鱼。

生:还很漂亮,我从来没见过。

师:正是因为这样一条鱼,对于一个喜欢钓鱼的孩子来说,充满了诱惑力,让人心动啊。谁会用朗读去表达?

生:(读课文。)

师:那么后来文中的我说不止一次遇到与其相似的“鱼”,成年后让他心动的会是什么?(汽车,洋房,金钱,名声等一切对他有好处的东西)

师:你知道他是怎么处理的吗?具体怎么做的这些事?

生:好象都拒绝了。

生:最恰当的应该说是学会了放弃。

师:还记得父亲说过的那句话吗?找出父亲的话来。

生:(读书。)

师:道理简单,实践很难。对于钓鱼这件事,什么简单,什么难?

生:道理是很简单的,我们都知道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日没到是不能捕捞鲈鱼的。

师:父亲在做什么,他会想什么呢?

(投影)父亲划着了一跟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只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师:谁能象父亲那样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训练。)

师:好不容易钓到的鱼,父亲却一定要我放掉,难道他不喜欢吗?

生:不是,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鱼。

师:给个理由。

生: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阵子,他肯定特别喜欢,要不他才不会看那么久。

生:2、父亲很得意,也说明他喜欢这条鱼,而且他还是“欣赏”。

师:能读给大听吗?

生:(学生朗读)

师: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让我放掉大鱼是多么的难啊!

师:课文哪里有体现?

生:我放鱼是慢慢从大鱼的嘴上取下钩子,多么的依依不舍啊。生:还有“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

然哭出了声”也能看出我是多么多么不情愿地把鲈鱼放掉。

师:你说得真好,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给大家读读行吗?(生读书)

师: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委屈,很伤心。我也想读。

师:你来试试啊。(又一生读)

师:没有人知道我是什么时候钓上来的,这是条我从没见过的、大的、漂亮的鲈鱼啊,所以会觉得放掉到手的鱼是一件很难的事。

师:34年前,当时的我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放掉鱼是不情愿的,是迫于父亲的威严,不理解这么严格的教育是为什么。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哪些文字可以证明?

生: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我给大家读读,谁跟我配合一下?

师:邀请对手了,谁想和他一起读?

生:(分角色读)

师:34年后,他所做的一切是自觉的行为,正是由于“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他不但理解了父亲,还充满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升华

师: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以细微之处见真情,从日常小事得到锻炼,必将走向成功。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我要说:‘谢谢您,我的爸爸,正是因为您对我的正确教育,我才有今天的成就,要不是当年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要不是您非得让我放了那条大鲈鱼,让我从小得到这样的锻炼,我怎么会有拒绝诱惑的勇气和力量呢?

生:爸爸,那个34年前的夜晚您还记得吗?也许您早以忘记了,可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是您教育我要从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今天做到了,我要真诚的谢谢您。

师:作者希望我们也勇敢地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六、扩展思维,小练笔

师:让我们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吗?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把自己的对于道德的理解写下来,成为我们的名言。

(学生思考,动笔)

生:老师我想好了。我写的是:“拥有了道德就拥有了财富。”

师:这是谁的创作啊?

生:我自己写的。(自豪)

师:那把作者的名字也一块念上。

生:(又念一遍,加上自己的名字。)学生中爆发出掌声。

(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还在争着读自己的名言。)

师:还想读?我们这节课要超时了,评委老师要扣我的分啊!(台下大笑)最后一次机会给你了。(把话筒递给学生)

师:同学们,咱们课下还可以交流,你们可以把写好的名言装订成一个小集子,做好之后给老师欣赏欣赏,好吗?(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吧。同学们,再见。

《钓鱼的启示》|人教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我”做出了件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3.讨论:*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师点拨: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8.开展全班讨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学会什么?

二、答疑:

导:就从某的问题入手学课文。这个问题学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板书)时说出来的吗?作者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导: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2、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板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的财富。”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谁跟他的意见一样?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人的“鱼”

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1、“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总结: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3、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有道德的

《钓鱼的启示》课文简说 篇5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钓鱼的启示》作了初步感知,很多同学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还想再读一读课文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再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指名读)

师:(投影课文最后一段)“三十四年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在课文中,这“永久的回忆”和“ 终生的启示”分别指什么?

生:“永久的回忆”指的是“我”十一岁那年,和父亲钓到大鲈鱼,又放掉的事。

生:“终生的启示”指的是这件事中父亲给我的教育,让我明白的道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指向了那条鲈鱼。

(板画:鱼)

师:看来这条鱼很有魅力呀!它魅力何在?

生:大(师板书:大)

师:有何凭证?

生:“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我发现这个感叹号放的位置好像不对呀!

生:这是在突出鱼的大

师: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这条鱼大得很吗?

(生读——师范读——生齐读)

师:这条鲈鱼就这一点魅力吗?

生:漂亮(师板书:漂亮)

师:找出依据。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范读——生读)

师:面对这样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喜欢垂钓的“我”当然是希望把它——

生:留下

师:有把鱼留下的充足理由吗?

生:大、漂亮

师:这是我们才刚找出的鲈鱼的魅力,算是理由。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我钓到这条鱼很不易

师:不易——也可以理解为挺辛苦,是吗?(板书:辛苦)

生:是

师:怎么不容易?

生:(读第二自然段写钓鱼过程的句子)

师:看来,为钓到这条鱼,我是等了很久,而且颇费了一番功夫呀,的确不易。还有什么留下的理由吗?

生:“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师:这是什么理由?

生:我如果把鱼留下,也没关系,因为没有别人知道的

师:能概括一些说说吗?

生:无外人知道(师板书:无外人知道)

师:好,我们一共找到了四点理由,谁能用一句话,把这四点理由表述下来。

师:增加点难度——必须使用这样几个关联词:“……既……又……还……并且……”

生:我之所以想把鲈鱼留下来,是因为:这条鲈鱼既大又漂亮,还是我辛辛苦苦钓到的,并且当时也没有外人在场。

师:看来,这真是一条极有诱惑力的鱼呀!(板书:诱惑)

师: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何以见得?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得意”“欣赏”都能看出父亲的喜爱之情

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好”字可以看出父亲欣赏了很长时间,这自然是喜欢

师: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吧(生读)除了欣赏的意味,我感觉这个“好”字还蕴含着其他意思,你们品出来了吗?

生:父亲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因为还有一个“盯”字

师:他在思索什么?

生:要不要把鱼放掉

师:他有什么可犹豫的,四大点充足的理由还不能让他拿定主意,也太优柔寡断了!

生:不是的,因为还没到捕捞的时间。父亲在考虑能否把鱼留下

师:噢,看来父亲也在经历着考验

生:对

师:好一会儿地盯着鲈鱼,也就是父亲深思熟虑地过程。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投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会以什么样的口吻来劝阻我?

生:(朗读)师:我呢(投影:对话的内容)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句子

生:(朗读)

师:尽管没有外人知晓,父亲还是做出了放掉的选择。父亲的选择就是我最后的选择,那条我辛辛苦苦才钓到的漂亮的大鲈鱼最终还是被放掉了。11岁的我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三十四年后呢,他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

生:明白了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生:第十段

师:这一段可是全文的重点段,再认真地默读一遍吧

生:(默读)

师:老师发现:这一段又提到了当年钓到的那条鱼,(投影:“我再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这句话里有条鱼很特别呀

生:第三个鱼,

师:怎么特别

生:有双引号

师:是指这条鱼吗(指板书中画的“鱼”)

生:不是

师:却有相似之处,对吧

生:是

师:在漫漫人生之路上,让我心动、给我诱惑的会是什么呢

生:金钱、荣誉、名利、地位……

师:你知道“我”是怎样面对这些诱惑的吗?

生:“我”会拒绝

师:你们支持“我” 的选择吗

生:支持

师: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具有正确而坚定的立场

师:是谁教会了“我”如何作出这样正确的选择的?

生:父亲

师:还记得父亲告诫“我”的话吗

生:(读)(投影:“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就给我永久回忆的钓鱼又放鱼这件事来讲,做什么最难?

生:把鱼放掉

师:对,放弃这条大鲈鱼(板书:放弃)

生:放弃确实不易,因为我们面临的诱惑太大,而且放弃就意味着损失我们的个人私利。但是,一旦我们作出了放弃的选择,从而跨越了这道难关,我们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投影:“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遇到金钱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生:(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生:(读“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遇到荣誉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生:(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生:(读“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遇到地位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生:(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于是,我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生:(读“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正因为我从小就受到了父亲这样严格的道德教育,在面对种种诱惑时,我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34年后,当年那个沮丧的小男孩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

生:建筑设计师

师: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师:可见,一个人要健康成长,必须学会——(指板书)“放弃诱惑”!能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学会自律(板书:学会自律)你们说对吗?

师:让我们再把给作者和我们以深刻启示的第十段读一遍,来更深地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吧

生:(齐读第十段)

师: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投影:“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生:(读)

师: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一个高尚的,有美德的人!

师:(投影:课外作业:以《我看<钓鱼的启示>中的父亲》或《我所遇到的的“鲈鱼”之惑》为题写一则小短文)

《钓鱼的启示》课文简说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读懂重点段落,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

1、书写课题,释“启示”。

2、自由读,找出文中我获得的“启示”。

3、读“启示”,初步感知钓鱼这件事的“是”与“非”。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创设语言情境,引读体会实践难。

2、自由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体会

4、体会关键句,读中理解:

指名读、反复读、齐读。

(教师相机指导。)

三、学习第4~9自然段

1、出示插图,创设情境,深入领悟实践难。

(相机指导朗读。)

2、质疑问难“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把鱼放回湖中?”

3、自由读第4自然段,探究讨论。

四、总结课文

理解父亲的真正用意,初步领会启示。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是 非

放 不放

(严格教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