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强调的是养成,因此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过程,即循序渐进,尊重学生心理的发展。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四年级下册语文书教案(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激发学生对“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厌恶之情。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4、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
教学重点:
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教学准备:
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听说过《神灯》吗?是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是这些故事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是这些故事教我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同样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第10、11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结果。(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2、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探究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课文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②用“—”标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诗句;用“﹏”标出老太婆态度变化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研读描写老太婆的诗句。
①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四次。她向金鱼“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贵妇人——要做海上女霸王”。)
②她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指着老头儿就骂——骂得更厉害——指着丈夫破口痛骂——脾气发得更厉害。)
③老太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贪得无厌、凶狠残暴)
(2)研读描写渔夫和金鱼的诗句。
①渔夫做了哪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帮助老太婆做了不安守本分的事。如:帮助老太婆向金鱼不断地索要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力、地位:要洗衣服用的木盆子;要住的木房子;要贵妇人的名分;要女霸王的权力,甚至要求金鱼供她使唤。说明他心地善良,但对老太婆一味迁就,显得过分软弱。)
②金鱼面对老太婆的要求是怎样做的?(老太婆提出的前三次要求金鱼都一一答应了。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
3、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老太婆凶狠残暴、贪得无厌;渔夫心地善良,但过分软弱;金鱼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并信守诺言,言而有信。)
4、引导学生了解“大海”在诗中的态度变化和它的象征意义。
(1)用着重点标出描写大海风浪变化的语句。(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诗中“大海”没有说一句话,但在全诗中它是“正义”的化身。“蔚蓝的大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随着老太婆“蛮横无理、贪得无厌”一步步升级,大海随之变化: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它在诗中的态度变化既代表着金鱼姑娘,也代表着人世间一切正义人们的共同心声。)
五、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画,看看谁能按照故事的剧情把它们按顺序排列出来?
3、师:今天我们来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小音乐剧,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我们需要把它划分出几幕来演,你们觉得把它编成几幕比较合适?
①指导学生把握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②在小组内表演。
③指名表演,评议。
六、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读了普希金的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2、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些什么?
课外实践
1、朗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2、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演一演。
3、课外阅读其他古典诗歌名著。
板书设计:
贪
当女霸王
贪
当贵妇
贪贪得无厌
贪要木房一无所有
要木盆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揭题:请大家把今天所学的课题齐读一遍。齐读、评价。
2、复习词语:孩子们,昨天回家认真完成作业的请举手。(师评:嗯,我们要养成每天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余老师得检查一下,你们能够把大屏幕的词语都读正确吗?
3、回顾课文第一部分
师生接读课文
请打开课本87页。昨天我们一块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一起认识了课文里两位主要人物,他们是(板书:台风和卫星),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它们初次在相遇。台风脾气可不太好,刚睡醒就大声嚷道,一二组读(你是谁……),可小卫星却镇定得很,他笑了笑说,三、四组读(我是……)
二、精读感悟3-7段。
过度:同学们,小卫星这一笑可惹来麻烦了!狂暴的台风能绕过他吗?(不会)你怎么知道的?那台风紧接下来要说些什么?干些什么?卫星被欺负了吗?
1、默读体验。请同学们轻声默读课文3-7自然段,拿起笔用横线画出描写台风的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卫星的有关句子。想想你从这些句子里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2、自主默读,师训堂指导。
3、指名汇报,相机解词品句。个人指导—小组指导——全班指导
【a.指名汇报】
【b.树典型,教有感情朗读。】
(_如果学生朗读很出色,可请其到讲台前,示范:语气、动作、神情等。)
(预设1:他读书很流畅,声音也很响亮,还很有感情。——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你瞧他在读书的时候,很会抓住“狂怒”这个词语读,语气上用重音强调,表情也十分丰富。这就有是有感情的朗读。你也想学学吗?)相机套上头饰
小结:看吧,朗读是十分有趣的。你们可得要把这两招牢记于心,熟能生巧啊。
【C.巩固内化,自由朗读。】
【d.全班交流,指导读第六段,解词:谈笑风生】
三、略读8段。
经过一番较量,台风最后(泄气逃跑)齐读第八段。
四、课堂升华,总结。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资料的时候,你还知道卫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有密切的联系吗?(卫星电视,手机通讯,卫星定位,)
是啊,本领超群的卫星,你想用句什么话来夸一夸它呢?
余老师也作了首小诗:
台风狂暴危害大,多亏卫星报告早。跟踪监视甩不掉,科学防备灾难少。
只要你对科学不管的探索和追求,不久你也能够设计出为人类造福的卫星。下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4、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
5、学会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的介绍。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这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些动物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学完这课,你们就会知道。(板书课题)为什么将睡眠打上引号呢?有谁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2)老师范读。
(3)指导重点读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分析重点生字。
四、学生汇报初读的感悟。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
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
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
(2)学生汇报。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
老师引导:动物睡眠,特别是进入休眠期。睡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老师总结:蝙蝠睡眠比较奇特,一是集体睡眠奇,二是睡觉方式奇,三是睡眠时间奇。
2、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并作汇报。
(海参靠吃海底下的虫子——浮游生物维持生命)
(2)老师总结。
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
3、合作学习第三部分,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
(1)自由朗读。
(2)自由组合合作探究蜗牛的睡眠,并作汇报。
(蜗牛在冬天的时候要进行“冬眠”)
(蜗牛在夏天天不下雨时要进行“夏眠”)
(蜗牛称得上是“睡觉大王”)
(3)观看蜗牛冬眠和夏眠录像,加深对课文理解。
二、扩展眼神,巩固提高。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蝙蝠要进行“冬眠”而海参要进行“夏眠”?
板书:
蝙蝠 冬眠
海参 夏眠 适应环境的变化
蜗牛 冬眠 夏眠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山不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山优美的景色,并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天山景色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自读自悟
1、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
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
重重叠叠幽静萦绕五彩缤纷绵延矫健马鞍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
三、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a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四、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雪峰溪流
游览的顺序再往前走森林
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山写给海的信。收到这封信后,海很快地给山写了回信。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海写给山的回信。
二、初读书信
1、翻开书,104页,预习的时候已经读过这封信了,现在再来读,我们一定能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顺。一定能,大声读吧!
2、(课件出示词语:晴空万里青春翠绿意气风发风雨交加巍然屹立不屈不挠山雾飘起千变万化夜幕降临)读完了?看到这几个词,自己试着读读。你觉得哪些字不容易读准,来,提醒我们。(给“晴、青、挠、临、风、巍”六个字正音。)咱们想的一样,我觉得这几个字也不好读,试试。记住这些字正确的读音,谁再来读,一起读。
三、读文感悟
1、这其中有许多形容山的词语。其实,山我们见过不少。你看咱们身边就有——龟山、蛇山、磨山,远点儿还有黄山、庐山、泰山……去过吧!来,说说我们看到的山。
预设:学生谈到山的绿时,师指向课件中出示的词语“青春翠绿”,说:“嗯,青春翠绿的山”;学生谈到山的挺拔、高大时,师指向课件中出示的词语“巍然屹立”,说:“挺拔、高大不就是巍然屹立嘛!”
2、高大、挺拔、翠绿,这是我们眼中的山,海眼中的山是怎样的呢?快速地浏览这封信。来,告诉我们。
预设:学生就自己对文章的初步感知,谈到“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青春翠绿”“巍然屹立”“神奇”“英勇”……
3、面对这翠绿、巍然屹立、神奇、英勇的德山,海该怎样向她倾诉呀!自己读!
预设目的、指导:通过读文把握书信中海对山的赞美、喜爱、仰慕之情。
你觉得你读出了海对山的什么感情?
小结:赞美、喜爱、仰慕……还有很多,一个字——情。【板书:情】心中有情,文字传情,读才动情。
4、我们再来读这封信,大声地读,看看信中的哪些内容打动了我们,使我们清楚地感觉到海对山的这份浓浓的情意!
①学生自由读文,寻找文本中感情体验之处。
②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寻找第二段的切入点。
5、我们能从哪儿感受到?
(1)第二自然段精读指导预设:
①你来!(生:我从第二自然段感受到的)咱们有同感。
书拿起来,都看到第二自然段,你读吧!说说!
指导:好一个白云朵朵,千变万化!(好一个青春翠绿,意气风发;巍然屹立,不屈不挠;英勇的武士!)又何止是这一种情景。晴空万里时(接着读)……风雨交加时……山雾飘起时……夜幕降临时……(师引读生跟读)
②瞧,山在海的眼里有着这样丰富的形象,不同的时候有着不同的模样。谁能带着这不同的感受来完整地读这段!
指导:师引疑:
-你在读的时候,我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翠绿的山,就像同学们前面谈到的长得郁郁葱葱的山,它怎么就青春呢?怎么还像一个人,像一个青年,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我们该怎么想?谁来谈谈!(n生作答,一生再读这个部分。反复:青春翠绿,生机勃勃啊!读。精神振奋、活力四射啊!读。意气风发的青年,昂着头,挺着胸,向上不断追求,多么令人敬佩啊!带上动作读。)
-你在读的时候,我就在想,山就是巍然屹立的,而风雨交加时,巍然屹立的山怎么就是不屈不挠的勇士?怎么想?(生作答,指名练读。) ③多么生动的画面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再来完整地读这一段。谁来?(全班齐读)
④(课件出示画面)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能看到一幅又一幅美妙的画面?
(课件播放过程中,师随课件出现的画面解说:青春翠绿,意气风发;巍然屹立,不屈不挠;白云朵朵,千变万化;英勇的武士。)
⑤这只是我找到的一些图片,也许这些图片还没有你读到的画面那么丰富,感受那么深。那么,我们回到这段话,请您们都看到大屏幕,咱们再来读这段话。
(出示文本,将文本中的“你”换成“山”)发现了什么?你觉得有什么问题?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生感受到“你”字更容易抒发海对山的喜爱之情)
是呀,说得对,海在这封信里,就是这样直接地赞美着山,深情地倾诉着!请你读吧!
抓住这个字,抓住这段话中关键的词语来读出这赞美,这喜爱,这深情。我们一起读。
⑥过度: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就成了那对山充满浓浓深情地海,读着读着,我们还能这样……
⑦(课件出示填空内容)。自己先试试。谁来?
-一生读填空,众生跟读。
-让我们都注意到这,分号、分号、分号、句号,如果把这个句号也改成分号,山的模样又何止这些时候啊……
- (课件加入文本:大雪纷飞时,)看,大雪纷飞时,山又会是什么样儿的呢?(就像一个穿得严严实实的娃娃;像一个可爱的大雪人……)
-还有什么?
小结:这就是海眼中的山,也是我们眼中的山。他不仅是郁郁葱葱,他还有着意气风发的面貌;它不仅是巍然屹立,他还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它不仅是云雾袅绕,他还有着令人惊喜的魔力;它不仅是高大英勇,他还有着保护我们的力量。【板书:强壮】
(2)其它段落读议预设:
这段话是回信中的一段话,表达着海对山的赞美,海对山的浓浓的情谊。(面对个别)是的吗?(面向全体)你读出来了吗?你还能从哪里读出这样的情意来?
①重点抓“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师导:朋友,好朋友,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无话不谈呐,这就是(学生补白)。虽然我没有机会拜访你,但我十分愿意和你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如果有这样的情谊是多么幸福啊!多让人羡慕啊!让我们衷心的祝愿海和山能成为这样的朋友。带着这份深情,我们一起读这一句。
②海就是这样深情地、久久地注视着山,欣赏着自己的朋友。
③听了燕子和小河的赞赏,海对山倍加了解,也更加的喜爱了。
④它想与山交朋友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呀!
⑤这份礼物包含着什么?(是海对山的一片真情)是呀,礼轻情意重,它是多么珍惜这段友情呀!
6、读全文
①(课件播放诵读)这就是海给山的回信。现在让我们来到海边,静静地倾听海的诉说。
②这是海深情的回信,前面还有一封同样深情的书信,传递着山对海的赞美与喜爱。(教师深情朗诵第一封信)
③来,给我你的回信吧!(全班学生齐读第二封信)
四、总结:
山和海相互关注着、欣赏着,用书信表达着自己的情意。让我们祝愿神秘的海永远美丽,强壮的山永远健康!
板书设计:
18山和海的书信
神秘
山情海
强壮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千里马等词语在生活中的引申义
2、积累和动物攸关的气象谚语
重难点:
1、 能够通过工具书、查阅资料等办法了解千里马等词语的其他含义。
2、 2、能够抓住自己喜欢的动物的 特点来写写出动物让人觉得新奇有趣后印象深刻的内容。
3、 课时划分: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 出示题目中的词语,让学生读读
2、 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动物的名称)
3、 教师: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些词语的字面意思吗?
4、 教师导读,其实这些词语还有其他的比喻义。例如:千里马就是比喻有才能的人。
5、 引得学生借助资料和工具,了解其他词语的意思。
6、 集体反馈。
7、 补充练习:连一连
孺子牛 比喻没有骨气,摇尾巴乞怜的人
笑面虎 比喻在当地称王称霸、胡作非为的人
地头蛇 比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
丧家犬 比喻外表善良,实际是心狠手辣的人
二、 语海拾贝
1、 学生自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第一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好“焦、雷、响”等字
3、 大家一起读一读
4、 教师:同学们,这些都是通过动物预报天气的谚语。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哪些动物都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吗?他们又是怎么预报的呢?
5、 指名反馈
6、 拓展: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气象谚语?引得学生反馈他们手机的资料。
7、 再读句子,熟读成诵。
三、 点击成语
1、 教师出示成语“熟能生巧”。指导学生读一读
2、 指名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熟读了就能找到窍门)
3、 教师导读: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呢!生读故事,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
4、 学生自读短文
5、 指名反馈
6、 教师: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受到 了什么启发呢?只要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 自主阅读园地
1、 教师导读
2、 指名反馈
3、 教师:同学们,本文的作者不仅为我们介绍了可爱的绿毛龟,还流露了自己以及家人对绿毛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读书时读出感情
4、 集体反馈,指导朗读有关的词句
5、 教师小结: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他们都有的憨厚可掬,有的机灵活泼,有的姿态优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他们吧
五、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二、词语接龙,说含动物的的成语
活动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同时进行竞赛,时间为一分钟。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说成语, 内说的与动物有关的参与最多的小组获胜。
三、积累歇后语
1、指名说一说收集到的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2、教师出示常见的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1)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 牛鼻子穿环------让人牵着走
3)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4)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
5) 鲤鱼跳龙门--------高升
6) 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食
7) 马槽里伸个驴头------------多了一张嘴
8) 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
9)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10) 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
11)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12) 猪嘴里挖泥鳅--------死也挖不出来
3、再读,积累歇后语
四、 猜谜语
学生出谜面,同学们互相猜一猜。
五、 自由汇报
六、 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
3、学会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启发学生理解“愚公”本意指是“愚蠢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按照“移山”问题的提出,移山的过程,移山的结果这样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读课文学生体会两场争论的内容: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争论,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争论。引导学生体会两场争论的区别。第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争论,大多数人都同意,其妻子的献疑是出于关心。是一场民主的讨论;第二场争论是与智叟的对话,是针锋相对的。
2、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愚公与智叟两种不同的态度,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引导学生体会:智叟惧怕困难,而愚公有不怕艰难、锲而不舍的。
3、读课文,引导学生自学。老师设疑:参加移山的人有哪些?移山过程中,开始是家里人,后来是邻居,四面八方的人,最后是夸娥氏的两个大力士儿子把山搬走了。
四、学生讨论:如果玉皇大帝没派夸娥氏的两个大力士儿子把山背走,愚公的后代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移走吗?
五、归纳通读全文,组织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题目为“愚公移山”,其中对“愚公”并没有讽刺的意味,看似愚,实则不愚;智叟的“智”就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实则是暴风骤雨,但没有克服困难和智慧的勇气,目光短浅。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读了这则寓言之后,引导学生谈对愚公移山的体会,并向课外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加深对愚公的理解。
七、积累内化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选四个字的词语。2、完成课文后的练习。3、识字写字。认读本课生字。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字形。形声字:霄、渤、痴、娥。“寡”的写法。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 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2、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题目。看看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段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 范读全文。认真听我读课文。
2、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难读句;
三、再读懂意思
1、 课文读通了。能否借助注释,根据译文内容,一句一句对照着理解古文的意思呢?
2、 交流。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者: 的人 遇:董遇 云:说。古文中表示说的字还有哪些?
(2)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言:说 见:现。出现,明白
(3)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苦于没有时间干什么?
(4)遇言“当以三余。” “当以三余。”干什么?
(5)或问“三余”之意。 或:有的人。回顾“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中“或”的含义,进行比较。
(6)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日:一天。时:时令 岁:年。还有哪些词或者诗句中“岁“有年的意思?岁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守岁 句意解释:古时候下雨就没法下田地干活,所以也是空余时间。冬天,不种庄稼也有时间读书,晚上在家没有现代的娱乐活动,有多余时间读书了。
3、 看了注释,读了译文,了解了古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段古文的意思。
四、三读明道理
1、 读通了古文,了解了意思,再认真读读这段古文,边读边想:关于“勤读”,你知道了 些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 交流。老师点拨。
(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 地读一、两遍。书读得次数多,这就是“勤读”啊!
(2) 苦渴无日——不要总是“苦渴无日”,要善于挤时间读书。
(3) 冬者岁之余,夜者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里的 “冬者、夜者、阴雨者”就是董遇说的“三余”。这些剩下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古时候,人们趁农闲的时间,一天中休息的时间来读书。)闲时读书,这也是“勤读”啊! 董遇建议我们用“三余”来读书,而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利用“三上”来写课文。他们“勤读”“勤写” 出示:余平生所作课文,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 读句、理解、简单讲解。
五、拓展
1、董遇有“三余”,欧阳修有“三上”,同学们想想,你有没有“一余”“多余”可以用来 看书呢?
2、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你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而要借用你的“余 日”或者片刻之时来读书。同时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这也需要你善于挤时间来读啊!这就是“勤读”,也是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在古人勤读的名言中结束本课。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三国志的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4、朗读课文。
5、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二、教学重点
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四、查阅资料
搜集有关新加坡的资料
五、教学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板书设计
环境小女孩表现
天气倾盆大雨任凭打湿衣衫
红灯亮等绿灯亮才过路口
路口无交通警察
无汽车驶过
行人不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什么是见闻?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作者到了新加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11’)
(一)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把字音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学习生字新词:(20’)
(一)读生字组本课词语。
(二)哪些字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旅留遵
(三)对于哪些字你有好的记忆方法?
(四)多音字组词。
Zhuó(衣着)zhuǎn(转身)kān(看守)
着转看
zhe(看着)zhuàn(转动)kàn(看见)
(五)选字填空,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64页。
五、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六、作业:1、抄生字词。2、读课文。
教学反思:生字的书写学生有一点难度,对于多音字的教学方法多样,学生能够基本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新加坡街头见闻,齐读课题
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得好。
(一)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后填空。
一天清晨,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街头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也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肯定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女孩模范遵守交通法规,是个高度文明的人;二是认为小女孩太傻了。
三.展开辩论“小女孩究竟是傻,还是一个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文明的人?”从而深刻了解课文所讲明的意义。
1.正反双方,马上要展开辩论了,为了更好地说服对方,你们要从课文中找依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做简单的批注。
2.同样意见的人自愿结组讨论。
3.辩论开始。在学生辩论时,教师适时点播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其表达的含义。
△一个穿着普通的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马线的红灯前,一动也不动地等待着,此刻周围既没有交通警察,也没有汽车行驶。而她只打了一把很小的雨伞,任凭大雨把衣服打湿打透,直到红灯灭,绿灯这亮起来,才慢慢地沿着斑马线穿过路口。
(1)生可能抓住既没有……也没有……来说女孩傻,也可能抓住这句话说小女孩是个文明的人。
(2)在辩论中师:没有警察说明没人看管,没有车辆通过,说明没有危险,在没人看客又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仍等到绿灯亮才走,说明她就是一个高度自觉的人。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小女孩仅仅是新加坡千百万个城市市民中的一个,你认为其他的人也会像她这样吗?请你读书找出根据。
5.生读书批注
6.交流。
理解下面两句话:
“既然红灯亮着,怎么可以跑过路口去呢?”
(1)这句话什么意思,把它变成句号说一说。
(2)课文中为什么用“?”呢?你觉得哪个标点好。(“?”加强了语气)
(3)指导朗读这句话。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让我们这样做。”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做”“怎样做?”
B朗读这句话。
7.听了吴小姐的话,亲眼看了小女孩的一举一动又亲自体会到了新加坡城市的一切,你样这个城市,这里的人民呢?
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加坡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这里的文明。
五.作业
(一)自读课本相关课文读。
(二)朗读课文,摘抄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学习中感受到,应该自觉的去做,这样才能是一个文明的人。
学习目标: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三、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1)了解原因。
(2)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3)了解受害者。
(4)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1)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3)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