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案(优秀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全神贯注》教案(优秀12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

授课人:梁晓婵

教具: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学习罗丹做事专心致志、全神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条理。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词。

3、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给文章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每个自然段,以自然段为依据,划分结构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让你们看几幅图片(出示罗丹作品图片《思想者》、《沉思》和《行走的人》,其中一件作品市场拍卖价100万美元左右。)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来的?(雕塑)那么大家知道这些价格不菲的雕塑是谁的作品吗?没错,它们就是罗丹的作品。那么大家了解认识罗丹吗?(课件出示罗丹的有关资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罗丹的课文——《全神贯注》。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解释“全神贯注”一词。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围绕“全神贯注”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由于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

2.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

(“雕塑”,造型艺术,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艺术形象。“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首都是维也纳。“挚友”,“挚”,诚恳; 指亲密的朋友。)

三、学习生字词

1、再听课文录音,把本课的生字词圈画出来。(课件出示生字词)

2、解释生字词,并尝试用生字词组词。

3、老师带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4、注意下面这几个字的读音:

“挚”是翘舌音,“醉”是平舌音。

“雕塑”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ǘ”。

“不禁”的“禁”要读成“jīn”,不要读成“禁止”的“jìn”。

“径(jìng)自”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不要误读成“jīng”的音。

“悄悄地站在一边”和“悄悄话”中的第二个“悄”应读儿化音。

“叽哩(li)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哩”应读成轻声。

5、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

“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

“罗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四、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1、概括各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第4自然段: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

第5自然段: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2、划分结构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大段(第1自然段):讲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里做客并参观他的工作室。

第二大段(第2自然段):讲罗丹怎样修改女像。

第三大段(第3、4自然段): 讲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

第四大段(第5自然段):讲茨威格的感受。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全神贯注》这篇课文的结构,还学习了本课的6个生字词,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重点预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2、学习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茨威格说的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了什么吗?(学生回忆)那么罗丹究竟是怎么全神贯注地工作的呢?作者又是怎么描写这些细节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一篇课文。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罗丹邀请茨威格到他家去作客,并带他参观他的作品,茨威格拍手叫好,罗丹却发现了问题。)

2、茨威格是怎样评价这件雕塑的?

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杰作”说明了什么?(说明罗丹雕塑的技艺高深)

“又”说明了什么?(说明罗丹不断地创作作品)

可是罗丹觉得怎么样?(罗丹觉得还有毛病,表示需要修改)

3、结合句子的内容看看,“端详”一词写成“看”可以不可以?为什么?“皱着眉头”表示了什么?

(“端详”写成“看”不可以。因为“端详”是仔细看的意思;“看”只是看,没有“仔细”的内容。如果用了“看”,罗丹创作态度上的认真,就表现得不够充分了。 “皱着眉头”,表示事情难办,得想个办法解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明罗丹工作态度是严肃的,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严格的。)

三、阅读分析第二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想象罗丹的心理活动。

(课件出示句子)

(1)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罗丹在跟谁说悄悄话?(自言自语);

他一会儿上前是为了   寻找细微的毛病    ,一会儿后退是为了 观察整体  ,嘴里还     叽里咕噜的   。

(2)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异样”的眼光是指不同寻常的眼光,这是通过描写罗丹的神态,反映他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激烈的争吵”是有可能指方案又感到不成熟,可用可不用,还在推敲之中呢。

你从他异样的目光里看到了什么?(有了新的构思,却有犹豫不决)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踩得吱吱响”,“不停地挥动”是通过写脚的动作的重量大,手的动作的连续不断,说明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

(4)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说明罗丹工作起来时完全忘记了时间)

(5)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完全消失了。

喝醉了酒是什么样?根据生活中见过的说一说。“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一种是神态不清,有失常态,这里不指这种。还有一种是蒙头大睡,好像不醒人事似的。正像课文中讲的:整个世界好像已经消失了。课文用喝醉了酒,处于沉迷状态,比喻罗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品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管不顾了。这是“全神贯注”的最高状态。)

(6)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罗丹的女像的毛病,只是左肩偏了一点儿,脸上可能还有一点儿不满意的地方,修改共用了多长时间?(大约一个小时。)

课文为什么要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呢?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写“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不好吗?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再回答。

(课文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时间由短到长,步步加深,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太慢了、太长了。作品那么一点儿毛病,竟用了那么长时间。这就从侧面突出了罗丹“全神贯注”、认真工作的忘我精神。)

表演一下“痴痴的地微笑”。 从罗丹的这个表情,他对这个塑像感到“满意”了。想象一下罗丹这时的心情。(高兴)带着高兴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四、阅读分析第三、第四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想一下这两段写了一件什么趣事?

(写罗丹忘了茨威格的存在,差点就把茨威格锁在里面了。)

2、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这句话的“径自”和“随手”是什么意思?表明罗丹的什么?

(“径自”是表示罗丹修改完作品,自己直接拉上屋门离去,没绕道,也没看一下周围。“随手”是指罗丹走出屋门顺手就要锁门。这两个词放在句子里,说明罗丹还没有从刚才埋头工作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这充分证明,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已经到了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的程度了。)

3、结合上下文,想一想第四段中的“莫名其妙”是什么意思?

(表明罗丹工作完了,竟不顾友人的存在,径自走出门去,准备上锁,这件事太奇怪了,使得茨威格不明白事情的奥妙和真相。)

4、当茨威格叫住罗丹的时候,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唉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从这几句话里的“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的“猛然”和“简直把你忘了”的“简直”两个词语,你体会出什么问题来?

(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身边虽然站着朋友,实际上在罗丹的心目中,朋友根本不存在了。现在修改结束了,突然想起请来做客的朋友还在跟前。)

5、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五、阅读分析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这一段话。

2、这段的第一句话“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这里的“感触”是什么

意思?

(“感触”即是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这里指茨威格接触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这一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思想情绪。)

3、读一读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有什么含义?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和教育?

(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是: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含义:这句话是说,那天下午在罗丹的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不是指学到的知识或能力怎样多,而是指学到罗丹对艺术创作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有了这种态度和精神,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总之,强调这一天下午的收获是非同寻常的精神财富。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把《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全部学完了,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要好好体会和学习罗丹那种全神贯注的精神,学会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像罗丹在他的工作室修改他的作品女像那样,认认真真地去做,全神贯注地去做,那样我们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七、布置作业:

1、做课后练习第3第4题。

2、用“莫名其妙”和“感触”两个词各造一个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茨:杰作、又       一会儿……      径自、随手、上锁

一会儿……       猛然想起               感触很深

罗:毛病、修改

叽里咕噜         把你忘记       一切、值得、做好

异样的光          抱歉

似乎争吵

吱吱响、不停挥动

醉、痴

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

2、理清文章条理。

3、学习作者刻画的方法。

4、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训练项目】

语言表达训练。

【学习方式】

探究、合作。

【教具】

投影。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全神贯注》,谁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生: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按照阅读提示研读课文。

4、小组交流、讨论。

5、大组汇报。

二、按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1:

读课文,并讲解不理解的词义。

提醒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生字。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2、小组2:

理清课文脉络:

参考答案: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罗丹全神贯注修改自己已经完工的雕塑作品。

第二部分:(3、4)罗丹发现自己把茨威格忘在了一边。

第三部分:(5)茨威格对这件事很有感触。

(其他小组可以发表不同意见或补充。)

(小组讨论时老师巡视,以上两个问题,在小组内如能较好地解决,可不必在大组汇报。)

3、按照阅读提示归纳成几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投影)

问题:

⑴介绍有关罗丹的资料。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画出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曲线部分由老师补充。)

⑷理解“全神贯注”和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根据问题小组汇报。

参考答案:

⑴略。

⑵课文写了茨威格亲眼目睹了艺术大师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雕塑作品的情景。

⑶画句子略:

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

在汇报这部分时,老师引导:

①哪些句子是描写动作的,哪些句子是描写神态的?

②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的?

⑷略。

四、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设计板书,展示并评价

五、语言表达训练

谈谈你对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看法,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作业:搜集各人全神贯注做事的故事,召开故事会。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全神贯注》是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芡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芡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课文重点叙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情景,也就是课文的2、3、4自然段。作者通过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罗丹如痴如醉地工作状态描述的维妙维肖。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2、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3、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和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罗丹忘我的工作情景。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名人名言。

2、收集有关“罗丹”的资料。

3、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4、教法:

采用“质疑问难——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起源于思,思起源疑”。教学中问题的提出由学生发现和由教师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样。由学生提出能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读名言,引出“全神贯注”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设计意图:以名人名言的形式直奔主体。)

3.学生围绕“全神贯注”质疑:

学生提出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主要问题。

“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从什么地方看出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这两个问题最重要。

(设计意图:问题让学生提,以培养学生主体性探究能力。)

4、初知课文内容: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做一件事,这事不难也不容易——就是快速地读全文,一段一段地跳读,读后想一想——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有信心做好吗?(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教学思路。在整体把握课文结构内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读悟表达训练。学生提练出来的四个小标题,简明扼要地勾画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名言,理解“全神贯注”

1、自读感悟,理解体会“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组内交流,准备汇报的形式:

(设计意图:读悟表达,释放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表演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

2、讨论交流,体会“体会“全神贯注”

你将以什么形式汇报交流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学生用各种形式体会,有表情的朗读的、表演的、自读自悟的、小组交流讨论的……)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法:

a.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罗丹一会近观,寻找细微的毛病,一会远观,观察整体,一边还自言自语,说着自己发现的问题)

b.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罗丹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复推敲,仔细斟酌)

c.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

d.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罗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使塑像完美,他已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同自己的朋友也忘了,完全沉醉于他的艺术世界)

(2)小组成员表演法:

表演朗读,表现人物精神

a.充分自读,画出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反复读,并自己试着演一演。

b组内同学分工,任选一段、几段或全文,准备分工表演读。

c分组表演读,在表演和朗读中适时指导理解重点词语:杰作、端详、像喝醉了酒、痴痴地笑、吁了口气。

(3)朗读法: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学习活动的构建上都体现了这一理念。重情境、重活动、重体验、重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创意地演,充满激qing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

三、写名言,体会“全神贯注”

1、其实,名人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农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老人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们在座的是未来的名人,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写。比如我写一句:‘啊,干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

2、请你们根据这件事,各人也写几句,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并写上名字,未来的什么家。”。

3、学生写好后把自己的名言送给朋友或家人。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找名言,延伸课外

1、认真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3.激励学生课外搜集图片,欣赏罗丹的作品。

(设计意图:课内外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

看女像皱着眉头

全一会儿……一会儿叽哩咕噜

神改女像异样的光争吵挥动

贯喝醉酒痴笑

注忘朋友径自出门

谈感受如果……就……

(设计意图:,清晰地展现文章的主线和文章的结构,便于学生对不懂问题提问,体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资料带:

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家。14岁随勒考克学画,后随巴里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刻5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农民》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官派学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的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了《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罗丹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罗丹一生作了许多速写,别具一格,并有《艺术论》传世。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犹太工厂主家庭,曾任报纸编辑。纳粹执政后被列入黑名单,作品遭到查禁,后流亡到国外。1942年在巴西偕妻自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收藏》《象棋的故事》和长篇小说《心里的焦灼》等。他为巴尔扎克、狄更斯、罗曼罗兰、托尔斯泰等人作传,开拓了侧重人物性格描绘的文学传记样式。

《全神贯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引导学生懂得做什么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全神贯注,教育学生学习罗丹做事专注,投入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罗丹的语句,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的一段话。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罗丹吗?(简介罗丹:法国著名的大雕塑家,他的作品是艺术珍品,他的名字和他的作品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你们见过罗丹的作品吗?(简要交流)罗丹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传世佳作呢?因为他工作起来,总是那样全神贯注。(板书:全神贯注)

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出示名言,激发兴趣

出示句子:“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就应该全神贯注。”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你读懂了吗?(初步谈一谈)

你有什么问题吗?

范读课文

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读准字音,拼读生字,记住字形。

课文围绕着“全神贯注”主要讲罗丹的一件什么事?

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表现他“全神贯注”,请划出来。

学生自由读书,思考,批注。

检查交流

谁愿意来读某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正音。

你划出了那些语句?与同桌交流一下。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哪些语句能表现他“全神贯注”?谁愿意来交流,谈谈自己的读书情况。

体现“全神贯注”的句子:

罗丹自己端详一会儿……修改起来。

只见罗丹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情绪更加激动了。

他好象喝醉了酒一样,……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罗丹径直……准备上锁。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

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教学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抽查

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提醒易错的字形。

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

练习册1

第二教时:

复习导入

你最喜欢哪一段,自由朗读。

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认为最精彩的语句,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朗读、体会。

出示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语句

自由读一读。

怎么体现出他全神贯注?谁来说一说。

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端详一阵”“皱着眉头”(态度是严肃、认真的)

读是要突出,要读出认真的语气。

(2)“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是自言自语)

要读轻声

(3)“闪着异样的光”(从这异样的光告诉我们这是闪着智慧的目光,是灵感的到来)

突出强调“异样”

(4)“他想喝醉了酒一样,……已经消失了”(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的修改工作上,沉醉在这当中,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已经全消失了,可见他多么全神贯注啊!)

(5)读出这种“沉醉的感觉”

(5)“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陶醉在自己的作品中,终于满意了……)

(6)“罗丹径直走出门去……准备上锁”(完全忘了周围的事……)

(7)“罗丹这才猛然想起……”

多样朗读,加深体会

导:课文的第二、三、四节是全文的重点,请大家认真练习朗读,待会儿,老师要请五位同学分别代表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

小组自由选拔,自由练习(老师低声提醒组长,让每组朗读能力较弱的但有上进心的同学参加比赛)

鼓励:同学们,为了让每一组的选手都能发挥出最高水平,我想在赛前留一段时间给我们每一组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帮助参赛选手。

选手上台比赛(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对本组的选手还有什么交代的吗?可上台交代一下)

师:比赛结束了,大家评一评,谁是第一名?(学生畅所欲言)

师:这几位同学的朗读水平是不是比以前有进步了?

理解最后一段

茨威格有什么感触?

再次朗读茨威格的话

你是怎么理解他的话?

(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专注,态度要认真……)

师:多好的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让我们再次读一读,相信它是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感情朗读

全神贯注 篇5

下课了,同学都和笼子里的小鸟一样,飞奔出教室,跑到操场上去玩。

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几位老师还在备课。改作业。只见改作业的老师拿着红笔,一笔一画改起来。有时叹了几口气,摇摇头,嘴里发出“啧啧啧”的声音。有时望了望天花板,嘴里又发出“叽叽咕咕”的怪声,好像在和谁说话。有时站起身,来回走着“8”字步,仿佛在思考问题或是这道题对不对。

再看一看在备课的老师,只见他们拿着本子,手中握着一支笔,抓耳搔头,也望了望天花板,眼珠子转来转去,用手托着腮,把手中的笔弄的吱吱响。五分钟过去了,老师突然拿起一把尺子描着,然后站起来,走过来走过去,之后又在本子上写了几十个字,又用橡皮擦擦,然后老师好像有神灵在帮助他们一样,刷刷写下了几十个字。写好了之后,正好上课了。老师看了看读了读,心满意足的带着本子从办公室里出来,向教室走去。

如果无论任何事都全神贯注,那么你一定会做好这件事。

《全神贯注》――资料 篇6

《全神贯注》――资料两则

[作者]  江苏 王兰柱

[内容]

罗丹(1840-1917),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雕塑家。他从小热爱美术,后就学于巴黎国立工艺美术学校,从师于著名雕塑家卡尔波等人。在青年时代,他曾在布鲁塞尔等地干过许多同雕塑有关的杂活,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875年,他旅游到了意大利,深受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罗丹的一生献给了他心爱的雕塑艺术,不断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探索艺术创作的真谛。据说他在创作《巴尔扎克纪念像》的过程中,经常审视雕像的稿子,思索、琢磨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恰巧,有一天雕塑家布尔德尔来拜访他,看到巴尔扎克的手被塑造得十分精彩,惊叹不已,以至久久凝视这双手。罗丹发现了这种情况。……此后,这双完美的手永远消失了。在他看来,整体感高于一切,任何细节必须服从于作品总的效果,总的意图,假如某一细节分散了观者的注意力,哪怕它本身多么优美动人,也要毫不留情地割舍、抛弃。这个故事真实反映了罗丹对艺术的追求。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他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工厂主家庭,从小爱好文学。后来到大学里攻读哲学和文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流亡瑞士,和罗曼·罗兰一起进行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斗争,是世界闻名的和平主义者。战争结束后,他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从事文学创作。1928年,他应邀到苏联去,在此期间结识了高尔基,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38年。祖国法西斯占领奥地利后,他流亡英国,后又被迫逃往巴西直至去世。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早期诗集《银弦》(1901)、《往日的'花环》(1904),他的主要成就是在传记文学和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上。如著名传记有《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1920)、《罗曼·罗兰》(1921)、《三大诗人》(卡萨诺伐、斯汤达和托尔斯泰传,1928)等。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马来狂人》(1922)、《混乱的感觉》(1927)、《象棋的故事》(1941)等。此外还有长篇小说《焦躁的心》(1938)。《全神贯注》是根据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一文改写的。茨威格在文中回忆他在罗丹家做客,亲眼目睹罗丹全神贯注修改雕像的全过程,以及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发。下面将文中结尾的几段文字抄录如下:“在那天下午,我学得的比在学校所有的时间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领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全神贯注》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资料。

出示一段文字资料:

他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没有考上大学。 快速默读,说说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再出示一段文字资料: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段资料中的他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如果我说这两段话介绍的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主人公罗丹。那么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指名学生说。

(为什么他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是怎样成为著名的雕塑家的?

(二)揭示课题,初知大意。

是啊,罗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罗丹的挚友——奥地利著名

作家茨威格一起走近罗丹,学习一篇关于罗丹的课文。

1、读课题《全神贯注》。

2、同学们,什么是全神贯注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吗?(专心致志、聚集会神)

3、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谁能用“全神贯注”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指名说。

4、小结:你看,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一些内容,连成一句话,就能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件事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起来,读一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邀请 挚友 径自 上锁 仪态端庄 叽哩咕噜 痴痴地 斯蒂芬·茨威格

指名读。

理解“挚友”。什么样的朋友叫挚友呢?(关系很好的朋友、患难与共的朋友、知己、至交?)

“径自”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径自”所在句子读一读,理解一下。指名说。(只顾自己)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齐读词语。

二、重点学习第二段,体验“全神贯注”

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最能体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呢?(第二段)

2、 默读第二段,感受罗丹在工作时前后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起先情绪怎么样?激动。板书:激动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哦,你是从罗丹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到他很激动,是吗?那你把他激动的情绪读出来。

罗丹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更加激动了。板书:更加激动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这句话中让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词?越干越有劲,(说明罗丹改得很满意)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说明他做得很认真。)带着你的理解去读读这个句子。

罗丹的情绪还发生了什么变化?陶醉了。板书:陶醉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提示,我觉得他改着改着,不知不觉地陶醉了,表现在文中的哪个句中呢?

●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他工作达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他如痴如醉地工作着,甚至忘记了有他的挚友在)

是啊,罗丹就是这样如痴如醉地工作着,大约过了一小时,罗丹才(停了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直到这时,罗丹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板书:平静

3、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从罗丹的情绪变化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罗丹的全神贯注,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再次齐读第二段,想想作者是通过描写罗丹的哪些方面把他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写具体的?

(动作、神态等)语言描写在文中哪个句子?

你看,原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人篇的时候可以多使用这种方法。

三、拓展训练,深化主题

1、是啊,罗丹的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打动着被他所遗忘的挚友茨威格,怪不得给茨威格留下如此深的感受,甚至影响他的一生。顺势出示茨威格的话: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学生齐读。

3、小练笔:同学们,茨威格的这句话后来成了一句名言,使很多人受到启发。那么你能否将的感受写成名言呢?

4、指名学生交流,并命名某某同学的格言。

四、作业布置:

☆1、选择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将自己的名言做成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

☆☆ 模仿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罗丹在全神贯注地工作时,茨威格在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激动-更激动-陶醉-平静

动作、神态、语言

全神贯注说课稿 篇8

今天听了高xx老师教学的《全神贯注》一课,学到了很多,整节课深深地吸引了我,学生更是在这节课上全神贯注,学生了很多知识。

一、整节课围绕“全神贯注”展开,从开始的词语教学,到“体悟其神”,再到“了解其人”,到“学习他法”,课堂中心明确。

二、教师交给了学生一种学习课文的方法――在重点词句中理解课文主题。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那些词句能更透彻的解释“全神贯注”然后画出来;其次教师出示了重点句,在重点句中具体理解全神贯注,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然后认识罗丹和茨威格,从他们的语言和简介中感受这个词语的意思;最后学习别人的方法,自己写写“全神贯注”,在一步又一步的教学生,不仅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全神贯注”,而且使学生学到了学习语文的方法,我想,这是最重要的。

全神贯注 篇9

早晨,我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迅速地从床上爬起来,刷洗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兴奋地冲进弟弟的卧室,告诉他我起得比他早。

谁知,我刚进了他的房间,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正全神贯注地做着他手上的贝雕作品,全然不知我的到来。他一会儿精心挑选着合适的贝壳,一会儿用热熔胶粘贴着,一下子左看盾,右看看;一下子嘴里又叽哩咕噜的,不知在说些什么,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一会儿又紧眉头,手上的小刀一下这里磨磨,那里拆拆。此时此刻,“全神贯注”这个词的意义,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无遗。我静静地坐在床上,不敢打扰他的工作,现在对他来说,世界里只有贝壳和热熔胶了。

过了大约两小时,他才停止工作,准备去洗脸刷牙。当他一回头突然发现我时,惊讶地说:“哎呀!哥哥,你几时过来的,我怎么不知道?”

今天的早晨,对我来说是不同寻常的早晨,弟弟用他的行动向我解释了“全神贯注”的意义,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10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句名人名言,请看——(出示名人名言)。谁来自告奋勇读第一句?

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师:读得很好!这句名人名言在哪儿见过?

师:说得都对!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就能够使人越来越聪明!因为有一位名人这样说——(出示名人名言)

请看: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谁来读?

师: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

师:哪位同学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

对于罗丹,你了解些什么?请大家打开书本第126页,阅读“资料袋”。(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

师:除了这些大家对罗丹还有哪些了解?

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和他的挚友之间发生地一件事。罗丹的挚友叫什么?(出示:斯蒂芬·茨威格 挚友)

生:斯蒂芬·茨威格。

师:斯蒂芬·茨威格是什么人?

生:是奥地利作家。

师:那么,什么叫挚友呢?

生:亲密的朋友。

师:讲得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和他亲密的朋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请大家打开书本p124,今天我们学习26全神贯注(板课题)齐读一次课题

师:谁来说说“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

生:指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师:谁能说说“全神贯注”的近义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师:大家看课题,上面有个星号,表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学习自读课文,我们先在做的是?

生:看自读提示。

师:请大家默读自读提示,用笔划出自读提示中的要求。

生汇报

师: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

1、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 全神贯注 ,结果 。”句式说一说。

2、找出具体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小节。

(学生自读课文)

汇报。

师: 默读第二段,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罗丹工作时是全神贯注的?

生:汇报

板书:一会儿、一会儿

好像、似乎

不停、越…越…

痴痴地、吁

师: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从罗丹的情绪变化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罗丹的全神贯注,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再次齐读第二段,想想作者是通过描写罗丹的哪些方面把他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写具体的?

(动作、神态等)

师:罗丹这样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真是到了忘我的境界,他把身边的一切都忘了,包括他邀请回来做客的挚友?可从哪里看出?

生:从他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师:“径自”是什么意思?

生:自己自作主张。

师:罗丹是故意不理挚友吗?

生;不是的,他是太专注,所以反挚友忘了。

师:那么他的挚友茨威格有生他的气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从哪里可看出?

生;最后一段。

(读一次,理解最后一句话)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生汇报

师;那么,在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事是值得你全神贯注地去做的?

生:读书、写字、做作业……

师:在课文中,除了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什么美好品质值得你去学习,你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

生:执著追求的品质。第一自然段中,已经是“杰作”了罗丹还要修改。

生;追求完美。女像已经很好了,罗丹还觉得不够好。

……

师:同学们,罗丹之所以能成为一位这么出色的雕塑家,正是因为他有“全神贯注”和“执著追求”的精神。希望同学们也努力向他学习。

课后反思:

《全神贯注》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我觉得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所以我依据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在课堂上,我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给充分时间,引导自读自悟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个体自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在教学《全神贯注》时,我就给足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在充分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也比较到位。

二、选准“感悟点”,做到“粗中有细”

略读课文有着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特点,不能够面面俱到。但是略读教学讲究“简”、“略”,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有“精”、“细”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在《全神贯注》的教学中,我精心选择了描写罗丹神态、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内化,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以下的不足:1、时间掌握不够好。开头环节用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的内容不够时间完成。2、忽视了对罗丹“追求完美”的品质的感悟。在课堂上对罗丹做事全神贯注做了引导,给了很时间学生自读自悟,但对罗丹的追求完美的品质却忽略了。

《全神贯注》的优秀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

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预设】

一、  直接读题,导入新课

1、指导读课题,理解 “全神贯注”这一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导语,读后交流,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2、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3、由“仪态端庄”一词,思考交流:面对同一个塑像,茨威格与罗丹的反映又是有什么不一样的?(课件出示: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4、借助板书,说说讲了件什么事情。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受

1、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

2、交流感受,说说课文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

3、现在我们就围绕着这些抓住的句子,来读读,思考: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4、提出质疑。教师随机对学习情况做出评价,然后梳理共性的问题。

5、(出示课文插图)面对眼前如此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站在一旁的茨威格此刻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6、的确,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7、认真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a.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罗丹一会近观,寻找细微的毛病,一会远观,观察整体,一边还自言自语,说着自己发现的问题)

b.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罗丹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复推敲,仔细斟酌)

c.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

d.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罗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使塑像完美,他已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同自己的朋友也忘了,完全沉醉于他的艺术世界)

e.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瀑布披在塑像上。(罗丹经过长达一个小时全神贯注的工作,对自己修改的作品终于满意了,感觉到轻松和高兴)

2、认真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随文练笔,升华感受

1、练笔:我们忘不了这位举世闻名的雕塑家,我们忘不了这位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的雕塑家。读了他《全神贯注》工作的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他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小结:让我们向罗丹学习,学习他那做事——(回读板书)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罗丹     邀请挚友        塑像 仪态端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