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次为您整理了教师说课稿(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一、说教材
《小猫的生日》以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过生日为内容,故事情节简单易懂,画面富有探究性,观察推理是幼儿自主阅读的主要能力之一,因此,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一个又一个隐性藏玄机的影子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通过层层提问激发幼儿运用想象、推理,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推测,既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判断力,也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动脑筋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课件画面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技能目标:能从影子的整体或者局部轮廓大胆猜测故事中的客人,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乐意表达自己的理解,体验与朋友一起过生日的快乐。
三、说教学准备
《小猫过生日》课件、小猫图片、糖果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画面了解故事内容,乐意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根据影子的明显特征猜动物,体验动脑筋的快乐。
五、说教学方法
尝试用观察比较、对应匹配等方法,从影像的整体或局部轮廓猜测朋友以及朋友赠送的礼物。在活动中乐意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想。在看看、猜猜、找找、配配的过程中体验为小猫庆祝生日的快乐。
六、说教学过程
(一)引题,观看课件1(小猫)
师:宝宝,看看这是谁?跟它打个招呼!(鼓励幼儿大胆用普通话与小猫打招呼)
师:小猫今天特别高兴,知道为什么?(观看课件2)哪里看出小猫要过生日?
(直接引出,通过观察封面,让幼儿获取有关于故事的信息,发展幼儿语言的完整性,了解故事的封面隐藏的内涵。)
(二)理解故事,观看课件3(停电)
师:哎呀,小猫家里突然变的黑黑的,这是怎么回事?(家里停电了!)
师:停电了,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办?(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解决停电的办法。)
(一片漆黑的画面,带给幼儿视觉的冲击,结合生活经验发展幼儿语言及推理解决能力。)
(三)观看课件4(小猫拿着电筒照)
师:看看小猫找到了什么?(手电筒)
(四)观看课件5(门铃,客人来了)
1.师:叮咚:门铃响了,小猫拿着手电筒从门洞里照照。(解疑故事中的解决方法。)
师:这是谁啊?你们帮小猫猜猜看,(是小兔)为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小猫打开门看一看(课件6)猜对了吗?(小兔,你好!请进请进!)
2.(课件7)叮咚:又有人来按门铃了,小猫拿着手电筒从门洞里照照,这是谁啊?谁来猜一猜?(刺猬)为什么?打开门看一看(课件8)真的是刺猬来了!(刺猬,你好,请进请进!)
3.(课件9)叮咚:又有客人来了,小猫拿着手电筒从门洞里照照,会是谁呢?长长的尾巴是谁啊?快请他进来看一看吧,(课件10)(小猴,你好!请进请进!)
4.现在小猫的家来了几位朋友?我们一起数一数吧!(数1.2.3,同时出示课件11)
(推过剪影的效果深深吸引孩子探疑的兴趣,在充分推测的过程中,用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完成的语言描述了解故事的内容与情节。)
5.(课件12)叮咚:还有朋友来啊,小猫的朋友可真多,我们来看看,哇!这次一下子来了三位朋友,到底是谁呢?打开门看看(课件13)。(长颈鹿,梅花鹿,熊猫你们好!请进请进!)
(能分辨主人与客人,感受朋友共庆的欢乐场面。)
(五)完整讲故事
(幼儿在推测的过程中对故事情节有了一定了解,本环节通过互动式读大书,进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内容,以生动的语言适当修改原文中的语句,让幼儿享受在以图示文的过程中。)
(六)引导幼儿给小猫送祝福,唱生日歌
1.师:(课件14)现在小猫家里更热闹了,(课件15)哇,电来了!小动物们一起给小猫过生日啦!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小猫一起过生日啊?可是有一个要求的哦,那就是要跟小猫说一句祝福的话,你会吗?(幼儿说祝福语)
2.生日歌响起,引导幼儿唱生日歌。
师:宝宝们,我们一起给小猫唱生日歌好吗?
3.分享糖果。
(感受小猫生日的快乐,在高潮中自然结束,让幼儿一起分享糖果,让自己也身在小猫的生日Party中,感受好朋友过生日时的喜悦之情。)
七、说教学反思
课标解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彩虹的秘密》一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虹,就像一架彩桥,时常横亘在雨后初晴的天空。孩子们熟悉它,喜爱它,当然也愿意研究它。本课是让学生在认识了有关光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本课通过揭示彩虹的秘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的系列。
学情分析:
彩虹,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自然现象,经常在雨后看到它,有时也会在喷泉旁边看到它;同时,学生对彩虹的形成原因也充满了猜测,对这种奇妙的自然现象充满了期待。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在探究实验中发现彩虹形成的秘密,认识彩虹这种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在天空停留较短的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针对彩虹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知识: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
知识目标分解:
1、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彩虹;
2、认识三棱镜;
3、知道三棱镜能将阳光分解;
4、知道水和平面镜也能将阳光分解;
5、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6、知道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7、知道彩虹形成的原因;
8、知道怎样可以制造出彩虹。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
3、会做彩虹形成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教学视频、课件等。
分组实验材料:三棱镜、平面镜、水槽、纸屏、水、水彩笔、喷雾器等。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法、合作研究法、讨论交流法、知识讲解法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共设计五大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彩虹的视频和图片,认识彩虹的形状、颜色等基本特点,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彩虹秘密的,揭示课题——《彩虹的秘密》。
二、实验探究,发现秘密。
1、提出问题:
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到彩虹?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条件有关系?
引导学生对彩虹形成的条件进行有根据的猜测。
2、实验探究
包括两个实验。
实验一: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光的色散)
认识实验材料:三棱镜。
讲解:三棱镜是一种透明的光学仪器,横截面是三角形,因此叫做三棱镜。它对阳光有一种特殊的作用。
使用提示:将三棱镜对着阳光,慢慢转动三棱镜,让阳光穿过,调整三棱镜与纸屏的距离,观察在纸屏上会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要求:仔细观察纸屏上出现哪几种颜色,分别是按照它们的排列顺序用水彩笔画下来,把你看到的和彩虹的颜色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实验二:利用水和平面镜将阳光分解。
实验材料:平面镜、水槽、水、纸屏、水彩笔
学生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实验指导:
(1)平面镜怎样放在水中? A全部 B大于二分之一 C小于二分之一
(2)平面镜与水面的角度是多少? A竖直90° B倾斜 30° 45° 60° C水平180°
实验提示:保持水面平静,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在纸屏上看到清晰的单色光。
3、交流发现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他们的发现。
学生的发现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生1:在纸屏上会看到七种颜色。按顺序排列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生2:这七色光的排列顺序是不变的。
生3:彩虹的形成需要有阳光和水两个条件。
4、深入揭秘:
(1)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2)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天空中没有三棱镜,怎么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彩虹呢?
(3)彩虹能长时间出现在空中吗?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解释现象
瀑布前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喷泉上空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四、知识巩固,总结提升
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彩虹的哪些秘密?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进行课堂小结。
五、拓展实践,制造彩虹
同学们对彩虹的秘密掌握得非常好,通过制造彩虹的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彩虹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美学家说,如果我们能多听听脚下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五年级的音乐学习就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开展的。我所选定的教学内容是第十册五单元"你好!大自然"中的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旨在让学生用美的眼睛去观赏大自然,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大自然,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赞美大自然。
《田野在召唤》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切分音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表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神情。歌中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意大利民歌的特点能有感情的演唱并完成二声部合唱。
2、过程与方法:在魔术、模仿、欣赏、歌唱、表演、创造中引导学生探究。
3、情感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地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
2、难点:准确唱好二声部合唱。
四、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猜一猜、变一变、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玩一玩、学一学、演一演。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法
根据学生愿意表现自我、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看老师变魔术、自己演魔术、模仿声音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
2、用唱歌、创编、表演等艺术形式探究新知。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春天虽然来到了很久,可是外面的景象和冬天没什么两样。怎么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呢?我想了很久,哎,我学刘谦,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漫天的绿叶,变出许多小花、小草,同学们不就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了吗?教学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手,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也体现音乐课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欣赏《田野在召唤》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域的田野风景图片,给学生提供不同感观的刺激。欣赏中,要求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听辨演唱形式,为下一步的二声部合唱埋下伏笔。
3、探究新知
从音乐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哼唱、有节奏的读歌词、模唱旋律等入手,培养孩子基本的。学唱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歌唱的欲望,并把这份幸福和喜悦带给每一个学生。二声部合唱是我设计的教学难点。唱跑调、合作不好、声音不均匀,是以往合唱的通病所在。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来,不使蛮劲。首先单独练唱第二个声部,再引导让学生处理好一声部与二声部的衔接,最后轻声、有感情的合唱。如果每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那么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学生的声音有可能比较稚嫩,不成熟,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蕴含着执著的探索精神。
4、拓展延伸
让学生感受着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给他们带来了创造的快乐。快乐是产生兴趣的基础,也是知识延伸的动力!
最后,我会提议: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歌,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快乐吧,出发!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义务教育美术第15册第二课《老师,你好》是一节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亲手设计一张以教师节为主题的各种各样的贺卡,以表达对教师的尊重和热爱。
贺卡,作为一种在喜庆节日传递信息,联络感情,表达祝贺的一种信物,具趣味怪、人情味、艺术性、工艺性为一体,结构有平面的,立体的,造型简洁、新颖、主题明确,艺术形象优美。因此,通过贺卡的制作,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完善人格。并且通过几句温馨的问候语,美好的贺词,体现美术课程中的人文性、整合性、综合性的教学理念。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本课将要达到的三个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学习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2、加深理解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便是本课的重点,介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山区信息落后,知识面偏窄,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艺术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课前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很好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作了相应的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贺卡作品(包括电子贺卡)。
学生准备:(1)分小组进行:4人/组
(2)每个学生根据小组的需要选带材料(每个学生不同):如红豆、绿豆、黄豆、米粒、玉米、树枝、叶子、小木头、干花(课前自制)、棉线、麻绳、碎布头、硬纸板、卡纸、刀片等。
三、教学流程:
粮草已经准备妥当,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战斗,下面我就讲讲本课的教学流程及环节中的设计意图。遵循美术课程中“以人为本”、整合性、综合性的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了创设情境、表达感受——自主学习、感知思考——开拓思路、激发创意——设计制作,表现感受——学习评价,深入体会的教学步骤。
现将各环节实施过程,方法及涉及到的理论依据介绍如下:
(一)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以多媒体课件出现泰顺县先进教师的图片,以及将要庆祝二十一教师节等文字内容,师提问:明天就是教师节,我们该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美好的节日呢?
生回答:打电话、写信、寄贺卡、发电子邮件……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教学悬念,创造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为学习奠定基础。)
(2)师小结: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很多同学会采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问候,既经济实惠又方便直接,这是一种不错的提议。但假如你如果亲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老师,肯定会给老师带来意外的惊喜。老师还会为你的聪明才艺所折服哦!你瞧,我们班上的几位同学就这么做了!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评,把学生广泛、分散的`思维集中起来并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帮助学生明确贺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现这几位同学制作的精美贺卡(包括电子贺卡),以及一些对教师诗朗诵的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声音让学生让耳、眼等全方位感觉,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说是同龄人的作品,拉近本课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水到渠成,进入浓浓的人文环境。)
(二)、自主学习、感知、思考
(1)师:你认为贺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文化情感内涵?这几位同学的作品中你最喜欢的哪一个?它有什么特色?生自由讨论加深对贺卡的感知认识。
(2)那么,大家想不想为自己的老师制作一张贺卡,并深深的祝福:老师,您好!(引出课题)接着出示一段录像,出现同学采访贺卡精品店的画面,主要介绍贺卡的种类,结构形式。
(3)小结:虽然市场上有许多贺卡,但是自己设计的最有意义,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可以在画面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设计意图,由兴趣转化为自主的讨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贺卡,并且由点到面,由易到难,但又觉得兴趣盎然,始终保持学生的新鲜感,而不是枯燥的讲解,并且及时的提出目标,激发学生的创作念头,从而为下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准备。)
(三)、开拓思路,激发创意
(1)讨论:①主题是什么?(提示: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
②运用什么图案为主?(提示:蜡烛)
为什么人们常选择蜡烛作为设计符号或像征特来比喻老师呢?(提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事物来比喻老师呢?
③贺卡的折叠方式除了课本第7页所介绍的以外,还有没有别的?
④你认为贺卡的版面应该怎样编排?
⑤你喜欢怎样的文字?如果你去设计,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字体?什么样的贺词?
⑥你喜欢第7页上介绍的卡片镂空方法吗?你想用在哪里?除了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⑦如何搭配色彩,使之既有节日气氛又能充分展现自我?
⑧启发谈话,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材料(有红豆、绿豆、黄豆、米粒、玉米、树枝、叶子、小木头、干花(课前自制)、棉线、麻绳、碎布头、硬纸板、卡纸等,我们怎么运用这些材料,做一张别致的贺卡呢?
学生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踊跃发言,思维敏捷,气氛活跃,学生充分感受来自生活的美、带着愉悦、惊奇的心情,以自主思索、探究的方式去理解他人的创作思路,以后面的个人练习拓宽思路,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自主感受,思考、研究、检验,充分活跃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而不是去灌输,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真正做到能力的培养。)
四、布置作业。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身手;另一只却认为凭着家长的身手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懒一勤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和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同学,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身手,不能依靠家长的身手和地位生活。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表示形式以生动的对话为主。通过本课和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同学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
2、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和对一年级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趣的激发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力求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11个会认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ABB型的叠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互动探究,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明白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身手,不应该依靠家长生活的道理。
点评:教师简单扼要论述了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并根据教材的特点制定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一年级同学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
因为考虑到同学的认知规律,以和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掌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狮子勤学苦练,懒狮子懒洋洋的什么也不干,体会妈妈对他的教育。
4、整课计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第二课时:读中感悟,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二、说同学。
一年级同学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语文学习,班里的同学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扮演。同学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身的见解、表达自身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同学初步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欲望。这些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同时,现在的小朋友多为独生子女,在生活上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这与文中懒狮子的特点不约而同,因此本文的学习与同学生活实践紧密相关。
三、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为充沛体现“同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朗读为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同学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朗读扮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同学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本课的学法以诵读、发现、感悟、扮演、体验、想象为主,旨在让同学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同学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考虑,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拟订为: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读中感悟,体验乐趣——拓展思维,深化认识,升华乐趣——安排作业,加深体验,延伸乐趣。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同学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同学的兴趣,使同学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胜利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同学感受乐趣。
首先我一边用课件演示一列火车驶入大森林和狮子妈妈一家人的图片,一边说:“小朋友,狮子王邀请我们去大森林做客。你们想去吗?”紧接着提出要求:“要想顺利进入大森林,我们先要认一认车票上的字。”我继续用课件出示十一张写了生字的车票。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同学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既复习了上一课时学习的生字,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身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和本课重难点的掌握,我在第二版块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 取名字,初读感悟。
为引导同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同学感兴趣的情境:要求同学为两只小狮子取名字,并要求取名字必需根据小狮子的特点,说出取名的理由,理由得从课文中找。因为同学要给小狮子取名字,那就得读书,还得读出小狮子的特点,使名字能自圆其说。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同学引入课文的学习中去了。在同学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布置同学讨论交流,“你帮小狮子取了一个什么名字?”然后全班交流。同学们所取的名字一定会是各式各样的,不论同学怎么说,只要是能自圆其说,我都会予以肯定、鼓励,以激励他们的发现。因为同学能取什么样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学的学习过程。而且通过这一学习的过程,同学从整体上掌握了两只小狮子的特点,对文本有了初步的认识。
2、说理由,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也就是一定要探究同学是怎么学习的,学习的过程中表示的情感、态度、价值如何。接下来说理由这一环节就是为了引导同学深入探究。
例如,同学如取“勤勤”这个名字,说理由时,我会切入文章中的重点句子“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让动作扮演,理解滚、扑、撕、咬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我还会引导同学展开想象,如勤勤刻苦练那些功?“勤勤一天到晚地这么练会遇到哪些困难?在同学想象的基础上,我会适时告诉同学,勤勤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仍然坚持练习,这就是刻苦啊!通过理解和想象,同学自然而然发生了敬佩小狮子的情感,朗读相关句子会读得声情并茂。
至于文中的懒狮子,虽然同学能很容易地从文中找到说明其懒的理由的句子,但要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并不容易。为突破这一难点,同时结合本文是以对话为主的特点,我特意设计了“猜心理”这一教学环节来指导同学朗读感悟。
如猜猜小树和懒狮子它们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然后指名猜,想猜谁就猜哪谁。充沛肯定同学多元化的理解。进一步理解懒狮子的惰性和依赖心理,达到品读感悟的最高境界。这一环节我主要借助课文内容来训练同学的表达、分析、和想象能力。
一、说教材
首先,我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认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对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与气候的基本要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现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天气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探究地理本质的能力。因此,本课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结合本章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具体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知道大气污染指数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标准,并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污染大气,被污染的大气反过来又会危害人类。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天气的特点,用天气预报图预报天气;②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①识别各种天气符号;②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引导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科学探究学习为主线,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课前我从《三国演义》中两个著名的故事“趁浓雾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火烧连营”以及二战中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打败德国法西斯的战争实例入手,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探究
1、本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天气及其影响”。
我围绕四个问题展开教学:
①什么是天气,如何描述天气?
②天气的特征是什么?
③气候的特征是什么?
④天气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提出四个小问题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第一步,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天气。
第二步,着重说明怎样描述天气。采用多媒体,举例介绍几种天气的状况,如晴、多云、下雪、阴、雾、闪电、雨后天晴等,通过短暂的天气情境再现,可激发学生产生无限的暇想,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人们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天气的语言。
第三步,通过练习区别天气与气候的不同。首先,出示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天气和气候的特征判断是天气还是气候。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通过课堂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第四步,举例说明天气与人息息相关。首先,提问“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活动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然后,展示“天气与交通、天气与农业、天气与军事等信息资料”。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本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明天的天气怎样”。
正是因为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了解天气预报就成了本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即“明天的天气怎样?”我采用以下顺序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步,学生讨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了解“明天的天气怎样”有哪些主要途径?天气预报有什么作用学生会说出许多的答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产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通过讨论会使学生认识到,收听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步,看懂天气预报。首先,我提出问题:你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吗?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其次,引导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主要是让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说表示的含义,即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再次,引导学生识别风向标和识别天气符号,通过多媒体出示常见主要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记忆、形象记忆来熟悉天气符号。图文合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通过游戏巩固。让学生做个小游戏,学做小小主持人—模拟播报天气预报,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天气预报做准备。
3、本课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一步,为什么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在教学中,我首先提出问题,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并归纳出“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二步,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让同学们讨论二个问题:能不能改变焚烧秸秆这种传统的肥田方法呢?怎样解决汽车尾气污染这个问题呢?
第三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环境、从我做起,并树立环保意识。以达到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
(三)、课后探究
课后让学生“收听天气预报”,并记录下自己所听天气预报获得的信息,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的意识,并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就是本课的小结了,让学生结合板书自己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讲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