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大班语言说课稿【优秀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活动内容的选择
社会教育不是言语说教也不是单纯的行为教育,它是一种潜移默化,在一日生活中逐步渗透的教育,它更注重的是幼儿在情感上的一种能力。社会活动目标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语言、可以是音乐甚至可以是绘画。因此我选择通过《搬过来,搬过去》这一个小小的故事来达到社会教育的目标。但是同时我改变了故事的内容,让它更适合大班的幼儿。
活动目标的制定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取向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理解长颈鹿和鳄鱼之间互相关心,并为对方着想的情感,懂得朋友快乐我才快乐的道理。
2、能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帮助鳄鱼和长颈鹿解决困难,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
目标中充分考虑了幼儿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整节活动的重点。
合理的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交流、更方便的进行操作,我为本次活动作出如下准备:
PPT课件、教学挂图、问题图片、若干彩色小画笔。
本节活动中我虽然使用了课件,但是我降低了课件在活动过程中的使用频率。让图片、课件相互结合,在活动中的第三环节五张图片的展示,让幼儿更好参与讨论,合作游戏。同时我还将问题的`呈现置于图片的反面,提高图片的使用率。
其次,在幼儿画笔的使用上,我选择了与原有颜色区分开的颜色,这样能更方便地看出幼儿设计的成果,避免混淆。
活动过程的实施
我将活动过程充分细化,作出以下设计
谈话活动、认识新朋友——猜想小房子里的生活——体验长颈鹿的心情,帮助长颈鹿——猜想大房子里的生活,体验长颈鹿的心情——共同发现长颈鹿和鳄鱼共同生活的困难——帮助朋友、解决困难——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根据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我设计了第一个环节,让幼儿共同认识新朋友,理解长颈鹿和鳄鱼生活在一起的愿望。找出长颈鹿和鳄鱼的差别,为接下来的环节引出他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可能遇到的问题作出铺垫。
第二至四环节我充分让幼儿进行猜想,在发挥幼儿想象力的同时充分体验长颈鹿的心情,感受鳄鱼为朋友牺牲的精神。通过换位思考让幼儿真正理解如何关爱他人,感受为朋友着想的心情。
根据纲要中“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以及幼儿活动的需要我设计了第六个环节“帮助朋友、解决困难”。前几个环节让幼儿充分理解鳄鱼和长颈鹿的内心感受后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想为他们的新朋友解决困难。同时,发展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到每一个幼儿,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最后,我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设计,鼓励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办法,同时注重每组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体验帮助朋友的成果感和快乐感。
活动内容的延伸
本次活动围绕绘本展开,幼儿一起帮助了长颈鹿和鳄鱼这两个新朋友,幼儿的情感在其中有适当迁移,但是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增加了幼儿对现实生活中的感性理解,怎样帮助别人,一起继续帮助有需要的人。从而结束本节活动,同时又为下节活动拉开序幕。
只有让幼儿充分理解,充分感受,充分行动才是完整的活动,关爱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它更是一种能力,是建立在心理感知上的行为能力。
大家好!我是 9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幼儿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幼儿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一、说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生活有了基础的认识,而且语言能力也有了一定发展,商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幼儿来说逛商店也有一些生活经验,我们可以让幼儿倾听其他小朋友讲诉购物经历和讲诉自己的购物经历,丰富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孩子们学会分享,提高生活情趣,体会生活的美好。
二、说教材:
一定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讲述的基础,商店的功用是什么?与我们的
生活有什么关系?以及在逛商场时的所见所闻这都是幼儿应该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引起幼儿回忆和讲述的积极性。因此,教学的知识点是:商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和在逛商场时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事物。在课前通过多种形式如家长带幼儿逛商场或教师带幼儿逛商场,并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观察、记忆。这一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占基础地位,也是整个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纲要所提出的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并制订了3个教学目标:
1、丰富逛商场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讲述逛商场的见闻和感受,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了解商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引导幼儿将逛商场时的所见所闻大胆的讲述。重点制定的依据: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想说、敢说""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的教育重点并不是教幼儿记忆大量的词汇,而是让幼儿能乐意与人交流,能大胆在众人面前表达。另外,作为大班幼儿思维已经由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思维过度,形象思维已经迅速发展,加上不断的实践学习,已普遍能组织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见闻。
难点:初步引导幼儿较连贯的逛商场时最感兴趣的体验。生活经验讲述就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围绕一个主题,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进行的讲述。那么能安排好内容的顺序,组织简单的语句,较连贯的表达出来,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幼儿又具有善于挑战好奇的心理,因此经过一定的努力也可以完成。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学准备:
幼儿逛商场的生活经验、逛商场的照片、投影机、欢快的音乐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分析主要运用了示范模仿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方法示范模仿法,幼儿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任何事物幼儿都想亲自去模仿,语言活动中示范模仿法也是十分重要。幼儿在模仿中学习语音、语法,学习运用语言。在这里我不止单纯运用教师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示范。因为作为身边的小伙伴的示范更能让幼儿所能接受。借助幼儿和老师的讲述开阔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二种方法启发联想法,生活经验讲述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怎样让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起到作用,让幼儿把经验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呢?我运用了启发联想法,通过再现性提问和启发式提问,帮助幼儿把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条理的串联起来,比如"你在商店里买了什么东西?""你发现了什么新鲜事?""哦,原来每件商品和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啊,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引导幼儿将生活经验归纳、总结、串联完整。这是幼儿能够连贯讲述的基础和关键。[]
这两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五、说学法:
在教学中主要从听和说两方面进行了学法指导。听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能有礼貌的倾听别人讲述的良好习惯。在引导幼儿学会倾听时,我主要采用了两个方法:首先是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幼儿坐在椅子上,耐心地倾听。第二就是运用语言暗示的方法,比如在听个别幼儿讲述时说:"某某小朋友在和妈妈一起去卖布娃娃时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我们都来听听看。"这样激发幼儿的倾听欲望,从而认真的去听;说方面是,引导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讲述进行情感表达。讲述必须有条理,才能让人听明白,在指导幼儿讲述时我充分运用了启发诱导的方法,不是教师直接的去教去说,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归纳、总结出来。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会创造奇迹。在教学中只有大胆的`放开幼儿,充分的相信幼儿的能力,才能让幼儿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讲述的机会。在激发了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请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讲述,我在幼儿自由讲述中进行个别指导,在整个过程中我成功的扮演了支持者、合作者、帮助者的角色。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的学习,积极的探索。充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的观察,积极的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
六、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出示逛商场的照片导入课题:运用实物投影将逛商场的照片展示给幼儿。"这是老师最近刚刚拍的照片,你知道我是在哪拍的吗?""哦,是商场,是哪个商场你猜猜看?" 引起他们的兴趣。第二部分展开讲述,启发引导,激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你去过哪些商场?在商场里你看到了什么?""你和谁去的?都买了些什么?""在逛商场时你遇到过什么新鲜事?"当幼儿进行讲诉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观察幼儿的反应,倾听幼儿的讲述内容。教师示范讲述,教师示范讲述时要开阔幼儿的思路,针对逛商场时遇到的新鲜事进行讲述,激发幼儿有关的回忆。让幼儿把自己带来的商品或照片进行个别讲述。"今天某某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件从商场里买来的商品和逛商场时拍的照片,让他给我们大家讲讲吧!"幼儿个别讲述时注意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第三部分是在游戏活动中结束学习,让孩子们把所有的物品都放到一个地方,装扮成小超市,每个幼儿都扮演角色,同时播放音乐,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超市购物游戏中体会逛超市的乐趣。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小黄狗来送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小黄狗来送稻》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是一节幼儿大班下册语言领域的活动。这节活动主要讲述了小黄狗不怕危险,勇敢的和其他小动物一起来给人们送稻子的故事。体现了小黄狗聪明、勇敢和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这次活动,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能够感受故事中小动物的优良品质。
根据《纲要》对幼儿语言领域的要求,结合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认真听并听懂故事,会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2.能力目标:通过分角色讲故事和续编故事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力。通过听故事回答问题,锻炼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勇敢、聪明的品质。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制定的三维目标,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能够有感情的讲述本次活动的故事内容;活动难点是:理解小黄狗身上的品质。
二、说学情
教师在活动中要时刻考虑幼儿的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幼儿为主体,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他们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语言能力增强,能够用简短但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考虑到这些特点,本次活动我采用了游戏化教学的`形式,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说活动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并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次活动主要以讲演结合法、表演游戏法为主,提问法和练习法为辅来开展。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的调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并将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辅助活动顺利完成,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物质材料是幼儿探索操作的直接对象。因此本次活动准备如下:1.多媒体;2.水牛、猪、羊、公鸡、小狗等小动物的头饰;3.故事配套的挂图。
五、说活动过程
《指南》明确要求,幼儿教育应该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并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4个环节的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活动开始部分我首先通过一首游戏律动引导幼儿坐好。“我有一双小小手,我说走来它就走,快快走到头顶上,接着走到鼻子上,然后走到肩膀上,最后把它放腿上”。待幼儿坐好并集中注意力后,我会出一个关于小狗的谜语“走起路来画梅花,从早到晚看着家,看见生人汪汪叫,看见主人摇尾巴。”待幼儿回答出谜底为小狗后,我会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紧接着,引出今天的故事《小黄狗来送稻》。这样的导入可以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并很自然的过渡到今天的活动中来。
2.播放伴奏音乐,教师生动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伴着音乐和背景图片给幼儿讲述这个故事。 由于故事相对较长,我会将故事分为两部分来讲。每讲完一段故事,我都会提出一些描述性的问题,如,在讲完第一部分后,我会问幼儿:“讲到这里,老师要问小朋友了,故事里出现了哪几个神仙呢?谷神要送哪种植物来帮助人们?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呢?” 讲完第二部分后,我会问:“是哪个小动物答应给人们送稻种的?小黄狗是怎么把种子放在身上的呢?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幼儿的思考,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理清故事人物关系。
3.分角色讲故事,体会故事的趣味
为了充分体现《纲要》中的要求:即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小动物的头饰发给幼儿,让大家分角色来表演并讲出故事。无论幼儿能不能完整的讲出故事内容,我都会对她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紧接着我会提出思考性问题,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故事内容。“小朋友们,大家想一想,小黄狗是怎样保护稻子,才没让稻种全部冲走的?故事里的小黄狗是一条怎样的小黄狗呢?” 这样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幼儿体会小黄狗的聪明、勇敢和乐于助人。
4.幼儿完整讲述故事,并鼓励续编故事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鼓励幼儿给自己的小伙伴讲一下这个故事,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幼儿基本能够讲述这个故事后,我会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的续编或创编故事。“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黄狗,你还可以怎样帮助人们呢?”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想象力。
六、说活动延伸
幼儿教育不止于一节活动或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因此我会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小黄狗来送稻》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充分体现家园合作的意义,将教育寓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一、说活动背景:
此刻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家长们总是尽自我的一切本事,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努力使自我的孩子得到最多的欢乐。可越来越多的孩子脾气急躁、自私自利、经不起挫折,找不到欢乐。
《欢乐口袋》是篇格调欢快、充满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故事里的装满小动物欢乐的“神奇口袋”不但让小动物们充满友爱、欢乐,还能帮忙小动物们克服困难、重新找回欢乐,它生动、趣味、充满爱心的情感主题,既让幼儿在听赏中着迷,又留给了幼儿较大的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空间,还能让幼儿很直观地明白欢乐是什么,欢乐究竟在哪儿?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景,我把目标定为:
1、理解故事的资料,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的欢乐。
2、积极参与讨论,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欢乐。
3、能发现欢乐、分享欢乐,培养进取应对生活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说活动教学法
教法和学法既是矛盾的统一体,又能够相互转化。根据本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设定的教学法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的资料,为幼儿创设情境,就仿佛让幼儿置身于实际的环境中。
2、交流讨论法:我将改变以往的提问模式为开放式提问。如:小朋友们,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都是谁呢?小猴子发现的这只神奇的口袋只能装什么呢?等这些问题来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我的生活经验表达自我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四、说活动过程
本节课,我将活动过程分别为四个步奏进行,分别是:
激发兴趣---体验作品经验---巩固作品经验---迁移作品经验
第一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出示自制口袋,先引起幼儿的注意力,然后再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东西是什么呀?”这样能够引发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关注和兴趣。
第二步:根据幼儿好奇、求知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幼儿欣赏故事,我们为幼儿供给故事录音,供幼儿欣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着、支持者、合作者,让幼儿在简便自由的氛围中与教师、同伴说说各自看到的是什么。
第三步:由于大班幼儿都是具备有必须的思维本事,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都是提出问题,如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都是谁呢?小猴子发现的这只神奇的口袋只能装什么呢?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幼儿自我去思考、去说一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着、支持者、合作者,让幼儿在简便自由的氛围中与教师、同伴说说自我的想法。
第四步:“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作为教师,应创设贴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仅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充分表现自我和大胆的说话。
活动延伸:和家长一齐制作一个欢乐口袋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遵循《纲要》指导精神,最大化发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家园互动的平台对活动进行延伸,这样能够培养幼儿能发现欢乐、分享欢乐,并进取应对生活的良好个性品质。
本节课还有一些环节尚待改善:
1、让幼儿自我分配主角表演故事,利于加深对故事的体会和理解。
2、结束部分应播放欢乐的背景音乐,让幼儿与教师分享自我的欢乐。
一、说教材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孩子都知道棒棒糖式样多样化,颜色丰富,味道甜美,深受小朋友的喜爱,给小朋友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话题,因此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选择了故事活动《超级棒棒糖》内容,它既符合幼儿的现实水平,能提升孩子已有经验,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注意给幼儿提供一个积极互动的语言交流环境,使幼儿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所以,在幼儿看看,猜猜,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时,我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和同伴,和老师进行交流,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活动中,我注意倾听孩子们的谈话,蹲下来和他们交谈,让幼儿感动亲切,平等,信赖,同时,教师还注意积极地评价幼儿的语言,保护好幼儿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我觉得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宽容心,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目标:
教学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出以下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教育幼儿要学会宽容待人,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
2、能力目标: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讲述,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善良、自私、宽容等词的意义。
其中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2是重点。
(三)说活动准备:自制棒棒糖一个;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教法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基于此方面的考虑,本活动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讲述法、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人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老巫婆用非常生气的声音说:“我不要听到这样甜甜的歌声,世界上只有我糖巫婆才应该是甜的。”青蛙真心地对糖巫婆道歉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会融化。”通过不同音色的讲述,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3、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姑娘、小男孩、小青蛙为什么会救糖巫婆?。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学法
学法是教师帮助幼儿领悟知识内容、掌握知识技能、体验情感态度而设计的学习方法。《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运用了一下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糖巫婆的超级棒棒糖是什么样的?像糖巫婆这样自私的人结果会怎样?“
2、感知、体验法: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看多媒体生动形象的讲述,感知故事内容的主要情节,体验了宽容给他人带来的改变,从而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在这个环节,为了激发幼儿兴趣,我采用了提问法,如你喜欢吃棒棒糖吗?谁能说说棒棒糖是什么样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活动中。
(二)展开部分: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分别提问:你喜欢童话故事吗?童话故事中的女巫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里我用了猜想法,让幼儿猜一猜糖巫婆的超级棒棒糖是什么样的?幼儿充分猜想后,出示图一,我运用了多媒体演示法,其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视听结合,易于理解,并结合情节边讲述边出示第二幅图提问,如:
1、糖巫婆用棒棒糖都做了些什么事?
2、除了棒棒糖是甜的,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甜的?(启发幼儿从口味、美好的事物方面说。)
3、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并在此让幼儿理解词”自私“。
4、这样自私的人结果会发生什么事呢?(从中把活动的难点突出出来)让幼儿充分讨论后,引出第三幅图。
5、糖巫婆跳进水里,会怎样?
6、小姑娘和小男孩听到糖巫婆的叫声会救糖巫婆吗?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并在此让幼儿理解词”宽容“。
7、出示第四幅图提问:通过看糖巫婆的表情,她改好了吗?原谅青蛙了吗?糖巫婆对青蛙究竟说了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接着讲。出示第五幅图,糖巫婆送给每人一个大大的礼盒。提问:糖巫婆看到孩子们的微笑,会怎样?
8、孩子们的宽容给糖巫婆带来怎样的改变?
(三)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以后讲一讲改好后的糖巫婆会做哪些事情?再创编完整的结尾。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遵循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是由省编教材大班上学期主题四《为身体加油》活动内容所生成的。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科学童话故事。通过聪明的狐狸如何拔掉大老虎牙齿的经过,讲了大老虎没有牙齿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糖吃多了会蛀牙的。从而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和遇事要多动脑筋的道理。本教材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线索清晰,明了。而且对话较多,且富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很容易激发兴趣,很适合幼儿学习和表演。大班幼儿智力发展非常迅速,求知欲较强,但抽象思维较弱,幼稚、好动、好胜,个性中还充满天真与活泼。注意力不易集中。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幼儿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及幼儿年龄特点,确定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情感目标: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办法。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理解故事,表述故事的能力。
(3)知识目标:借助课件、角色对话,了解大老虎没有牙齿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词语:瘪嘴。
难点是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初步理解潜在的哲理。
4、活动准备
⑴活动前知识准备:让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⑵物质准备:课件
二、说教法
主要有形象直观导学法、表演游戏法、提问法
1、形象直观导学法:力求做到教给幼儿方法,培养幼儿的能力,尤以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为中心。幼儿抽象思维较弱,好动、好胜,个性中还充满天真与活泼。根据幼儿这一认知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形象、直观,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能力。
2、表演游戏法:表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表演游戏既有对话又有动作。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幼儿在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3、提问法: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三、说学法
本活动学法是:多种感官参与法、表演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中,应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幼儿从课题入手。先理解小动物害怕大老虎的原因,接着利用课件,让幼儿通过角色对话、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理解聪明的狐狸如何拔掉大老虎牙齿的经过,并知道大老虎没有牙齿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多吃糖牙齿就会被蛀掉;理解词语:瘪嘴。最后诱导幼儿弄懂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知道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幼儿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动一动(模仿表演)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以及我声情并茂的解说,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想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表演体验法: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方法,通过表演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表演中,幼儿边表演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精神实质。
3、讨论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讨论法结合了《规程》的要求,为儿童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避免了儿童因说教、指导过多而产生的腻烦、抵触心理和行为。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首先我用激情的语言引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性情躁烈爆,常批黄皮袄,山中称大王,我说那是猫’。”这是什么动物呢?(老虎)一开始活动,我就让幼儿做他们非常熟悉且十分喜爱的游戏---猜谜语,把老虎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运用儿童语言编成谜语,唤起老虎在幼儿大脑中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因为幼儿对老虎比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来,因此大大地增强了自信心,感受到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较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名字叫《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大老虎为什么没有牙齿了呢?。”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这时幼儿边听故事边看课件,来了解故事内容。听完后老师提问:故事的名称、故事中有谁?大老虎为什么没有牙齿了呢?狐狸不害怕大老虎的牙齿,它是怎么做的?最后一颗牙齿,狐狸也拔不动了,他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三、直观形象导学故事内容
利用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自己学习故事内容
1、出示课件图①,让幼儿观察,老师提问:“小猴和小兔为什么害怕大老虎的牙齿?狐狸不害怕大老虎的牙齿,它是怎样说的?
”这些问题通过幼儿看课件、讨论、思考找到原因。这一环节使幼儿感到形象、具体、新颖、有趣,为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做好铺垫。
老虎吃过糖吗?它是怎样做的?
2、出示课件图②,提出问题:狮子是怎么劝大老虎的?大老虎说:“可听狮子说,糖吃多了会坏牙齿的”这时狐狸是怎么说的?狐狸为什么要这么说?请幼儿分组讨论,指导幼儿反馈学习情况,并用角色对话和肢体语言表演。
这一部分教学设计,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的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
3出示课件图③,提出问题:狐狸一看老虎的嘴巴就叫了起来,他是怎么说的?最后一颗牙齿,狐狸也拔不动了,他想了个什么好办法?最后大老虎成了一只什么老虎呀?(瘪嘴)瘪嘴是什么意思?(幼儿学说瘪嘴老虎对狐狸说的话。)让幼儿再次讨论。
通过这个环节,突出重点。让幼儿了解大老虎没有牙齿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办法。
4、幼儿思考问题:你觉得大老虎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老虎?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你觉得小狐狸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狐狸?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幼儿分组讨论。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点明题意,升华主题。
5、学说角色对话,并进行表演
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角色对话,熟悉对话内容后,再分组表演,进一步体会故事内容的情感。例如,“大老虎又馋又不爱动脑筋,小狐狸又勇敢又聪明。如果把他们表演出来,肯定很有意思,咱们来表演哪一段呢?”(根据幼儿意愿选择故事表演片断)在教学中采用了分组对话,个别对话的方法,使幼儿进入角色,直接感受到拟人法的作用,体会到故事遣词造句的妙处,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中,利用课件,让幼儿通过角色对话、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从而获得知识。
四、结束
小朋友大老虎没有牙齿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糖吃多了会蛀牙的。小朋友吃完东西要记得刷牙,不能象大老虎一样,要自己学会保护自己的牙齿。
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里投放小猴子、小白兔、大老虎、狐狸、狮子等头饰,让幼儿表演。
在这个活动中,始终让快乐因素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知识到能力,人人生动活泼、心旷神怡,个个轻松愉快,心驰神往。幼儿一玩一得,一得一玩,乐中生趣,乐中生疑,乐中求知,乐中获知。
总之,在活动中,“乐学”为幼儿种下一颗强烈的求知欲种子,不久的将来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分析、理解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专家、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一、设计意图:
在具有趣味游戏的绘画活动中,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说说等方法, 使幼儿可以轻松愉快的探究和使用各种适宜的工具材料,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和使用各种颜色构成画面, 提高幼儿的美术基本技能。结合这一目标,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餐具、勺子、叉子;让幼儿发挥想象,创作画出不同的花。培养幼儿对不同工具作画的兴趣,从中感受餐具画活动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儿童画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与童稚情趣的创造。”让幼儿在掌握餐具画画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花》。
二、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我从三个维度来定位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用筷子、勺子、叉子等餐具画出美丽的花。
2、能力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绘画,发展想象力。
3、情绪目标:能愉快地参与餐具画,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活动前幼儿有绘画各种花的经验,对各种形态不一的花有一定的认知,在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投影仪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法与学法:
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和学法有:谈话法、提问法、操作法、示范模仿法、评价展示法。谈话法: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平时是用什么材料、工具画画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问法: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孩子有目的地思考和操作绘画工具。操作法: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绘画工具,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在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中,获取经验。示范模仿法法:在第一次幼儿探索后,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利用“神奇画笔”探索的方法,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评价展示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幼儿的作品,并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你们喜欢吗?从而使幼儿充分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五、过程设计:
在环节上,我由浅入深。
1、谈话导入,以“我是神奇的画家,我有神奇的画笔”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平时绘画的工具,并出示“神奇的画笔”,引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幼儿探索“神奇的画笔”:我为幼儿提供有大量的操作材料,如:筷子、勺子、叉子以及4色颜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尝试用各种材料来创作。
3、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运用“神奇的画笔”创作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思考“你还有什么和他不一样的方法吗?”
4、教师结合毕业班即将毕业这一事件,提出送一副画——美丽的花,给自己的老师当礼物,激发幼儿想画、要画的情绪情感。
5、幼儿操作,教师融入幼儿,并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6、最后是作品展示,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作品展示,并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这幅画是怎么画的?”给予幼儿经验的提升。
一、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与他人交谈,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能准确地理解语言内容,把握语言信息的重点和难点。幼儿语言的发展是渗透在其他活动中,与其他各领域相结合,丰富幼儿的经验。
喜爱动物是幼儿的天性,《小老鼠学外语》讲述的是小老鼠一开始不愿意和妈妈学外语,却在遇到小猫后用外语救了自己性命的故事。故事简单又有趣味性,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故事中,需要幼儿理解小老鼠对于学外语的态度和情感转变。幼儿已经有了小老鼠和小猫叫声和“外语”的认知,他们在故事活动中能够耐心的倾听,体会故事的幽默。
大班幼儿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好奇心很强,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幼儿喜欢尝试探索,并且合作能力也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我着重让幼儿在欣赏故事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指出,在语言活动领域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谈,喜欢听故事,注意倾听别人说话。因此本活动注重让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结合大班幼儿好学好问的年龄特点,以及布鲁姆的目标三维度,我将活动目标设置为:
1。认知目标:理解故事内容,明确小老鼠学习外语态度转变的原因。
2。技能目标:提高倾听能力,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从中获得愉悦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将活动重难点制定为:
活动重点:学会倾听,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
【分析】大班幼儿对于老鼠的叫声,猫的叫声很熟悉,并且了解猫是老鼠的天敌。故事形象生动,通过猜猜讲讲的方式让幼儿能够自己去理解故事。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根据故事进行话剧表演。
【分析】《指南》指出,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把故事人物高兴、愤怒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幼儿体会故事里小老鼠学小狗叫,让小花猫犯迷糊,从而逃跑的趣味。
四、说教法,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给幼儿提供支持和引导。根据这一要求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我的教法、学法,具体如下:
1。教法:
(1)提问法:猜猜讲讲的问答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使幼儿对故事情节中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2。学法:
(1)观察法:根据出示的挂图,直观形象的呈现图画内容,通过观察小老鼠学外语的前后变化,从而更加突出“学外语真好”的故事主旨,更能帮助幼儿体会故事的诙谐幽默。
(2)角色扮演法:通过对故事角色的扮演,了解故事中动物的情感行为表现,符合《纲要》中提到的“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巩固对故事的记忆,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中的兴趣。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实现活动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体现教法、学法,我进行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讲故事的经验,知道老鼠,猫和小狗的叫声,以及猫是老鼠的天敌。
2。物质准备:《小老鼠学外语》的挂图,小老鼠和小猫的头饰,折纸。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活动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活动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幼儿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幼儿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环节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法、多感官参与法、启发提问法。本部分是重点环节,
我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教师精导,教学第一段
先播放课件1,提问: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星宝宝怎么样啦?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内容,在回答的过程中我结合动作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轻轻飘”,然后老师小结,教师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第一段。
2、师幼互动学习第二、三段
播放课件,师幼表演再现二、三段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鱼宝宝、花宝宝怎么样了?帮助幼儿理解二、三段内容,结合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轻轻翻”、“轻轻吹”。
3、幼儿互动学习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画面,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第四段内容,然后请全班幼儿想动作来表现第四段内容。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如:“星宝宝睡着了”,要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根据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内容层层深入,从而解决了重点问题,达到环节目标。
第四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
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导创编、体验创造
环节目标:
通过仿编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的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 让幼儿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引导幼儿纵向观察:
一 二 三 四
蓝天 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 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 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 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小宝宝睡着了
( )是摇篮 摇着( )宝宝 怎么摇 ( )宝宝睡着了
蓝天 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 月宝宝睡着了
第一排,什么是摇篮?第二排,摇着什么宝宝?第三排,怎么摇?第四排,什么宝宝睡着了?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幼儿应该会很快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2 、幼儿自由仿编,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仿编。对能力弱的幼儿,我将示范仿编或提供前半部分图片让幼儿编后半部分,或提供后半部分图片幼儿编前半部分。对编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对仿编较困难的幼儿,鼓励他积极参与仿编活动。最后将仿编好的诗歌进行朗诵,体验创造的快乐。
总之,本次活动从有趣的音乐活动开始,然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充满游戏性、趣味性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感知理解和提升,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对本教材的理解分析和设计,谢谢评委老师!
设计意图: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农田卫士”,可是在孩子生活周围却时常看到一些贩卖青蛙、宰杀青蛙的现象。本活动通过了解青蛙的各种知识,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使幼儿明白: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乐于参与教学活动,让幼儿知道青蛙是“农田卫士”,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2、通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3、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
4、学会折叠青蛙的方法。
活动重点:
小青蛙生长的过程。
活动难点:
用纸折叠小青蛙的方法步骤。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青蛙的资料。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青蛙图片。
4、正方形纸。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池塘有个音乐家,一到夏天呱呱呱,身上穿件绿衣裳,伸长舌头把虫抓。
二、交流讨论
出示图片一只可爱的小青蛙请小朋友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的各种知识。
1、青蛙的生活环境:提问:青蛙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2、青蛙的外形。提问:
(1)青蛙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2)它对青蛙有什么好外?
师小结:青蛙的体色是保护色,可帮助青蛙躲避敌害有利于捕食。
3、青蛙的捕食,提问:青蛙吃什么?
(青蛙是有益动物,据统计,每只青蛙每天大约吃60只害虫,从春天到秋天的8个月中,一只青蛙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
4、青蛙的冬眠。提问:青蛙在冬季里是怎样生活的?它躲在什么地方?
5、讨论:
(1)青蛙对人类及自然界有什么作用?
(2)我们应当如何保护它们?
6、小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个物种,是农田的卫士,我们应当保护它。
三、故事引导。
1、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思考提问:
(1)你喜欢听故事中的哪一段,根据幼儿回答不同的小结。
(2)为什么小蝌蚪看见妈妈都呆住了?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课件演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在观察中掌握难点。)
师总结:小蝌蚪是慢慢在变,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很小的后腿,再过几天,两条前腿也长出来了,而且身体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呈黄绿色,蝌蚪的眼睛也有些鼓起来了,随着小蝌蚪的不断变化长大,它们的尾巴也逐渐变小退化最后变成了青蛙。
(4)拓展:除了青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呢?
活动延伸:
出示“美丽的夏天池塘”图画,教幼儿折青蛙,折好后,贴在图画上。
活动反思:
本活动设计了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锻炼了小朋友们的观察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及保护青蛙的情感,从小树立了环保意识,为幼儿的'终身教育和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兴趣,了解小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激发了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在活动中,我收集了大量有关青蛙的知识和图片,引导幼儿全面了解有关青蛙的各种知识,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孩子们不但学会了能用对比的方法去观察事物,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运用感官去探索事物的变化规律,同时,还通过幼儿参与有关青蛙资料的收集和课堂上的交流,使孩子们充分认识到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农田卫士,我们应该保护它,并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措施,增强了幼儿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充分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2、创设环境情境,活跃幼儿兴趣,学会折叠青蛙,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学会并掌握折叠青蛙的方法和步骤,孩子们用灵巧的小手折叠出逼真可爱的小青蛙,既培养了观察思考能力,又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师幼关系的民主平等、注重幼儿的全面参与让幼儿充分“动”起来,使幼儿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突破了重难点,创设了观察、交流、想象表述和展示的机会,让幼儿在发现、解决实际总题的过程中,自己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可爱的小青蛙“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落实。不足之处,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过多地注重了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目标的完成。
一、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已经居幼儿死亡人数的首位,强化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于是,我们在大班开展了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本教学活动就是来源于安全教育中的“生活中的标志”。教学活动的直接目标是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预测故事可能发展,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表达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连贯地进行讲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间接目标是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此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活动中涉及语言、社会交往方面的内容。适合于大班幼儿,活动时间约35—40分钟。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需要家长带孩子注意观察路上各种标志。因为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相吻合。这是我选择它作为内容的原因之一,此活动与我班幼儿接受能力相吻合。最后我通过书籍上网等方式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生成了此次的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与依据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尝试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景物或状态,并能用完整的语言预测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2、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阐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
3、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乃至教育总目标。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服务的,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其中目标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目标注重全面性。(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
三、活动准备
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幼儿准备: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教学环境:在活动场地粘贴常见的道路标志
材料准备:大图片四幅小图片每组一张水彩笔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汽车》进入活动场地,让幼儿理解标志的意思
沿路贴着常见的交通标志,边开边提问:这块标志,是要告诉行人、车辆前方道路情况是怎样的?
(二)出示图片,引导进行讲述
道路上有许多的交通标志,是告诉行人、车辆前方道路的情况,小老鼠杰瑞在路上看到了些奇怪的道路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一
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这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小老鼠杰瑞蹦蹦跳跳地出去旅行了。
走着走着,小老鼠杰瑞看到路旁有一块道路标志,上面画有︻,你们帮助小老鼠杰瑞想想,这个道路标志的前方会出现什么?
2、出示图二
(1)小老鼠杰瑞继续往前走,哈哈,前方果然是一座桥,小老鼠杰瑞得意极了:它会怎样说?
(2)这里的风景实在太美丽了,如果你是这只小老鼠站在小桥上,会看到了什么?(尝试运用:清澈的河水、碧绿的草地等词语描述想象中的景物)
小老鼠杰瑞又发现一块标志,上面画着●。
提问:你们认为再往前走会出现什么呢?
3、出示图三
(1)小老鼠杰瑞一边唱着歌,一边快步往前走,突然,只听到“哎吆!”“扑通~”一声,小老鼠杰瑞怎么了?刚才那块道路标志是告诉行人前方有什么?
(2)杰瑞摔得怎么样?(尝试运用形容词:鼻青眼肿、眼冒金星、头晕眼花描述杰瑞摔后的状态)
(3)掉进陷阱里杰瑞懊悔极了,它心里怎样想?会怎样做?
(4)杰瑞以后怎样才不会再摔到陷阱里去的?
教学反思:
听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我在讲述故事时,适当的减慢了语速,这样可以让幼儿把字听得更清楚,我在讲的时候还适时的加上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作为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讲一遍而要讲多遍,这就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保证幼儿倾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