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微课教学设计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课作为一种数字教育资源,可以和现代的传播媒体相结合,所以是近年来最广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运用。要设计出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又能在短时间学到最多知识的完美微课,是当前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
一、微课教学模式概括
(一)基本内容
微课又被称为数字微课,是针对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而开发的,通过数字技术来制作5~15分钟的多媒体课堂视频。这些视频可以和大多数网络平台对接,也可以放在移动设备中,非常方便观看。微课拥有播放时间短、主题单一、传播广等特点,非常适合当前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特征
微课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学生课前利用微课自主预习,课堂上针对自己的问题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听课,更有利于自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上“一刀切”的标准讲课和课后统一安排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以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阐述服装制板的概念,然后依照课本课程内容示范制板,在示范的过程中学生全程做笔记,下课后教师布置同样的作业,依照这个流程周而复始。在新型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先看教师上传的视频进行服装制板的预习,带着问题与同学、教师进行讨论,在教师的解答中、自己的实践中去分析、解决问题。在课后做作业时,遇到课本知识点不熟悉的情况,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复习,对前后知识点融会贯通,更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微课设计
(一)确定微课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是服装专业的三大关键课程之一,也是另外两大核心的枢纽,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门课程对于专业技术的要求非常强,需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重点具有实践过程中的操作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全面了解服装结构的含义,包含其中整体和局部的分析,服装立体、平面等结构的设计,男装、女装的结构图的设计等。与此同时,还要学生知晓系列服装的样本制作,培养学生从款式造型到纸样的设计能力。
(二)微课教学设施准备
由于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独特性,一般都是教师拍摄课堂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一堂优质的微课必然要把良好的设备与优秀的后期相结合。但对当前的教师来说,这是最难掌握的,他们普遍都是把摄影和后期制作的任务交给与视频制作相关的部门来完成。这样教师可以从这些他们不擅长的操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全部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开展更好的微课教学。当前很多学校都是采取这种方法让微课视频保持质量的。
(三)微课内容设计重点
对于服装结构设计微课的设计,不光要按照微课的规定和方式来进行,还要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微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师的教学为中心,这样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的设计重点就在于了解当前学生的需求,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
2.学习目标要单一。要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专业知识注入学生脑海中,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里面包含了许多的破碎知识点。所以微课的学习要遵循“微”这个原则,通过单一化的教学目标与课本知识点内容相结合,基本可以构成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知识架构。
3.短时间内说明知识点。微课教学模式用时时间短是它与其他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在设计微课时就要把课本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特别解说,在解说的过程中要删减无足轻重的内容,直接突出重点,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破碎的知识点理解、归纳成一个整体。
4.微课与课堂相互补充。虽然微课更加适合学生,但是也不能说微课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的设计框架还是要基于课堂教学,在与课堂教学相配合下,师生进行交流互动,才能圆满完成专业的实践操作,这样才能把微课的教学成果提升到最大。
5.通过实际操作丰富课堂。在当前的微课教学阶段,还是以教师讲课为主,通过一些问题,把学生引入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思想,教师才能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地融入教学内容知识点,这样在丰富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感兴趣。
6.下课前要总结知识点。在一堂微课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对当堂课程进行总结和归纳,特别是服装结构设计这类操作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能更加明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通过对课本内容大纲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总结一定要简明扼要,这样才能保证微课在短时间内还能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三、微课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专门探究服装立体和平面之g相互变化的专业课程。把微课带入教学课堂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让学生们对这门需要简易计算、倾向工程类的服装设计课程充满了热情,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结合课本单一的知识点,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吸收知识。比如:在学习女性西装的服装结构设计时,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移动设备上生动直观地看清楚西装的板型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和联系。大多数学生也会在课前通过微课的方式对本节课的课堂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问题,带着问题来听课。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重点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针对女西装结构设计的各类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研究,并且按照讨论的结果实行实践操作检验。这样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可以查漏补缺,并且巩固知识点。如果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会现场绘制板样,但是部分细节结构和处理方式学生是看不清的。在与微课教学相结合后,通过视频播放没有看清的细节部分,再配上教师的讲解,对于不懂的问题直接提问,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快速有效地攻破西装结构设计教学的重难点。
四、结语
把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和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相结合后,用微课来连贯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预习和复习。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不但充实了课堂的内容,扩大了学习的范围,还使课堂更有深度。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微课的引入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细节描写的方法》微课教学设计
大荔县实验中学
张娟
教学目标:学会人物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总结出人物细节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播放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细节描写在文章中很常见,那么它包括几种、怎样运用它达到描写传神的效果呢?今天这节微课,老师告诉大家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一、老师讲解知识点,ppt展示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细节描写的定义及分类。
1、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场面中某些具有典型特征的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神韵”效果的描写方法。
2、细节描写的分类:人物、景物、生活。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景物等;生活细节描写包括情节细节和事件细节。
二、通过具体例子,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
1、肖像细节描写:《孔乙己》的长衫细节,分析其作用。方法一
典型真实
抓住典型细节,有代表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给人深刻印象。
2、动作细节描写:壮汉与淑女的吃相对比,归纳方法是加修饰词、提炼动词。
3、人物细节描写:两个孩子比较,比喻、对比,妙用修辞。方法二 生动新颖
用词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4、心理细节描写:学生在发试卷前的心理活动。方法三:细微具体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使细节描写更细腻、生动、传神。
三、细节描写的综合运用(学以致用)
扩展句子,补充细节。(可补充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她骂他混蛋。
A、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语言
B、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动作
C、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神态
D、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还是不断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后,她实在忍不住了,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大声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心理
四、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人物细节描写的三种方法,1、型真实(观察、捕捉)、生动新颖(词语、修辞)、细微具体
(联想、想象),希望同学们能多练习、学以致用。
五、布置作业
以班上一个同学或科任老师为描写对象,运用细节描写,力求生动传神。请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她)是谁?
老师寄语:
同学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希望你们关注细节,用心体会,写出富有神韵的细节描写,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
以后的教学:
我的感悟:“无微不至”—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实现我们的“大语文”梦想!
小班科学活动微课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小班科学活动 知识点名称:神奇的指纹 教学对象:小班幼儿及家长 授课时长:8分钟 设计者:刘冉冉12032030
一、教学内容
认识和了解指纹,指纹的特点.种类及功能,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主发现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指纹的种类及特点和作用
难点:解说词汇“指纹”,介绍指纹形状,指纹的形成过程解说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总结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新课: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让幼儿
观察自己的小手(2)学习新课: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
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
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个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3.讨论指纹的形状
指纹的形状有:箭形 水波形 漩涡状
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教师: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不蘸印泥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会不会留下指纹呢?)
教师: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
(3)归纳总结:教师:你们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了!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用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3)布置作业:手指印画
我们一起用我们可爱的指纹做一副手指印画吧!(让幼儿用手指沾上印泥印出各种图案)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故事,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人文因素很浓。文章主要写伟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 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鹰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死了鹰,当他发现鹰是他的救命恩人时懊悔莫及,顿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学生分析:
文中故事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但文章的故事性很强,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可读性也很强,因此,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好方法。教学目标: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的动作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学习心情的描写。教学设想: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情感;通过想—说—读—批—讲—填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成吉思汗和鹰》,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9—18自然段,找出描写鹰四次撞掉水杯的动作和成吉思汗心晴变化的语句,用符号全画出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你的体会简单的批注在书旁。生:默读课文。师巡视了解。
师:下面看同学们和老师找的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鹰第一次撞翻水杯的经过,重点体会一下鹰的动作“打”,然后想一想,这时成吉思汗心里会怎样想。(课文中说是他宠爱的鹰干的,第一次他会生气吗,由于是宠爱,所以不会)师:成吉思汗此时心里也许会这样想:难道是他不小心。师板书“没有生气”。
师:第二次呢?鹰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一读,鹰这次又撞掉了水杯,这时成吉思汗有点生气了,为什么,他这时心里会怎样想呢?
到了第三次,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重点读一读红色的字,想一想成吉思汗此时的心情,假如这只鹰会说话的话,它又会对他的主人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补充这个句子。同学们齐读成吉思汗说的话,要把他生气的样子读出来。
师:最后一次,鹰又扑掉了水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成吉思汗此时的心情,在这种情绪下,他的反应是什么呢?(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只见老鹰在空中一抖,惨叫一声落了下来,血流满地,死在主人的脚下,这就是你的下场。)下面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张表格: 附表格:
鹰的动作
成吉思汗的表现
第一次
打掉
没有生气
第二次
撞掉
有点生气
第三次
撞翻
真的生气 第四次
扑掉
气急败坏
他在盛怒之下,杀了自己宠爱的鹰。可是当他发现真相时,他的反应什么呢?
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从这些红色和蓝色的词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成吉思汗的懊悔,可惜、气自己的感情变化。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给我们展现了成吉思汗当时的情感变化。最后他从这件事中总结出了一个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再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最后,我再送同学们四句话,那就是冲动是魔鬼;吃一堑,长一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相信这四句话,对你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微课;教学模式;高中政治;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50-02
高中政治课具有知识容量大、涉及知识面广、素材更新快等特点。相较于传统教学,微课以其趣味性强、机动灵活等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高中政治课转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带来契机。笔者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及自身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的实践,谈谈对高中政治课堂中微课辅助教学的认识。
1 微课在辅助政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主题突出、类型多样、交互性强、具有可生成性等优势,它的出现极大地触动了现行的教学模式。
1)从理论方面看,把微课引入高中政治教学,有利于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落实新课程理念。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是高中政治课的特点,短小精悍的微课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灵活方便地进行学习的需要,适应了快节奏、高负荷的高中学习现状。微课侧重于教学重难点、考点的精讲细讲,能重复使用,并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够大大提高实际学习效率。
2)从实践方面看,把微课引入高中政治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对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灌输,微课的内容更精简,主题更突出,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时机开展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快节奏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掌握重难点知识,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教师就可以真正成为课堂的创意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时介入的帮助者和问题引导者,少讲精讲,在减少重复劳动的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由于微课更易于保存、方便传播,克服了传统课堂时间、空间限制的缺陷,使得课堂的交流更加迅速方便。
2 政治微课设计与优化应注意的事项
微课设计要层次化 优秀的课堂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教师无法回避的,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对新知识的获取吸收能力也有极大的不同,以教师的精力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面面俱到并不现实。借助于微课,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录制相应层次的微课,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并学有所得。
如制作微课,讲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课自己得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如果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直接引用一段中美两国之间的大事件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分析,一般能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如果是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微课中可以用主席出访欧洲四国导入,分别用几段文字材料或图片,循序渐进地一个一个得出基本点,最后简单总结出外交政策的几个基本点。
微课设计的层次化能够拓展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让不同学习能力的人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课题选取要细微化 由于微课录制时长较短,因此,微课所讲授的课题大都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在设计微课时要善于用一种宏观的眼光来进行细微化,把课题中的重点内容划分成若干的小专题。微课制作应选取教材的某一重点、学生学习的某一难点或教师的某个独特的教学行为等细微内容。如在讲“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框题时,学生对“商品的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细微知识点理论理解简单,但实际运用出错率高,尤其是需求曲线出错率更高。因此可以针对这一知识点制作微课。由于这一微课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就使得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学会最关键的内容。
微课讲解要直观情趣化 高中政治课堂中使用比较多的是讲授型微课。它要求入题快捷,讲授线索清晰,总结迅速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微课中运用直观有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使得问题能够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同时,学生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感官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汇率和币值的变化”是讲授型微课,该知识点是高频考点,也是常错点。设计微课时就可以直接用数字举例:假设最初100美元=660元人民币,那么当100美元=670元人民币时,汇率和币值是怎样变化的?而当100美元=650元人民币时,汇率和币值又是怎样变化的?两种情况加以对比,学生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微课定位要辅助化 高中政治课堂是由很多个微型学习环节组成的,如果能将其中的某些环节用微课来处理,学生就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从而达到弥补个性差异、查漏补缺的目的。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微课很适合将一些抽象但又很重要的问题有针对性、比较性、趣味性地进行呈现,这样既简洁,目的又突出,学生印象自然就深刻。但是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对一些疑难问题“翻转”预习,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解惑指导,但绝对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的制作应只针对一个具体问题或一个知识点,微课制作不能以课堂上讲解满堂课中新知识一样来进行,否则将使得微课毫无意义。
3 微课开发应该努力的方向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2012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的不断传播,各种不同类型的微课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是质量不高,并且利用率较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制作成微课。微课的选题、应用目标和呈现的方式等都会影响其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去把握。目前很多教师对于微课的基本核心理念、制作技能等把握不足,导致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普遍乏力,这可以通过开展创作技能培训、微课大赛等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微课资源建设中来,使微课制作成为每个教师的必备技能。
不断深化微课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 好的微课,每一节都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将这种资源整合到学科的常规课堂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总之,微课的开发和应用给高中政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要认真研究微课设计和制作规律,积极开发优秀的微课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辅助政治学科教学,不断提高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水平。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
关键词:微课;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势不可挡,以风暴的形式席卷大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全球名校资源、名师课堂在线共享,全面地颠覆传统课堂,教育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为教育形态变革提出了新的使命,使得教育界高度重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的出现顺应了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从之前的被动式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学习模式的改变符合教育创新的本质,为新时代的教育变革开启了新的篇章,正以开放、多元化的姿态呈现,为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新的思路。为老师用于课堂教学,设计高效的教与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众多比赛的驱动下,大量的微课只注重形式的华丽而忽视了微课本身课堂教学存在的价值,致使在微课的内容设计上支离破碎,没有从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化学习的角度考虑,偏离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理念,也就失去了微课的实践价值。为此,本文详细分析微课的实践内涵,以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探讨微课的设计理念,符合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推动微课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微课的概念
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化学教授LeRoy A.McGrew在1993年提出“60秒有机化学课程”,这是微课的雏形,主要目的是让非科学专业人士在非正式的场合中也能了解化学知识,并希望将之运用到其它学科领域。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erence Kee教授提出“让学生对特定主题进行一分钟演讲(One Minute Lecture,OML)”。主要观点是:学生在特定的领域中应具有掌握核心概念的能力,以应对快速发展的学科知识及交叉学科的融合。1998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开展了微型课程(Micro LESSON)项目,项目主持人Philip Wong教授对微型课程的认识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达到特定目标的小教学材料。2006年,可汗成立了非盈利性的网站-可汗学院网站,他通过使用写字板、麦克风等硬件设施在10分钟之内讲解不同科目内容,然后将每集视频课程放到网上并解答学习者问题。现有超过4000个微课视频于YouTube平台,为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首次提出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他后来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2011年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大会在其官方网站上专门针对教育者开辟了TED-Ed微课频道…。其微课视频于YouTube平台,并希望为人们提供“值得分享的课程”(Lessons Worth Sharing)。
国内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首次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该定义首次对微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教与学变得轻松、和谐,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打开了一扇新型课堂教学门窗,也有利于微课的规范化建设。2012年胡铁生老师再次给出了微课的定义: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此次定义是以知识点为基础,强调多元化、情景化及其应用的具体环境,进一步升华了微课的内涵,为微课的实践应用设计了理论框架。2013年胡铁生老师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对微课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对微课的内涵建设逐步升华,重点阐述了知识点的含义和网络背景下的各种终端学习,突出了教与学的灵活性和自由性。2014年胡小勇和胡铁生2位老师共同梳理了微课的概念,提出新的定义: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此次的定义根据微课发展的需要及大多数研究者存在理解的偏差,以知识点的设计显然满足不了学习的需要,这样的背景下对微课再次升华,科学而合理,对微课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焦建利教授定义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加厚教授定义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且认为微课与微课程等同。张一春教授微课的定义是: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效果。文章对微课的定义是:微课是一个知识点,10分钟以内的讲解,以电视画面的形式呈现,在互联网终端传播,学习者移动式的、选择性的、自助式、自主式、泛在的、重复的学习。强调了内容和形式的有效统一,并且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自由、互动、灵活的实践内涵。
2微课的实践内涵
微课的实践内涵,一方面就是成功的应用于实践教学并改变实践教学。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具有粒度小、内容聚焦、终端多样化等特征,能减轻学习的认知负荷,有利于投入性学习、移动学习、自助学习、个性学习、重复学习和泛在学习,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传统教学的改革无疑是实现高效课堂的转变,微课进入传统课堂,绝不仅仅是有益补充和辅助手段,而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不同于以往教师讲授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全新课堂模式和教学新景观。在现实教学中成功的微课,其实践内涵体现在以学习者为服务对象的教学设计,充分展现微课优势的精心创作。以学习者为服务对象的微课,可重用性强,由于短小精悍,也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特点,自选起点,自定学习步调和进度,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另―方面就是成功的设计有助于实践教学并改变实践教学。微课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设计环节尤为重要,具体有3点注意事项:(1)知识点的设讹教学内容选择尤为重要,应选择有价值的知识点;(2)制作手段,应以电视画面的形式呈现;(3)情景化设计,应巧妙设计情景性的教学活动,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3微课的设计理念
由于我国学术界、教育界对微课的研究相比国外较晚,大多停留在微课的概念及形式上,再加上各种比赛,使得大家忽略了微课学习的实质,对微课的理解和设计的理念越来越陷入误区,造成“重视觉画,面轻内容”的局面。为此,本文详细探讨微课的设计理念及表现形式。
3.1微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选择不当。微课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应按照不同课程的情况制作微课,内容要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完整详细的表达,设计成学生易于学习且生动的视频画面,方便移动终端随时学习。(2)做微课的教师。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做微课,有的老师对课程的研究和理解很深,习惯于教室的讲台讲解,面向镜头录制微课的时候,内容出现断片,语言组织能力差,状态不佳,显然做出来的微课效果不好,不利于在线学习。(3)画面感与内容的结合不当。微课的重点是突出要传递的知识点,只是通过电视的画面表达出呈现的知识内容,当要讲解的内容和画面特效严重不符的话,那就不利于深刻理解所要表达的知识点。(4)过多的特效画面。微课是一种新媒体、新技术和新事物,每个人对微课的理解不尽相同,在比赛的驱动下,设计过多的特效画面固然好看,但失去了微课的本质特征,要做到多元素呈现和内容突出相统一。(5)缺乏情感化设计。微课的视频画面要符合学习者的情感特征,设计有效的情感特征会使学习者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情感的历程,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容易激发学习热情,便于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6)缺乏知识点应用层面的设计。微课中应有知识点的应用部分,通过简短的微课学习,能体会到知识点的深层次应用,对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有很大帮助,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微课设计的价值取向
(1)技术与内容相统一的价值取向。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新技术融入教育领域,教与学的形态结构面临着重组,给“互联网+”教育时代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微课的出现实现了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和选择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但设计有效的微课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课题,各种形式的微课比赛,对微课的认识有点扭曲,忽略了微课的本质内涵,出现“重技术轻内容”的局面。正确认识微课技术和内容的有效统一,是体现微课价值的具体所在,微课应用于课堂并改变课堂是设计微课的意义所在。(2)以学习内容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微课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形式,是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将知识点设计成微视频方便学生在课前课后重复的学习,便于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微课应避免“重视频画面轻内容学习”带来的偏差。(3)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通过互联网的平台,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实时调整微课学习策略,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机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学习建议。(4)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教学的被动式学习已不符合当下时展的需求,新时代的教育变革是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课堂形态的重新组合,这些都是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改变,形成有效的教与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历史使命。
3.3微课教学设计特征
教育信息化浪潮下的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融合,符合“互联网+”新型教学形态变革,其本质是形成有效的教与学课堂活动。设计有效的微课课堂应具有以下特征。(1)开放融合的教学形态,教与学开放化、自由化、多元化已是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的趋势。(2)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微课己跨越时空,成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型信息化资源。(3)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要转变思想认识,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4)形成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混合学习的结构,合理安排课堂和课下相结合的架构机制。(5)融合新媒体、新技术,使课堂教学更趋向智能化。(6)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形成学习分析的递进教与学活动。
MOOCs兴起于2007年和2008年的两个项目。一个是2007年美国犹他大学教授DavidWiley在Wiki上开设的一门开放课程,这门课程的资源可以让世界各地的用户进行分享,这个项目成为MOOCs发展的起点,同时该项目也是MOOCs课程模式发展的思想基础;另一个是2008年初,加拿大里贾纳大学(UniversityofRegina)教授AlecCouros开设了“社会媒体与开放教育”网络课程,这门网络课程邀请全世界许多相关的教育教学专家共同参与教学工作,该项目是MOOCs课程模式发展的技术基础。2008年9月,加拿大教授GeorgeSiemens和StephenDownes使用了这个专有名词,开设了第一门在线网络课程———“联结主义与联结知识”,这是一门真正的MOOCs课程。从2008年至今,短短几年时间,全世界范围内,MOOCs的注册用户已达到数百万,众多的大学和专家教授参与到MOOCs课程的实践活动中来。MOOCs的三大平台“Coursera,edX和Udaeity”自2012年已获得了数千万资金支持,目前已推出了数百门课程。在发展进程中MOOCs的xMOOCs已经有全球著名高校参与了相关课程建设,该类课程的教学理念是遵从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课程结构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课程结构与流程;教学理念是重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及时反馈学习过程的问题;师生关系是传统的师生关系;主要流程有课前注册、公告课程基本情况和开始时间,教学视频、课后作业、课件资源;作业评价(在线自动测评、自我评价、学习者互评);课后讨论(网络讨论和线下见面会)。[2]MOOCs实现了学习方式及学习方法的突破与创新,作为开放教育资源的一种全新呈现形式,高效地推动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为全球的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学习体验。近几年来,综观以MOOCs资源应用为主的发达国家开放教育的发展进程,联系当前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际情况,MOOCs微课程模式开发与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MOOCs课程对我国微课程设计的启示
(一)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1.课程内容适度分解
微课程中每一小节课的时间是6至8分钟,是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进行设计。MOOC环境下微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微、便捷学习的特点。由于具有以上特点,在微课程设计过程中,不可以将教学内容机械性地进行绝对划分,不可以一味强调微型而忽略了微课程教学内容上的整体和连续性的统一。所以,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分解适度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依据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重点关注课程特点、课程性质、学习者能力及需求、教学内容、学习者潜在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来统筹考虑。
2.以学习者为中心
MOOC环境中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进程的安排,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些体现了学习者的高度自主性。为了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更加有效和深入的学习,课程设计中务必突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可重点考虑并挖掘课程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者的实用需求,同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端正学习者的自身学习动机。课程教学设计要全方位地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习者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者使用的各种终端设备能够运行MOOC课程平台环境;在对微课程视频设计中要注意最大可能地降低学习者对外部认知的负荷;学习支持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对于学习者,可以提供哪些资源视频、同时要强化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整体设计。
3.强化网络工具应用性
在MOOC环境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组班教学,由于该种课程学习同时具有开放性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者在学习微课程视频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工具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和任课教师进行网络沟通。因此在设计微课程时,应该进行网络工具构建的强化工作,可设计出学习者进行高效交流和利于学习者进行质疑、答疑的课程模块,提供出多种网络工具给学习者充分交流和共享知识的机会,这样可以达到让学习者在强化已有知识、建立新的知识链接的基础之上,开展学习活动。
4.学习资源建设多样
在MOOC环境下,学习者对于微课程的学习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终端进行课程学习。因此微课程所提供出的教学资源应该是多元性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选择地学习,为了使学习者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在课程设计时,需要进行多样性的学习资源的建设。可以充分考虑以微课程的学习内容为基础,设计课程视频、学习评价和学习互动,都应该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资源建设。
5.学习支持服务内嵌
在远程教育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重要体现的是学习支持服务。同时在MOOC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类型及其数量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做好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服务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内嵌是十分必要的。在MOOC环境中,微课程教学视频、微课程学习活动、微课程学习评价这三个方面都应该内嵌入各类学习支持服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该类支持服务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技能指导,激励学习者之间进行相互的支持,从而达到有效帮助学习者构建出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网络。
(二)微课程设计中应当把握的几个问题
1.优化微课程视频设计
视频往往是传统网络课程中最常用的学习资源,现有传统网络课程视频中仅仅是将教师在现实课堂的情景录制下来然后进行上传,由于这种视频并未以在线学习者为主体进行设计,因此会造成在线学习者积极性不高,学习不能持续进行等消极现象。而在MOOC环境下微课程中,微课程学习视频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认知,总的来说,微课程视频设计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把握视频时间及教学方法。一是视频时间需满足用户移动性的需求,能够有助于保持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二是课程主讲者将课程内容尽量细化,一个微课程视频只解决一个问题,并且在大部分视频中,课程主讲者以一个问题开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不会分散。传统网络课程中的视频资源往往只有讲授法,在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视频中,课程主讲教师会运用非常多的教学策略,如问题引领、案例讲解、情境访谈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2)重视教学媒体及学习评价。微课程视频制作主要采用电子白板录屏的方法,但主讲教师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也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策略的运用,在视频中使用相应的媒体表现形式。微课程中学习评价主要包括穿插在微课程视频中的课堂练习和课堂学习之后的课后作业。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视频课程内容与课堂联系是无缝连接在一起的,看完一段微课程视频,可完成一个练习。例如在课程设计时,课堂练习设有若干题目,当这节课程学习完成后,则可完成这节课的家庭作业,当家庭作业截止时间后,课程主讲者会答案,并且会针对问题进行讨论。(3)开展教学互动及学习共享。微课程中的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例如,在案例课程中,主要由课程论坛和社会化网络工具完成。其中,课程论坛是独立存在的,学习者可以在这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得到同伴或教师的回复,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社会网络工具出现在微课程中的每个页面中,学习者可以通过Facebook、Twitter和Google+将课程共享给他人。
2.强化游戏化学习理念
游戏化学习理念是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视频采用从易到难的进阶方式整合知识点。学习者需要完成网络课程中所安排设计的各类过关测试来复习已经学习的专业知识。在这类阶段测试中,学习者必须逐关通过,每一个测试要到达预设的分值。例如设定预设的分值为“十分”,在预设程序的安排下,学习者方可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之中,类似于游戏中的闯关模式。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概括为“十分前进式”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在已有传统教学环节中对学习者评价的诸多弊端。学习者在知识的获取上可以做到没有遗漏,通过微课程能够全方位地对知识进行学习。[3]可为学生授予在线明星和赠与“分值点”,通过这些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在线明星章和“分值点”的设计目的可以激励那些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或者掌握了一定程度知识的学生。与此同时,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应该重视虚拟动画形象的应用。当学习者学习开始时,学习平台都会随机为其配置一个虚拟的动画形象,每位学习者拥有的这个形象的辨识度较高。伴随着学习者学习进程的推进,学习平台赋予的这个虚拟的卡通形象会愈发的丰满,就犹如一个刚刚发芽的小苗,在阳关雨露的滋润下正在茁壮成长,最后长成一个参天大树。这类虚拟动画拥有辨识力的颜色和各类心灵感应的显示。因此MOOC环境中微课程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取更多的学习经历,同时增加学习者的学习乐趣。
3.加强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遵义市第三十七中
初中英语-if引导的两种从句
教学设计
【参赛单位】遵义市第三十七中学 【参赛教师】 毛玉婷 【课 题】初中 英语 科 if引导的两种从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正确掌握if所引导的宾语从句与条件状语从句。2.能力目标
能让学生熟练地运用本堂微课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题。3.情感目标
给学生们加油鼓气,鼓励他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祝愿他们能考上理想的大学。4.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围绕if引导的两种从句展开,能让学生正确掌握由if引导的宾语从句的主从句时态与位置以及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主从句时态与位置。通过本节课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难点】
1.If引导的宾语从句与条件状语从句之间的区别。2.含有if引导的从句的时态。
【教学过程】
Step 1.Lead in.三道中考考点链接
【设计意图】
用学生们熟悉试题形式作为导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本课的氛围中。遵义市第三十七中
Step 2.If引导的第一种从句--宾语从句
当if引导宾语从句时,意思是“是否”。Eg1.I don't know if he will come on time.I'd like to know if he visited china before.My mom asks if I am doing my homework at this asked if I had any ideas My mom asked if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t that time My mom asked if I had finished my homework 位置:
If引导的宾语从句都是跟在谓语动词know,know,asks的后面做宾语,这种从句我们称之为宾语从句。时态:
当主句为一般现在时,从句需要什么时态就可以是什么时态。
当主句为一般过去时,从句得用相对应的过去时态。
【设计意图】
对if引导的宾语从句进行一个知识讲解,和学生一起总结,让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点的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Step 3.if引导的第二种从句--条件状语从句。
当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时,译成“如果”。“主将从现”原则
如果我们努力学习,我们会通过考试。We will pa the exam if we study hard.如果明天天气晴朗,我们去野餐吧。
If it is sunny tomorrow,we will go for a picomic.时态: 主将从现 位置:
从句可以放在主句前,也可以放主句后,但放在主句前面要加个“,”把主从句隔开。
【设计意图】
和学生一起总结与解题,让学生参与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遵义市第三十七中
Step 4.Practice.1.Do you know if ____ back next week? If he ____ back I ‘ll ask him some questions A.he comes, will come B.he comes, comes C.he will come, comes D.he will come, will come 2.I am sure I will do if well ____ you give me this chance A.though B.if C.but D.so 3.(2017广东)Johnson won't answer the phone if he ______ the number.A.knew B.doesn't know C.will know D.didn't know 答案:C B B 【设计意图】
在掌握知识点后,给出一些中考真题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来实战演练,检验学生们是否已经掌握。Step 4.知识拓展。
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 please go upstairs.需要学生们自主总结这句话的用法。
【设计意图】
通过一在开放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及其它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