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争吵》教学设计(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争吵》教学反思
选课之前我一直犹豫不决,《争吵》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语言的训练点也不明显。但是这又是一篇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文中有多次对话。因此我就抓住这一特点,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
同时也不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一次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课堂效果比我想象中的好一些,学生配合积极。从没发现班上的孩子有如此的潜力。原来学生总是喜欢被表扬,在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之下能发挥出无穷的潜力。
不过,在教学时,我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在质疑解疑的环节上花了太多时间,以至于原定的内容没有上完,这方面还有待我好好学习。
《争吵》教学反思
《争吵》叙述了克莱谛和“我”之间因为作业本不小心被弄脏了而引起争吵,最终,在克莱蒂的主动认错下,圆满解决了矛盾的故事。本文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错能改的良好品质。课后感觉还是有几处亮点。在教
学《争吵》这篇文章时,我侧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我”跟克莱蒂发生争吵之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相关
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这种方法使学生感到事情真实具体,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如果自己在与朋友之间有矛盾时,只有多想想朋友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父亲说的话,并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上完《争吵》后,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学生也比较积极参与。
《争吵》一课教学反思
《争吵》一课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大人和孩子不同,在大人眼中豪不起眼的小事,在学生心中却是不得了的大事,所以我们不明白学生为什么老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告状,课文在人文主题方面,教育学生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应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小磨擦。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气讲述,细致地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的知错却没有勇气认错的矛盾心态,“我”对往事的回忆,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父亲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这是课文的精髓,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然后学生自主读书,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课文较详细地描写了“我”与克莱谛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当“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时,“我”火了,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念头;“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教学时,我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争吵》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争吵》这一课。
第一段我要求学生先自读,然后解决几个问题。“谁和谁发生了争吵?”“他们为什么要争吵?”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完全有能力回答。
但在讲到他们为什么争吵时,学生的答案就不能统一了。李扬说:“因为克莱谛弄脏了‘我’的本子。”莫可焱说:“那是小石匠的本子,因为是老师要‘我’抄的。”接下来更好玩了,学生全 “跟屁虫”似地学莫可那样回答。学生的思维全停留在“弄脏了本子”上。怎么办呢?本想着这个问题学生应该会的呀。这“拦路虎”不解决接下来可怎么学?
赶紧想办法。
从生活实际来启发吧。“朱健文,你的同桌是你的好朋友吧?如果他不小心弄脏了你的本子,你会同他争吵吗?”孩子毫不犹豫地摇摇头,还双手一摊,耸耸肩膀。连着问了几个孩子,回答都是如此。我乘胜追击,“大家都看过《爱的教育》这本书,知道安利柯和克莱谛是好朋友。那为什么安利柯那天会因为这点小事而与好朋友争吵呢?”这时学生开始思考了,有的马上就看起书来。我平时一直都是教孩子要学会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我也在静静地等待着同学们的答案。
这时一个小小的声音传来,“因为克莱谛得了奖。”听到这等待已久的回答,我一下激动得大声叫:“刚刚谁的?”学生不明就理,反面吓得不敢出声了。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语言和缓地说:“刚才那个学生说得有点靠边了,请他继续说。”这时,郭均鸿才敢站起来。“我从‘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那里可以看出来。”
马上让学生找到这句话,陈小清又抢着回答:“那是因为‘我’嫉妒他。”又赶紧叫学生跳上去找到“嫉妒”一词。学生似乎有些明白了。接着,我让学生将这一大段读一次。
学生终于明白了!
虽然这节课在这个地方花的时间比预设的要多得多,但我认为值得。毕竟,老师要及时地抓住课堂生成资源。
《争吵》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克莱谛从争吵到和解过程。课文拓展时,许多同学都表决心:今后要和同学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刚上完这篇课文,课间休息时,我班的两位男生拉拉扯扯的来到办公室告状。我问什么事?其中的大个子说:“我发本子的时候不小心撕掉了他的本子皮,我赶紧说是不小心,他硬说是我故意的,伸手就打我。”我问小个子是这样吗?他说是。
我没有批评他,我随即问他:“早上的那篇课文题目叫什么?你记得吗?”他张口就说:“记得,叫'争吵’。”“他们两人为什么事争吵的?”在我的暗示下,他低下了头。腼腆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说:“老师我错了。”我笑了笑说:“不该给老师说这句话,应该给谁说?”他用手碰了碰大个子的手。我看时机成熟了,就让他们两人回教室去。我从窗户里向外望去,只见他俩手拉着手,说着,笑着向教室走去。看来他们此时更加理解了课文中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的含义了。这篇课文到此时我才感觉上完了。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读本文的生字新词,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自己积累的词语。
2、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这篇课文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受教育,我们前一课时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事情起因。
2、师问:因什么事而争吵?(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
这是主要原因吗?(不是,因为他的笑)
师点拨bō难句:“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可是”表示转折,说明吵架的真正原因,我认为他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而报复他。)
请生用“可是”说话。
我又怎么做?(把他的笔记本也弄脏了)这种做法对吗?
3、指导朗读:
①“你这是故意的!”表示生气,读出强硬的语气。
②“我在外面等你!”余怒未消读出强硬的语气。请生试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请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想争吵后我的心里怎么样?(不安,后悔,但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
2、不安在什么地方?(怕克莱谛报复我。)后悔什么?(克莱谛是个好人。)从哪儿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好人?
①能帮助父母亲干活──勤劳
②能服侍生病的母亲──孝顺
③穿着有裂缝的衣服──朴素
④我们全家人欢迎他──友善
3、从悲哀的眼神你看出什么?(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伤和气不值得。)用“不是……而是……”造句。
4、指导读句:“我在外面等着你!”表示强调,语气加重。“我也等着你!”表示我不甘示弱,语气也该加重。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说法不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三】学习第三部分
1、生自由读第三部分,说说你读懂什么?(克莱谛用友善化解矛盾。)
2、师小结:克莱谛用包容之心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他们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多高尚的品格呀!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
1、师问: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你认为父亲做得对吗?(教育及时)
【五】总结提升
1、从安利克和克莱谛的争吵经历给你什么启示?
2、师总结:是呀,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人要学会宽容,相互理解,勇于反省,勇于认错。用不存成见之心与人交往,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六】板书设计
争吵
弄脏本子
安利柯争吵克莱谛
后悔悲哀
知错重归于好宽容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每天我们都和同学们在一块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
(1)体、缘、愤、戒的写法。
(2)区分即与既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将语句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题是争吵,使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结果怎样?
2、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师生交流,明确课文内容:
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而发生争吵,最后我和克莱谛
四、作业:
把课文读熟,注意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弄脏本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体会父亲的话。
(一)找到我和克莱谛吵架的有关段落,认真读一读。
(二)当我和克莱谛吵架时,我的心情怎样?心理怎么想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1、抓住重点语句,自主讨论交流:
(1)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2)于是我想报复他。
2、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三)体会父亲的话。
1、父亲的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从文中标出来。(小组交流)
2、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小组自主交流: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2)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3)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多好!
(4)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5)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我不安、后悔、矛盾。
3、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2)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
(3)终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4、当父亲知道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讨论:
(1)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5、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三、小练笔:
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过文中出现的这种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写一写。
板书设计:
争吵
我朋友克莱谛
宽容友爱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把课文读通、读正确。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词和“嫉妒”等新词。
3、了解争吵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针对性措施
“人”字新解,导入新课。
1、板书“人”字。我们在写“人”字时,因为有了撇和捺的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相互支撑,才使“人”字能够平稳端正地展现在纸上。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如“人”字撇和捺的书写那样,也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争吵(板书:争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争吵》。
3、引导质疑。
——学生感到新奇,有了学习的兴趣。
——预设:要争个输赢;会让着别人;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
——齐读课题,读准字音。(“争”是翘舌音、后鼻音)
——预设: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人”字新解,是团结友爱思想的渗透,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问题请教小组内的同学。
②想一想: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
①出示生字词语:第一组
嫉妒 胳膊肘 骂了 哼 服侍
承认 缘故 原谅 瞟我 防御
戒尺 高尚 毕竟
第二组(随机指导书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独自
不料 既然 石匠 抄写 愤怒
诚心诚意
②指名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③读后交流: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读课文,完成要求。
——多形式读词语,互相正音,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正确书写。
——开火车朗读,一人读一自然段,其他人注意倾听,评价。
——重要人物:“我”、克莱谛、父亲
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互相体验团结互助的快乐。
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加以引导。
直击原因,深化感知。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吗?
2、课文哪几节是讲争吵的原因的?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谛吗?引导学生讨论。
请学生再读读1——4自然段,再思考思考。
师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出示“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
师问:从这句话你能明白“我”因为什么原因嫉妒他吗?
师解说:像这样自己没得到,别人却得到了,心里不平衡看不起人家,容不得别人开心,这样的心理就是嫉妒心理。
问:同学们有过这样的心理吗?
大家有了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3、“我”嫉妒后是怎么做的?
4、“我”的报复使克莱谛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
5、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缝,你们认为嫉妒还有什么危害性?
6、师总结其危害性:嫉妒者常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过度的嫉妒会使一个人脱离群体,失去朋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7、克莱谛的恼怒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如果你是克莱谛,有没有更好的解决的办法呢?
8、师: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这对受别人嫉妒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安慰:“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我。”
9、分角色朗读1——4小节。
——学生该说争吵的原因:“我”的本子被克莱谛弄脏了,“我”很生气,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作业本,克莱谛也非常生气,两人约好放学后见。
——找出相关段落(1——4),自由朗读。
——预设一:
单纯地认为不是嫉妒。
——预设二:
这就是嫉妒。
——找出句子:“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一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他得了奖和他的微笑。
——举例说说看。
——读出嫉妒的语气。
——报复。
——肯定回答:很恼怒。试着读读“你是故意的!”这句话。
——各抒己见,谈嫉妒的危害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读出人物的心理,读出感情。
“嫉妒”是发生争吵的原因,也是本课教学的着眼点。
结合课文理解“嫉妒”。
联系实际理解“嫉妒”。
发散思维,深度剖析嫉妒心理的危害性。
尝试怎样去面对嫉妒。
课堂小结,设置悬念。
1、这节课,我们着重讨论了争吵的原因,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知道了面对嫉妒者的方法,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2、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它会打“我”吗?
——回顾本节课内容。
——了解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整理学习的内容。
设置悬念,巧妙地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
课后作业。
完成写字本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化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针对性措施
引出悬念,导出新课。
1、上节课结束时我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它会打“我”吗?
2、师:对于大家的回答,我暂不下结论,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
悬念又一次延伸,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进口悬念,深化感知。
(一)走进内心,体会后悔。
1、争吵后,“我”的内心怎样?
2、“我”为什么后悔?
随机出示: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①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的“好”体现在哪儿?
②这儿把“绝”去掉可以吗?
“绝”在这儿有什么作用?
③“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地说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④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话?
⑤面对这样一位好朋友,作者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去承认错去了吗?
⑥如果你是安利柯的好朋友,你准备怎样劝说他去向克莱谛承认错误?
3、在平时,当你认识到自己有错误时,你敢于向他人承认错误吗?
4、练习朗读5——8小节,体会“我”后悔而又矛盾的心理。
5、师小结:这几小节,作者通过细致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将自己的后悔而与矛盾写得具体而生动。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以致用,让自己的习作锦上添花。
(二)分角色朗读,感受宽容。
1、分角色朗读9——13小节。
2、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
①“微笑”这个词在文中出席心安了两次,还有一处,找出来读读看。
②这两个微笑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追问:对于第一个“微笑”,你认为该不该笑?(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时一种善意的微笑)
师:微笑是人人都喜欢看到的,它常常能春风化雨,使彼此的不快烟消云散。
3、克莱谛拨开的仅仅是戒尺吗?
师: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宽容呀!
4、面对克莱谛的宽容,“我”心里一定是思绪万千,可这儿并没有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你能运用上面的心理描写得方法,说说“我”现在会想些什么吗?
“我”的后悔和自责化成了一句话,那就是——
5、小组分角色朗读。
6、师:世界需要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大家才能和谐相处。
(三)揭开悬念。
大家现在说说,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他会打“我”吗?
——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找出句子:“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预设:
他是一个十分十分懂事的孩子。相关语句: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亲的情形。
他是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孩子。相关语句: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种种情形来
他是一个十分勤劳的孩子。相关语句: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缘故吧。
——不可以。
——肯定的作用。
——学生联系前面谈到的克莱谛的好,对此做出分析。
——学生朗读,突出“好”、“觉”。
——没有承认错误。
〈WWW.BAIHUAWEN.com〉——学生组织好语言,大胆交流。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读出情感。
——面带表情朗读。
——找第二处“微笑”,练习读一读。
——第一个“微笑”制造了矛盾,第二个“微笑”化解了矛盾。
——学生展开讨论。
——他拨开的不仅是戒尺,还有他们之间的误会,他们之间的矛盾。
——揣摩人物心理:后悔、自责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
——分角色朗读,再一次感悟。
——应该不会,他只是做做样子。
以悬念为主线,层层剖析。
以文为本,探究感悟。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巧妙利用教材空白,进行语言训练。
明白什么是心理描写。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
给予学生思想上的熏陶。
学中实践。
体会教导,明以导行。
1、父亲在听了“我”所说的这件事后,是怎么说的?
师出示出示父亲的话。
课文中还有几处父亲的话,找出来。
2、指导读父亲的话,理解含义。
3、作者做到了几点?他错在哪几点?
4、读了这些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有什么体会?
——读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另一处父亲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自由读读这几句话,思考其中的意思。然后交流:四层
要知错,是非分明;要认错,第一个伸出手去,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戒尺防御。
——分析作者的对与错。
——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深入感悟父亲的话。
组织讨论,学会评价。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
2、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预设: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
克莱谛:能原谅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间的友情。
“我”:能知错,是非清楚。
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正确地评价人物。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
2、预习第16课。
——了解作业。
板书设计:
15 争吵
嫉妒——报复——争吵——后悔——和好
宽容 团结友爱